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无忌触犯皇权甚至公报私仇,在立后上与唐高宗有分歧,终被杀害

长孙无忌触犯皇权甚至公报私仇,在立后上与唐高宗有分歧,终被杀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4/2/12 22:53:00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凡是专权的大臣,除非他废掉皇帝自立,否则都没有好下场,即使他是皇帝的亲舅、甚至一力把外甥送上了皇位。

长孙无忌力捧李治成为太子,并受命托孤

贞观十七年(643年),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曾当面许诺让自己宠爱的魏王李泰上位,对此岑文本刘洎表示支持。但长孙无忌主张立自己的外甥晋王李治,在他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坚持下,李世民也考虑到保全李承乾的性命的原因,最终确定立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

长孙无忌一众大臣为何要捧存在感极弱的李治,而不是性格与李世民颇为相似的李泰?首先,李治是长孙无忌的外甥,这是私心;其次,对于大臣们而言,自然愿意在今后面对一个性格柔和、容易相处的帝王,而不是性子英武、雄心勃勃李泰,这仍旧是私心;其三,大唐当时已经够强大,选一个守成之君,也许更合适。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弥留之际,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到床前说:“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然后他又对李治嘱咐道:“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李世民

再加上之前他划归到李治旗下的李世勣,可以说,李世民在世时,已经把他儿子的文武班底安排妥当了。依靠这套班子,李治即使躺着睡大觉,相信大唐也会正常发展。

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长孙无忌尽心辅政,却也有专权的苗头,甚至公报私仇

唐高宗即位后,面对这个自己一手捧起来的亲人,长孙无忌充满了干劲,他与褚遂良二人紧密协作,尽心尽力辅佐;而李治也牢记父亲的教诲以及舅舅的恩情,对二人投桃报李,毕恭毕敬、无所不听。唐高宗初年,君臣和谐、政令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颇有贞观之风。

但大权在握,往往会使人触碰禁忌而不自知,长孙无忌身上逐渐有些不好的苗头:

其一,过于直率,不顾及唐高宗的威严。可能因为自己是皇帝舅舅的关系,长孙无忌习惯了李治对自己的尊敬,甚至也许在内心还把对方看作晚辈。对于李治的一些错误,他时常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甚至不顾及身边有其他人在场。

比如在永徽二年(651年),李治问诸位宰相:“又闻所在官司,犹自多有颜面。”长孙无忌直接怼了回去,他说:“颜面阿私,自古不免。然圣化所渐,人皆向公,至于肆情曲法,实谓必无此事。小小收取人情,恐陛下尚亦不免。”

李治

他这回应方式其实犯了大忌:第一,有结党营私之嫌;第二,当面损害皇帝威严。不过李治确实好脾气,不仅不恼反而点头称是。

其二,公报私仇。吴王李恪,是李世民与隋炀帝女儿所生,他文武全才,常被李世民称作“英果类我”,甚至有立其当接班人的念头。长孙无忌对此极力反对,最终把这事搅黄,因此俩人势同水火。其后李恪声望越来越高,长孙无忌决定将其除掉以绝后患。

永徽三年(652年),房遗爱谋立荆王一事被揭发,李恪被无辜牵连,长孙无忌毫不迟疑的将他一起处斩。在临死前,悲愤的李恪发出了“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陷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的那句诅咒。同时,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关系不好的李道宗也一同被杀。

唐朝疆域图

历史上的李道宗身为宗室名将,曾兢兢业业地四处征战,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为人低调、风评良好。

通过这次事件,长孙无忌体现出了几份“权臣”的形象。不过由于其对大唐的功劳、对李治的尽心辅佐,唐高宗对他的信任没有动摇。

不过世事无常,长孙无忌最终栽了跟头。

立后问题上的争执,让李治逐渐对舅舅专权心生厌恶

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进入李治后宫,当时的身份是昭仪。她凭借着高超的手腕,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的矛盾,成功地独得李治的宠爱。

同年底,武则天的女儿安定思公主薨逝,武则天将此事嫁祸给王皇后,信以为真的唐高宗决定改立武则天为后。

改立国母,兹事体大,他首先要过辅政大臣这一关。永徽六年(655年)九月,李治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商讨改立皇后一事。“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当死!’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于志宁不敢言。”虽然说“遂良受先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但李治对这二人的不满已逐渐表露。

李勣则见风使舵,当第二天李治单独问其意见时,他表示:“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让李治坚定了决心,他杀鸡儆猴,把褚遂良贬到潭洲后,于十月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

褚遂良

这次事件,李治虽没对长孙无忌动手,但实际上是以褚遂良敲山震虎。其后,李治任用了笑里藏刀的李义府为相,既填补褚遂良的空缺,又对长孙无忌进行一定制衡。

“谋反”,李治以毫无新意的罪名,送舅舅上路

立后一事,将李治与长孙无忌的矛盾凸显。接下来,深受李治、武则天宠信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对褚遂良、韩瑷、来济等旧臣穷追猛打,同时也是对长孙无忌势力的削弱。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与韦季方等人试图“迫害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李治听信这一说辞,竟然没有亲自见自己的舅舅进行核对,就下诏将其贬为扬州都督,流放到黔州安置。

七月,李治命令李勣、许敬宗等人进一步追究长孙无忌“谋反”之事,前去当面拷问的袁公瑜达到黔州后,立即逼长孙无忌自杀,同时,他的几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长孙无忌

就这样,如同李恪所言,凌烟阁的头号功臣、将外甥李治抬上皇位的长孙无忌,最终落得了全家男丁被杀的悲剧结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接受托孤,显庆四年(659年)被杀,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李治手下只活了十年。当初在力捧外甥当上太子时,他一定没想到这个结局。长孙无忌之死,看起来是因为得罪了武则天,实际上是由于他长期专权,践踏了封建帝王内心的底线。在刚刚即位之时,李治还能对舅舅毕恭毕敬;但帝王对权力的绝对垄断性,不可能允许他人长期染指。立皇后一事,彻底将舅甥之间的矛盾激发。

长孙无忌作为大唐的头号功臣,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会谋反;但面对许敬宗的这一诬告,李治选择了顺水推舟。这再次证明了那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权力面前,亲情、恩情变得太苍白无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建立的国家叫“汉”,历史上一共有九个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简单说下刘备的汉朝。刘备以汉室后裔自居,一生目标和口号是兴复汉室。刘备所打算的,可能跟光武帝刘秀一样,消灭窃国的王莽,重新建立汉朝。如果刘备真的能消灭曹操,统一天下,刘备又是另一个光武帝。刘备的“汉”,因为国土主要在“蜀”,人们习惯于称呼为“蜀”,历史上一般称为“蜀汉”。历史上一共有九个“汉”:1、

  • 假如穿越回唐朝,你吃得惯这样的美食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穿越到唐朝主角叫李凡的小说,穿越到大宋吃到的美食,秦长青李焕儿穿越唐朝

    在唐朝时期,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更进一步,因此也诞生了很多著名的美食家,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两则有关美食的奇闻。有吃货就必然有满足他们愿望的好厨师。令人拍案称奇的是,除了专业的厨师,在唐朝或者稍后的行政界和军界都有一批善于烹饪的大师级人物。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将军,史上没有记载他的尊姓大名,但记载了他

  • 韩信的思维仍然在分封时代,其与陈豨谋反或实有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的记载中,韩信被杀那一天,乃是萧何“邀请”过去的,事实上,韩信已经预感到危险了,但是韩信仍旧要去,而让他感到危险的事情,正是他准备“谋反”的事情,他或许已经猜到有可能暴露了:“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不管韩信是被谁杀的,又或者韩信最后是死是活,韩信被刘

  • 霍去病漠北之战不仅“封狼居胥”,还设立了护乌桓校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大决战,被视为汉民族历史上风光最盛的战争之一,因为在这一战中,霍去病北上将盘踞中原北方多年的匈奴人打得支离破碎,将他们的骄傲也一并打得褪色,其中的标志“封狼居胥”,也只是其中的荣耀之一。后世关于漠北大决战的描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当年的史料记载还是

  • 金日磾的忠诚和能力以及帝王权力制衡的考虑使汉武帝对其托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忠诚”是汉武帝的第一考量指标作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考虑身后事,为自己的继承人选择辅政班底时,毫无疑问考量的第一指标就是忠诚。作为一名匈奴王子,本来在这一考量指标中是不占优势的,但是金日磾以自己的谨慎忠诚赢得了汉武帝刘彻的信任。金日磾的儿子从小就受到汉武帝的喜爱,经常被汉武帝带在身边逗乐,小

  • 8岁出口成诗,11岁嫁给唐太宗,24为他殉情,你们猜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殉情,唐朝哪位诗人一生未婚,历史上的凄凉爱情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先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她是李世民后宫中唯一一个殉情的,相比同样是才人出身的武则天,这位女子无疑是李世民一生最忠心的爱情桃花。

  • 郑当时与汉武帝性格不同,在“灌夫骂座”事件中因未表态而被贬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趣了。哪怕他什么都没做过,光是这个名字出现在史书上,都会让人多看两眼。当然,真正让郑当时名垂青史的,除了他本人的人生经历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本人是荥阳郑氏的起家始祖。而荥阳郑氏,则是后来绵延千年的大氏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西汉一直到隋唐,这

  • 李白之后又一位天才,一首诗名动天下,却遭白居易和元稹联合封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诗歌如日破晓,大唐荣耀旷古无两,如果将唐朝比拟为一片烟霞弥漫的湖泊,那么李白、杜甫等众批乘舟而行的人,则用沉博绝丽的笔触努力地冲破围住湖泊的堤,将湖泊的无限风光完全释放到人间流淌,从此一发不可收,纵让我们惊叹了千年,可还是觉得不过瘾。然而,乘舟的人多了,便有相互推搡挤让的现象出现。李白是勇者也是

  • 李白一辈子都没怎么工作,游山玩水的钱是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豪放不羁,潇洒自由,一辈子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其生活让大部分人羡慕不已,我们每天辛苦工作996,不得片刻自在时光,李白几乎没怎么工作过,为什么能活得如此快意逍遥?他的钱到底来源于哪?正文:1、家庭富有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说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在《行路难》中写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

  • 李白和李靖,到底是什么关系?除了都姓李,还有一段恩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两人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除了都姓李,500年前可能是本家之外,还有一段恩情!准确的说,李靖遭遇一场生死劫时,是李白的亲戚,对李靖有一次救命之恩!李靖是一代军神,但在一生之中,却有两次大劫难!这两次都惊心动魄,差之毫厘李靖就身死道消。第一次发生于617年,李渊准备造反时,被李靖发觉,于是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