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为什么不给士兵吃肉?

霍去病为什么不给士兵吃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4/2/12 5:30:09

霍去病为什么不给士兵吃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纵观我国悠久历史,有不少名门将相一直被后人称赞,而霍去病,就是其中一位。大家都知道,霍去病是年少成才,虽然只在人间停留了短短的二十四载,但是他留下了许多传奇、引用的故事。提起汉朝,没有人能绕过霍去病。17岁便能一战封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能做到的也只有霍去病一人而已。后来的不少将士也以他为榜样,将“封狼居胥”当作毕生的志向。年少时便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霍去病一路走来创造了太多的神话和传奇,以至于在人们心中,他的形象无比的光辉。但是人无完人,霍去病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一时间被人们诟病。原来他出征时带着几十车的肉,但是霍去病宁愿将这些肉放到馊了、臭了,也不愿将肉拿出来与士兵分享。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不少史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称,霍去病的手段十分高明。

年少成名,但留下坏名声,霍去病不甚在意

司马迁的《史记》中对霍去病的描述颇多,其中有这样一段。霍去病在军事方面天赋异禀,仅仅17岁便能够跟着卫青大将军征讨漠北,并拿回了不菲的战功。当时的战况比较胶着,大将军卫青思虑的事情过多,一时间竟然无法拿出速战速决的法子。就在这时,霍去病独自带领八百精兵扫荡漠北,并获得了两次胜利。经过霍去病这么一折腾,胶着的战况立刻明朗了起来,西汉凭借着霍去病带来的优势乘胜追击,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17岁的霍去病也因此一战成名,被大家记在了心里。

到了19岁,霍去病更加英勇无敌,用一场“闪电战”拿下了匈奴引以为傲的祁连山。正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让霍去病再次名声大噪。但是在霍去病的从战生涯中,他始终因为一个缺点而被人议论纷纷,那就是不体恤士兵。但是霍去病本人对这些议论从不在意,甚至在下一次领兵作战更加猖狂,丝毫没有想要悔改的意思。

带肉出征,将其放臭也不分给士兵吃

霍去病短暂的一生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便是他宁愿将汉武帝赏赐的几十车肉放臭了,也不将肉分给士兵们享用。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霍去病出身贵族,不懂得体恤下属和士兵造成的。《史记》中还举出了有力的证据,说在每次准备讨伐匈奴时,霍去病都会带上几十车的美酒和鲜肉出发。战士们每次都以为,这些酒肉是要在战前或者战后分给大家一起享用的,可是在跟霍去病从头到尾完成一次任务才发现,这些酒肉只有霍去病一人享用了,多余的他都会留到发臭、发酸,然后将它们扔到赶路的途中。由此可见,司马迁说他不体恤士兵,也是情有可原的。更过分的是,当战士们饥肠辘辘时,只能用简单的材料煮一锅近似无味的汤水,然后啃食干粮来充饥。而霍去病本人却在战士们饥饿难耐时,快活地踢起了蹴鞠,丝毫不在意士兵的情绪和需求。

史学家解释,霍去病此举暗藏玄机

对此,西汉时期很多人也忿忿不平。每次作战都是大家一起,但是酒肉和蹴鞠却只有霍去病自己享受了,剩下的士兵只能看着发臭的酒肉生气,然后继续喝清汤寡水,吃粗鄙的干粮。后来经过史学家分析,大家才发现,霍去病原来手段这么高明。霍去病深谙帝王的心思,如果将酒肉分给士兵,那就是辜负了圣上对他的恩典,也就代表霍去病对皇权不重视。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霍去病将酒肉放臭甚至扔掉都不分给士兵,都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赢得汉武帝的全部信任。

结语

其实简单来说,霍去病此举也是为了保全自己,毕竟古往今来不少将军最后都死在了君王的猜疑下。而他这么做,恰好打消了君王的猜忌。由此可见,霍去病不在意那些坏名声,是故意的。他就是为了将自己在军中的所作所为传到皇帝的耳朵中,进而让皇帝放下对自己的戒心,怪不得在史学家称他手段高明。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只在世上留下了短暂的传奇便消失了。

标签: 历史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明的?李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李明,唐朝

    李明(?~682年),字为公,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书法家,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母为杨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授曹州刺史,册封曹王, 实封1000户。唐高宗即位,外放治理梁州、虢州、蔡州、苏州,出继巢王李元吉。永隆元年(680

  • 汉朝十大名将之一:窦宪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朝十大名将之一:窦宪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窦宪: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对于功比卫青及霍去病的窦宪,今天的人们了解得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作为一个喜欢历史及诗词的普通爱好者,知道他的也仅有两件事,一是“勒石燕然”,此乃不世之功;二是词牌《沁园春》是由他而起,但却是件声名狼籍的丑

  • 刘弗陵作为汉朝的皇帝 刘弗陵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汉朝,刘弗陵

    还不了解:汉朝刘弗陵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存在感那么低?说到西汉的历代皇帝,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然后就是草根翻身做皇帝的第一人:汉高祖刘邦。如果再让大家更深入的想一下,或许还有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

  •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叛乱,发动这次叛乱的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突厥人与西域胡人的后代,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仍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做了镇守边地的高级将领。特别是安禄山,他是个很会察言观色的人,使

  • 汉末三国的入仕的途径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世家大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世家大族,汉朝

    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两汉实行察举制,入仕的途径是举孝廉、茂才,这项制度虽然在起初能够发掘品德高尚的人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就形成了“官官相护”的局面。士族之间相互推举、联姻,士族阶级就此形成,一些世家

  • 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完全不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廷在平叛的同时,内部的人事斗争、政治博弈一刻也没落下,甚至还越发的复杂、尖锐。其中,为了遏制武将权力在战争中的膨胀,引发的矛盾尤其突出。作为战功赫赫、力挽狂澜的两大顶梁柱,郭子仪、李光弼面对了类似的困境,但却因

  •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什么出身?她为何没能成为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清朝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大清的最后一位蒙古皇后,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阿鲁特氏是大清史上唯一没有成为太后的皇后。她是同治帝的皇后,因为不受婆婆慈禧的喜欢,她也是大清史上最受气的皇后。她与丈夫同治帝感情深厚,恩爱非常,让婆婆慈禧心里很不舒服。她与婆婆的过节,要从皇后的人选

  • 诸葛亮和郭嘉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诸葛亮,郭嘉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郭嘉实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和郭嘉谁更厉害?根据历史记载,两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最近几年中,突然流行出了一句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在郭嘉死了之后,诸葛亮才准备走上历史舞台,参与到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当中。这句话显然是将诸葛亮与郭嘉放

  • 历史上朱元璋给面对党争,是什么样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明朝,“党争”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在明朝的前期因为朱元璋的驾驭本领了得,还能够将“党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利用“党争”来消灭政治对手。从而实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但是到了后期,“党争”就变得无法控制了,很多

  • 霍去病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会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霍去病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会善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卫青也是自然死亡的。霍去病再厉害,在军权、政权上,都没有超过他舅舅卫青吧?汉武帝的确是多疑冷酷。但,对匈奴作战,是他一辈子的追求。除了多疑冷酷之外,他还有好大喜功的特点——要建功立业,不重用人才,能行吗?你别跟我说杀了霍去病,还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