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朱元璋给面对党争,是什么样的表现?

历史上朱元璋给面对党争,是什么样的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779 更新时间:2024/2/12 8:05:38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明朝,“党争”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在明朝的前期因为朱元璋的驾驭本领了得,还能够将“党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利用“党争”来消灭政治对手。

从而实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但是到了后期,“党争”就变得无法控制了,很多时候,很多国策都因此而夭折,最终将明朝送上了断头台,成为最悲催的存在。

明朝初年,“淮西党”以李善长为首领,包括汤河、蓝玉、胡大海、胡惟庸安徽籍军政官员都属于淮西集团领导人。

其中,朱元璋是他们最大的靠山,这个集团里面的很多人,从小就跟朱元璋一块儿长大的,所以从心里面从感情上面来说,更容易被朱元璋所接受,也是“淮西党”行事高调的主要原因。

而“浙东党”则是以刘伯温为首,以浙东文人士官为基层骨干,掌握了明朝政府的很多实际权力。

有人说“淮西党”是朱元璋在朝廷里面的老乡会,由于都是老兄弟,老部下,在建国之后的待遇自然也是比较好的。

而“浙东党”由于是后期加入朱元璋集团的,所以功劳并没有前者大,所得到封赏自然也少了很多,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朱元璋明明知道“党争”的危害巨大,还要纵容两党斗得你死我活呢?这里面有朱元璋自己的考虑,甚至说得上是非常机智的。

首先,利用“党争”来平衡朝廷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虽然大家都是朱元璋的打工仔,都是明朝的臣子,各人有个人的势力,各人有各人的缺陷。

而朱元璋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双方在互动争斗的时候,暴露出自己的缺点,以便自己能够渔翁得利,然后一网打尽。根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三年春正月戊戌,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及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伏诛。”

这开始了朱元璋收拾“淮西党”的步骤,经过胡惟庸案,先后有三万余人被杀被流放,这其中包括了“淮西党”的大部分人,如李善长,蓝玉等大官有20多人。

而“浙东党”随着刘伯温死的不明不白,也就渐渐地消沉了下去,最后两个派系都被朱元璋打压了下来。

其次,利用“党争”剪除潜在的威胁,为了皇孙朱允炆的上台做准备。由于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让朱元璋不得不为了继承人的问题而烦恼。

虽然皇太孙朱允炆是名义上的继承人,但是他年纪轻,威望不高,很难镇得住两党的元勋。

因此朱元璋只好自己唱黑脸,先杀掉一批尾大不掉的功勋之臣,在安排一批与朱允炆年纪相仿的人进行辅佐,那么大明的江山就可以永保无了。

朱元璋不仅仅是针对这些开国功臣,对待自己的儿子们同样是不手软,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明王朝的正统继承,可谓是用心良苦。

除了诛杀功臣之外,朱元璋在培养自己的儿子朱标以及孙子朱允炆这件事情上都是不遗余力的,根据《明史》记载:“初,太祖命太子省决章奏,太子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

至是以命太孙,太孙亦复佐以宽大。尝请于太祖,遍考礼经,参之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自己唱黑脸杀功臣,而由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对自己的严酷刑法进行矫正,其实也是一种很高明的策略,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继承人是有德之人,就不会群起反抗了。

虽然诛杀功臣的做法,导致后期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没有人可以依仗了,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要不是朱允炆的心慈手软,朱棣未必能够得手。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朱元璋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虽然最后千算万算,算漏了自己的四儿子,但是如果不杀掉那些功臣的话,后世还真的很难料,保不准又会陷入到军阀混战的格局之中,这才是最危险的局面。

标签: 历史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霍去病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会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霍去病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会善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卫青也是自然死亡的。霍去病再厉害,在军权、政权上,都没有超过他舅舅卫青吧?汉武帝的确是多疑冷酷。但,对匈奴作战,是他一辈子的追求。除了多疑冷酷之外,他还有好大喜功的特点——要建功立业,不重用人才,能行吗?你别跟我说杀了霍去病,还有别

  • 战神霍去病为什么会射杀保安司令李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战神霍去病为什么会射杀保安司令李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敢当时的地位不简单,他官居郎中令,即汉武帝的警备司令兼内朝政务总管。这么大个头的高官,霍去病一箭就将他撂倒在汉武帝面前了!那是元狩五年的事,前一年漠北大战结束,霍去病和舅舅卫青各率5万大军从东西两路深入漠北,对匈奴发起了毁灭性打

  • 汉武帝44年揪着匈奴不放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武帝44年揪着匈奴不放的真相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能被人记住和钦佩的皇帝不算多,其中“秦皇汉武”是大家最爱提的两位皇帝,他们的功业,对我们中国的整个历史都起了推动作用,虽然他们也做了不少错事,总归瑕不掩瑜。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位共54年,却花了

  • 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付出了什么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付出了什么代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霍去病是汉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其年纪轻轻,仅仅二十岁左右就已经成为骠骑大将军,让后人望尘莫及,可就是这样一位天才,最后却年仅24岁就英年早逝,结束了自己的传奇,这是为何呢?想要搞清楚霍去病的死亡原因,我们

  • 杨贵妃嫁给李隆基为什么没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杨贵妃嫁给李隆基为什么没生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杨玉环先后嫁给了寿王李瑁和唐玄宗李隆基父子俩,李隆基跟杨玉环十分恩爱,多年专宠她一人,但是二十多年里竟无一儿半女,按道理说,李隆基父子俩身体都非常好,到底是什么原因没能让杨玉环生下孩子呢?杨玉环,号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一开始嫁给了李

  •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斗,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斗,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太平公主与李隆基那些事儿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联手,背着哥哥李旦搞了一场政变,一举铲除了韦后集团,完事后把李旦推上了皇位,皇权再次彻底回归到李唐手中。这就是唐史上的唐隆政变。但是,由武则天挑起的女性参政议政的影响力仍未消除,此时

  • 历史上张孝纯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张孝纯,宋朝

    张孝纯,字永锡,北宋官员、伪齐宰相。跟着小编一起探寻。自古以来,很多男人有权有势之后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前途功名而抛家弃子遗臭万年之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有一些人,因为坚持住了本心,而受人尊敬。在北宋年代,有一位名为张孝纯之人,此人家中很是贫寒,因此连读书的钱都没有。不过,

  • 历史上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是谁?是徐达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徐达,明朝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有这么一个典故:“高帝(刘邦)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什么意思呢?刘邦把自己

  • 古代侍卫贴身保护皇帝 他们为何不去刺杀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侍卫,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侍卫和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武林侍卫武功高强,为什么不敢刺杀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王朝时代。 这个制度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代灭亡,封建王朝才消失在历史上。 在封建王朝中,皇帝是最好的统治者,作为皇帝,他的衣食住都是最好的,直到历代都是这

  • 北京保卫战最大的功臣是朱祁钰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北京保卫战最大的功臣是朱祁钰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功“臣”?他不是皇帝吗?北京保卫战之前,朱祁钰是“监国”,就是代理皇帝;北京保卫战的时候,朱祁钰是皇帝,朱祁镇已经被罢名、被“遥尊”为太上皇了。北京保卫战,不管是谁主持、谁操作、谁出主意、谁实际执行的,朱祁钰毫无疑问,是最高领导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