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64 更新时间:2024/4/12 7:41:55

汉桓帝驾崩,即位的为何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其中有什么阴谋?

东汉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刘志在洛阳北宫德阳殿驾崩,享年35岁。

35岁正是男人事业的上升期,这伙计却消极怠工了。不过说实话,你还真不能苛责他,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才26.8岁,人家阿志是“寿星佬”呢!

您再看看刘志的日常工作,每天被“妖精们”包围,孤军奋战,多深的道行能顶得住这么没人性的摧残?

悲催的是,刘志奋斗了一生,却连个给他摔火盆子的人都没有。

又是绝嗣!东汉皇帝像是被诅咒了似的,频繁在子嗣问题上“卡壳”。

那就只能从宗室近支中寻找接班人了,于是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隆重登场,他就是本专栏的主人公汉灵帝。

刘宏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河间王刘开的曾孙,汉章帝刘炟的玄孙。而汉桓帝刘志则是河间王刘开的孙子,汉章帝刘炟的曾孙。

也就是说,汉灵帝是汉桓帝的堂侄。

问题来了,按照皇位继承法则,当皇帝无子,需要靠“过继”延续嫡系时,要从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子辈中寻找,汉桓帝为何找了个堂侄子,他难道就没有亲侄子吗?

有的,汉桓帝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刘硕,一个叫刘悝。刘硕有多少个儿子史书没记载,但史料明确记载,刘悝有子女七十个,足够把汉桓帝挑花了眼。

难道是汉桓帝与刘悝兄弟不睦?也不是,史书记载,汉桓帝对这个弟弟非常骄纵偏爱,哥俩关系铁得很。

答案是,汉灵帝并非汉桓帝钦定的接班人,而是由窦太后和大将军窦武选出来的,汉桓帝生前从来就没有提到过接班人的事宜。

古代有“太子是国之根本”的说法,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皇帝不生子,大臣们一定会逼他立一个过继子。

汉桓帝驾崩时已经35周岁了,为何就忘了“根本”呢?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理由是,汉桓帝跟前面几个绝嗣的皇帝不同,他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史书记载,他有三个女儿,其中长女阳安公主刘华,就是汉献帝伏皇后的嫡母。

导致汉桓帝绝嗣的原因,极有可能是他的儿子们都遭了毒手。

皇帝的后宫除了花团锦簇,还伴随着阴冷的杀机,东汉尤甚。史书记载,从汉和帝起,皇子们就经常莫名其妙地夭折,吓得皇帝们只好将皇子藏到民间去抚养。

这其中除了皇族近亲结婚的原因外,女人们之间暗斗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汉桓帝的梁皇后梁女莹,此女“潜怀怨忌”,宫里有女人怀孕,常常遭到她的毒手。

原来,汉桓帝在前面辛勤耕耘,身后却藏了个“伐木工”!

有三个女儿鼓舞士气,估计汉桓帝不甘心,以为勤能补拙,早晚会结出甜美的果实,不着急立嗣。

第二个理由是,汉桓帝死得太突然,根本来不及补办手续。

史书虽然没有交代汉桓帝的死因,但从他的一个恶习就大致能得出结论:这家伙太花花,应该死于“马上风”。

汉灵帝在位期间,有大臣曾经借汉桓帝的事劝谏汉灵帝裁减后宫女人,他说,先帝宫中女人五六千,这还不算宫女的数量。

如此不要命,猝死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明朝思想家王夫之就骂汉桓帝说:“桓帝淫于色,而继嗣不立,汉之大事,孰有切于此者!”

阿志不负责任地拍屁股走人了,可大臣们呢?这群号称最恪守圣人之道的儒家精英们,他们为何不遵守礼法呢?难道藏了什么阴谋?

我个人认为,这其中阴谋和阳谋各占一半。

先说阳谋。

东汉时期宗室的生育状况呈两个极端,子嗣多的,如蝗虫一般数不过来,子嗣少的,常常绝嗣。

这种情况下,宗室之间的过继情况就很频繁。比如刘悝,他原本是平原王一脉,被过继给了渤海王,从法统上讲,他已经不再是汉桓帝的亲弟弟,而是族弟。

如此一来,再追求“血缘关系”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就给大臣们创造了“阳谋的外衣”,选谁都是合理的,合法的。

再说阴谋。

既然选谁都合理,刘悝和刘硕的儿子们难道就没有一个合适的?

刘宏这一支从祖父开始就已经降为侯爵了,可见他离皇家嫡系太远了,选中他,你很难说这其中没有“干扰因素”。

我个人认为,窦氏外戚之所以选中刘宏,看中的恰恰就是他的出身远离嫡系,且未成年。

东汉帝国从第三位皇帝开始,就一直是外戚主政,每一个新皇帝都是幼年登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外戚“故意捣鬼”。

刘悝的妻子宋氏,是东汉豪门家族之一,汉文帝时期的郎中令宋昌就是其先祖。刘宏的母亲董氏,则出身于一般的小士族家庭。

很显然,假如刘悝的儿子当皇帝,背后有刘悝和宋氏家族的加持,窦氏外戚很难做到大权独揽。

而刘宏当皇帝则不然,其父刘苌已经去世了,母族董氏又没有实力,窦氏外戚很轻松就能将皇权捏得死死的。

除此而外,窦武等人还有没有别的考量?也许有吧。

请原谅我用了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措辞,说实话,东汉朝的历史太难读了,被篡改的东西太多了。

汉灵帝朝有个叫李法的大臣就曾经直言不讳:“史官记事不实,后世有识,寻功计德,必不明信。”

汉章帝时期,有个叫杨终的大臣,奉命将司马迁的《太史公书》大幅删减,做成了只有十几万字的“缩微胶卷”。

所以,关于汉灵帝的即位,我们很难看得清究竟还有多少被隐藏的秘密。

比如,还有个细节表明,当初汉桓帝未必没有留下遗诏,他很可能指定了接班人,只是遗诏被毁了。

这个细节就是四年后爆发的一个案件渤海王刘悝谋反案,这个语焉不详的案件,似乎在告诉我们,刘悝才是汉桓帝的意中人。

标签: 历史刘宏刘志汉桓帝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刘彻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王娡,刘彻,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一生风流多情,后宫女人无数,就连皇后,这汉武帝刘彻都换了好几个,那么汉武帝刘彻都有哪几位皇后呢?一、第一位皇后陈阿娇,飞扬跋扈,惨遭被废汉景帝的妃子,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带着厚礼,见到馆陶公主后,当然是把陈阿娇大赞特赞,然后再拐弯抹角地讥讽栗姬眼瞎耳聋,这么好的儿媳妇还不要。接着,她就表达了自

  • 陈平有哪些特质?为何能一直得到器重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韩信,陈平

    刘邦能创立大汉王朝,离不开手下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不过在西汉建国后,这些能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韩信被诱杀、张良选择隐退、萧何曾被抓入大牢,被杀掉的功臣比比皆是。不过,有一人却在西汉初年的动荡局面中,一直都过得很好,刘邦、吕后、汉文帝都对他委以重任,此人就是陈平。那么,陈平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优点,能

  • 汉少帝刘辩背后有着何太后与何进,为何还是被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刘辩,伊尹

    《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

  • 吕后为什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戚夫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刘邦,戚夫人,吕后

    刘邦建立汉朝的功绩值得肯定,但其人品也一直饱受诟病,尤其是他对待原配吕后和一对儿女的冷酷态度,这或许也是后来吕后“黑化”的原因,据《史记》记载,刘邦去世后,吕后曾残忍地将其宠妃戚夫人折磨成人彘。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戚夫人遭受如此酷刑后并没有马上咽气,吕后又故意让她多活了几天,更

  • 古代成婚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平民女子做皇后的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平民皇后

    众所周知古代成婚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平民女子做皇后的有几个?其实仔细想想的话,平民皇后数量还不少,比如中国的第一位皇后,刘邦的夫人吕后,她不就是平民出身吗?那么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皇后是平民出身的呢?吕后的父亲,史称吕公,连个名字也没留下。他为乔迁而曾大宴宾客,似乎是个富户,但史料中人们是看在沛县县令的

  • 晚年汉武帝既然后悔弄死刘据,为什么不对孙子刘询好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刘询,汉武帝

    晚年汉武帝既然后悔弄死刘据,为什么不对孙子刘询好点?还想弄死他?其实这真是个误会。刘据死后,他的孙子刘询的确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这不是汉武帝的意思。巫蛊之祸的时候,太子刘据的家人被连累,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襁褓中的刘询(这时还不叫刘询)也下到狱中。廷尉监邴吉怜悯这个无辜的婴儿,安排女囚哺育皇曾孙。

  • 老古话说的宁受穷,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李广

    老古话说的 “宁受穷,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生妻”指的是什么样的女性?其实生妻的称呼出自于西汉李陵的《答苏武书》,其原文为: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李陵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从其祖父李广开始,李氏家族世代为西汉戍边将领,统率

  • 孙思邈为何被称为药王?无论医术还是医德都远超他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古代医学界有众多里程碑式的巨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的经典著作,立足于医学之林,他们的医学成果对后世子孙们的健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继华佗、张仲景之后,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等。下面我们要

  • 刘邦在论功行赏的时候 刘邦为何把第一功臣给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刘邦,萧何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经历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后,终于成为天下霸主,在定陶(今山东菏泽)称帝。定国号为“汉”,建立了西汉王朝。当大局已定,刘邦开始封功论赏,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他将“第一功臣”的名号授予了后勤总管萧何。这可在朝中当即引起了诸将大臣的喧然大哗

  • 刘邦逃跑时多次将子女踢出车 车夫舍命相救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刘邦

    汉高祖刘邦在逃命途中,屡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女踢下车,反而被车夫多次舍命相救,此事是真的吗?刘邦确实这么做过,并且因车夫多次舍命救儿女,还曾想杀了车夫。刘邦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私,将儿女踢下车就能减轻负担,提升车速,目的自然是为了方便逃命。此事发生于楚汉战争中的彭城之战,刘邦率领五十多万诸侯联军讨伐西楚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