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王莽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3/12/10 9:05:58

公元9年,王莽成功篡位,登基成为皇帝,由于他的有意维护,王莽在当时的名声特别好,所以身边有不少支持者和追随者,但是仅仅14年后,王莽就遇刺身亡,其建立的新朝也随之覆灭。从万人拥戴到引发众怒,王莽到底干了什么?王莽改革到底动了谁的奶酪,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王莽改革又怎么引起他是穿越者的讨论的呢?让我们一起从他的一系列王莽改革措施中寻找答案吧!

王莽改革措施过于先进

王莽在位期间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改革,充满了神秘的现代色彩,不仅如此王莽甚至还发明了诸如游卡尺之类的现代文明,对飞机也有过初步的构想,几乎坐实了其穿越者的身份。

第一:土地国有。

简单来说就是土地全都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来对土地进行统一分配,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可以分到土地,实现自给自足,这与我们1927年的土地革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封建制度,符合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基本国情,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拉拢当时的最大群体农民阶级一起加入到迫在眉睫的反抗斗争中。

但那时候都已经是近代了,和王莽所处的汉末相隔甚远,社会环境也达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那时候勋贵世家还把持着政治和财政,就连王莽自己也是世家大族出生,却作出了违背世家大族利益的土地改革,真是让人费解。

第二:推行货币改革。

激进的土地改革已经让贵族们对王莽恨之入骨,王莽就又推行了另外一项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改革措施。西汉末年,天灾人祸的影响让物价急剧上涨,民不聊生,这种时候就一定会有一些奸商出现,借着国难大发横财,随意破坏市场规则,填充自己的腰包。根据这种状况,王莽果断出手,新的指令再一次震碎了当时人们的三观,即国家控制物价,商人不得随意提高市场价格,活脱脱成立了一个类似于现在的物价局的部门,对市场进行了全面监控。

这可把人民高兴坏了,以为迎来了生活的曙光,遗憾的是王莽多少有点学艺不精,迟迟无法稳定政策,前前后后四次的整改让局势越来越乱,不少人趁机钻了制度的空子,社会更加动荡,也就催生出了赤眉军和绿林军这样的社会组织。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不仅让王公贵族不满,也引发了极大的农民动荡,王朝的根基也愈发不稳定起来。

除却古代物价局,王莽还首次开放了贷款业务,百姓经商可以先向国家贷款,只需要支付十分之一的利润即可,这一举措让当时疲软的经济展现活力,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在古代重农抑商的背景下可谓是一股清流。

第三:王莽是封建皇帝中唯一一个禁止奴隶买卖的君主,甚至还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民生思想。

王莽提出“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的口号,甚至还因为自己的儿子杀了一个奴隶而让儿子自杀抵命,此消息一出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或许将其当作了一个智障者,但是王莽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这一行为在当时来说多少是有点离经叛道,也让人匪夷所思,这一行为也为王莽的穿越人生提供了又一个新的佐证。

第四:王莽还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召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发展科学创新,在位14年,也让科学技术得到了短暂的发展黄金期。

无论是一经出土就震惊世界的“王莽卡尺”,还是在人体上装上两个大翅膀模拟飞机的初步愿景,都体现出了王莽创新的思维方式和高超的动手能力,以及不同寻常的现代脑子。

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胡适曾说,“王莽不仅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大政治家,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具有一种超前的历史意识,改朝换代的方式和治理国家的理念跨越时空,与后世诸多政权不谋而合,却与我们现代思想非常接近,因此有人猜测他是‘穿越者,但是相比于穿越者的猜测,王莽改革带给我们的示意义更重要。

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原因一:改革也要分时间、地点,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王莽的思想不可否认是新潮的,是先进的,但是他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这些激进而且离经叛道的措施根本不适合那个年代,也根本不适合那个年代的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就像是强迫小学生学习微积分,失败也是必然的。

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原因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莽显然忘记了自己的皇位是如何得到的,所以他从一开始就错了,危害了辅佐他上位的贵族,也没能笼络他在意的平民,腹背受敌,没有同盟的王莽只能独自迎接失败。

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原因三:办事要彻底、果决、有把握。

王莽在推行经济改革时,朝令夕改,自己丧失威严的同时也让民众对他失去了信心,而且那个时候的制度经济本来就不够完善,王莽一次次优柔寡断的决策必然会让官员民众疑虑懊悔,推翻他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王莽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是不能说是优秀的改革家,不管他的想法是从何而来,是穿越还是自身想法,王莽改革措施的激进让他饱受争议,也会让他自食恶果。

标签: 历史王莽改革王莽

更多文章

  •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宏,刘志,汉桓帝

    汉桓帝驾崩,即位的为何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其中有什么阴谋?东汉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刘志在洛阳北宫德阳殿驾崩,享年35岁。35岁正是男人事业的上升期,这伙计却消极怠工了。不过说实话,你还真不能苛责他,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才26.8岁,人家阿志是“寿星佬”呢!您再看看刘志

  • 汉武帝刘彻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王娡,刘彻,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一生风流多情,后宫女人无数,就连皇后,这汉武帝刘彻都换了好几个,那么汉武帝刘彻都有哪几位皇后呢?一、第一位皇后陈阿娇,飞扬跋扈,惨遭被废汉景帝的妃子,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带着厚礼,见到馆陶公主后,当然是把陈阿娇大赞特赞,然后再拐弯抹角地讥讽栗姬眼瞎耳聋,这么好的儿媳妇还不要。接着,她就表达了自

  • 陈平有哪些特质?为何能一直得到器重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韩信,陈平

    刘邦能创立大汉王朝,离不开手下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不过在西汉建国后,这些能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韩信被诱杀、张良选择隐退、萧何曾被抓入大牢,被杀掉的功臣比比皆是。不过,有一人却在西汉初年的动荡局面中,一直都过得很好,刘邦、吕后、汉文帝都对他委以重任,此人就是陈平。那么,陈平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优点,能

  • 汉少帝刘辩背后有着何太后与何进,为何还是被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刘辩,伊尹

    《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

  • 吕后为什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戚夫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刘邦,戚夫人,吕后

    刘邦建立汉朝的功绩值得肯定,但其人品也一直饱受诟病,尤其是他对待原配吕后和一对儿女的冷酷态度,这或许也是后来吕后“黑化”的原因,据《史记》记载,刘邦去世后,吕后曾残忍地将其宠妃戚夫人折磨成人彘。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戚夫人遭受如此酷刑后并没有马上咽气,吕后又故意让她多活了几天,更

  • 古代成婚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平民女子做皇后的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平民皇后

    众所周知古代成婚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平民女子做皇后的有几个?其实仔细想想的话,平民皇后数量还不少,比如中国的第一位皇后,刘邦的夫人吕后,她不就是平民出身吗?那么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皇后是平民出身的呢?吕后的父亲,史称吕公,连个名字也没留下。他为乔迁而曾大宴宾客,似乎是个富户,但史料中人们是看在沛县县令的

  • 晚年汉武帝既然后悔弄死刘据,为什么不对孙子刘询好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刘询,汉武帝

    晚年汉武帝既然后悔弄死刘据,为什么不对孙子刘询好点?还想弄死他?其实这真是个误会。刘据死后,他的孙子刘询的确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这不是汉武帝的意思。巫蛊之祸的时候,太子刘据的家人被连累,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襁褓中的刘询(这时还不叫刘询)也下到狱中。廷尉监邴吉怜悯这个无辜的婴儿,安排女囚哺育皇曾孙。

  • 老古话说的宁受穷,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李广

    老古话说的 “宁受穷,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生妻”指的是什么样的女性?其实生妻的称呼出自于西汉李陵的《答苏武书》,其原文为: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李陵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从其祖父李广开始,李氏家族世代为西汉戍边将领,统率

  • 孙思邈为何被称为药王?无论医术还是医德都远超他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古代医学界有众多里程碑式的巨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的经典著作,立足于医学之林,他们的医学成果对后世子孙们的健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继华佗、张仲景之后,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等。下面我们要

  • 刘邦在论功行赏的时候 刘邦为何把第一功臣给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刘邦,萧何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经历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后,终于成为天下霸主,在定陶(今山东菏泽)称帝。定国号为“汉”,建立了西汉王朝。当大局已定,刘邦开始封功论赏,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他将“第一功臣”的名号授予了后勤总管萧何。这可在朝中当即引起了诸将大臣的喧然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