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四大刺客为报答知己舍生取义 他们真的值得赴死吗

古代四大刺客为报答知己舍生取义 他们真的值得赴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21 更新时间:2024/4/12 7:41:58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高度赞扬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为“义”而慷慨赴死的壮举,他认为这五人的侠义之举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后世也将五人中的后四位冠以“四大刺客”的美名,敬佩他们为报答知己而舍生取义的壮举。可是为了一时的“义”,真的值得赴死吗?

一、彗星袭月、鱼肠刺僚

据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正巧遇到了专诸和别人打架,见专诸“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就知道他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当伍子胥以攻楚之利游说吴王时,吴公子光却劝说道:“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于是吴王便放弃了攻楚的想法。伍子胥知道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与公子光,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吴王阖闾结仇,反而在看出公子光想夺位后主动将专诸推荐给他。公子光为了夺权,暗中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专诸也是厚礼相待,收获了大批忠臣。

周敬王匄四年(前516),楚国国君楚平王死了,这时吴王想起曾经伍子胥提到的攻楚之利,于是派自己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打算趁楚新君初立之时攻城略池,这也给了公子光刺杀吴王的机会。入楚境的吴国军队并不顺利,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公子盖余、属庸的后路,眼看大军难返,朝中也没有骨鲠之臣,公子光下定决心杀了吴王,于是借口宴请吴王,暗中派遣武士在地下室埋伏。吴王僚也不是庸人,公子光近年的准备他也是知道一些的,为保障自己的安全,他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公子光在暗中谋划刺杀吴王僚,吴王何尝不想顺手解决这个堂兄弟。

觥筹交错之间,公子光抱恙离席,来到地下室,委托专诸将宝剑鱼肠放入烤鱼腹中,然后由专诸献上烤鱼。“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一击得手的专诸没能逃过死劫,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传闻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成功刺杀吴王僚后,专诸的生命随同一闪而过的彗星一起消逝了。

二、斩衣三跃,以死报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便是出自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原本是晋国六卿中范氏家臣,后又为中行氏家臣,但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智伯对他是以礼相待,主臣之间关系很是密切,这也让豫让死心塌地追随智伯。然而好景不长,智伯讨伐赵襄子时,反被赵襄子和韩、魏两家合谋给灭掉了,三家分割了他的领土,赵襄子曾与智伯有过节,于是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智伯领土被瓜分,豫让遁逃山中,想起曾经智伯的知遇之恩,发誓“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于是豫让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也不是凡人,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发现就是豫让,衣服里还暗藏着利刀。豫让也不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的手下都要杀了豫让以绝后患,但赵襄子却被豫让的侠义精神所感动,“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于是便放了豫让。

谋划未果,失魂落魄的豫让又心生一计,他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溃烂,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都没有认出他来。自认为万无一失的豫让还是被他的一位朋友认出来了,看到他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朋友流着眼泪说:“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但豫让拒绝了,“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他不想背叛曾经的恩主智伯,并且希望自己所做所为能够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没有因为赵襄子势力庞大而退缩,在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后,豫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赵襄子猜测是有人想要行刺,而且极有可能是豫让,于是派手下四处打探寻找,发现了豫让。赵襄子有些生气,便责问豫让,大致是说豫让曾经是范氏、中行氏的家臣,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豫让不仅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到了智伯被自己灭了,为何偏要三番两次找自己报仇?

豫让答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赵襄子大为感动,但自己不可能遂了豫让的心愿,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不然刺杀还会有下次,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也自知不能如愿,请求赵襄子将一件衣服给自己,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同意了。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赵襄子的衣服,高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豫让的事迹感动了赵国无数的有志之士,为他的死悲伤涕泣。

三、白虹贯日,义亲两全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为杀人避仇,聂政带着老母与姐姐来到齐国,本以为能隐姓埋名,做一名普通人,但没想到却被牵扯到一桩事件中。事起于一名叫严仲子的韩人,他曾侍奉韩哀侯为臣,因与韩相侠累之间有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便逃亡游行各国,希望能物色到替他报复侠累的人。到了齐国,严仲子听人说起聂政是个勇敢之士,特意拜会,不仅备了酒食,亲自送到聂政母亲面前,还拿出黄金一百镒,上前孝敬聂政的母亲。聂政连忙拒绝,严仲子屏蔽众人,说出自己的目的:“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望邪”,并希望聂政能够帮助自己报仇。想到年迈的母亲和未嫁的姐姐,聂政没有答应严仲子的请求,不过严仲子最后仍然尽了宾主的礼仪才离开聂家。

时间辗转,聂政的姐姐已经嫁人,年迈的母亲也去世了,曾自降志向、在市井里做个屠夫只为“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的他又重新想起了严仲子,认为自己不过是“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之前因为家有老母,不敢答应严仲子的请求,如今了无牵挂的聂政找到了严仲子,愿意帮助他报仇。严仲子大喜过望,但刺杀的对象却是韩国宰相,又是国君的亲属,想要给聂政多配些助手,但都被聂政拒绝。聂政之凭一剑,刺杀了侠累,有击退其左右数十人,但还是难以逃脱,为了不连累严仲子与出嫁的姐姐,聂政便自己剥掉面皮,挖出眼睛,又自己挑出肚肠,自杀了。

四、易水诀别,图穷匕见

当大秦的铁骑以席卷之势逼近易水,逃回燕国的太子丹明知时日无多,却并没有将心思花在练兵或是联合剩下的国家合作抗秦,反而思索旁门左道刺杀。他首先拜访了“节侠”田光,希望他能帮助自己,但田光以年老力衰为由拒绝了,但他似乎看出了太子丹的不甘心,于是向他推荐了荆轲,甚至为激励荆轲,引刀自尽,终于促使荆轲下定决心入秦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被太子丹奉为上卿,“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荆轲一等再等,始终没有行动的表示。

然而在秦将王翦攻灭赵国,将兵峰对准燕国之后,太子丹着急了,赶紧找到荆轲请求他实行刺杀计划。刺杀秦王是件极大的事,就算有樊於期的头颅、督亢的地图、徐夫人的匕首以及十三岁就杀过人的助手,但荆轲依然在等待一位自己真正认可的助手,但他只等来了太子丹的怀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荆轲不得不上路了,太子丹“小人之心而度君子之腹”的表现让荆轲很是恼火,但也正是这份大意最终葬送了他的性命。

尽管这四人的刺杀有成功有失败,但这四大刺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点:其一,低微的出身。这是驱使他们做出义举的根本动力,在他们看来,自己本是“粗鄙之人”,却能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甚至成为其亲信,这是无上的荣耀,而自己无以为报,唯有自己这一条命可以报答,这也能解释为何他们如此看重“士为知己者死”了;其二,重情重义。这四人都是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汉子,他们记着这份恩情,并以死相报,都是“义”的重要表现。尽管他们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这份“舍生取义”的精神值得后世去钦佩赞扬。

标签: 历史四大刺客司马迁

更多文章

  • 王莽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王莽改革,王莽

    公元9年,王莽成功篡位,登基成为皇帝,由于他的有意维护,王莽在当时的名声特别好,所以身边有不少支持者和追随者,但是仅仅14年后,王莽就遇刺身亡,其建立的新朝也随之覆灭。从万人拥戴到引发众怒,王莽到底干了什么?王莽改革到底动了谁的奶酪,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王莽改革又怎么引起他是穿越者的讨论的呢?让我

  •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宏,刘志,汉桓帝

    汉桓帝驾崩,即位的为何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其中有什么阴谋?东汉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刘志在洛阳北宫德阳殿驾崩,享年35岁。35岁正是男人事业的上升期,这伙计却消极怠工了。不过说实话,你还真不能苛责他,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才26.8岁,人家阿志是“寿星佬”呢!您再看看刘志

  • 汉武帝刘彻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王娡,刘彻,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一生风流多情,后宫女人无数,就连皇后,这汉武帝刘彻都换了好几个,那么汉武帝刘彻都有哪几位皇后呢?一、第一位皇后陈阿娇,飞扬跋扈,惨遭被废汉景帝的妃子,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带着厚礼,见到馆陶公主后,当然是把陈阿娇大赞特赞,然后再拐弯抹角地讥讽栗姬眼瞎耳聋,这么好的儿媳妇还不要。接着,她就表达了自

  • 陈平有哪些特质?为何能一直得到器重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韩信,陈平

    刘邦能创立大汉王朝,离不开手下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不过在西汉建国后,这些能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韩信被诱杀、张良选择隐退、萧何曾被抓入大牢,被杀掉的功臣比比皆是。不过,有一人却在西汉初年的动荡局面中,一直都过得很好,刘邦、吕后、汉文帝都对他委以重任,此人就是陈平。那么,陈平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优点,能

  • 汉少帝刘辩背后有着何太后与何进,为何还是被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刘辩,伊尹

    《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

  • 吕后为什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戚夫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刘邦,戚夫人,吕后

    刘邦建立汉朝的功绩值得肯定,但其人品也一直饱受诟病,尤其是他对待原配吕后和一对儿女的冷酷态度,这或许也是后来吕后“黑化”的原因,据《史记》记载,刘邦去世后,吕后曾残忍地将其宠妃戚夫人折磨成人彘。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戚夫人遭受如此酷刑后并没有马上咽气,吕后又故意让她多活了几天,更

  • 古代成婚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平民女子做皇后的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平民皇后

    众所周知古代成婚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平民女子做皇后的有几个?其实仔细想想的话,平民皇后数量还不少,比如中国的第一位皇后,刘邦的夫人吕后,她不就是平民出身吗?那么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皇后是平民出身的呢?吕后的父亲,史称吕公,连个名字也没留下。他为乔迁而曾大宴宾客,似乎是个富户,但史料中人们是看在沛县县令的

  • 晚年汉武帝既然后悔弄死刘据,为什么不对孙子刘询好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刘询,汉武帝

    晚年汉武帝既然后悔弄死刘据,为什么不对孙子刘询好点?还想弄死他?其实这真是个误会。刘据死后,他的孙子刘询的确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这不是汉武帝的意思。巫蛊之祸的时候,太子刘据的家人被连累,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襁褓中的刘询(这时还不叫刘询)也下到狱中。廷尉监邴吉怜悯这个无辜的婴儿,安排女囚哺育皇曾孙。

  • 老古话说的宁受穷,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李广

    老古话说的 “宁受穷,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生妻”指的是什么样的女性?其实生妻的称呼出自于西汉李陵的《答苏武书》,其原文为: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李陵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从其祖父李广开始,李氏家族世代为西汉戍边将领,统率

  • 孙思邈为何被称为药王?无论医术还是医德都远超他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古代医学界有众多里程碑式的巨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的经典著作,立足于医学之林,他们的医学成果对后世子孙们的健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继华佗、张仲景之后,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等。下面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