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错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能成为秦国三名将之一?

司马错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能成为秦国三名将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15 更新时间:2024/3/19 7:44:28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三个时期。司马错原本是一名纵横家,还和张仪有过一番争论,他认为想要消灭楚国就必须先拿下蜀国。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率军将蜀国灭亡,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司马错又率军南下进攻楚国,最后大胜楚国。或许司马错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如白起王翦响亮,但他的确也是秦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

战国时期,地处秦国南方的蜀国是个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的大国。公前387年,蜀国从秦惠公手里夺了汉中,随后,蜀王把汉中封给弟弟苴(称苴侯),没料到时间一长,苴侯竟跟宿敌巴国眉来眼去,双方混得很是亲热。

蜀王一怒之下把部队拉过去,要教训教训吃里扒外的弟弟。苴侯在巴国的支持下,与哥哥大打出手。双都派人向秦国告状,以获得秦国的支持。

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数一数二的超级强国,秦惠文王上台后,东抗由楚怀王牵头组织的五国合纵联军,斩联军八万首级于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并趁机不断进攻韩、赵、魏三国,迫使韩国屈服,连一向奉行军国主义政策的楚国也不敢再去招惹他们。

秦惠文王野心勃勃,正日思夜想的寻找侵略扩张的借口,接到哥俩的诉求后,就想趁机灭了蜀国,夺回汉中。可在到底是先东出,还是先南下的战略问题上,秦惠文王一时拿不定主意。

在朝堂上,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率先提出要先取蜀国。此人名叫司马错,是公认的为秦统一功劳最大的三位统帅之一(另两位为白起和王翦),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代。

连横战略的始作俑者、“天下第一拆台专家”张仪则主张先拿下韩国:“不如伐韩。”秦惠文王是个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领导,说道:“愿闻其详!”

张仪用他那套纵横家的理论说服秦惠文王:“我们应当跟魏、楚亲善,出兵三川,堵住辕和缑氏山的关口和要隘,阻断屯留的交通,让魏国与南阳断绝联系,然后攻占新城和宜阳,兵临洛邑(洛阳),声讨周天子不作为的罪过,逼其就范,再打着他的旗号,攻楚灭魏。周天子自知大势已去,惊恐中必交出九鼎。九鼎在手,就可挟天子以令天下,霸业就此可成!”

至于蜀国,张仪认为:“蜀国不过是西南偏辟之国,未开化的戎狄之地,劳师动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都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如今三川、周王室,就是天下之市朝,大王不去争,却顾着去争蛮荒之地,这不是与我们称霸中原的大业背道而驰吗?”

尽管张仪的一番高论引得众人频频点头,可一向低调的司马错这回却异常固执的坚持己见,提出:“国家要富强,必须开疆拓土;要想强兵,必须使百姓富足;要称霸天下,必须以德政示人。满足这三个条件,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我们要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如今蜀国乱政,此西辟之国,我们出兵就如同狼逐羊群,占其地,天下人也不会认为我们残暴;得其财,人们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实在是一举两得,还博得平定残暴的好名声,比攻打韩国,劫天子的效果好得多。”

司马错环顾了一周,见秦惠文王面露喜色,继续说道:“至于攻韩国,劫持天子,除了背负恶名以外,没什么好处。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天子还是天下共主,周天子自知九鼎不保,韩国自知三川必失,他们必将合谋向其他诸侯求救,天子把鼎给楚国,韩将地送魏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大王能阻止了吗?因此还不如轻松占领蜀地实惠!”

一翻论证,秦惠文王连连称妙,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令司马错、张仪和都尉墨等人率军攻取蜀国,秦军经石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七盘岭进入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进入蜀地。果然如司马错所料,秦国虎狼之师一到,蜀国迅速土崩瓦解,蜀王在逃亡中被杀。

张仪、司马错等人又顺手灭了苴、巴两国,俘虏巴王。秦惠文王将蜀国降格为侯国,让宗室公子通去当蜀侯,任命陈庄为蜀相。此战,让秦国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秦岭外广大的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目的。富饶的巴蜀之地不仅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后勤基地,还利用形胜优势从战略上对楚国构成了侧翼包围的态势,为日后“浮江攻楚”创造了有利条件。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韩愈为何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生平简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韩愈是唐朝著名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实唐朝有很多厉害的文人,但韩愈的影响力恐怕是他人难以比拟的。韩愈一生经历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著写的作品影响了无数后人,还同苏轼、欧阳修、柳宗元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拥有这样的头衔,足以说明韩愈在写作方面是

  • 秦朝丞相李斯是哪国人?李斯一生应该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李斯是秦灭六国的功臣,也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实以李斯的才能,他可以获得大好前途,但最后却得了一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很多人不理解李斯为什么要选择和赵高同流合污,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秦朝。李斯在位期间,参与立法,还统一了文字、车轨,算是为后人做出了不俗的贡献。但李斯却被眼前的利益所蒙骗,导致晚节不保

  • 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韩安国是西汉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并且立下大功。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抱有志向,此后成为梁孝王身边的首席谋士。在此期间韩安国又多次帮助汉室政权化解危机,所以深的汉景帝信任,到了汉武帝时期韩安国已晋升为汉朝核心人物之一。只不过韩安国有宏才大略,但也嗜财如命,好在韩安国推荐的名士都是廉洁之人。韩安

  •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名将,为何一位被逼死另一位却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两人同为秦国将领。白起辅佐秦昭襄王,期间曾带兵大破魏韩联军,又参与伐楚之战,而他一生最著名的功绩便是在长平之战上重创赵国,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王翦随侍秦始皇,功绩不输白起,更被称为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王翦灭燕、赵、楚,一时功高震主。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

  • 吕不韦和吕公是什么关系?两人会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很多人都猜测吕不韦和吕公会不会是一个人,史书对于吕不韦记载的篇幅算是比较多,从他经商到成为秦国的丞相,算是为秦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吕公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记载了,只是说他早年来到沛县避难。其实这两人的经历很难联系到一起,而且硬要说成是一个人,理由也十分牵强。不过他们身为吕氏后人,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 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法正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备进攻汉中,法正献上妙计才助蜀军除掉曹操大将夏侯渊。恐怕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法

  • 南宋名臣范成大有哪些成就?范成大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范成大

    范成大是南宋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据说范成大12岁便饱读经书,14岁就能创作诗文,可以说是一位小神童了。1154年范成大考中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范成大为官忠良,不畏强暴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范成大一生最大的成就还是体现在诗词上,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评价最高的诗都是反映社会

  • 范文程为什么恨明朝?他为什么要主动投靠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清朝早期的规章制度大多出自范文程之手,所以范文程也被称为是清初文臣之首。不过范文程是汉族人,他为何要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想投靠后金呢?范文程一生历经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圣祖四代帝王,也是皇太极最为倚重的谋臣,但他的身份却让他饱受质疑。当然范文程会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原因,下

  • 范仲淹的“仲淹”二字是什么意思?范仲淹名字含义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范仲淹少年时经历坎坷,父亲在他幼年时去世,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此后范仲淹苦读诗书,成为参军才接回母亲,并且改回本名。应该大部分的朋友都不太清楚范仲淹的“仲淹”是什么意思,古人取名字都会赋予各种含义,范仲淹也不例外。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有关范仲淹名字的秘密,还有

  • 汉武帝为何不重用东方朔?东方朔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东方朔,东方朔简介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汉武帝继位后,向全国招揽有才之士,东方朔毛遂自荐写了三千片竹简上书,据说汉武帝花了两个月才全部读完。此后东方朔顺利入仕,担任常侍郎。不过东方朔的才能并没有为他扩宽自己的仕途之路,汉武帝始终是把东方朔当做俳优,不予重用,这也让东方朔感到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