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杀韩信(为了一统天下)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为了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54 更新时间:2024/2/20 6:19:36

汉高祖刘邦杀死韩信。和杀死项羽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再次统一国家,不需要更多理由。刘备不希望,再出现和自已一样的人同自己再争天下的人。趁着全国人都希望统一,不要分裂时机出兵,统一国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

韩信灭赵国后,刘邦亲自北上去韩信军营抽调军队。刘邦令太尉卢绾、将军刘贾,从韩信处抽调步卒二万,马兵数百,由白马津渡河,去巨野泽会合彭越,打算攻西楚后路。

刘邦还是不放心韩信和张耳,留下曹参、灌婴辅佐大将军韩信,名为辅佐,实则制衡。

刘邦与项羽在广武涧对峙,虽然处于劣势,但韩信灭赵之后,抽调两万余给卢绾、刘贾,再经过一番整合,仍有一支六万人左右的机动力量。

刘邦的规划是,派郦食其去齐国做说客,基本目标是稳定齐国,做一个中立者。以郦食其的辩才,说服齐王和齐相,率军攻击西楚国,那是最理想的结果。

而韩信这支军队,则要南下攻击东郡和砀郡,在项羽侧翼杀出一条血路,缓解刘邦广武涧的压力。

郦食其代表刘邦来到齐国,与齐国达成盟约。其实霸王项羽不但杀了齐王田荣,不知屠城多少,齐国上下本来就痛恨项羽,只是打不过才签订城下之盟。

如今看刘邦为首的各路诸侯与项羽打了个难解难分,似乎还有一定的优势,齐王田广与齐相田横都愿与刘邦结盟,换取日后和平相处,但是否攻击西楚后方,还需进一步商议。

齐王田广与齐相田横的如意算盘,是等韩信军南下,再根据战况决定。

如果汉军大胜西楚军,齐军当然要南下西楚国腹地,夺取大片土地,为日后与汉国等诸侯国分天下做准备。

如果汉军与西楚军仍然是难解难分,齐军也就按兵不动,以免项羽生气调转矛头来打齐国。

韩信闻郦食其与齐王结盟,立即率领曹参、灌婴诸将,统领六万大军,渡过平原津,南下再过济水,逼近历城齐军大营。

齐军在济北郡有十几万大军,泰山以南的首府博阳却是座空城,十二万兵力部署在泰山以北的历城大营。

博阳紧邻西楚国的薛郡,泗水上的鲁城等地,西楚国驻守不少人马,项羽还曾在楚王熊心帐下受封鲁公。

齐国虽然与西楚国议和,却时刻提防西楚军,如果西楚军从薛郡北上,博阳根本无险可守。因此齐军就在博阳摆出空城计,就算西楚军拿下博阳,仍受阻泰山。

齐军则可以在泰山北侧历城,或堵住泰山隘口,或从泰山西侧出兵反攻。

韩信的使者先行一步,在齐军大营中,劝说华无伤和田解,希望二位与汉军一并南下,攻击西楚国的薛郡,直捣彭城。

华无伤和田解的态度,与齐王田广齐相田横一致,对项羽恨之入骨,都想在西楚国后面捅一刀子,但又惧怕项羽报复。齐国可以给汉军借道,可以暗中支持汉军,但不会直接出兵西楚国。

历城齐军大营有十二万齐军,号称二十万,不敢南下攻击薛郡。

华无伤和田解也绝不认为韩信这六万汉军,能给西楚国造成巨大伤害。但齐人乐意看到汉军捅西楚一刀,甚至可以提供部分粮草,当韩信兵败还可以借道让汉军逃回赵国。

华无伤和田解万万想不到,韩信六万人会打十二万齐军,这十二万大概只是齐军总兵力的1/3,项羽每次率军二十多万北上,都不能灭掉齐国,韩信这六万人打齐国,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何况刘邦项羽在广武涧对峙,汉军又多一个强敌齐国,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但齐军遇到韩信,可以说是天意。韩信若攻击齐军,就是违背刘邦的意愿了。刘邦派郦食其和齐国谈判,齐国只要保持中立,韩信军就能南下攻击砀郡,适当解除广武前线刘邦的压力。

如果韩信不能迅速击败齐国三十余万大军,并且控制齐国全境。汉军便要两线开战,一个项羽已经压得刘邦喘不过气,再来一个同等量级的对手,可以想象刘邦的脸色会有多难看。

韩信率汉军偃旗息鼓,兵临齐军历城大营。

韩信领兵两万在后,命灌婴领兵二万,攻击华无伤中军大帐;命曹参领兵二万,攻击田解中军大帐。

韩信派出的几批使者,把齐军大营大致布局摸排清楚,擒贼先擒王,韩信唯一可能获胜的方式,就是直接攻击两位统帅的大帐,否则以少打多,凶多吉少,对方连项羽都不惧,绝不会怕韩信。

汉军骑兵冲进齐军大营,华无伤、田解才知战争发生了,除了一边骂韩信不讲武德,一边诅咒两句刘邦不讲诚信,也就只能率众先跑。

齐军事前并无布置,临时措手不及,各级将领率众四散而走。

灌婴令部下勿杀地方大将,这才生擒华无伤。曹参军横冲直撞,不分青红皂白,将齐军大将田解杀死在营中,韩信从此没有回头路。

不过此战双方伤亡都不大,十二万齐军伤亡只有一千多人,投降还有数千。

其他人在中级将尉率领下,撤退到齐国大小城邑。早在齐王田荣时期,齐军就演练了一种战术,在军队打散后,各级指挥官仍临危不乱,把军队带到各地城邑,县令城守也要开城提供方便。

这种战术吸取了齐王田瞻在临济战死后,章邯追着田荣屁股打的窘境。

若是军队分散成若干支,对方绝对无法全面追击。后来为了对付项羽,齐王田荣反复演练这个战术,齐国各地城邑也都参与进来,可以说相对成熟,可有效保存战力,不至于溃败。

后来项羽击败齐军,杀了齐王田荣,齐国却没有亡,齐军潮起潮落,霸王再强悍,也灭不了齐国。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齐军这个战术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形成败局。战场只要有部分齐军逃走,很容易波及全局,形成一哄而散的局面。

此战之后,天下形势大变。战前刘邦与项羽在广武涧对峙,刘邦处于劣势,但韩信灭赵的这支军队若南下,汉国与西楚实力基本持平。

此战过后,刘邦在广武涧的劣势没有变化,但汉国又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齐国。

齐国兵力三十余万,与汉国、西楚国是同一级别的,项羽几年也未能灭掉齐国,韩信莫名其妙与齐军开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时冲动的疯子行为。

齐王齐王与田横心中大怒,喝令左右将郦食其提起,烹杀之。

齐王杀了郦食其,对韩信个人命运影响至关重要。郦食其与郦商,一个做说客,一个做将军,在刘邦灭秦与破项羽的过程中,建有不赏之功。

郦食其为刘邦劝降陈留秦将,占据这个四通八达之地,取得大量强弩、箭簇、戈矛、木盾、盔甲,还有攻城锤、投石机、云梯等重型武器。

刘邦正是从此刻开始,才真正进入灭秦的模式。刘邦入武关时,也是郦食其作为说客,说服武关守将打开关门,放刘邦入关的。

郦食其的亲弟郦商,率四千人在高阳投奔刘邦。刘邦入关中时,兵分两路,刘邦走武关入关中,郦商破旬关入汉中。

项羽分封诸侯时,由于郦商已经占据汉中,才迫不得已封刘邦为汉王,辖汉中、蜀郡、巴郡三郡,否则刘邦就是蜀王,汉王将另有其人。

刘邦进攻关中灭三秦时,郦商是主要将领之一。刘邦率诸侯军攻击西楚都城彭城,郦商还留在关中平定三秦残余势力。郦商在汉军中,与曹参、周勃、樊哙一起,并称四大将军。

韩信一个冒险举措,害死了郦商的亲兄郦食其,可就与汉军顶梁柱之一郦商有了不解之仇,韩信最终悲剧未能善终,与此有一定关系。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屈原出自哪个朝代,战国时期的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为何要投江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早年效力于楚怀王,并得到信任,在朝内担任要职,监管内政外交等国家大事。他倡导美政,举用贤能,修改旧制,联合外力,对抗秦国。但后来,他竭力效忠的楚怀王却不听屈原的劝阻,执意要入秦,结果被扣留,最后,更是客死他乡。然而,接任的楚顷襄王却是一个昏庸无道之徒,他听信令尹子

  • 七步诗的故事背景简略(曹植写七步诗的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七步诗》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说起曹植我们都知道七步诗吧。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经典中的经

  • 王政君的一生历史故事简介概括(历史的王政君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孝元皇太后孝元皇太后王政君(前71年-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西汉元帝刘爽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父王禁,母李亲。本名王政君,别名孝元皇太后,所处时代西汉出生地魏郡元城。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公元13年2月3日,汉孝元皇后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历史

  • 胡兰成简介及生平事迹(一生玩弄感情甘当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浙江嵊县人,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年轻时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擅长写作,后追随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的才气,即有风花雪月,又有诗词书法,更兼儒佛庄禅,涵盖甚广!因此,目下不少人

  • 唐朝第一名将李靖是怎样的人(大唐战神李靖建立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李靖,是唐朝第一名将,也是第一名帅,同时,还是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综合军事能力最强的将帅。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出生于北周武帝天和六年。说到李靖,不少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神话传说中的那个

  • 娥皇女英是谁的夫人(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娥皇女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出生于伊祁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娥皇女英二妃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历来成为吸引诗人、画家的创作题材。中国诗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君》《九歌·夫人》,是最早的歌颂二妃的不朽诗篇。娥皇女英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

  • 纸上谈兵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故事人物赵括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纸上谈兵的是历史人物是赵括。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对于军事理论常识他虽然能够侃侃而谈,可是却并没有实战经验,只知道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来历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如今人们习惯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形容空谈理论却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一提到赵括,我们就想到纸上谈兵的故事。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

  • 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孟浩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孟浩然也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而且,他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入仕为官的著名诗人。起初他也曾试图做官,但在遭受挫折之后,他就远离了官场,一心隐居或旅游。与多数人相比,他确实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依附权贵的另类。他的诗多描写田园生活,故他与同写田园诗的王维并列称作“王

  • 明朝九大塞王实力介绍(明初九大塞王势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朱棡是九大塞王中最跋扈的一位,经常擅杀下属,若非太子朱标多次维护,朱棡早就被朱元璋废了。朱棣经常奉命节制边塞诸军,征讨草原,燕王因此成为九大塞王之首。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元朝并没有彻底灭亡,只是退回北方草原,休养生息。为了消灭北元的残余势力,朱元璋曾经令徐达、蓝玉等人率领明军八次

  • 大唐盛世是指哪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有多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大唐盛世是唐太宗李世民讲管理期间。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