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知道吕雉有野心 刘邦为什么还给吕雉参政

刘邦知道吕雉有野心 刘邦为什么还给吕雉参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53 更新时间:2024/2/8 16:08:55

还不了解:汉高祖和吕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刘邦明知吕后有野心,为何还要纵容她参政?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汉朝在其中占据了四百多年,延续的时间在朝代中算是比较长的,而在汉高祖刘邦开辟汉朝之前,秦朝的出现虽然伟大,但是短暂,不过秦朝虽然在历史上仅仅占据了十几年,但是却为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高祖刘邦开辟汉朝着实伟大,因为他结束了秦朝秦二世荒唐的执政方式,为受苦的百姓们提供了一片一统的国土。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有两位皇帝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另外一位则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在未发动起义之前,虽然是个泗水亭亭长,但是生活的也着实拮据,而后凭借着一帮誓死同命的兄弟,刘邦发动了起义,最终在群雄逐鹿中,与楚霸王项羽展开了最后的角逐,当然结果就是我们从史书中所看到的,汉高祖刘邦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而汉高祖刘邦除了他是开国皇帝这一人设之外,他有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后,这也成了汉高祖刘邦专属的人设。吕后在中国历史上也比较出名,作为后宫干政者,她掌管皇权数十年,与武则天、慈禧并称为古代三大摄政的女性人物。而与其他人相比较,吕雉除了对政治感兴趣以外,她的心肠歹毒,手段毒辣,也是他的标签之一,而吕后的政治野心早在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就早已呈现,那么问题来了,汉高祖刘邦明知吕后有野心,为何还要纵容她参政呢?

吕后对于刘邦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了解刘邦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叫做戚夫人,他宠爱这个妃子,宠爱到什么地步呢。刘邦甚至想把太子之位给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想刘邦对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喜爱了。但是有一点刘邦从来没有动过二心,那就是吕雉的皇后之位。在刘邦的心目中,吕雉是皇后之位的不二人选,这个并不是因为刘邦有多爱吕雉,相反,他们之间的“爱”并没有多少,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情”,有“恩情”,也有“亲情”。

当年吕雉算是下嫁给刘邦的,吕志本来是衣食无忧贵家小姐,只因为吕雉的父亲看出刘邦非等闲之辈,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这个一介布衣的平民。吕雉是穿着华服去的刘邦家里,她没有被刘邦家的贫穷吓到,而是迅速的融入到了这个吃穿都成问题的家庭中。她脱下华服,换上布衣,她开始洗衣做饭,伺候公婆,甚至下地干活,对于所有的一切吕雉没有怨言,因为她了解作为女子定要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更了解有句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她嫁给了刘邦,日子虽然苦,但是还是要朝好的方向去过。

吕雉作为妻子绝对是合格的妻子,作为儿媳也绝对是个孝顺的儿媳。

吕雉嫁给刘邦之后才了解原来刘邦在外还有一个私生子,而父亲眼中的可以成大事的刘邦,不仅不务正业,整日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与狐朋狗友鬼混的事情上。吕雉虽也劝说,但根本不管用,生活上的开销吕雉也只能通过省吃俭用和更加努力的在田间劳作,才能让公婆有顿饱饭吃。而后来随着刘邦发动起义,本来还可以在家里看到游手好闲的刘邦,如今直接看不到人了,生死也未补,而吕雉能做的也只能在家中把公婆伺候好。随着刘邦起义的势力越来越大,吕雉开始带着家里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经常因为逃命辗转于各地,这样的日子直到刘邦称帝为止。

其实吕雉嫁给刘邦之后,到刘邦称帝之前,并没有过上什么恩爱的生活,反而一直在过着辛苦而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在这段时间中,无论生活再困难,吕雉都没有放弃她的公婆,甚至是刘邦与其他女人生的私生子。而刘邦虽然不能给吕雉更多的爱,但是吕雉的这份情一直记在刘邦的心中,因此在刘邦称帝后,虽然他很爱戚夫人,但是他了解皇后之位只有一个人有资格担任,那就是陪着他一起同甘共苦,给自己无限的后备力量,让自己在战场上无后顾之忧的结发之妻吕雉。

而至于后来为什么刘邦要让吕雉参政?一方面,吕雉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另一方面,吕雉对刘氏家族绝对的忠心,她虽然有政治野心,但是她绝对没有像武则天一样,曾经想把政权留给武氏家族,而其实在吕雉数十年的专权当中,虽然手段是硬手段,但是对汉朝的发展还是有一些贡献。

—END—

参考内容:

《汉书》

《史记》

《刘邦传》

标签: 历史刘邦吕雉

更多文章

  • 季布和刘邦有过节,为何能得到刘邦的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很有义气,喜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爱为别人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而且他很讲兄弟义气,总是乐于帮助朋友,所以他在当地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得到了别人的赞扬。项羽曾经委派他率领军队来攻打刘邦,使得刘邦屡次陷入困境。等到项羽失败以后,刘邦就悬赏千金来抓捕季布,并且下令如果有人胆敢窝藏季布就

  • 古人创作诗词都有那些诀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在自己的诗句中,化用前人佳句略加变化为己用,一般称为化用。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分为仿效与点化。而且作了几大类的细分,理清了各种化用的不同细节。对于喜欢诗词创作的朋友来说,这一段内容非常有价值,也有利于自己创作时,更清晰地使用哪一种点化方式。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这篇文章只说司马相如与曹操的这一段

  • 宋朝灭亡的时候,有哪些人最开始投靠了敌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宋朝,刘岊

    元兵刚南下时,京口知州洪起畏慷慨激昂,并贴出安民告示,说:“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北骑若来,有死不走。”结果,元兵一到,洪起畏举郡出降,有好事者遂将告示改为:“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北骑若来,不降则走。”蜀人蹇材望,在湖州任副知州,元军南下时,他大义凛然地指天发誓,要以死殉国,并制做了一面锡牌,上刻“大

  • 哈密争夺战起因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明朝,哈密争夺战

    哈密(今新疆哈密)是从前汉朝西域与唐朝伊州之地。汉武帝曾经设置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即明清的甘、凉、肃。又在玉门关设置通往西域的都护及戊巳校尉,以阻断匈奴单于的右方,即后来的哈密;西晋时,为凉州牧张寔占领;三国时期,魏国又打通西域;隋朝隋炀帝因裴矩进《图记》,抵达玉门关,设置伊吾镇、且末镇;唐朝时

  • 曹髦身为傀儡皇帝,真的有机会击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三国,曹髦

    曹髦,字彦士,在《三国志》中与曹芳、曹奂合称“三少帝”。曹髦的祖父是曹丕,父亲是曹霖,他在仅有4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郯县的高贵乡公,因为他天资聪颖,所以经常得到人们的赞赏。这里说的就是曹髦被迎进洛阳的时候,仍旧自称是臣子,不愿意乘车,而是和臣子一样步行至宫殿的事情,由此显示出曹髦的知情知礼和善解人意

  • 太史慈是怎么死的?三国少有的文武双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三国,太史慈

    孔融在被困北海之后,因为自己心中的执念所以根本不想离开。而当时太史慈因为母亲的嘱咐,所以在敌军没有一点注意的时候也偷偷溜入了孔融的队伍之中。当时,由于敌军的包围并不是很密集,所以太史慈也劝孔融主动杀出。孔融一心想等外援,所以并未听太史慈所说。但是,敌人不可能等着孔融将外援带过来,所以,当外援还没到的

  • 张飞在蜀汉的地位有关羽高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三国,张飞

    张飞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将的形象,而且蜀汉刘备是皇帝,皇帝的地位和权力自然应该是最大的,因此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张飞在蜀汉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实际上,张飞的权力甚至比刘备还要大,是蜀汉最有权力的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何张飞会拥有那么大的权力,张飞难道在蜀汉的地位比刘备还要更高吗?1、

  • 刘邦最恨的人就是雍齿 雍齿最后为何还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雍齿,刘邦

    雍齿是叛徒,刘邦最恨他,为何最后还给他封侯得以善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高帝刘邦本就是个猜忌心极重的人,他先后分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中只有赵王张耳和长沙王吴芮善终,像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被其以谋反罪诛杀。然而在跟着刘邦奋斗的这批老友中,最后都

  • 刘邦没有下令杀韩信,为何吕后却主动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英雄好汉不在少数,能够称得上国之将领的更是不计其数。几千年的光阴流转,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许多佳话,成为无数人向往的典范。在我们的印象中,一向是乱世之中出英雄,自古的一些将领都是在乱世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韩信。韩信的军事才能我们有目共睹,秦朝末年的动乱之中,韩信投靠

  • 诸葛恪是东吴的权臣,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长子,少年成名,“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孙权第一次见到诸葛恪时,就称赞道:“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由于诸葛恪反应快、善言辞,孙权对他很看重,因此有意在政治、军事方面培养他。到了孙权晚年,昔日东吴的元勋老臣早已相继过世,而太子孙亮年纪尚幼,“朝臣咸皆注意于恪”。孙权病重后,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