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蒙临死前选择的接班人是谁?为何不是陆逊?

吕蒙临死前选择的接班人是谁?为何不是陆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02 更新时间:2024/1/17 13:48:31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向来被认为是东吴四大都督,孙权正是依靠他们才能够与曹操、刘备抗衡,坐断东南。周瑜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鲁肃也曾称赞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为何吕蒙临死前没有推荐陆逊,而是推荐朱然接替自己呢?

不得不说,孙权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父兄为他开拓的一片基业,先天条件已经比曹操、刘备要强许多。而且孙权身边总是有人能够辅佐他,赤壁之战有周瑜和鲁肃力排众议促成联刘抗曹,吕蒙帮助孙权夺取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石亭之战分别击败蜀、魏,给了孙权以称帝的勇气和资本。

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三国志·周瑜传》

虽然周瑜和鲁肃在一些问题有不同意见,比如周瑜始终视刘备为敌人,而鲁肃则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拥护者,但周瑜临终之前,还是从全局角度考虑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孙权也没有辜负周瑜的谆谆教诲“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这简直可以算作一段佳话。

鲁肃镇守陆口期间,竭力维护孙刘联盟,同时坚决捍卫吴国的利益。一开始鲁肃有些“看不起”吕蒙,因为吕蒙出身微贱,行伍出身。后来有一次路过吕蒙驻地,一番交谈下来,鲁肃感叹“非复吴下阿蒙”,并且“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死后,孙权命吕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蒙”。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三国志·朱然传》

公元220年,在袭杀关羽夺取荆州之后吕蒙病重,孙权问吕蒙:“您如果有什么不测,谁可以代替你?”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守业都充足有余,我认为他可以代替我接受任命。”吕蒙死后,孙权给予朱然假节之权,代替吕蒙镇守江陵。为何吕蒙推荐的是朱然,而不是陆逊呢?

朱然与孙权关系更亲密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朱然曾和孙权一起读书,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朱治也算是孙吴的三朝老臣了,早年间为县吏,后跟随孙坚、孙策四处征战,孙策死后,与张昭等共尊奉孙权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早年间,朱治未有子嗣,于是请求孙策把朱治的姐姐的儿子施然(时年十三岁)作为子嗣。而朱治和孙权年龄相仿,于是一起读书学习。

反观陆逊则有点尴尬了,陆逊出身江东四大家族之一陆氏,陆逊的从祖父陆康曾任庐江太守。而当年孙策曾奉袁术之命攻打庐江郡,陆康坚守两年多,粮尽城破,陆康不久病死,陆氏家族死伤一半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陆家和孙家其实有些“恩怨纠葛”。

朱然资历更老

虽然吕蒙自己也很欣赏陆逊,在袭取荆州之前,曾向孙权称赞“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然而从资历上来说,陆逊资历尚浅,骤然间升至高位,恐怕不能服众。

陆逊生于183年,朱然生于182年,虽然朱然只比陆逊年长1岁,可他出仕较早。公元200年,孙权接掌江东后任命朱然为余姚长。后又被任命为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领五个县。孙权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分丹杨为临川郡,以朱然为太守,授二千兵给他。正值山贼四起,朱然出兵讨伐,约一个月时间便平定乱事。

建安八年(203年),陆逊二十一岁时,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历仕东、西曹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后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因此,从入仕时间来看,朱然要比陆逊更早,算是他的前辈。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出兵濡须口,朱然在大坞及三关屯备军,被拜为偏将军。同样是217年,陆逊向孙权建议从山越部众中选拔精兵,充实军队,孙权采纳其建议,任命他为身侧的帐下右部督,统领帐下亲卫部队。从这一年朱然和陆逊的官职来看,朱然已经为偏将军,而陆逊只是帐下右部督。

吕蒙是一个老成持重,对孙权忠心耿耿的大将,综合以上两方面的考虑,他才向孙权推荐朱然接替自己。至于有人说,因为陆逊在袭取荆州的过程中抢了吕蒙的风头,所以吕蒙不推荐陆逊,那绝对是无稽之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且孙权慧眼识人,夷陵之战时大胆用陆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宋谦等将大破刘备,也算没有埋没了陆逊。

标签: 历史吕蒙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魏延的真是能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魏延,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有“身处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在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之后,关羽和张飞并不服气,但是博望坡和新野的两把火,烧的曹军屁滚尿流,也彻底收服了关羽张飞的心,更是稳定了刘备。但是有一个人,在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张飞,三国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后世历代老百姓的印象中,张飞是一个身长八尺、说话声如巨雷、行走如奔马的赳赳武夫。但经一些学者多年的考证,认为张飞不是一个大老粗,很可能是一个兼工书法绘画、写诗作赋的儒将耶。( 一)莽汉形象深入人心张飞的莽汉形象为啥深入人心呢?简而

  • 西汉建立后人口骤减 刘邦是如何恢复人口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西汉,刘邦,人口

    还不了解:西汉人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为增加人口想出一办法,迅速成人口大国,却让女子苦不堪言。汉朝成立之初,经济萧条,人口因为连年征战的关系锐减,国内刚摆脱战争的痛苦,一切都是百业待兴,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缓冲。可是国内需要建设,国家边界还有匈奴虎视眈眈,在这内忧外患

  • 清朝皇帝和大臣脖子上都有一串“佛珠” 这个东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清朝,皇帝

    还不了解:清代佛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和大臣脖子上挂着的佛珠 是什么来头?经常观看清代题材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脖子上面总会挂着一串“佛珠”,垂于胸前。甚至就连后宫的嫔妃,偶尔也会挂出来露露脸。这串“佛珠”,是什么来头呢?其实,

  • 历史上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苏麻喇姑,清朝

    苏麻喇姑是太后指给康熙皇帝的近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孝庄文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妃子,她的儿子福临顺治皇帝即位后才被封为皇太后,她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女性中少有的政治家。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孝庄文皇后,而另一个传奇的女子,

  • 历史上司马懿为何能政变成功?曹爽又为何对他毫无设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曹爽,三国

    曹爽,字昭伯,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三兄弟均跟从。司马懿靠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趁机发动政变,一举控制洛阳城,利用各种手段迫使曹爽主动交出兵权,最终诛灭曹爽及其党羽的三族,

  • 巫蛊之祸发生时,汉武帝都是如何对待卫氏一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西汉的第7位皇帝。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在汉武帝的一生中,有两位皇后,一位是“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夸她道:“陈后太骄,卒尊子夫。”而汉武帝的第二皇后是卫子夫,是历史上很励志的一个女人。司马迁赞其:“嘉夫德

  • 曹丕为什么做活到40岁 曹丕生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曹丕,三国

    还不了解:曹丕为何只能活40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专家表示40已是高寿。相信大家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曹操这一英雄人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曹操作为魏王,开创了魏国的基业,一直到离世也没有能够成为一国之君,虽然说他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的内心还是不愿意做夺

  • 韩信如果真的称王会是什么实力?能与刘邦对抗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谈及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武将,“兵仙”韩信绝对是热门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每个人在这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遗憾的事情,或者是遗憾的选择,倘若人世间可以有时光倒流之说,再给人们一次选择的机会,结局不知道是否会有所变化。在历史上,便有一些因为选择失误而造

  • 三国时期潘皇后是什么结局?为何会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潘皇后,三国

    潘淑 ,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皇帝和皇后年龄差距最大的是谁呢?答案或许有些出人意料,是孙权和潘皇后。公元251年,已经70岁的孙权孙权立潘淑为皇后,然而仅仅过去半年时间,潘皇后突然暴毙,这中间有何隐情?江东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