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4/3/9 4:23:19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在后世历代老百姓的印象中,张飞是一个身长八尺、说话声如巨雷、行走如奔马的赳赳武夫。但经一些学者多年的考证,认为张飞不是一个大老粗,很可能是一个兼工书法绘画、写诗作赋的儒将耶。

( 一)莽汉形象深入人心

张飞的莽汉形象为啥深入人心呢?简而言之,主要靠两本书的功劳。三国蜀汉和西晋时的著名史学家陈寿(233—297年),他写的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完整的记叙了从汉末到晋初近百年间从分裂到统一的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在《三国志》中,有一小段文字叙述了张飞脾气的暴躁,说他十分敬重有地位的人,但打心眼里看不起普通老面姓,用鞭子抽打过士兵,最终被他的部下所杀了。

真格是“灌水加佐料”的文艺作品才能吸引人哦。宋元时期的评话艺人,相当于现代社会说评书的艺人吧,为了把人物说得鲜活,根据陈寿老先生的那段话,挖空心思作了尽情的发挥,把刘备鞭打督邮的事,不但移花接木安在张飞头上去了,外搭还杜撰了分尸,另外还加了拳打、夜杀等惊悚刺激的故事情节。

罗贯中老先生写《三国演义》时,就把鞭打分尸督邮、拳打、夜杀等虚构情节全删了,着重描写了张飞在战争中的谋略和暴躁的性格特点。请读者朋友注意,“暴躁”和“莽”有很大的区别。“暴躁”说的是性格特点,而“莽”一般指的是行为作派,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不同于常人,甚至难以使人理解和接受。“暴躁”作为一种性格特点,可以因人而异变得冷静和有耐心,而“莽”意思是指这种人智商比较低哟,对任何人的态度都差不多吧?

罗贯中老先生对张飞的描写当然也有“演绎”之处,如写了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些。因为据考证,张飞可是一个面如满月、温文尔雅的城北徐公式大帅哥也。

(二)张飞善书法吗?

张飞善书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朝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剑录》,说他刚被封为新亭侯时,令铁匠用赤山铁打了一把刀,在刀上刻下了“新亭侯,蜀大将也”的铭文,后来张飞被范疆杀了,刀就归东吴了,但没有说明铭文是否由张飞本人亲自所书。具体地说,到了明代才有张飞善书法的记载。文学家杨慎在《丹铅总录》中说,涪陵有做工很精致的张飞刁斗,那上面的铭文就是张飞书写的。刁斗是古时军队的炊具,夜间巡逻也用它来敲击。

上面所述的两个物件,只是书上有记载,并没有流传。还是在明代的时候,在四川流江县(今四川渠县)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说的是当年张飞在八蒙山,率领兵士万余人,以少胜多,将曹魏大将张郃的大部队打得大败而逃。张飞高兴得哈哈大笑,于是用矛当笔,用石作纸,刻下了“蜀汉将军张飞,率领士兵万余人,在这里击败张郃”两行隶书大字,俗称“立马铭”。因年代久远,山石崩裂,原始刻文早已损毁了。

幸运的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在当地任知县的胡升猷根据家藏的拓本重制了一块石碑,现藏于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观赏过的人评说,那碑上的字笔画丰满遒劲,气势凝重刚健,既具时代特征,又显个人风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三)能绘画和写诗作赋吗?

世传张飞不仅书法佳,绘画也是一把好手耶。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载,张飞喜欢画美女,善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也有类似记载,但都仅有文字叙述,没有画图和拓文。说得有鼻有眼的,是涿州城中鼓楼北墙上的《女娲补天图》和其故里附近房树村万佛阁的壁画,这两处是张飞的遗笔。

除了书法和绘画,据说张飞还会写诗作赋,本文前说的那次打败张郃后,气宇轩昂的张飞,不但下马立碑,还率领众军士巡游真多山,还了篇《真多山游记》,记述了王方平在这里采药,在此住了一晚才离开等逸事。这十九个字的游记,情景交融,言简意深,体现了一个能文能武之人的个性。

(四)年代已久难辨真伪

由于年代已久,流传下来的实物证据不够充分,张飞精通书法也好,善绘画能写诗作赋也好,难以盖棺论定。有些可以说是穿凿附会,有的完全可以断定为妄说。

但笔者从能查阅到的正史资料来分析张飞:

其一,长像不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是一个体格强健、五官端庄、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众所周知,张飞的两个女儿是蜀主的妃子,容貌嘛理应算漂亮的。按照遗传学的观点,反向证之,当父亲的不至于长得那么凶巴巴的吧?

其二,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所载,张飞跟随刘备投奔曹操时,被封为中郎将。西汉时期的中郎将,是次于将军高于校尉的统兵武职,俸禄二千石,相当于现代军队的主力师长。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人善任的能力强,文化底蕴高,撰写“东临碣石有遗篇”之人,如果张飞只是一个莽汉加文盲,曹操不会如此委以重任吧?因此张飞如果在书法、或绘画、或写诗作赋方面,有某一项或几项特长,也毫不奇怪。

标签: 历史张飞三国

更多文章

  • 西汉建立后人口骤减 刘邦是如何恢复人口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西汉,刘邦,人口

    还不了解:西汉人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为增加人口想出一办法,迅速成人口大国,却让女子苦不堪言。汉朝成立之初,经济萧条,人口因为连年征战的关系锐减,国内刚摆脱战争的痛苦,一切都是百业待兴,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缓冲。可是国内需要建设,国家边界还有匈奴虎视眈眈,在这内忧外患

  • 清朝皇帝和大臣脖子上都有一串“佛珠” 这个东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清朝,皇帝

    还不了解:清代佛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和大臣脖子上挂着的佛珠 是什么来头?经常观看清代题材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脖子上面总会挂着一串“佛珠”,垂于胸前。甚至就连后宫的嫔妃,偶尔也会挂出来露露脸。这串“佛珠”,是什么来头呢?其实,

  • 历史上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苏麻喇姑,清朝

    苏麻喇姑是太后指给康熙皇帝的近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孝庄文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妃子,她的儿子福临顺治皇帝即位后才被封为皇太后,她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女性中少有的政治家。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孝庄文皇后,而另一个传奇的女子,

  • 历史上司马懿为何能政变成功?曹爽又为何对他毫无设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曹爽,三国

    曹爽,字昭伯,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三兄弟均跟从。司马懿靠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趁机发动政变,一举控制洛阳城,利用各种手段迫使曹爽主动交出兵权,最终诛灭曹爽及其党羽的三族,

  • 巫蛊之祸发生时,汉武帝都是如何对待卫氏一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西汉的第7位皇帝。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在汉武帝的一生中,有两位皇后,一位是“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夸她道:“陈后太骄,卒尊子夫。”而汉武帝的第二皇后是卫子夫,是历史上很励志的一个女人。司马迁赞其:“嘉夫德

  • 曹丕为什么做活到40岁 曹丕生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曹丕,三国

    还不了解:曹丕为何只能活40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专家表示40已是高寿。相信大家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曹操这一英雄人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曹操作为魏王,开创了魏国的基业,一直到离世也没有能够成为一国之君,虽然说他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的内心还是不愿意做夺

  • 韩信如果真的称王会是什么实力?能与刘邦对抗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谈及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武将,“兵仙”韩信绝对是热门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每个人在这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遗憾的事情,或者是遗憾的选择,倘若人世间可以有时光倒流之说,再给人们一次选择的机会,结局不知道是否会有所变化。在历史上,便有一些因为选择失误而造

  • 三国时期潘皇后是什么结局?为何会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潘皇后,三国

    潘淑 ,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皇帝和皇后年龄差距最大的是谁呢?答案或许有些出人意料,是孙权和潘皇后。公元251年,已经70岁的孙权孙权立潘淑为皇后,然而仅仅过去半年时间,潘皇后突然暴毙,这中间有何隐情?江东绝色,

  • 明朝崇祯时期有多少亲王 他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明朝,亲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代藩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截止崇祯元年,明代尚存的亲王有多少?分别是谁?明代封王的规则是除太子外,皇帝诸子一律封亲王,十岁封爵,二十岁就藩;除亲王嫡长子外,亲王诸子一律封郡王,十岁封爵。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册封亲王。所以要想搞清楚崇祯时期有多少亲王,只需要统

  • 朱元璋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朱元璋真的走了一步臭棋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朱元璋,分封

    还不了解:朱元璋分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吗?朱元璋将江山社稷当成一块大蛋糕,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它分给宗室子孙,还给予了藩王们兵权。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朝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先后将其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