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临死前传位给朱允炆 朱元璋就没有留下后手吗

朱元璋临死前传位给朱允炆 朱元璋就没有留下后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4/1/21 2:07:27

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有没有想到朱棣会反叛,为何没有留下对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之所以会大肆屠戮功臣,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为了确保皇太孙朱允炆能够顺利即位,并坐稳皇位。然而,最终的事实证明,大臣们的确无人造反,偏偏是燕王朱棣将侄子从皇位上推了下去,那么煞费苦心的朱元璋,为何对这些藩王没有丝毫防范之心呢?

朱元璋没想到藩王造反,朱棣基本属于被逼造反

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坐稳皇位,朱元璋主要的清除对象,便是那些难以控制而又声望卓著的开国功臣,而对于自己的儿子们,朱元璋根本没想到他们会造反,因而防范心理显然不是太强。

朱元璋当初为了守护明代边疆安全,这才分封诸子为王,并赐予其一定统兵之权。朱元璋在世之时,藩王们之中虽说有几个平日里多有违法之事,但总体倒也算安分,因此朱元璋又岂会疑心他们?

实际上,朱元璋的儿子们其实最初也并无造反之心,燕王朱棣之所以最终会造反,基本是被朱允炆逼上了绝路。

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同年五月十六,年仅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然而,朱允炆即位还不到两个月,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朱橚便被以意图谋反为由,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华。同年十二月,朱允炆又下令对北平官员进行调换,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不久又令都督宋忠屯兵开平,并调走了原本隶属于朱棣管辖的大军。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燕王朱棣派长史葛诚入朝奏事,朱允炆则趁机收买其为燕王府内应,葛诚回到北平后暴露,这使朱棣觉察到朝廷的险恶用心,于是亲自入朝试探,预感到形势不妙后,返回燕王府后便以患病为由闭门不出。

建文元年(1400年)四月,齐王朱榑也因意图谋反被废为庶人,囚禁于京城。不久,代王朱桂也被废为庶人,软禁大同;湘王朱柏同样被人告发谋反,朝廷大军包围湘王府,朱柏不堪受辱,与妃妾等阖宫自焚而死。

同年六月,建文帝又削岷王,废为庶人,迁漳州。同月,燕山百户倪亮上书,言称燕王朱棣与于谅、周铎等人密谋造反,朝廷下令将于谅、周铎捉拿至京师处死,并下诏斥责朱棣。兄弟们的遭遇,再加上自己周遭的形势,此时的朱棣恐怕已经是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了,但他仍然没有想要造反,而是希望能够苟全性命,为此不惜装疯,但却被长史葛诚戳穿。

建文元年(1400年)七月,朱棣派人前往京师奏事,结果使者被齐泰等抓获审问,言行逼供之下,使者无可奈何只得承认燕王朱棣密谋造反,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张昺、谢贵逮捕燕王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七月初四,接到密旨的张昺、谢贵率兵包围燕王府。

然而,奉旨捉拿朱棣的张信,却提前将消息透露给了朱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摆在朱棣面前的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束手待毙,要么起兵造反。于是,朱棣用计捕获张昺、谢贵、葛诚、卢振,将四人全部处死,随即起兵造反。

如上,朱允炆削藩其实并无问题,但其不仅手段阴险(先有人告发谋反,后突然派兵抓捕),而且太过狠辣(全部废为庶人,迁居边荒之地)。即使如此,朱棣最初也并未选择造反,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朱棣先是闭门不出,后又装疯自保,然而朝廷仍未打算放过他,当朱棣被逼入退无可退的境况后,不想像其他藩王那样被废的朱棣,也只剩下了造反一条路可走。

朱元璋虽未留下后手,但依其布局朱棣毫无成功可能

正如前文所述,朱棣的造反本就是被逼出来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有所防范。但是,朱元璋虽然没有留下后手,但如果一切按照朱元璋原本的布局,那么朱棣即使造反,也基本毫无成功的可能,可这一切偏偏全被朱允炆给破坏了。

1、藩王原本可互相牵制,削藩却给了朱棣空间。朱元璋虽然大封诸子,但诸王之间却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关系,我们就以燕王朱棣为例,其东北有辽王,北方有宁王,西边是谷王、代王、晋王,而其南下途中则有齐王、鲁王、周王,要这道这些王爷都曾有带兵经历。这种情况下,朱棣一旦起兵谋反,立时便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然而,建文帝削藩之时,却先后将周王、齐王、代王全部废除,又将谷王囚禁、辽王也在朱棣起兵后被召回南京,再加上晋王朱棡、鲁王朱檀也在朱元璋驾崩前夕薨逝,宁王在削藩后又自身难保。如此情形之下,反而使得朱棣失去了牵制,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这也是其起兵后能迅速控制河北地区的重要原因。

2、朱允炆并非无将可用,但其却偏偏用人失当。虽说朱元璋在位后期屠戮了大量功臣,但当时朝廷也并非没有能征善战之将,纵观整个靖难四年,平安、徐辉祖、瞿能等人都表现极为出色,但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有的是畏手畏脚、不敢大胆用,有的则是因为与朱棣有关,不敢予以重用。那么朱允炆启用的都是什么人呢?其先后启用了耿炳文、李景隆、梅殷三人为帅,其中除了耿炳文曾有一定的战争经验之外(还因一次小败而被撤换),而李景隆只是曾经负责练兵而从无带兵经验,而驸马梅殷虽然曾受朱元璋遗命辅政,但他也仅仅参加过一次检阅凤阳留守司大军的经历。结果,导致朝廷白白损耗百万大军,反而使得朱棣越战越勇。

3、原本是以天下敌一隅,却因改革不当失去支持。朱元璋虽然是位好皇帝,但对待官员却极不友好,因此满朝文武对于朱允炆这样一位“仁厚”君主,本是抱有极大憧憬的,但朱允炆上台后的一系列改革,却使其失去了朝臣们的支持。朱允炆即位后,便开始重用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三人推行改革,这三位虽然是饱学之士,但却没有任何执政经验。其中,黄子澄和齐泰两人倾向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他们的目标便是改组国家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而方孝孺则更为极短,他始终坚持以恢复“周礼”为目标,完全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于是,在这三位的改革大将的操持下,今天改革衙门的名字,明天改革地理名称,今天裁撤这个衙门的官员,明天又为另外一个衙门提拔官员,结果非但没有改出个明堂,反而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官员、百姓对此都极不适应,这是导致靖难四年朝廷实力未能完全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4、朝廷兵力原本较充裕,朱棣南下却毫无抵抗力。明代初期,在卫所制尚未完全崩溃的情况下,明代各地大军的战斗力尚有保证,而坐拥天下的朱允炆,在兵力上本应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是,明初镇守各地的武将有不少都是曾随藩王出征后晋升上来的,这些武将与藩王的关系极为密切,再加上朱允炆的重文轻武和朱棣“清君侧”的起兵理由,导致各地武将在靖难中始终呈观望态度,更有大量武将直接望风而降,朱棣南下成功渡江便有守江将领投降的原因。要了解洪武年间南京驻扎有多达48卫大军,总兵力多达近40万,结果当李景隆遭遇两次战败后,朝廷竟然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最终不得不从京营抽调兵力,最终导致京营兵力空虚,再由大臣外出募兵补充京营,可是还不等这些募兵大臣回来,朱棣便迅速渡过长江,一口气杀到了南京城下。

综上所述,朱元璋临终之前,根本没有预料到藩王会造反,因此并未留下什么对策,然而即使如此,朱棣本来起兵造反的成功率也几乎为零,但偏偏是由于朱允炆的一系列奇葩操作,最终导致自己战败,使得朱棣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

标签: 历史朱元璋朱允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韩信被封王赐地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个屈辱他的少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韩信发迹前,曾受胯下之辱。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韩信是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曾有人以“国士无双”来形容他的丰功伟绩,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之所以能够打得天下,他至少占一半的功劳。因其用兵神武,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但韩信在没成名之前曾经忍受过胯下之辱,那么在他被封王赐地之后,那个欺负他的恶

  • 后世对太平公主的评价如何?她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太平公主,唐朝

    太平公主(?—713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公主,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其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705年,参与复辟李唐王朝,拥中宗李显即位,受封镇国太平公主。710年,参与诛灭韦后行动,拥睿宗

  • 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东吴所杀 东吴就不怕被蜀汉复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关羽,麦城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斩杀,东吴为什么不惧怕蜀汉复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安二十四年,孙吴吕蒙利用关羽北攻曹操之际,利用巧计偷袭,成功夺取了本由关羽镇守,属于蜀汉的荆州三郡(即南郡、武陵郡和零陵郡),腹背受敌的关羽无可奈何败走麦城。同年底,关羽被俘

  •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算得上好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刘墉,清朝

    “宰相刘罗锅”,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这五个字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和珅,大家很熟悉,清代第一大贪官,被抄家时家产多达数亿两。但是和珅真的跟电视剧里面塑造得这么不堪吗?其实历史上的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和珅身材高

  • 三国时期无当飞军是什么存在?有谁创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无当飞军,三国

    无当飞军是蜀汉后期主力之一,是诸葛亮所组建的一支部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了,汉王朝即将覆灭,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大势形成。而乱世立足之根本,在于一个好的领导者和一个好的军队。军队是一个朝廷的国防力量,从先秦至今一直都是如此,而且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

  • 秦惠文王都没有废除商鞅变法 最后为什么还要杀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秦惠文王,秦国

    秦惠文王不废商法,为什么还要杀商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在变法中提出了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奖军功、实行一统度量、建立郡县制及实行连坐之法等一系列法度,颁布的这些法律被统称为商法即商君之法。商鞅在秦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变法,极大的提高了秦国的综

  •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留下十万蒙古女子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朱元璋,蒙古女子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蒙古女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灭元代后,是如何处置蒙古女人的?在强悍的蒙古铁骑下,耶律氏的大辽、赵氏的大宋以及李氏的西夏都不复存在,而元代则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统一王朝。从元代开国皇帝忽必烈算起,元代延续了97年,其中,忽必烈以及末代皇帝元惠

  • 都说最危险的职位是太子 太子朱标的位置为什么那么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明朝,太子

    还不了解:太子朱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标的太子之位有多稳?为啥朱标手握大权,朱元璋却从不疑心?如果要问在封建王朝中最危险的职业是什么?很多人说是皇帝,很显然不是。皇帝身握重权,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盯着皇帝性命的人,绝不心慈手软,而是早就被掐灭在萌芽之中。其实最危险的职业

  • 荆轲如果刺杀秦始皇成功 秦国最后还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秦始皇,赢政

    还不了解:荆轲和秦始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荆轲成功刺杀了秦始皇,那秦国最后还能一统天下吗?客观来说,如果荆轲真的成功刺杀了秦始皇,那秦国或许还真就未必能够一统六国。虽然就算秦始皇被刺杀,秦国依然还是七国之中最强的一个,甚至可以独自面对其他六国的围攻。但秦始皇被刺杀

  • 三国时期马超投奔刘备时都带着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马超,三国

    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马超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因陈寿作《三国志》,将马超和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共同列为一传,可视为五虎上将,可见马超的实力,否则,陈寿也不会将他们五人合为一传。最开始,马超割据凉州,自己当老板,后来,因为和曹操作战失败,于是,马超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