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期的布政使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清朝时期的布政使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94 更新时间:2023/12/10 3:25:58

对清代官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时期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严格意义上来说,官场制度在我国其实很早就已经有很成熟的一套体系,只不过历朝历代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从秦汉的刺史,到汉末三国的州牧,再到明清时期的总督巡抚等等。

每一个时代,都历经了一套与之匹配的官场制度,如今现代的官场制度如果说,与哪个朝代可能会比较相像的话,应该是和清代的官职制度比较相似。

清代的官职制度逐渐发展下来之后,就形成了近代,乃至一直沿用到现代的官场制度。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官场制度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进入新时期之后,官场风气也在日渐好,尤其是在高压打击之下更是如此。提起这里,或许有人有一个疑问,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时期有一个很明显的官职叫做布政使。

那么,这个官职究竟是负责什么样的任务呢?难道是来管理布料的?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清代时期的布政使,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

大清朝的官制

严格意义上来说,清代的官制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继承了明代官制。在明代官制的基础上,满清结合自己独有的背景,就有了清代所特有的一系列官制。

首先,清代官制与前朝明代时期的官制差不多,都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套系统。其中,中央对地方有着绝对的控制能力,中央最高首脑自然是君主。

清代君主一般会有上书房等,带有明代内阁性质的机构来辅佐自己,朝廷中枢权力主要就是在六部中,也就是礼,兵,刑,工,户,吏这六个部门组成。

这六个部门已经沿用了近千年,因此在这里也不多加赘述,他们的名字就已经将他们的职能完美地体现了出来。不过,清代与明代有所不同的地方,更多的是在与地方官制上。

首先,提到清代的地方官,我们可能会优先想到的是总督,之后便会想到巡抚。的确,这么想并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两个官职也是事实上的地方实权派,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一般来说,总督就是区域中最高的领导者,比如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等,他们的管辖范围都已经超出了一个省,有些总督可能同时要治理数个省份。

作为总督,他们是两省甚至是三省的军政一把手,负责统领管辖省份内的所有军政要事,只要是他们的治境内的军政大事,他们都可以,也必须要管。

这些事务也是他们说了算,出了问题也是总督优先承担责任,而在总督之下便是巡抚。巡抚就单单是一个省的最高长官,负责自己一省之地的军政要事。

布政使是什么官?

别看总督和巡抚之间貌似是上下级,但是却不单单是如此,有些总督的管理范围,可能会和一些巡抚的职务相互冲突,这就造成了一个制衡现象。

二者相互掣肘,以此来互相削弱权力,并且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除开总督和巡抚之外,在地方上相对有着较大话语权的官员还有这些,他们分别是学政官、按察使和布政使。

学政官和按察使的职责,从他们的名字中都很好理解,作为学政官、考核的标准便是每年的贡生数量,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将朝廷的治学方针彻执行下去。

同时,他们还要做好乡试的相关工作,择优录取将这些举人,送到京城参加殿试也是学政官的职责。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学政官其实是最不好惹的那一种。

因为他们一般都是由君主的心腹直接任命,往往都会带有六部侍郎、甚至是尚书的荣誉职位,一般的地方官员绝对是惹不起他们的。按察使就不用说了,他们是都察院派在地方的监察官员。

从监督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手中掌握的自然是监察权力,监察官员是否滥行不法等。以上两个职位我们其实很好理解,他们的名字就已经将他们的职责告诉了我们。

可是,清代的布政使这个名字却并没有,至少没有完全向我们透露出他的职责。那么,布政使究竟是掌管什么职责的官员呢?它又有哪些权力呢?

布政使的发展历程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布政使这个官职也是明代官制的产物,早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布政使的官职了,布政使司就是布政使最开始的名字。

在明代,全国共设置有十三个布政使司,以布政使司来取代了前元时期一直沿用的行省制度。后来,布政使隐隐出现了尾大不掉之势。

为了国家一统的考虑,明代君主决定削弱布政使司的权力,将一省的最高长官改为巡抚,而布政使司也在此时失去了地方上的大权,成为了巡抚的附属官职。

清代时期,由于官制很多都是沿用明代官制,因此布政使的制度也得以保留了下来。地方上仍然照搬明代时期的官制,设有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等诸官员。

另外,清代还将这种地方官制度明文确立了下来,自康熙年间,由于天下逐渐步入正轨,每一个省必须要有一位布政使,更是被明文确定。

布政使由朝廷中央直接委派到地方,作为巡抚的副官,与巡抚有着同样的品级,分摊巡抚的权力,并且需要承接中央的公文和上报地方公文。

提起这里,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布政使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布政使根据明文规定,需要起到承上下的作用,将中央的决策布置到省内各府道县中。

有些时候,他们还需要将地方上的事务,整理来上报朝廷。其二,既然需要分摊巡抚的权力,那么巡抚的财政大权也会被布政使所染指。

省内的财政大权,并不单单只是被巡抚所掌控,有很多时候府库的钥匙,都是被布政使和巡抚两人分别掌握,只要一方不同意,那么财政就容易出乱子。

最后,就是布政使还需要承担一部分学政官的工作,需要将朝廷的人才方针落实到省内治境,更需要和学政官一起为科举取士承担责任。

不过,虽然布政使的权力如此广泛,却并不代表布政使就拥有了能与巡抚分庭抗礼的本钱。巡抚的手中有一项最要命的权力,那就是兵权,正是因为巡抚有兵权,才能被称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没有兵权的布政使,事实上很容易就可以被巡抚所架空,所以一般情况下,布政使更多的是落实到执行的方面,将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就是布政使最大的工作。

总的来说,更多时候布政使都是作为巡抚的副官出现的,而巡抚若是放在今天的话就是省长,是一个省当之无愧的一把手。这么算起来的话,清代的布政使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副省长的地位,而且是主管执行的副省长。

标签: 历史清朝官职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宋神宗变法,苏轼是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宋神宗,宋朝

    为什么宋神宗变法,苏轼变成了牺牲品?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离开北京之后,就由韩绛、吕惠卿等人负责着变法运动。此时,变法派的中坚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让王安石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推荐的人,最后却和

  • 为什么说苏轼是政治上的弃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苏轼,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苏轼的政治之旅。嘉佑元年也就是1057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泰斗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大将梅尧臣。欧阳修和梅尧臣本来正打算对诗文进行革新,当他们看到苏轼那

  • 赵匡胤为何不诛杀功臣,而选择杯酒释兵权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宋朝,赵匡胤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仅是在说改朝换代之时朝堂上的面孔也会随之改换,也是在从侧面点出,无论哪一个后来拥有无上尊荣的皇帝,都需要有自己的一朝臣才能真正在天下立足。比如刘备有诸葛亮,孙权有周瑜,刘邦有张良等等。这些人在起兵之初的时候,有这些臣子的拥护和出谋划策才能成事,但坐上宝座的他们却又难免对当

  •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建立元朝后 元朝为何98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元朝,蒙古人

    对元代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元代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首先,元代是草原民族第一次一统中国。其次,一统中国的元代存活了98年之久。而就这两点来说,统统都算奇迹。换个说法,就是蒙古人的运气太好。之前的匈奴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沙陀人以及契丹人,它们哪一个入主

  • 赵匡胤和柴荣之间的关系很差吗 赵匡胤篡位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赵匡胤,柴荣

    赵匡胤跟柴荣关系有多好?他建立北宋后,对柴荣后人为何这么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赵匡胤厚道的,我真的不了解咋说了。把人家江山抢了,因为没杀掉他们家的人,所以就说他厚道?要了解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柴荣把赵匡胤当成亲兄弟一样提拔,可以说赵匡胤

  • 著名诗人苏轼的结局是什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苏轼,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著名诗人苏轼的故事。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

  • 荀彧家族背景很强大,为何被自己效忠的主公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武将谋士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三国五台山,演绎出一幕幕阴谋阳谋厮杀疆场的华丽大戏。三国中最具有话题性的人物——曹操可以争头把交椅。凭借自身的才能以及一帮文臣武将的忠心耿耿,曹操统一北方,势力如日中天,一统全国指日可待。曹操的一帮文臣谋士中,论才智可能是郭嘉,论计谋毒辣可能是贾诩,但是,

  •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为何孙权反而要向曹丕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在三国时期东吴是建国最慢的,在曹丕称帝以后东吴等了十年以后才称帝,当时曹丕将汉献帝贬为山阳公,国号改为魏,正式开始了魏国统治,第二年传到刘备耳中以后刘备以匡扶汉室的名义,也成立了蜀汉,与此同时,当孙权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他反而向曹丕称臣,成为了魏国的附属国,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在东吴称帝,这是为什么呢?为

  • 长平惨败后,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赵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国,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45万主力大军。燕国看到这种情况后,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可是遗憾的是,他们连续发动了两次对赵国的进攻,最后都失败了。既然赵国已经不堪一击了,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赵国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燕国没有抓住好时机。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上杀掉赵国45万大军,但是自身的损失也相当惨

  • 苏轼为什么会把茶叶当成至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苏轼,宋朝

    苏轼为什么会把茶叶当成至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据孙月峰《坡仙食饮录》记载说,“密云龙”之味极为甘馨,苏轼对此奉为至宝。当时苏轼门下有四位得意门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号“苏门四学士”,苏轼待之极厚,每逢四学士来访,苏轼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