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关羽有儿子吗?真的存在关索这个人吗?

历史上关羽有儿子吗?真的存在关索这个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82 更新时间:2024/1/21 7:04:59

历史上关羽有儿子吗?真的存在关索这个人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关索,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人物,出自《花关索传》。

《三国演义》中为蜀汉名将关羽的第三子(毛本)或长子(周本),荆州失陷后逃难到鲍家庄养病,伤愈后听说东吴仇人已死,乃回归蜀汉,并随同诸葛亮南征。

关索的出身见于《全像通俗三国志传》,其中提及关索为关羽因杀人而逃难在外之时出生,后刘备占据荆州后,关索前来荆州投奔父亲;此后刘备攻下益州,关索带兵镇守云南一带。至今云南一带仍流传以关索为主角的“关索戏”。

人物出处

关索,是登场于《花关索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中的民间传说人物。字不详【民间传说中有字维之一说(出自《关氏家谱》、《广义祀典》及《圣帝世系考证(又作“关公世系考证”)》)】

有关争议

按《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只有两个儿子,即关平关兴,关索则是后世原创。

《三国演义》毛宗岗本中,关索的出现是突兀的。七十三回樊城之战时提及关羽家人,称关羽娶荆州人氏,仅生有一子关兴一女关氏(义子关平除外)。但后来诸葛亮南征时关索又出现了,并称其是关羽第三子,荆州失陷后在地方上养伤。这显然前后矛盾了。

《三国演义》周曰本中则在樊城之战前有关索认父情节。按关索所称。他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因杀人逃难,且有一兄被胡员外抱走收养。也就是说关索至少出生在179年前,实际上比关平年长,年龄则远远大于关兴。显然更不可能是所谓第三子。该版本受《花关索》传原创影响更大,以至年龄上完全不合情理了。

人物形象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为了去牵挂,绝“回心”,分头杀了对方的家小。张飞灭关羽全家时,关羽之妻胡氏乘乱逃走。胡氏回到娘家后,生一子。其子七岁时,观灯走失,为索员外拾得。九岁时,又被班石洞花岳老先生收为弟子。其间,“先教黄公三略法,后学吕望六韬文,学取十八般武艺双全”。

十八岁时思念父母,回到索家,问明出身,遂以三家姓为姓名,取名“花关索”。之后,和母亲一起去西川认父(当时是202年,关羽应该在荆州,实际上关羽也从来没到过西川)。途中,收拾两伙强人,并打败鲍家庄和卢塘寨的兵马,娶了鲍三娘和王桃、王悦姐妹为妻。

相关地名

相传关索曾随诸葛亮南征,在滇黔一带留下很多传说遗迹,如贵州省关岭县县名即是以其县城以东山脉“关索岭”来命名,在县城西南山顶上还有一洞穴当地人称“关索洞”,民间传为关索受伤时的养病之地。关索岭东半山上有一寺,名“双泉寺”,原寺中供有关索像。寺有两泉,传一为关索宝剑所凿,故名“刀把泉”,一为关索战马刨出,名“马跑泉”。

向县城以西行约六七公里,在徐霞客称为“北斗铺”[4]之地的后山岭上,有一洼地,百姓叫作“马圈地”,是关索妻引女兵驻兵养马的所在,至今还遗有大量瓦砾、砖石。

另在云南省马龙县城西南约三十公里,在马龙的梁家田村委会与寻甸易隆交界处的山岭上,最高处为大关索岭(海拔2138米),迎东梁家田村背面为小关索岭。也是因为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蜀将关索在此驻扎而得名。

漏洞百出

后世有许多关羽特别是关羽后人的传说,但无论是年龄还是时代背景都大有问题,可谓漏洞百出

关索被索员外收养,后又娶鲍员外之女鲍三娘为妻。实际上员外这类称呼最早出现在元明清的白话小说,用以指代豪绅。三国时期并没有被称呼为员外这么一个习惯。此外“○娘”这一类名字格式最早出现在宋代。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史料中类似的名字只有○妃、○姬这类姓名。后世烂大街的○娘、○奴在当时毫无记载。

《花关索传》称关索十八岁时与母前往西川认父。实际上,202年关羽应该在荆州才对。此外虽然蜀汉的根据地是西川,但事实上关羽根本就没去过西川。

《蜀记》称庞会当时随钟会邓艾伐蜀汉,“尽灭关氏家。”《荆州府志》和《江陵县志》载,关平妻子抱着才八岁的儿子逃出荆州城,避居乡下。到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时,才回荆州城,恢复关姓。但问题是,这之前足足有六十年间隔。

此时关平妻子已经八九十岁,他儿子也已六七十岁了。按当时平均寿命,是否活着都未知,更不要说改姓易名了。实际上樊城之战过后七年吴蜀早已再度交好。并互有人员来往,也没必要改姓易名。

所谓刘关张“桃园结义”也是明清以后的原创。《三国志》根本没记载三人有结拜,更不要说杀对方老小了。

此类传说在两晋南北朝甚至到唐朝都在文献上毫无提及。根本没有提及。一直到宋代,特别是关羽广受吹捧的明清时代才突然一股脑冒出来。可见这跟关羽被封为“关帝圣君”“武圣”等等封神造成的名气上升有关,却完全罔顾了历史真相。

标签: 历史关羽三国

更多文章

  • 徐庶是有名的谋士,那他的武义水平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三国,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话,我们对徐庶肯定不陌生,严格意义上,他是刘备的第一任军师。刘备在他的出谋划策下,破了曹仁的“八卦金锁阵”,这是刘备单干以来难得的大胜。在当时,刘备对徐庶,跟对后来的诸葛亮是一样一样的,如鱼得水。后来徐庶母亲被曹操抓获,徐庶不得已归顺曹操,但终生不献一策,也就是《三国演义》所讲的“

  • 卫灵公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孔子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卫灵公,卫国

    卫灵公(前540年—前493年),姬姓,名元,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多猜忌且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其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提拔的三个大臣孔圉、祝鮀、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争

  •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很多朋友都好奇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勇猛,鲁肃为了要回荆州请关羽过江赴宴,关羽明知其中有诈,还是义无反顾去赴宴,并且只带了周仓和几个船夫,吃完饭喝完酒,关羽故作酒醉。一手提刀,一手抓住鲁肃的手,并按使眼色叫周仓发信号

  • 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帝王,关羽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这其实是有非常现实的原因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忠贞不渝,义薄云天。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不会不知道“三绝”之称:“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关羽可谓是“义”的化身:为“义”,而结拜桃园;为

  • 古代名将那么多,关羽靠什么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古代名将那么多,关羽靠什么威震华夏?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关羽之间的可以说十分有缘分,先是关羽在虎牢关出战前,曹操给其说情,让他能出战华雄。后是关羽被俘,曹操以高官厚禄来收拢他。再其次是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将其放走,最后是关羽

  • 卫文公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司马迁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卫文公,卫国

    卫文公卫辟疆,姬姓卫氏,初名辟疆,后改名毁,卫宣公之孙,卫昭伯(昭伯顽)之子,卫戴公之弟,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任国君,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35年在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660年,卫戴公去世,卫文公继位。卫文公在位初期,减轻赋税,慎用刑罚,发展农耕;重视手工

  • 卫懿公有多喜欢养鹤?卫国百姓的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卫懿公,卫国

    卫懿公,姬姓,卫氏,名赤,卫惠公之子,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八任国君,公元前668年—公元前660年在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懿公继位后,终日只知奢侈淫乐,喜好养鹤,竟赐给鹤官位和俸禄,因此遭致臣民怨恨。公元前660年,赤狄攻打卫国,卫懿公兵败被杀。轶事典故爱鹤失众卫懿

  • 关羽北伐的战果有哪些?详解关羽北伐的战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么关羽北伐的战果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

  • 纵观卫灵公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卫灵公,卫国

    卫灵公(前540年—前493年),姬姓,名元,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多猜忌且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其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提拔的三个大臣孔圉、祝鮀、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

  • 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有什么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汉寿亭侯,关羽

    众所周知关羽因斩颜良诛文丑,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那么“汉寿亭侯”的封号有什么深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然而就是这个“汉寿亭侯”的爵位却被许多人误解为大汉的寿亭侯直至今日。事实上关羽的爵位并不应解读为大汉的寿亭侯,而应是汉寿亭的亭侯之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