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缙身有经世之才,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惨呢?

解缙身有经世之才,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惨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046 更新时间:2023/12/20 18:25:17

野史载,有一位小官员去一富家收税,这富家小姐欲为难这收税之人,遂在门上贴一对联曰:“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谁知这收税的在对联后面各添了三个字,便昂首挺进。及看这对联变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不禁心中叫绝,只是这两人后面是否演绎出那香艳的奇葩故事,就不得而知了。这个收税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才子解缙,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出,他的确有才,这种才可不是小聪明,那是一种机智过人,文思敏捷的大才。

大家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丛书有两部,即《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前者在民间是归于大才子纪晓岚,其实,《四库全书》的总编撰是和珅,但和珅因身为史上最大的贪官,所以少有人将这功勋记在他身上,荣誉尽归了这风趣多智的纪晓岚。

而这《永乐大典》却是时任内阁首辅的解缙亲自主持编撰的,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他担任总编撰之时,年仅34岁,可见解缙之才乃旷世奇才,绝对不是对几个对联来卖弄的雕虫小技。

解缙,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进士出身,曾官至内阁首辅,参预机要事务。他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后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47岁,成化年追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我觉得有两个词用在解缙身上是最为合适的,一是古语“伴君如伴虎”,二是现代语“不作死就不会死”,前者说皇家无情,喜怒无常;后者说自己不懂事,

不知进退;而偏偏这解缙就是个死作之人,一至作到将自己埋在雪堆中,活活冻死。

解缙是神童,他出生书香门第,聪明绝伦,7岁能为文,12岁尽读《四书》《五经》,且贯穿其义理;他读书过目不忘,那后世被人传诵的唐伯虎,考了个乡试第一,就冠了个唐解元的名头让人羡慕,而这解缙不但乡试第一,而且会试也是第一,如果殿试也是第一的话,那可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连中三元”了。他殿试时,如果按文字质量看还真是第一,只是后来的考官认为他的言辞过于激励,如那宋时欧阳修对苏东坡的看法一般,棱角太锐,需要打磨,压一压锐气有利于其成长,于是,就将解缙的名次挪到了第七名,不然,解缙将是中国少有的大三元满贯之人了。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就连老皇帝朱元璋对他都要高看一眼,初入仕时,他常侍奉皇帝左右,深受朱元璋宠爱,以至于朱元璋将其当儿子看待,史载原文为:“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恩渥如此,世之少见,何况在是那寡恩的朱重八手下。于是,第二天解缙便上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等等。

朱大皇帝哪见过如此敏捷之才,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不久,他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又得到朱皇帝的一片称赞。

在简介中有一句话叫“无人臣礼”,常言道“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可这解缙倒好,在他眼中,连这皇帝者不是干部;朱皇帝如此看重自己,这解缙便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也许,说他天性本如此可能更合适些,他都不明白君臣有别,有时在同朱元璋对话时,都有讥讽之意,而在对待同朝官员时,不夹枪带棒简直都不会说话了,不过,可能是朱大皇帝对他确实是高看一眼,对他的不敬之罪并没有特别在意,但当朝的官员对他就没那么宽容了。

他年轻气盛,口无遮拦,遇到他认为不对之事那铁定是要出来指点江山的,他指责这个,弹劾那个,甚至为卷入胡惟庸案中的李善长辩诬,这让朱元璋很是不爽,不过,朱大皇帝还是放了他一马,只是将他贬官回乡。其实老朱只是让他远离这险恶的政坛,官场多风险,处事需谨慎,解缙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官场智慧,朱元璋强制他十年之后才能再次入朝为官,认为他还是需要磨砺,让他回去尽心于古人,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了吧。

在家乡一直呆了八年,时值朱元璋逝世,他经好友董伦帮忙向建文帝推荐得以招回南京,出任翰林待诏。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攻占南京,解缙与那同时的大名士方孝孺不同,他率先出城跪迎新君,“叩马首迎附”得以重用,也是风光一时。这朱棣也是附庸风雅,竭力将自己打造成从谏如流的唐太宗,“听者无所忤”,要求解缙成为直言极谏的魏征,“言者无所畏”,其实,从骨子里这哪是朱棣的本意,不过是个表面文章罢了。然而这在政治上情商极为低下解缙何以识得,他还信以为真了,凭借他那多年养成的才子习气,又犯了口无遮拦的老毛病,把政治当作学术,未免书生气太足了。至于他是如何得罪了朱棣,那就说来话长了,而且事例亦是多多,但最关键的是他在太子的站边上,没有弄清楚朱棣的喜好,坚持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此事朱棣是专门在私下里征求过他的意见,也接受了他的建议,然而,这解缙为了确保太子之地位稳固,不断地在朱棣耳边替太子说好话,而偏偏朱棣又对次子的感觉越来越好,于是认为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关系,对他的恩礼逐渐衰退。

在此期间,他得罪的一众官员便趁机行诬陷事,将一堆地罪名加在了他头上,于是朱棣便将他贬去交趾做参议,这个地方可算是中国最南部的郡县了,也是贬官最远之处,当年唐朝大诗人王勃的父亲就是被贬此地,王勃去探望,在回来时溺海而亡。在那边远之地其实也算是解缙的福分了,天高皇帝远,要是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做做学问写写诗,倒也其乐无穷,但人要倒霉喝水都塞牙,解缙不知道有什么事要回京,这时的朱棣正北征蒙古,解缙就去拜见了太子后径直返回。

历代官员私谒太子都是大罪,于是被人检举,朱棣震怒,立即被逮入诏狱,拷打备至,同时还牵连了一大帮人,可能解缙要年轻些,挺了过来,而那些人皆死于狱中。皇家冷血,朱棣将解缙丢进天牢后,自己忙于那不世之武功,弄他那些五征漠北之些面子工程去了,可能早将这位解才子给忘记了。

他在狱中呆了五年,不料有一天,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皇上见到解缙的名字,便说:“解缙还在世吗?”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一代才子,惨死雪中,终年47岁。

朱棣对解缙应该还算宽容,只是将其抄家,妻儿宗族全部发配辽东,而没有象当时惯用的灭族之酷刑,也算对得起这解缙了。解缙和方孝孺为同时代才子,都是名满天下的大人物,方孝孺拒不替朱棣写即位诏书而惨遭磔刑;当然,他不写,自有人写,后来写诏书之人便是这解缙了,所以,后世之人对方孝孺是满满地同情和敬仰,而对解缙就有些不耻之意了。

解缙这人吧,如果往好处说,感觉他是不谙世事,不圆滑,还稍稍带点耿直之意,他年少登朝,才大气高,任事直前,有人说他是表里洞达但细细品味的话,却又总有些异样,似乎一辈子都没长大一般。但说起其人品,还是很有点让人瞧不起的地方,朱棣攻入南京之时,他同一帮江西官员去太庙恸哭,高喊着同朱棣不共戴天,要以死殉国,谁知,在哭声未定之时,他却骑了匹快马,猴急猴急去拜见新老板,史载“缙驰谒,成祖甚喜”,其有才无德,表里不一的媚骨之状昭然若揭。

朱棣作为庶出,其母乃高丽进贡来的妃子,实在是没有资格继位大统,这解缙仗着一支秃笔,硬是将这朱老四改为马大脚所生,正宗嫡出,而将朱标改为庶出,以示朱棣本来就应继皇统,这睁眼说瞎话之举,当然也为后世之不耻。时人将他同杨慎,就是那位写有《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杨升庵,以及诗书画字无一不精的徐渭徐文长,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可见他于学问上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以及官方认为,无论从博学才学和当时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影响来看,解缙最强。

然而他往往在关键之时情商不够用,他是因才受宠,却又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单纯到将皇帝的一句“恩犹父子”鬼话当真,于是,他便指点江山,臧否人物,无所顾忌,最终换来牢狱之灾,冻死雪中,可惜了,解缙。

标签: 历史明朝解缙

更多文章

  • 法正带头违反法纪,为何诸葛亮却不追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法正

    导读建安十九年,刘备在法正的帮助下,攻克成都,全据益州,实现了《隆中对》中“据有荆、益”的初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此后,踌躇满志的刘备自领益州牧,并对众将论功行赏,其中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这样,法正就从刘璋手下一名没有实权的军议校尉,一跃成为刘备集团中“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

  • 诸葛亮北伐真的是为了兴复汉室吗?其实不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公元221年,刚刚称帝不久的刘备顾不得休息,就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起兵伐吴,意图夺回荆州,以重建对魏、吴的战略优势,夷陵之战爆发。但失去法正的刘备,无法再现汉中之战时的神勇,被东吴无名后辈陆逊火烧连营,败退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并要求刘禅要对诸葛亮“事之如父

  • 黄庭坚有哪些经历?为何不受朝廷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宋朝,黄庭坚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黄庭坚亦可谓是大名鼎鼎之人了,他在诗歌方面了与苏东坡并称“苏黄”;在词作上与秦观并称“秦黄”;在书法上更是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但真真读过,读懂他作品之人怕是不多。黄庭坚似乎是个被边缘化的人物,如宋之朱敦儒,民国之黄侃一样,名头不小,但认知率很低,除了书法因拍卖创

  • 公孙瓒手下的三位大将,为何只有严纲下场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严纲

    汉末三国时期,曾出现过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群雄,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今人谈到公孙瓒,对其大多只剩下“刘备故友”的印象,其实历史上的公孙瓒,威名一度远震北疆。在公孙瓒与袁绍争锋前期,他还曾一度占据上风。不仅如此,公孙瓒麾下也曾是猛将如云,其中三员大将堪称一时之杰,他们分别是严纲、赵云和田豫

  • 蜀汉灭亡后,为何东吴能坚持那么久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三国,孙权

    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统治者的重用宦官以及幼主的无能。导致了天下变的纷争,诸侯群雄势力割据。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动荡社会时期,这就是三国主义。从广义上来说,三国时期指的是董卓入关之后。而在狭义上来讲,这是指的魏蜀吴三国成立之后形成的鼎足之势。在当时,曹魏是群雄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个政权,南方

  • 如果刘备换成赵云,三英战吕布结局会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我们都知道我们古代有四大名著,其中我感觉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志了,该电视剧当中比较经典的战事莫过于三英战吕布了,当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大战吕布,但是最后还是打了一个平手,三个人最后都没有降服吕布那么我们大胆的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赵云在现场,不用刘备出站,张飞,关羽,赵云三个人去和吕布大战,能否击败吕

  • 关羽生平的第一战是哪场战役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武圣人关羽,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流中,关于他一生的记载数不胜数。在他去世后的1800年里,各朝各代的帝王都会给关羽追封一些封号以此来纪念这位圣人。关羽由于出生在汉朝末期的三国时代,所以他的一生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而最后也是在战争中去世的。他的生平当中经历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战争,那么大家知道关羽生平的第一战

  • 东吴的潘璋为何被称为“名将”的克星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三国,潘璋

    三国演义中,有一人被称为是名将克星,这人就是东吴的潘璋。五虎上将中的关羽杀不了潘璋,反被潘璋擒获。黄忠杀不了潘璋,反而被潘璋部将所伤,最终不治身亡。那么潘璋到底有多厉害,关羽和黄忠都杀不了,并且两人都栽在潘璋的手上,最后又为何被关羽的儿子关兴给轻松斩杀了呢?关羽关羽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战力强悍,巅峰

  • 关羽和马超谁更厉害?关羽为什么不服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关羽,马超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关羽和马超谁更厉害?关羽为什么不服马超?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的解读,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似乎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在小说中关羽曾经亲口对曹操说过,张三爷的武功比自己强不少,显然是认为自己不如张飞的。而张飞又与马超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答案好像就有了。不过,小说中另外的一个场

  • 历史上关羽跟刘备是怎么认识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段时期,那么关羽跟刘备是怎么认识的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生的。这些人物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无论是在武功或是其他方面都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一面。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