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为何还要选择分封藩王

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为何还要选择分封藩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43 更新时间:2024/3/5 14:46:15

朱元璋和分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历史藩王乱政历朝历代一直存在,朱元璋为何还要立藩王?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作乱的事情屡屡发生,比如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都是因为藩王为争夺政权,而发生的争斗。

而藩王能起兵作乱,就是因为藩王手中拥有封地和大军。所以才会发生了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至于唐代时期,各地的节度使和藩王具有相似性,在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央的变弱,最终导致藩镇割据,而唐代的灭亡,自然也和藩镇割据存在直接的关系。

公元1370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借鉴历代藩王分封的基础上,建立了明代藩封制。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为藩王,而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

藩王的数量可以说说是历代之最。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吸取前代藩王作乱的经验,一定要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为藩王呢?

01明代初期人心不稳,外患严重

朱元璋在建立明代之后,外有强敌内有忧虑,外部的威胁主要是来自于北方的北元势力,内部由于刚刚结束战乱,明代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民心尚未稳定。

在元代末年,起义揭竿而起,整个华夏地区,其力量非常之多,朱元璋只是其中的一个。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三股势力,分别是江南地区的张士诚、湘鄂地区的陈友谅、江淮地区的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先后击败了湘鄂地区的陈友谅和江南地区的张士诚,又将元代的势力赶回了长城以北的草原。

但是想要完全掌握天下,自然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剿灭农民起义和击退元代的力量很多都是地方豪强和心向元代的旧势力,加上西部的夏国还没有被消灭,明初时地方上不安稳因素依旧存在。

明代初期虽然都城在南京,但是主要的军事部署在北方,因为北元势力依然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随时都会南下重新夺回中原地区。

这些问题都让朱元璋感到十分的头疼和棘手,是他想到了将自己的儿子分封成藩王,并分布在边境战略要塞和内部的主要城市附近,让这些藩王替他扼守战略要地,通过这一布局朱元璋建立的明代就可以迅速掌控天下。

一旦明代出现地方的叛乱和北元势力的入侵,那么这些拥有大军的藩王就可以迅速地响应,去镇压叛乱和抵御外敌入侵。

可以说朱元璋分封诸王对抵御外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朱棣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屡次击退北元大军战功显贵,巩固了明王朝对北方的统治。朱元璋特别重视亲情,对自己的儿子那是相当的信任。

02取代功臣

朱元璋建立明代之后,为了树立自己英主的形象和嘉奖统打天下的功臣,都给功臣们封了官,有的甚至封了公或侯。

比如汤和封了信国、沐英封了西平侯、李善长封了韩国公兼任中书省左丞相、徐达封为魏国公兼任中书省右丞相等。

后来有些功臣居功自傲,甚至出现了军事集团。比如蓝玉矫横跋扈、肆意妄为,收养了许多义子、庄奴,甚至强占民田。

在文官集团上也出现了朋党,尤其是淮西勋贵地位显贵,在朝中都是身居高位。而朱元璋认为将自己的儿子立为藩王之后就可以取代这些功臣,因为有血亲关系朱元璋觉得这些藩王的后代也会对明代的皇室忠心耿耿。

朱元璋因为杨宪欺君之事后,对文官更加的不信任,因此他觉得要稳固大明江山立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势在必行。

03立藩王保江山

朱元璋与同为布衣的汉高祖刘邦相比,出身可谓是更加贫寒,他的童年可谓是吃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也像他一样苦,朱元璋分封藩王自然是想给这些亲人一个温馨的港湾。

朱元璋对朝中的大臣冷面无情,心狠手辣,但是对自己的儿子是十分的宠爱,就是一个慈父形象,他的20多个儿子被封为藩王之后的待遇都非常优厚,在俸禄上就比朝廷的正一品高官多出了近50倍。

除了亲情之外,朱元璋分封藩王也有自己的帝王之术,他认为元代后期之所以衰弱就是没有强有力的藩王。

如果有强有力的藩王,就有了屏障,就会将农民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不至于城燎原之势。如果朝中有奸臣想要篡夺皇位,各地的藩王可以一同起兵勤王。

另外,藩王林立必然会犬牙交错,相互牵制,相互支撑。如果皇室衰微之时,还可以被强势的藩王所取代。

因为历朝历代皇室衰微必然会被权臣或者地方豪强所取代,朱元璋深刻地明白这一点,与其让外人取代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还不如让自己的子孙取代后世的无能之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元璋将自己的20多个儿子立为藩王,首先是因为明代的初期人心不稳,外患严重,他想立藩王抵御外敌入侵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次,朱元璋对明代的功臣十分的不信任,他想立藩王,取代功臣在朝中的地位。最后就是朱元璋出身贫寒,想让自己的后代享受荣华富贵,同时还可以避免自己的江山被自己的臣子夺取。

参考文献:《唐书》

标签: 历史朱元璋藩王

更多文章

  •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的魏藻德死的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明朝,魏藻德

    众所周知明朝四大罪臣分别是魏藻徳、洪承畴、吴三桂和祖大寿,那么作为四大罪臣之首的魏藻德死的有多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神速升迁之路说到明朝末年的历史,魏藻徳这个人并不陌生,他是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历史上明朝曾出过许多著名的首辅,如杨士奇、张居正、杨延和和李春芳等,他们各个都

  • 三国时期孙权是如何在乱世之中夺得一席之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孙权,三国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斗争是一门艺术,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三国时期的孙权,一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历史名分,二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实条件,可谓名不正言不顺,那么,他是如何带领东吴与蜀

  • 历史上刘备的四位妻子,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历史上刘备的四位妻子,她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根据《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刘备一生有四个老婆,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穆皇后。今天笔者为您盘点,被刘备称之为“衣服”的四个女人。一、甘夫人名字不详,沛县人,是刘备任豫州牧所纳的小妾。在甘夫人之前,刘备还有几个老婆,不过史书上

  • 此人22岁当上太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此人22岁当上太后,最后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皇帝可以说是最热门的职业,对于女子来说,热门职业应该就是皇后了,所以很多女子穷其一生都梦想进入后能够有幸得到皇帝的青睐,我们今天的女主就比较幸运,她入宫1个月就封皇后,22岁当上太后,57岁时康熙亲自为她跳舞。顺治帝年幼登基,亲政

  • 三国时期东吴占据荆州大半为何还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荆州,三国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乌林重创曹军,曹操损失十万人以上。曹操退回北方,留下曹仁徐晃等人守南郡、南阳郡。回去前派刘巴去招降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公元209年刘备南征荆州南部四郡,周瑜程普进攻南郡,孙权进攻合肥。刘备

  • 揭秘:李渊大权旁落时没人帮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大权旁落时没人帮他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渊本为隋朝的一名官员,奈何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其政治行为败坏,在隋朝末年各路群雄是纷纷举起义旗讨伐杨广。年近五十的李渊仍壮心为已举起义旗。可以说李渊也是个“狠”角色,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那么为什么李渊会大权旁落,又没有什么人帮助李渊呢?笔者简

  • 李渊退位留了哪14字训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退位留了哪14字训诫?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626年7月2日,毕其功于一役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连杀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两。杀了这两人之后的李世民,血衣未干就直入皇宫,躲在了满脸肃杀的尉迟恭身后,等待下一步计划进行。这计划是啥?答案是,假尉迟恭之手,获得让自己政变合法化的手书。这

  • 三国时期张飞的实力有多恐怖,连吕布都不愿跟他交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张飞,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乱世,群雄争霸,武将纵横。三国中武将何其多,个个都是以一挡百的猛将,张飞、关羽、赵子龙、马超等等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将。而在三国中,能够称得上是第一猛将却是只有一人——吕布。有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其美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

  • 战国时期苏秦能手握六国权杖是如何做到的?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苏秦,战国

    苏秦是比张仪还要出色的纵横家,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也最为纷乱的年代,那时候东周王朝的体制“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并兼争霸,无所不用其极。而有心扶助各路诸侯,欲功成名就的谋臣勇士也可谓数不胜数,一时间百家争鸣,不少的风流人物技冠天下,术震古今,成为中国历

  •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能顺利继位?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孙权,三国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说起来,三国之中以孙权的称帝最为不易,毕竟他没有像曹魏那般,手中有天子这张宝牌,因此他无法像曹丕一般通过禅让获得正统,而他也不能像刘备这样身负汉室血脉,可效仿汉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