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为什么能够一年之内就称帝了?

李渊为什么能够一年之内就称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93 更新时间:2024/3/23 2:38:53

李渊为什么能够一年之内就称帝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山东的王薄率先起义,河南的翟让、河北的窦建德,山东的杜伏威,关西的唐弼相续举兵。一些关陇贵族子弟、地方豪强、豪门富户也趁火打劫高举反隋大旗,比如薛举李轨杨玄感李密等人。

这些人都比李渊举兵早,李渊并不是没有反隋之心,他迟迟不举兵的主要原因是实力不足,也就是兵力不够,而且隋炀帝还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李渊一直不敢大张旗鼓的招兵,到了李渊太原举兵也不过数万人,这几万人还是李渊煞费苦心才筹集而来,李渊留下一部分军队镇守太原,率领剩余的三万余人踏上西征之路。

李渊的大本营位于山西太原,东有窦建德,南有李密,北有突厥

,这些势力都对太原虎视眈眈,李渊如果西征不成,有人乘机袭击太原,那么他将会腹背受敌,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李渊又是如何利用数万人马,在一年之内完成称帝大业呢?

多番谋划,举兵西征

李密起兵时面临几大难题:

第一、北方的突厥、刘武周,河北的窦建德在虎视眈眈。

第二、南方的李密佣兵数十万。

第三、兵力太少,实力不足。

第四、如何除掉隋炀帝的眼线。

李渊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在代北守边抵御突厥时,手上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后来李渊升任太原留守,期间他大败太原附近一股名叫“历山飞”的农民起义军,残余义军携家属投降李渊,人数多达几万人,虽然义军的投降壮大了李渊的实力,但是这点兵力远远不够。

就在此时在李渊官治下的马邑,一位名叫刘武周的军人联合突厥叛乱,李渊扩充兵力的几乎来了,他夸大其词地吓唬隋炀帝派来的两位眼线王威和高君雅,说刘武周反叛一事情况十分紧急,如果处理不当你我都是要掉脑袋的,王威和高君雅也没太大的本事,就把太原的军政大权交给了李渊。

李渊以征讨刘武周为借口大张旗鼓招兵买马,短短几日之内就招募到几千士兵,公元617年五月十五日,李渊设计杀害了王威和高君雅。

此后李渊派自己的儿子李建成到河东交朋结友,李世民则到太原城内拉拢豪杰,召女婿柴绍至太原商议大事。

除了李渊的儿子们很给力以外,他的女儿平阳公主也是女中豪杰,柴绍走后

平阳公主独自离开长安到鄠县招兵买马,还招降了鄠县附近的一支由何潘仁领导的起义军,兵力多达几万人,同时她还派人四处联络拉拢豪强,最后平阳公主佣兵多达七万人。

李渊知道突厥就跟当年的匈奴人一样,南下犯边为的是钱财,并不是土地,为了消除后方的威胁,李密亲笔写了一封信给突厥始毕可汗,表示只要拿下长安,金银珠宝都给他。始毕可汗大喜过望,答应与李渊结盟。

突厥问题解决后,剩下最难啃的一块骨头,那就是佣兵数十万的瓦岗军,李渊以下级对待上级的口吻给李密写了一封信:“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普天之下唯有你才是天下之主。”李密自从夺取瓦岗大权后,内心开始膨胀,当他看到李渊的来信时,更加自傲,他对手下人说:“李渊已经不跟我们争天下了,这天下以后就是咱们的了。”

李渊暂时向李密低头,无非想利用李密帮他牵制洛阳的隋朝重兵,让他毫无后顾之忧西取关中,后来李密与王世充、宇文化及在洛阳互相攻伐,三败俱伤,李渊可谓是渔翁得利。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密留下儿子李元吉镇守太原,防止窦建德、刘武周乘虚而入,随后李渊率领三万多唐军踏上了西征之路。

大败宋老生,攻克霍邑城

李渊为了避免树大招风,并没有直接举起反隋大旗,而是打着“废昏立明,拥立代王杨侑,匡复隋室”的旗号。代王杨侑可不是草包,他知道李渊尊自己为皇帝只不过是障眼法,于是他让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镇守太原前往长安的必经之路霍邑(今山西霍县),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郡,如此以来可以对唐军形成掎角之势。

当唐军行至距离霍邑五十余里地的贾胡堡时,恰逢连日大雨,唐军粮草告急,此时远处传来刘武周准备攻打太原的消息,李渊听后心急如焚便开会商讨此事,裴寂等人建议回援太原,等后方稳固后,再做定论,而李世民、李建成却坚决反对,他们还说:“雨停就进军,如果不提宋老生的首级来见,我们以死死谢罪。”

就在此时,到霍邑城刺探军情的柴绍回到唐营,他报告李渊说:“宋老生勇而无谋,只要他肯迎战,可一战而擒之。”

宋老生果然沉不住气,唐军如此嚣张,分明是在羞辱他,于是他准备率领全军,趁唐军还没有来得及安营扎寨打他个措手不及,结果宋老生中计了,他一出城就被唐军诱敌深入,致使全军覆没,霍邑城失守。

大败屈突通,长安登基称帝

唐军消灭宋老生部后,只剩下屈突通部还在镇守河东郡

这是守卫长安的最后一支军队,屈突通可不是像宋老生那样好忽悠,此人秉公执法,连自己的亲人犯法也绝不包庇宽容,而且他通晓兵法,骁勇善战,多次奉命镇压农民起义军,斩杀叛军万余人。

河东城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城墙高厚,粮多兵强,唐军尝试着攻城却以失败而告终。李渊想出一计,他打算放弃河东城,渡黄河直奔长安,在李渊看来唐军撤走后,屈突通不可能不追击。隋炀帝给屈突通的任务是保卫长安,放走敌人,让他们直捣长安,还算哪门子保卫,隋炀帝要是追究责任他可难逃一死。反正横竖也是死,所以屈突通明知率军出城必败无疑,他也不能龟缩在城内。

正如李渊所料,唐军撤走后,屈突通率军追击,在潼关附近,唐隋两军展开决战,唐军大败隋军,李渊扫除了守卫长安的最后一支军队。

此时此刻李渊前途一片光明,隋军重兵集团在洛阳与瓦岗军打得不可开交,他们阻止不了李渊西进的步伐,隋炀帝还在江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更让李渊欣慰的是他有非常出色的儿子,唐军一路西进,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都显得格外精明能干,他的女儿平阳公主把长安城外的威胁已经扫除,他的另外一位女婿段纶聚集一万多兵马前来响应,长安对于李渊来说犹如囊中之物。

此时李渊关陇贵族子弟的身份又占了大便宜,李渊之前曾经声称自己的先祖是陇西李氏,这相当符合关陇集团的胃口,当唐军临近关中时,山西、陕西一带的武装力量,地方豪强纷纷来降,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渊攻下了永丰仓,乱世之中有粮就有兵,唐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永丰仓。唐军拿下永丰仓后,附近的百姓盛饭盛汤欢迎唐军的到来,黄河周围的百姓还献上渡船等一系列的物资,帮助李渊成立了水军。

李渊拿下永丰仓后开仓放粮,饥民成群结队赶往永丰仓,加上归附李渊的各地武装和豪强,李渊实力大增,单独李世民部就发展到九万人,到了李渊攻打长安时,他手中的兵力多达数十万之众。

虽然此时长安城内兵多粮多,但是隋军没有战斗力。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九日,唐军攻入长安,李渊下令:“

”与此同时与百姓约法十二章,唐军所到之处百姓载歌载舞相迎。

三天后李渊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代王杨侑为帝,第二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遇害,让李渊没了后顾之忧,两个月后,李渊逼迫杨侑禅位,建国号“唐”。

从这之后,一个持续近三百年的盛世王朝就此诞生了。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李邈为何上书诬告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诸葛亮死后,李邈为何上书诬告他?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谈不上诬告,只是李邈立场不一样,不过此事做得不厚道。李邈是一个狂士,刘备拿下成都之后,这个家伙对刘备说你拿下成都是厚道的。刘备一听既然你说我不厚道,你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助刘璋呢?结果李邈来了一句:匪不敢也,力不足耳。意思就是老子不是不敢,

  • 能位列战国七雄,燕国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燕国,战国

    燕国,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有些时候,一个国家在世界上,亦或者是在后人眼中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国力,还包括了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一直知道,这段岁月中,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并且中国大地上屹立着七个比较强

  • 历史上信陵君魏无忌最后的结局如何?是怎么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信陵君,战国

    信陵君,名魏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战国七雄之中,魏国首先实行法家治国,但却因为内部权贵之间相互倾轧,导致大量顶级人才流失到其他诸侯国,地处西北偏僻的秦国就成了当中最受益者(商鞅、张仪、范雎),因

  • 历史上张仪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张仪,战国

    张仪,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张仪学成之后,首先跑到楚国令尹府(相府)做宾客,没多久相府中遗失了一块名贵的玉璧,相府门人都怀疑是张仪偷窃的,并议论说:“张仪贫困必定是他偷取的。”于是就把张仪捆绑了起来,并用铁鞭打了数百鞭,可张仪始终没有

  • 曹操一生重用过哪几位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一生重用过哪几位降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这段历史中有不少英雄人物逐渐的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三国这段历史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英雄情结,可是我们在看各个英雄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些人是经常更换主公的,有一些人在军营之中是以降将的身份出现的,可是许多人都投奔了曹操,只不过曹操真正重用过的

  • 武则天年轻时到底有多漂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年轻时到底有多漂亮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帝王,武则天给后世留下了太多传奇,因为年代久远,当时留下的画像不同版本差异很大,所以没有人知道真实的武则天长什么样子,在影视剧中扮演武则天的一般都是美艳的女演员,所以大家自然而然会以为真实的武则天倾国倾城,让男人为她

  • 历史上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孙权,三国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历史上,当南北对峙时,定都金陵(建业、建康、南京)是常态,这是由于地理经济决定的。孙权曾根据形势需要短暂地建都于武昌,是基于219-228年特殊的形势做出的务实调整。不过,当形势回归常态后,孙权还是回到

  • 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能力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能力究竟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恪是李世民的三子,一个曾被提名为储君的一位皇子,但他的一生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辉煌。相传,李恪更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毕竟还曾被提名立储,最后因为是隋唐血脉而错失皇位,事实真的如此吗?曾经在《旧唐书》里这样提到过: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尝

  • 三国实力一流却没能入选二十四猛将榜的人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聘,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猛将辈出,在民间有“三国二十四猛将榜”,排名分别如下: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面,能上榜的,武力基本都是非常厉害的,属于超一流和

  • 朱元璋去拜佛,方丈是怎么回答他的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众所周知朱元璋曾经为了吃饱饭当过和尚,后来为了祭拜神明,再次回到了自己曾经待过的皇觉寺,面对着寺内众多的“仇人”,方丈是怎么机智的救下他们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曾经的恩怨话说朱元璋经过鄱阳湖一战后彻底打败了陈友谅,也奠定了自己将来登基的基础,随后小明王之死彻底为朱元璋扫清了道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