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下江南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乾隆为什么先后去了六次

乾隆下江南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乾隆为什么先后去了六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2 更新时间:2023/12/19 3:42:46

还不了解:乾隆下江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

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乾隆皇帝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乾隆皇帝一次也不来呢?

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乾隆念叨:江南民众十分盼望皇上能来巡视江南!当时乾隆并没把这份请求当回事,但是一个月后,便又收到更夸张的邀请。我们先看看这份邀请是由谁提出来的:

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副总河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志;江苏巡抚雅尔哈善,还有刚才提到的梁怀吉中毒吉庆。

这一众大臣联名上奏肯定乾隆皇帝巡幸江南,并且表示经过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如今大清盛世显现,社会稳定,人口稠密,正是南巡的好机会。

这个请求,其实正好撞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因为康熙曾经就南巡六次,乾隆皇帝心里非常羡慕也渴望。于是这封联名奏折提交后1个月,乾隆就把南巡的事敲定了。史料记载中显示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乾隆正式离京开了南巡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江浙地区。

乾隆渡过黄河长江,在三月初一最终抵达了杭州,开始游览西湖名胜。最后回到京城的日子是五月初四,这次南巡经历了四个月。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这次的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国库并没有负担所有的钱,靠的其实是南方的盐商和一些巨贾的捐赠。

这是因为当初乾隆敲定南巡这个事后,两淮总督就给乾隆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大概意思就是说两江的盐商们听说皇上要来,就募捐了百万两白银恭候圣驾。奏折中提到“皇上南巡这是我们的荣幸呀!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心甘情愿为皇帝买单!”

可见当初南方商人们为了迎接乾隆南巡有多下血本,积极踊跃抛金撒银的。当然这些钱,还真不能算是乾隆贪图享乐。因为在乾隆南巡的路线上,为了迎接皇上进行了很多耗资巨大的基建和修正,比如乾隆的重点目的地扬州,对桥梁、道路、码头、行宫和名胜都修了一个遍。

这些捐献来的银两其实有很大一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这在当初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例如道路桥梁码头等,动用的是国库银两;行宫、名胜古迹以及上山的道路,动用的是商捐银两。各项支出分别登记造册,也不能说乾隆是贪图享乐挥金如土了吧。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难道就是因为这几位大臣的邀请吗?就是为了去看看风景?其实看风景是一回事,还有其他的目的。

目的一:把江南美景复制回北方。

乾隆六次出行都带着画师紧随左右,把自己喜爱的江南美景全都照样临摹下来,就是为了回北方后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进行复制。比如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四大名园,都被乾隆安排在圆明园一比一重建了一遍。

还有杭州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这些西湖美景,不仅是实景复制,连名字也没改就给搬运回来了。乾隆最喜欢的苏州狮子林,回来后就在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如果有读者去过避暑山庄,你还会看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宁波的天一阁(这个在避暑山庄的名字是津阁),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才有的美景。

这个原因,乾隆就逃脱不了享乐的标签了。

目的二:乾隆的性格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的确是个好皇帝,但是也有点自负,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而且以康熙为榜样。康熙六次南巡不假,但是人家曾经是“穷游”,主张节俭。乾隆则坐享其成,崇尚浮华。想学康熙,又受不了吃苦,所以这才宁愿耗用民脂民膏也要南巡的原因。

目的三:展示军事力量。

这个目的说来有点弄巧成拙,满族人历来是重视骑射崇尚勇武。乾隆这几次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兵!想展示展示自己大清的兵力雄壮,可是这件事最后还闹了笑话。

“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这是嘉庆后来回忆的江南阅兵画面,简直是笑掉大牙,自己的皇帝都这么吐槽自己的兵,一时被传为笑柄。

目的四:干点正事,视察治水工程。

乾隆在南巡过程中也是做过不少实事的,六次南巡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海塘工程。当时黄河水患不断,而解决关键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这两个地方,也是乾隆南巡必去考察的目标。

目的五:笼络人心。

在这一点上虽是笼络人心为目的,但也是让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凡是乾隆经过的地方, 都被不同程度减免了赋税,对前来接驾的老臣嘘寒问暖,赠起貂皮人参来从不抠门。

乾隆在孔庙行礼,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亲自命题考试,而且这些考题是摆脱八股文空洞无物的陋习,而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应用。乾隆了解江南一带人才辈出,所以给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官办学府增加了名额。

并且还自掏腰包派人抄写了3份四库全书,分别放到了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下令官员允许学子借阅和抄写,可以说乾隆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江浙地区的文化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在江南杀戮太重了,乾隆也是想用这个办法把这些负面影响抹除去,好“笼络人心”,看样子至少笼络了很多学子的人心。

不过清代的好日子,从乾隆六次下江南结束的时候,也随之结束了。乾隆六下江南,造成了国库枯竭,看似造福实际造成了百姓的苦难。毕竟羊出在羊身上:这些江南盐商捐赠的钱,还不是要从当地百姓身上赚回来吗?

所以总体来说乾隆下江南是“过大于功”。这件事最后也被乾隆自己认识到了,在晚年时候曾发出感慨“没做过什么错事,唯独六下江南是我的最大错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而清代的国力,也从这一阶段开始日益萧条,这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看似美好,实际上也是虚幻。

标签: 历史乾隆江南

更多文章

  • 清朝著名画家李方膺为什么仕途不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李方膺,清朝

    众所周知李方膺是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么长大后的李方膺为什么仕途不顺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雍正六年之时,雍正帝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因为“贤良方正”的美誉,受到举荐。雍正七年,李方膺陪父亲李玉鋐到京城述职,觐见时,雍正帝怜惜李玉鋐年老,便关怀的问道,是否

  • 汉武帝做了很多错事,为何后世的评价那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秦皇汉武算是中国历史上皇帝中的“楷模”,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历史书籍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多少还会用些“残暴”或者“穷奢极欲”之类的词汇,但是对于汉武帝来说,基本上都是在歌功颂德。班固在《汉书》说汉武帝雄才大略,我们当然不否定武帝的才华,但是武帝做事,更像个感情用事的人,随兴所至,谈不上深谋远虑。尤其在

  •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自焚是失踪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自焚是失踪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笔者认为建文帝朱允炆是真的逃出宫外失踪了,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多年来一直派人秘密寻找他的原因。当朱棣被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入京城后,他没有直接攻城,而是等建文帝自杀或者投降传位给自己。但朱棣没想到,建文帝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而是选择了

  • 朱允炆打不过朱棣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允炆打不过朱棣到底是因为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继位。可建文帝屁股还没有坐稳,朱棣就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老朱生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朱允炆这个皇位能坐的踏实。为此心狠手辣的朱元璋滥杀功臣,不惜留下了千古骂名,当然,临终前老朱还给诸子留下

  • 李景隆为什么能当主帅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李景隆为什么能当主帅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首先派出的是老将耿炳文,可是在耿炳文的一次失败后,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于是建文帝便让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担任大将军负责北伐。其实李景隆只是一个草包,但建文帝为何要让李景隆担任主帅呢?道理很简单,第一,建文帝手中的

  •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时,崇祯帝为何懊悔当初逼死魏忠贤的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崇祯帝,明朝

    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时,崇祯帝曾后悔杀了魏忠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时,崇祯皇帝知道大势已去,回想起先帝临死前的遗嘱,才明白这句话“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顿时懊悔当初逼死魏忠贤的决定。中国古代历史上有

  • 曹操真的讨厌张松吗?就因为他既丑且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曹操,三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曹操和张松的故事。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基本平定北方的曹操突然挥军南下,剑指荆州。此前在官渡之战以及曹操北伐乌桓时,拒绝趁虚北伐许都,选择坐观成败的刘表,没想到曹操竟不讲武德,这么快就对自己下手,顿时又

  • 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污吏,为什么没人被逼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登基后严惩了许多贪官,但是没有被逼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身上有许多标签,其中之一是文人们留下的“暴君”。因为他在位三十一年,先后发动六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近十五万人。令人奇怪的是,如此残暴之君,为什么没有人被逼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 曹操率军南下时,刘备为何坚持携民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曹操,刘备

    曹操率军南下时,刘备坚持撤退,背后有何原因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表面上是剿灭刘备,实际上图谋荆州,进而统一天下。此时刘表刚刚病逝,刘琮作为新任荆州牧私下投降曹操,屯兵在樊城的刘备对此还一无所知。后来刘备得知情况后,才下令立即撤回江夏

  • 荆州为什么是三国的必争之地?荆州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荆州,三国

    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几乎所有的战争都围绕荆州而展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赤壁之战到三国归晋,在这七十多年里,三国战争从未停止过,战线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西线的祁山,二是东线的合肥,三是中线的荆州。仔细观察会发现,三国相争的真正焦点其实就是荆州,几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