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燔诗书以明法令具体是什么情况?

商鞅燔诗书以明法令具体是什么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683 更新时间:2024/4/5 10:48:18

商鞅燔诗书以明法令具体是什么情况?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开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剋天下矣。”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壹”民于农战的目的,商鞅除了推行极端功利的重农、战的措施之外,还要加强思想上的控制,统一全民的价值观以服务于发展农战。

也就是说除了“壹”于农战的价值观念以外,其他的价值取向都被看作是秦国通往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这就是《商君书》中提出的“壹教”的原因。法家认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

因此,法家将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等儒家伦理道德观称为“六虱”,即法家将儒家提倡的礼乐制度、诗经和书经、善良和孝悌、诚信和贞廉、仁和义、反对攻战和耻于战争视为侵蚀国家的虱虫,故法家基于“壹”的观念认为“守十者乱。守壹者治”,唯有“六虱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其竟内之民,争以为荣,莫以为辱”。

《商君书农战》甚至指出“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所以,为了极力促使“壹”民于战,商鞅主张“燔诗书以明法令”,将全民的价值观念统一于以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思想下。商鞅通过采取极端的措施使“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故地少粟多,民少兵强,能行二者于境内,则霸王之道毕矣。”

然而,这一做法也为秦统一后采取“焚书坑儒”的高压政策埋下了伏笔。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正值战国中期,其时秦国尚弱,所以商鞅变法的首要目的是强国,通过实行重农、重战的治国方针为秦国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壮大军事力量。而到了战国末期,在全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渐己形成的条件下,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全国的实力和条件。

正如李斯所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所以此时秦国的治国要求已经不再是强国,而是在富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以及在统一全国后将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国家。众所周知,韩非的法治思想则是与商鞅一脉相承的,且韩非对于商鞅的法治思想和变法措施十分推崇,如《韩非子奸劫弑臣》曰:“行商君之法,民后知有罪之必诛,而私奸者众也,故民莫犯,其刑无所加。是以国治而兵强,地广而主尊。”

如前所述,商鞅的变法精髓是“壹”的观念,因而韩非的法治思想中自然也吸收了“壹”的观念,并加以发挥。

标签: 历史秦国商鞅

更多文章

  • 商鞅除了会变法,还有隐藏的军事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战国时代商鞅的故事。商鞅(?-公元前338年),卫国宗室出身,所以他被称作“卫鞅”;他所属的支脉以公孙为氏,所以又叫“公孙鞅”。那“商鞅”的叫法怎么来的呢?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公孙鞅因军功受封为彻侯(

  • 历史上商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历史上商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因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事实上,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重农抑商,我们的祖先非常擅于经商。公元4000年前的商部落便擅长经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之后更是在汤的带领之下成功推翻夏朝,建立了强大的商朝,创造

  • 清朝武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康熙,武器

    对康熙和武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是不是导致清代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很长时间以来,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康熙皇帝玄烨是导致清代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这种说法曾经流行一时,甚嚣尘上,康熙遭到网文写手们的口诛笔伐,完全成了一副愚昧昏聩、保守无知的“老

  • 岳家军12支大军有哪些?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岳家军,宋朝

    岳家军12支大军有哪些?战斗力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1、背嵬军:背嵬军是岳家军主力中的主力。在南宋初年的各路驻屯大军中,唯有岳家军和韩家军有背嵬军的编制。“背嵬军”这个名称最先被韩家军使用。韩世忠在绍兴二年(1132)设立背嵬军作

  • 蜀汉巅峰期是否强于吴吗 蜀汉有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蜀汉,三国

    对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巅峰时期的蜀汉有多强?蜀汉有能力一统天下吗?古代的时候,天下处于冷兵器时代,因此古代的战争是没有飞机大炮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战争的伤亡会减少。古代的战争爆发后,人口也会骤然减少。由于医疗以及后勤方面的问题,古代的站咋在伤亡方面同样是非常庞大的,因

  • 蜀汉北伐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蜀汉为什么还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蜀汉,北伐

    对蜀汉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场必败的战争:蜀汉为何一定要北伐?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在中国历代割据巴蜀的政权中,三国时蜀汉北伐的决心最为强烈,其行动也最为果断。很多人读

  • 历史上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古代讲究四世同堂,数代不分家才是常态。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理由,一起看看吧。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目的有三:其一、分家而立增加户口,户口多了税就多了;其二、减少宗族势力对国家治理的威胁;其三、移风易俗,增加秦国的文明程度。战国时代国家收税不是按人来收的,而

  • 商鞅变法强秦所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商鞅变法强秦所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商鞅将秦国变成一个极端尚武的战争机器,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因为人有感情,不可能一直做机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商鞅非军人出身,以研究“刑名之学”起家,变法主要改变了政治体制,给了平民以立功升迁的机会。在商代和西周奴隶制社会状态下,官员基本属于“世

  • 靖康之耻后赵构面临的问题比崇祯还难 赵构是怎么守住半壁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赵构,南宋

    对南宋赵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变后,赵构比明崇祯面对的还难,怎么就可以守住半壁江山?靖康之变后,金兵虽然攻破汴梁,但已经属于强弩之末,无法继续扩大战果,更没能够占据获得的新地盘,只能扶持傀儡政权作为缓冲。毕竟金人消灭大辽,而后又攻灭北宋都城,所有的战争潜力都达到了

  • 明朝末年没有李自成和满清的话 明朝最后能进入工业社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明朝,工业

    还不了解:明代和工业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明代末年没有李自成内乱,清军入关,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吗?对于中国历史之中的遗憾也许就是你没有办法穿越到项羽入关的时候不要让他烧毁咸阳城和里面的瑰宝,对于中国历史之中最为困难且公认的几件事情就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带着汉献帝重新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