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

历史上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89 更新时间:2024/2/19 10:57:39

古代讲究四世同堂,数代不分家才是态。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理由,一起看看吧。

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目的有三:其一、分家而立增加户口,户口多了税就多了;其二、减少宗族势力对国家治理的威胁;其三、移风易俗,增加秦国的明程度。

战国时代国家收税不是按人来收的,而是按户来收的,也就是按户征税。如果一个家族数代不分家,几世皆同堂,那么国家的人口虽然增加了,但是户口数却没有增加。

户口数不增加,那么国家的税收就少,国家税收少那么国就不会富,兵就不会强。商鞅变法后规定的法定税收是十五分之一,也就是6.67%,每户人家的收成6.67%要上交给国家,另外还有兵役、劳役等等徭役需要百姓承担。

数代同堂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交税时却按一户人家的正常收成交税,这样就会导致全民投税漏税。商鞅变法后,男女必须在规定的年龄内结婚,然后分家立户,严禁数代同堂不分家,此举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先秦时代宗族的力量很强大,同一姓氏往往结寨而居,自成一体系,一村或者数村皆为一姓。这些村里的事务皆由族老管理,族老的权力很大,他们对族人有生死赏罚大权,类似于一个土皇帝。

宗族的存在往往会引发大规模内斗,也就是说这些宗族为了争地、争水往往会组织全族与别族私斗,这种私斗引发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秦人内部仇杀惨烈,每年都有数千人死于私斗。

东方六国讥笑秦国愚昧莽荒,说秦人勇于私斗,怯于国战,也就是秦人私斗时不惧生死,在战场上打仗却时却喜欢做逃兵。

商鞅变法后,拆大家为小家,拆宗族为国治,基层治理权收归国家,私斗者死,仇杀者斩,民事诉讼皆归国家法律决断。

最后就是为了增加秦国的文明程度,当时东方六国生产力提高后,男婚女嫁后都分家而立,城市建设得井井有条,家家户户都干干净净,经济繁荣而文化昌盛。

秦国由于穷弱,几代不分家,数世皆同堂,为的是抱团取暖,因此秦国乡村萧瑟,城市肮脏无序。商鞅变法后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人口数量分给百姓人家,从而改善了秦国的经济状况。

在经济条件具备后,商鞅强制各家分户,父子不得同居一室,兄弟要各立家业,聚小户为村落,聚村落为市邑,改变了秦国的乡村城市面貌。

《史记.商君列传》中写道: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当时的鲁国、卫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虽引领天下文明,商鞅治秦二十年,使得秦国文明程度到达鲁国的水平,确实不容易。

标签: 历史秦国商鞅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强秦所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商鞅变法强秦所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商鞅将秦国变成一个极端尚武的战争机器,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因为人有感情,不可能一直做机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商鞅非军人出身,以研究“刑名之学”起家,变法主要改变了政治体制,给了平民以立功升迁的机会。在商代和西周奴隶制社会状态下,官员基本属于“世

  • 靖康之耻后赵构面临的问题比崇祯还难 赵构是怎么守住半壁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赵构,南宋

    对南宋赵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变后,赵构比明崇祯面对的还难,怎么就可以守住半壁江山?靖康之变后,金兵虽然攻破汴梁,但已经属于强弩之末,无法继续扩大战果,更没能够占据获得的新地盘,只能扶持傀儡政权作为缓冲。毕竟金人消灭大辽,而后又攻灭北宋都城,所有的战争潜力都达到了

  • 明朝末年没有李自成和满清的话 明朝最后能进入工业社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明朝,工业

    还不了解:明代和工业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明代末年没有李自成内乱,清军入关,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吗?对于中国历史之中的遗憾也许就是你没有办法穿越到项羽入关的时候不要让他烧毁咸阳城和里面的瑰宝,对于中国历史之中最为困难且公认的几件事情就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带着汉献帝重新振兴,

  • 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的故事。在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广阔的山林,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劳动力。而用奴隶制的办法已不能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而商周

  • 为什么古人不认可商鞅变法?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为什么古人不认可商鞅变法?这是因为商鞅没有行王道,而是选择了霸道,那么何为"霸道"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在《史记》里,司马迁对他评价很低,认为他“刻薄寡恩”。其后,班固可能也受到了该影响,认为商鞅是“衰周之凶人”。到了宋代,苏轼则对他的评价更差。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里说

  • 曹真是曹营的常胜将军,为何却很少出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三国,曹真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知名度之高不仅全国老幼皆知,甚至还盛名海外。然而《三国演义》从本质来看仅是一本小说,许多看官老爷们如果真把《三国演义》当正史来看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作者罗贯中的手中,曹操一系的武将总被其所“丑化”,特别是亲族将领的能力更是被贬的一无是处。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曹操

  • 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和李建成谁的功劳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唐朝,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为唐朝的建立付出了不少的功劳,他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十九岁时,在他的鼓动下,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李建为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李渊的军队攻入长安后,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李渊也被进封为唐王、大丞相,关中的局势完全控制在李氏

  • 诸葛亮设空城计的时候,为何让士兵在城门口扫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三国这段前后长达100年的历史除了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比如刘关张,吕布,曹操,周瑜等等人物之外最精彩的就是一场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了。比如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凭借手上5万大军击败袁绍30万大军后鲸吞河北,成为天下间最强大的诸侯;比如赤壁之战时刘孙联军可以凭借一把火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烧成灰烬

  • 不派马谡守街亭的话,诸葛亮最应该派谁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这可是蜀国最重要的战略失策,要是能够守得住坚持的话,估计再这样继续下去,诸葛亮就可以真正的打败魏国,从长安直入,夺得天下。但是诸葛亮忘记了刘备你死前说的话,不可以用这个人,可是诸葛亮偏偏想要用它,结果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都是他不听刘备的话。要是换一个人重新来过的话,结局会不会好一点呢?当时最好的人选

  • 历史上改善了整个秦国的商鞅的老师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历史上改善了整个秦国的商鞅的老师是谁呢?能做商鞅的老师,必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在魏国时,商鞅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魏武侯九年(前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