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妃子为什么要戴着长长的指甲套 这个东西不会影响生活吗

清朝妃子为什么要戴着长长的指甲套 这个东西不会影响生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19 更新时间:2024/2/21 21:14:45

对古代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妃子为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

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虽然在现代男女平等的民主社会中,女性打扮自己多是为了取悦自己,而非“悦己者”,但是在女子地位十分低下的封建社会时期,女子打扮多是为了取悦处于家庭及社会中心地位的男性。

尤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义达到顶峰的满清时期,掌握社会大部分权力的男性地位很高;从民间到皇家女子装扮皆为媚男,尤其是在一国皇帝的后宫之中,众妃按照等级不同佩戴长指甲套,好看之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辨认。

锦上添花的审美流行

无论是古时还是今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于广大女性同胞而言,追求美丽早已写进了她们的基因深处。

现代女性通过化妆、服饰搭配来提升自己的魅力,精致的女性连自己的指甲都不放过,她们会根据季节的变换更新不同风格的美甲图案来装扮自己的双手,以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而在古代虽然需要做众多活计的民间百姓无法像现在这样自由工作然后随心所欲地美化自己的指甲,但是一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皇室贵族女子就可以戴长指甲套,以此达到美化手指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百年以来一直受到封建礼教束缚的古人而言,身体发肤皆受之于父母万不可随意毁坏,手指甲也是一样。所以豪门贵族尤其是皇室女子都格外注重自己手上长指甲的保养,不能随意修剪断裂。

于是保护长指甲免遭折损的长指甲套便随之流行,除了保护指甲的作用之外,戴上长长的指甲套之后,女子本就纤细玲珑的手指便会看起来更加纤长精巧,手如柔荑是当时对女子手部的最高赞赏。

由于佩戴长甲所带来的行动不便,女子手部做拿取动作时缓慢轻柔的曲线美感也成为了当时女子特有的魅力。

除此之外,清代妃子指甲套在材质上与现代美甲类似,她们佩戴的长指甲套也是可以在基础材质的款式上面根据家族地位、经济实力的不同按照个人喜好点缀有各种类型的宝石珠串的。

据考古研究发现,清代妃子的甲套上常见的材质有黄金、白银、玉石、铜箔、珍珠和玛瑙等多种材料。

封建社会时期并没有像现代这样迅速传播的媒介,所以一种审美风格的流行全靠互相借鉴。满清时期本就富有特色的关外满族传统文化在清军入关后与汉文化相互融合,后宫嫔妃一传十、十传百地盛行指甲套上锦上添花的审美趋势。

满清后宫众嫔妃共享一个丈夫,尤其这个丈夫还是位居九五至尊的一国之君,所以人人都想要博得皇帝的关注与喜爱。

这无关爱情的风花雪月,而是对于一生命运及整个家族命脉的把握,所以即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指甲套也是妃子们狠下功夫的地方。

对于无需像现代女性一样每天上班赚钱养活自己的清代妃子而言,皇帝既是夫君更是上司,她们的工作便是博得皇帝喜欢,然后诞育子嗣,这样才能得到上司的欣赏,然后升职加薪。

所以但凡可能引起皇帝的喜好的一点点细枝末节,在嫔妃心中都是涉及可能带来位份变更的大事。

一旦得知皇帝的一丝喜好偏的趋势,众妃往往趋之若鹜,久而久之一人掀起的某种装扮指甲套的流行风潮便会受到阖宫众人争相效仿。

在宫规森严的偌大紫禁城中,后妃一朝入宫伴随圣驾多半后半生便被困于此了,此后很难再有外出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所以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她们也需要寻得每日消磨时光的事情。

而有一定地位的后妃也不必在生活琐事上亲力亲为,有事没事使唤身边宫女的她们闲暇时间很多。

取悦皇帝的使命再加上爱美的天性,有钱有闲的后妃们在研究指甲套等变美之事上从来都不遗余力,甲套锦上添花的审美便流行开来。

嫡庶尊卑等级森严

除了追求美感之外,清代妃子们佩戴长指甲套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在遵循嫡庶尊卑的森严等级制度。

不同于只要口袋里有钱便随心所欲按照个人喜好实现穿衣自由的民主开放的现代社会,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是体现在包括服饰穿戴的生活各方各面的。

在妃嫔等级分明的皇家宫廷之中,妃子衣服以及长指甲套的款式、用料等都会根据晋封位份的差异大不相同。

满清后宫众妃皆以中宫皇后为尊,只有皇后才是皇帝的发妻,其余众妃无论如何得宠在地位上皆为庶妾,理论上从服装到长指甲套一应以皇后的用度最为奢华精美来彰显尊卑地位。

在颜色上,明黄色和正红色都是皇后才可穿戴的色彩,其余所有嫔妃皆不被允许使用;在花色上,无论是衣服还是长指甲套等配饰,象征着女性尊贵地位的牡丹花也是除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之外所有人都不配使用的。

除去颜色和样式,清代妃子包括长指甲套在内的所有穿戴配饰在材质的选择上也大有讲究。当时由于封建社会科技尚不发达,东北地区的东珠产量稀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根据满清皇室规定,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可使用东珠。

于是不管是制作女子的耳饰还是长指甲套,作为满清皇族皇权象征的东珠也是普通妃嫔所无法企及的。

观甲识人

位居皇后之下,清代后宫妃嫔的位份从高到低的排名依次是:皇贵妃、贵妃、妃位、嫔位、贵人、常在、答应等,在如此森严清晰的等级制度的划分下,每级妃嫔的穿戴用度都不允许越过高位分嫔妃,否则便是僭越大罪。

正是因为在穿戴方面有着如此森严的等级划分,彰显皇家尊严之余也是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日理万机的皇帝能够迅速观甲识人,不然处理繁琐国事已经心力交瘁的皇帝还要自行辨认后宫妃子的身份地位,工作量未免太过繁重。

清代妃子为了追求美感佩戴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之外,其实也方便了拥有着众多妃嫔的皇帝,能够在国事操劳之余无需再费心记忆各个妃子的身份,只消看一眼甲套做工便一目了然。

标签: 历史古代妃子

更多文章

  • 正史上刘备的荆州是怎么来的?真是借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歇后语,有的作为名言警句警醒着世人,有的作为日常用语让我们朗朗上口,还有的则是一个完成的故事缩影。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赤壁之战后刘备向东吴借来荆州,说拿下益州后就归还。但当刘备拿下益州之后孙权派人前来索取却被拒绝,最后导致两边联盟破裂。一心想拿回荆州的孙权暗中联合

  • 朱元璋不死的话,朱棣敢不敢兴兵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这种假设很有趣,但是不可能发生。因为朱棣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当初李世民那么强,朱元璋也远比李渊厉害。《大明风华》里,朱棣有句台词是“吃了两年猪屎”,这话听起来令人极度不适。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面对建文帝朱允炆的怀疑,朱棣的确是装疯卖傻了一段时间。对初登大宝的侄子都要靠装疯来保存性命,“靖难之役”也是打了四

  • 关羽败逃的时候,为何很多士兵都没有跟随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是蜀国出类拔萃的猛将,更是大哥刘备非常看好的兄弟。环顾整个三国时代,关二爷无论在武力值、统兵能力,还是忠义方面,均可以算得上凤毛麟角了。单就《三国演义》而言,关云长真的非常优秀。历史上,关羽在还没有什么名气的时候就于万马军中轻松秒了河北名将颜良。到了演义里,罗

  • 士燮是割据一方的势力,为何没能成就霸业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三国,士燮

    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立计算,为45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彼此混战。提到汉末三国时期的诸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马超、张绣、张鲁、孙策

  • 朱元璋为何会起用臭名昭著的“廷杖制度”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将自己的气节、骨气、面子、尊严,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孟子有一句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告诉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气节和内心的正义,是可以舍弃生命的。此外,他还提出过“大丈夫人格”,也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

  • 所谓英雄造时势,商鞅变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所谓英雄造时势,那么商鞅变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秦国生产力和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军队的兵力及战斗力大大提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过度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其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经济方面:铁

  • 怎么评价商鞅的变法法案《垦草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众所周知《垦草令》是商鞅向秦孝公提出的变法预案,那么怎么评价商鞅的变法法案《垦草令》?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主要内容刺激农业生产为刺激农业的发展,商鞅制定了增加农民数量,使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从事农业;禁止农民购买粮食,迫使农民专心务农;实行愚民政策,隔绝农民与知识的接

  • 历史上商鞅变法带来的隐患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历史上商鞅变法带来的隐患有哪些?他把民众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让民众成为战争机器里边的一个个零件,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商鞅变法还透露了一个消息,农和战相结合。农和战相结合首先重农,重视农业。商鞅变法发展农业毫无问题,这是促进历史进步。但是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商鞅变法却是确定了另外一个原则

  •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明朝还有百万军队 他们为何没有救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自成,崇祯

    对李自成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明代大军还有百万,为何没有赶来救崇祯帝呢?1644年正月,李自成从西安出发,开始向北京进军。此刻,尽管大明的精兵强将已在农民军与清军的连番打击下损耗大半,但其名义上仍然拥有号称百万的大军,至少尚有一战之力。可是,短短一

  • 岳家军如此神勇,除了岳飞,还有哪些人出了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岳家军,宋朝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岳家军如此神勇,除了岳飞,还有哪些人出了力?下面小编就来给各位盘点下岳家军军队幕僚,一起看看吧。军队幕僚孙革,原为岳家军将领,绍兴四年(1134)因岳飞奏请,以承信郎、神武后军准备差遣迁右承务郎、签书襄阳府判官厅公。事后换文资左朝散郎,任岳家军干办公事。绍兴十一年(1141)宣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