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为什么要造反 李渊和杨广到底是什么关系

李渊为什么要造反 李渊和杨广到底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77 更新时间:2024/1/28 8:38:19

还不了解:李渊和杨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和杨广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造反?是被逼无可奈何还是早有预谋?

先来回顾一下,上一期我们说的是“玄武门之变 ”。事实上,李世民最终决定发动政变夺取太子之位的心路历程是缓慢的,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有对政治的抱负,有对皇位的野心,有对兄长的不忍,有对父亲的埋怨。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从客观上分析,他不反,那“被反”的就是他。因为李世民太耀眼了,他功勋卓著,才华横溢,就连李渊都不了解该如何封赏他,让人心生嫉妒。

俗话说物极必反,像李世民这样的人想在充满斗争和尔虞我诈的皇室里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壮大自己,不断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不然的话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加上唐高祖李渊的“杀鸡儆猴”(上一期讲的刘文静事件)、太子李建成的不断相逼、还有他自己集团内部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和政治前途不断地去引导,各种各样的因素纠缠在一起,最终使得李世民走上了这条充满血腥的夺权之路。

到底是主观因素多还是客观因素多,这期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我一定会及时回复的。咱们这期主要讲一下李渊,这个在历史上功劳基本都被抹去的帝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反隋道路的,究竟是被逼无可奈何还是早有预谋?

李渊,出生于北周时期,爷爷李虎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后被追封为唐国公。由于父亲走得早,七岁时李渊就世袭了唐国公,小小年纪便成了一方诸侯。在隋文帝时期担任千牛备身之职(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侍卫),到隋炀帝即位时更是官至二品,任山西太原留守。他和隋朝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皇亲国戚,按说这样的人怎么会去造反呢,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冒着极大的风险去造反,万一失败了那可是要被灭族的。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导致他起兵反隋的根本原因。

01“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让李渊惴惴不安

据传隋炀帝杨广做了一个梦,梦见发大水,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只有城头的三棵李树毫叶无损并且树上还结满了果实。隋炀帝梦醒之后命术士为他解梦,术士说,这可是不祥之兆,预示着李姓并且名字带水的人将要夺取天下。于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预言便流传开来。

当时被怀疑的人除了李穆一家外还有李密和李渊,那为什么偏偏灭了李穆一族呢。

李穆,跨三朝(北魏北周隋朝)的重臣,更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当年助隋文帝杨坚建国立下大功,被封为司徒,家中上下都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几乎达到了人人为官的地步,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世人所羡慕,在当时是绝对的大家族。隋炀帝即位后,虽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朝中上下仍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李穆死后,他的爵位并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嫡孙李筠。李筠在继承了爷爷的爵位后有点得意忘形,这就引起了李穆小儿子李浑的不满和嫉恨,所以李浑就联合另一个侄子把李筠杀掉并嫁祸给了别人。可是李穆的儿子太多了,即使李筠死了,爵位也不一定能轮到他。

所以李浑就勾结了隋炀帝身边的大红人,自己的妹夫--宇文述,说如果能帮助他得到爵位,就将李家每年田赋的一半送给他作为报答,等李浑如愿以偿获得爵位后却突然违反了当初的诺言,宇文述越想越生气,便以“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为由头告发李浑有谋反之心,随后李穆一家被隋炀帝灭族。

通过这次灭门惨案,让天下人都清楚地认识到隋炀帝的昏庸无道。身在外地的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特别恐慌和害怕,甚至寝食难安,为了打消隋炀帝对自己的猜忌,他开始有意地放纵自己,酗酒、受贿、逛妓院等等。还收集了很多钱财和珍贵的玩物送给隋炀帝,慢慢地隋炀帝认为李渊不过是个酒色之徒无能之辈,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才打消了对他的猜忌。

在李渊的心里,他觉得隋炀帝性情暴躁,反复无常,说不定哪天就会落得和李浑一样的结局。别人也劝说李渊,隋炀帝并非英主,不如趁机反了,可是李渊却不置可否。也许从那时起,在李渊的心里就已经悄悄地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不了解哪一天就会生根、发芽、直到结出累累硕果。

02马邑郡战败,李渊无路可退。起兵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617年,李渊升任太原留守。在这里,李渊将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想不到“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会一语成谶,李渊的李家王朝也即将在这个乱世中崭露头角。

就在李渊任太原留守后不久,北边的突厥来犯,不日便包围了马邑郡。李渊派人前去抵抗,不料被突厥打败。马邑郡战败的消息传到江都,隋炀帝了解后大怒,于是立刻下令逮捕李渊,押解到江都问罪。听到隋炀帝要缉拿自己问罪,一时间李渊惊慌失措,因为按照隋朝律法,一旦打了败仗,将领是要受到处罚的,可李渊担心的是,隋炀帝会不会借这个机会处死自己,因为隋炀帝杨广疑心重,再加上时下“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 李渊可不想步李浑的后尘。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与其被杨广处死还不如趁机揭竿而起高举义旗,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能够转危为安。现在对李渊来说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于是决定起兵抗隋。正当他为起兵做准备的时候,隋炀帝的使者来到晋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隋炀帝赦免了李渊,还让他官复原职,继续主持山西的一切事物。也许考虑到如果这个时候杀了李渊,山西必将大乱。再留一段时间看看吧。

虽然隋炀帝赦免了李渊,可李渊却没有打消心中起兵反隋的念头,因为他了解隋炀帝暴虐成性,反复无常,这次不杀他,那下次呢,还有这么幸运吗?与其整体这样担心害怕,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再说既然准备起兵了,众人也已知晓,一旦机密泄露出去,那整个李氏家族都会遭受灭顶之灾。箭在弦上,那是不得不发呀,当时的情况对李渊来说,无论他愿不愿意,起兵都是必然的,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个人观点:我觉得李渊起兵不是他早有预谋,但也不是偶然,如果不是一系列的事件将他推到前面,他这个唐国公还会一直做他的一方诸侯。要不是杨广自己作死,把李渊逼到绝路,也许就看不到后面的大唐盛世。

总之一句话:我也不想反,可我没办法,纯属被逼无可奈何啊。

标签: 历史李渊杨广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晏殊与晏几道的父子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晏殊,宋朝

    历史上晏殊与晏几道的父子关系怎么样?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晏几道是晏殊第七个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起看看吧。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

  • 徐达不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吗 朱元璋为何还要对他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朱元璋,徐达

    对朱元璋和徐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为啥非得杀徐达,不愧是草根皇帝的帝王心机,杀伐果决。中国有句古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能够很好地践行这句话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从一介布衣一路奋斗到大明代的开国之君,身边自然是少不了能人相助的。为了

  • 刘邦病重的时候,为何会拒绝治疗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汉朝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讨伐黥布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从此一病不起。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可是事实上,在现实当中,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刻,人又都会畏惧死亡,尤其是位高权重之人。他们多半都会寻求长生不老,秦始皇更是两次派徐福出海寻找不死药,但比起秦始皇,刘邦病危时御医

  • 武则天的亲孙女:永泰公主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的亲孙女:永泰公主是怎么死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永泰公主本名李仙蕙,为中宗李显的七女儿,武则天的亲孙女。人如其名,永泰公主美的不可方物,无数大唐男人的梦中情人。然而,红颜薄命,虽为皇亲贵胄,但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十七岁时,永泰公主的如花生命就黯然凋谢。永泰公主之死因,多数记载

  • 李世民上位后,李渊究竟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上位后,李渊究竟过得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强汉、盛唐,这是中国人对这两个朝代最直观的认识,汉朝的强硬,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唐朝的强盛,更是让万国来朝,不过每一个王朝都并非是全是光辉伟岸的形象,他们也有着不堪的一面,汉武帝的好大喜功,李世民的弑兄夺权等等,光与影同行,这是

  • 秦叔宝的儿子有多厉害?李元霸都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秦叔宝的儿子有多厉害?李元霸都打不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元霸是李渊第四子,李渊曾带着一家老人逃难,不幸遇到了响马,在打斗过程中,李元霸半边脑袋被人砸碎了,幸好这时秦叔宝路过,才救了李渊一家人。李渊本以为李元霸会死,毕竟脑袋都被砸了,但没想到他竟然没死,只不过脑袋变得有点不正常了,

  • 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为何逃过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为何逃过一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不久,便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并逼迫姑母自尽,同时还杀死她的三个儿子,却唯独饶恕公主的次子薛崇简。那么,薛崇简为何能躲过杀身之祸?他最终的结局如何?薛崇简是太平公主与驸马薛绍的次子,生年不详,当在唐高宗开耀

  • 历史上晏殊有什么贡献?详解晏殊的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晏殊,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宋朝晏殊的故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

  • 晏殊的《清平乐·红笺小字》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晏殊,宋朝

    晏殊的《清平乐·红笺小字》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清平乐·红笺小字宋代: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译文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

  • 南宋丢失襄阳城后 王朝为何快速的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南宋,襄阳

    还不了解:南宋和襄阳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襄阳丢了之后,南宋很快就灭亡了?襄阳之战的胜负,对于南宋来说,绝对不是一场局部战争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战争,几乎可以称得上蒙宋战争的主力决战了。对于南宋来说,最为精锐的大军,几乎都被派去了襄阳前线。而襄阳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