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功成名就却能善终 他的子孙后代为何会反目成仇

徐达功成名就却能善终 他的子孙后代为何会反目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45 更新时间:2023/12/30 10:43:51

还不了解:徐达和子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徐达一生功成名就,善始善终,子孙为何会反目成仇?

公元1407年7月,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在囚禁中去世。

消息传到南京皇宫,正在病中的徐皇后悲痛欲绝,竟也在同月病逝了。

一月之间,徐达的长女、长子先后去世。

讽刺的是,在几年前的靖难之役里,徐辉祖还千方百计地想置大姐一家于死地。

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是血缘亲情,也无法阻止他们分道扬镳,乃至彻底决裂。

徐达一生功成名就,善始善终,子孙为何会反目成仇?

明代第一勋贵家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恩怨情仇才得到后来的显贵地位?

一、徐达的儿女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里,徐达只有二子二女,徐辉祖、徐增寿、徐妙云(仁孝文皇后)、徐妙锦。

根据考古资料和史料记载,徐达前后娶过三任发妻,其中以第二任谢夫人(谢再兴之女)最为著名。

她是靖江王朱守谦的姨母,也是仁孝文皇后的生母,后来被明代追封为中山武宁王夫人

徐达有四子四女,其中有一位皇后,两位王妃,两位国公,世袭两百余年,与国同休,是明代最显贵的勋贵家族。

徐达长女仁孝文皇后

现将徐达子女情况概述如下:

长子徐辉祖,洪武二十一年袭封魏国公,朱棣登基后革爵,永乐五年七月去世。

二子徐增寿,建文四年被处死,朱棣登基后追封定国公,子孙世袭。

三子徐膺续,永乐十四年去世。

四子徐添福,早卒。(徐添福和徐增寿的排行有争议)

长女仁孝文皇后,洪武九年嫁燕王朱棣,永乐元年立为皇后,永乐五年七月去世。

次女代王妃,洪武二十四年嫁代王朱桂,宣德三年去世。

三女徐妙锦,终身未嫁,正统五年去世。

四女安王妃,建文年间嫁安王朱楹,正统十四年去世。是徐达最后一个去世的孩子。

徐达一生功成名就,位极人臣。其子孙后代却是命运多舛。其中原因,自然是与徐达的女婿——燕王朱棣分不开关系。

二、阴谋与战争

众所周知,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屠戮功臣。魏国公徐达因谨小慎微,再加上去世早,因此没有波及子孙。

其长子徐辉祖在袭爵魏国公后,和曹国公李景隆一起成为洪武后期的政治新星。

但是功臣杀完了,藩王们又尾大不掉,随着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去世,燕王朱棣成为实力最强的藩王。

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对此忧心忡忡。

朱元璋也不是没想过给孙子留下几个功臣,比如耿炳文、郭英等人老成持重,就是朱元璋留给孙子的守土之臣。

而徐辉祖、李景隆等二代勋贵则是辅佐皇太孙的“肱股之臣”。

洪武三十一年,71岁的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为帝,改元建文。

随后朱允炆就颁行新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想一次性解决掉飞扬跋扈的藩王们,其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更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之后又连废代、齐、湘、岷四王。

其中代王朱桂的妻子是徐达的二女儿,是燕王妃的妹妹。

建文帝此举是想剪除燕王的羽翼,但是却为日后代王夫妻失和埋下了伏笔。

作为燕王妃和代王妃的兄弟,魏国公徐辉祖的身份非常尴尬。

他虽然同情二妹一家的遭遇,但是为了保住徐家不被迁怒,他毅然选择和大姐夫燕王划清界限,以此获得皇帝信任。

然而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可不是这么想。他和燕王的关系一向密切,不想让大姐也像二姐那样沦为阶下囚,甚至被处死。

除此之外,徐增寿也打着自己的算盘,他觉得建文帝仁懦无能,而燕王在宗室勋贵中威望甚高,又常年领兵作战,能力比这个只会死读书的皇帝强了不知多少!

现在帮助燕王,一旦成功,自己就是从龙功臣,子孙享世代富贵。即使失败了,作为徐达的儿子,也可以靠祖荫保住性命。

不久,建文帝下旨召燕王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进京,为太祖皇帝祭扫,想试探燕王是否有反意。

没想到朱棣为了让大侄子“放心”,竟然冒险让儿子们前去南京。

作为朱高炽三兄弟的舅舅,徐辉祖十分清楚他们的分量,极力建议建文帝把三人扣作人质。

然而一向好面子的建文帝竟将三人放了回去,徐辉祖追悔莫及。

他意识到朱高炽兄弟回到北平之日,就是朱棣造反之时。

不久,燕王朱棣果然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所谓的“难”,就是皇帝听信“奸臣蛊惑”,屠戮宗室。

根据明宫档案《功臣袭封底簿》记载,魏国公徐辉祖也在“奸臣”之列,朱棣指责他“谋危社稷”。

具体表现为徐辉祖多次带兵阻挡燕军,甚至在关系整个靖难之役走向的灵璧之战中一度击败朱棣。

若不是建文帝不放心徐辉祖,临时把他叫回南京,恐怕朱棣就会功亏一篑,死无葬身之地。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朱棣能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除了自身的实力与运气,以及建文帝的无能之外,还有一道杀手锏,那就是庞大精密的情报系统。

根据史料记载,朱棣在朝廷里安插了很多眼线,从底层士卒到勋贵子弟,甚至连皇宫的太监都在为燕王传递消息。

建文帝对此并非是浑然不知,魏国公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就被他抓了现行。

然而碍于徐达的声望,建文帝不能直接处置徐增寿,只好先将他关押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靖难之役进行到如火如荼的时候,徐达最小的女儿与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成婚了。

这桩婚事早在洪武二十四年就定下了,本来应是徐达第三女徐妙锦与安王订婚,但是不知为何,她选择了终身未嫁,使小妹成了安王的未婚妻。

虽然徐家和燕王关系密切,眉来眼去,但这毕竟是朱元璋钦点的联姻。因此建文帝还是为小叔叔举行了婚礼。

建文四年五月,朱棣在灵璧之战中取得大胜,朝廷再无反击之力。

燕军趁胜南下渡江,徐辉祖仍不放弃阻击燕军。

此时的建文帝已经慌到六神无主,他派安王和李景隆去燕军大营议和,没想到李景隆主动投诚,和燕王达成里应外合之计。

几日后,曹国公李景隆说服一同守城的谷王朱穗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进京。

建文帝大势已去,绝望之下,他派人把徐增寿押到左顺门,亲手杀了徐增寿泄愤。

然后在宫中点燃大火,从此失去了踪迹。

三、亲情与仇恨

朱棣登基后,立即下旨抓捕徐辉祖入狱。

徐辉祖搬出朱元璋赐给徐达的铁券,朱棣看在岳父和徐皇后的份上,饶了徐辉祖的性命,勒令他在府中闭门思过。

不久,朱棣大封靖难功臣,徐增寿被追封为武阳侯,谥忠愍。永乐二年又追封为定国公,命其子徐景昌袭爵,世袭罔替。

起初徐皇后并不同意朱棣加封侄子为国公,担心他年纪尚幼就位极人臣,日后会得意忘形。

但是朱棣却安慰她这是以靖难之功封爵,让她不要担忧会有外戚之祸。

代王朱桂和王妃徐氏也恢复了地位。但是四年的囚禁生涯,让朱桂的精神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开始仇视陪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在徐皇后病逝后,代王夫妇的矛盾日益激烈起来。

永乐五年七月,徐辉祖在幽禁中去世,重病中的徐皇后非常伤心,竟也跟着去世了。

朱棣一直都很敬重徐皇后,见徐皇后临终前都念念不忘娘家兄弟,就在徐皇后去世次月下旨将徐辉祖的长子释迦保改名为徐钦,以徐达长孙的身份袭爵魏国公。

年仅16岁的徐钦,眼睁睁看着父亲死于幽禁之中,对姑父的假仁假义毫不买账,上书要求为父亲守坟,让朱棣大为光火,下旨命徐钦在家好好读书,不要再来上朝了!

让朱棣糟心的还不止徐钦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代王世子朱逊煓。他是代王朱桂和徐王妃生的嫡长子。

代王朱桂听信小妾徐氏的谗言,竟将徐王妃母子赶出了王府。

世子朱逊煓进京告御状,但是朱棣却不想掺和弟弟的家务事,只是下旨让代王安分守己,善待王妃世子,然后又派人将世子送回了代王府。

正如徐皇后生前担忧的那样,定国公徐景昌少年袭爵,十分骄纵,言官数次弹劾,朱棣都一笑了之,没有追究,反而还多次让徐景昌参与政事。

和勒令在家读书的魏国公相比,定国公算得上是春风得意。

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北京,定国公府也随着搬到北京,而魏国公府则留在了南京,此外还有徐达的两个女儿——徐妙锦和安王妃也跟着留在了南京(安王朱楹已于永乐十五年去世)。

从此徐达的两支子孙,一南一北,一魏一定,分道扬镳。

朱棣迁都北京后,留在南京的勋贵也要去北京朝贺迁都。

赋闲多年的徐钦到了北京后,毫不掩饰对姑父的厌恶之意,未获允许就径直回了南京,理由又是要给父亲徐辉祖守坟。

朱棣对徐钦的忍耐也到了极限,既然这么想去守坟,那就去守个够吧!

朱棣立刻下旨将徐钦革爵,命他去凤阳看守徐家祖茔。

魏国公一系就此被打入低谷,被朱棣革爵的勋贵很难再有复起的机会,但是徐钦与朱棣的儿子是表兄弟,凭借这层血缘关系,魏国公府最终得以复兴。

四、恩仇消泯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登基。

自幼就接受正统儒家教育的朱高炽,对孝顺父亲的徐钦非常赏识,对骄纵跋扈的徐景昌非常看不惯。

按照明代制度,大行皇帝丧期,京中百官都要住在官署,严禁饮酒作乐。

而徐景昌毫无顾忌,和同辈的勋贵兄弟们在府里夜夜笙歌。

朱高炽大为光火,下旨训斥了徐景昌等人。

明仁宗朱高炽

不久,徐钦带着家人来到北京朝贺新帝登基。看在外公和母后的份上,朱高炽下旨命徐钦复爵魏国公。

然而没过几天,徐钦就病逝了,嫡长子徐显宗袭爵。

至此,这场持续了两代人的恩怨便随着徐钦去世而烟消云散了。

和徐钦一起来北京的还有徐达的第三女徐妙锦。这位奇女子终身未婚,朱高炽夫妇对她非常敬重,恩赐了很多礼物。

正统五年,徐妙锦在南京病逝,享年61岁。

徐达其余的儿女中,徐膺绪在永乐十四年去世,享年45岁,子孙世袭指挥使。

徐添福之子徐茂先娶周府郡主。

代王妃徐氏在宣德三年去世,临终前让朝廷册封已故代王世子朱逊煓的长子朱仕壥为世孙,保住了世子一系的地位。

安王妃徐氏则在正统十四年去世,享年在六十左右。

五、分道扬镳

定国公和魏国公府,虽然都是徐达后人,但是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相差悬殊。

魏国公是开国功臣,定国公是靖难功臣。

再加上魏国公府在南京,定国公府留在北京,这也导致魏国公府远离了权力中心。

史载魏国公后人多贤才,而定国公府的封赏却要比南京的同宗多出几倍。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定国公府在徐景昌死后内斗十分激烈,前后两任定国公都被下狱。

直到徐增寿五世孙徐光祚袭爵后,才逐渐平静下来。

明代末年,定国公和魏国府也和朱明皇室一起走到了尽头。末代定国公徐允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被杀。

南京的末代魏国公徐文爵在弘光政权倒台后投降清代,被废为庶人。

时人记载,魏国公的弟弟徐青君自称中山公子,在明亡之后竟靠替人挨板子为生。想来徐文爵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结语:

在明代开国功臣之中,徐达是难得的善终者。一门两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这样的滔天富贵是由阴谋、战争和些许亲情换来的。

对于其中之人来说,这是格外痛苦的,亲人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最后还是靠着亲情和时间来“和解”。

倘若徐达在天有灵,恐怕也会对此扼腕叹息吧!

标签: 历史徐达明朝

更多文章

  • 晋阳起兵真的是李世民和刘文静策划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唐朝,李世民

    隋朝末年,因隋炀帝征伐高丽,开凿大运河,这些大动作都是吞金兽,所以很快,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一开始烽烟四起之时,全国的义军队伍多如牛毛,但形成规模,具有相当实力的,主要有以下三支起义军队伍,他们分别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

  • 杨广生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李渊当上皇帝后是怎么处理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杨广,隋朝

    还不了解:杨广子女下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广有四子二女,隋朝灭亡后,李渊是如何处置他们的?我国拥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并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经历了多个朝代。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不止一位的帝王君主,就比如人们对历史上隋朝最后一代君主杨广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

  • 李元吉的妻子为什么进了李世民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元吉的妻子为什么进了李世民后宫?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皇帝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份诱人的职业,在历史的进程中,无数人为了成为皇帝费尽心思。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本来要继承他皇位的是他的嫡长子李建成,不过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世民也同样优秀,而且唐朝的江山大部分都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李渊就给了李世

  • 唐玄宗为什么连杀三个亲生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玄宗为什么连杀三个亲生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新唐书》记载: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这里说的是唐玄宗把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没过多久,这三个皇子就“遇害”了。

  • 杨贵妃生气回娘家,唐玄宗怎么哄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杨贵妃生气回娘家,唐玄宗怎么哄她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羞花”的美誉。杨玉环本是唐玄宗的儿媳,却被他强取豪夺入宫做了妃子。初入宫禁的时候,杨玉环心中不快,总是没有笑颜。为了纾解内心的阴郁,杨玉环经常在御花园中散步。有一次,她不小心碰到了一株植物,植物

  • 武则天对王皇后下毒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对王皇后下毒手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资治通鉴》一书记载:“公元655年,武后下令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各打100大板,然后砍掉她们的四肢,把她们做成‘人彘’。为了让她们受尽折磨而死,武后命人给二人止血,再把她们放进两口装满酒的酒翁中,让她们被酒浸醉而死。等她们死去后,又

  • 后世对萧詧的评价如何?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萧詧,南朝梁

    梁宣帝萧詧(519年-562年),字理孙,西梁开国皇帝(555年―562年在位),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自幼好学,精通佛法。初以皇孙,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加封岳阳王,拜东扬州刺史,迁雍州刺史等职。太清三年,河

  • 晏殊的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晏殊,宋朝

    晏殊的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

  • 历史上晏殊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晏殊,宋朝

    历史上晏殊的文学成就有哪些?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

  • 李白为何会拜服崔颢的《黄鹤楼》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唐朝,李白

    大唐沃土培育出来的诗歌从来不会叫人失望,哪怕它写的是鸡零狗碎的小事,哪怕它引发了捕风捉影的流言,哪怕它是一首为人所不齿的美诗艳词。有时候,诗人们会将作品包装得很完美,使其看起来古色古香,闻起来馥香浓郁,可一旦吃起来,却是一嘴的酸爽,因为它背后的八卦故事,可能比诗文更有滋味。如果说大唐的诗人要想提高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