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末期藩王到底有多少人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明朝末期藩王到底有多少人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86 更新时间:2024/3/31 3:28:04

还不了解:明末藩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末年究竟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呢?

朱元璋可能是穷怕了。

所以,老朱当了天子后,在古代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藩封制度,并以之为万世不变的祖训。

老朱的这个举措,一是为了依靠宗室,“屏藩王室”,加强对天下的统治;二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优越的生活条件。

然而,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给大明挖了一个大大的坑。

这些宗室在“屏藩王室”上没有什么卵用,却成了大明王朝沉重的负担。

朱元璋的“初心”

朱元璋的藩封制度,首先是为了屏藩王室。

通过分封诸子到各地,朱元璋将军权由开国名将逐步回收到诸子手中。

按照他的设想,诸子可以协助天子,加强对天下的统治,尤其是分布在边塞的“塞王”,可以节制诸军,替大明守住边疆。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希望给子孙后代足够的物质保障。

按照制度,皇帝的儿子(除嫡长子为太子外)都封为亲王;亲王的诸子(除嫡长子袭爵)封为郡王;郡王的诸子(除嫡长子)封为镇国将军···一级一级,直到乡君。

朱元璋希望让尽可能多的子孙后代享受爵位,永享富贵。

他规定:皇室后人可以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室后代的消费都由国家来承担。

明人感叹: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超前代矣。

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制度,既是“打虎亲兄弟”,靠着自家兄弟屏藩王室,实现大明的稳定,又是“亲亲之恩”,确保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可谓两不耽误。

可是,老朱这一次是真想错了。

越来越没用

朱元璋初封诸子时,效果还不错。

秦王、晋王、燕王、代王等人都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确实在对北元的作战中发挥了不小作用,达到了“屏藩王室”的效果。

然而,老朱一走,原本要“屏藩王室”的老四朱棣,却转头自己作了天子。

朱棣自己是藩王起兵当上天子的,自然不相信藩王能“屏藩王室”的设想,继续削藩,限制诸藩王权力。

由此之后,诸藩王不是能不能“屏藩王室”了,而是敢不敢“屏藩王室”了,但凡你表现出对政治有兴趣,都会被天子警惕、打击。

因此,明代诸藩王“自觉”远离政治了。

到明代末年时,诸藩王的“自觉”已经到了令人不可理喻的地步。

明末朝廷危在旦夕时,崇祯号召诸皇室募捐,藩王们有的“象征性”出资,有的甚至一不拔,完全不觉得自己和大明王朝命运一体。

“屏藩王室”?早就成了一句笑话。

朱元璋高估了后代“亲亲”之间的羁绊,却低估了后代们令人震惊的造人能力。

惊人的造人

值得注意的是:藩王的数量,在大明一代一直不多,朱元璋封藩王25位。而整个大明一代,册封的藩王也不过68位,追封20位;崇祯时,藩王数量也不过33人。

所以,带来沉重负担的,并非藩王数量,而是各藩府下急剧膨胀的宗室人口。

朱元璋自己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亲王、郡王以下男女58位(包括孙子)。

朱棣时期,这个数字增加到127。

其后,朱棣限制各藩王的活动,宗室人口开始“起飞”。

宗室们别的都干不了,为大明建功立业的唯一方式就是造人。

到正德年间,亲王30位,郡王250位,将军、中尉2700位!

嘉靖八年时,亲王30位,郡王203位,世子5位,长子41位,镇国将军438位,辅国将军1070位,奉国将军1137位,镇国中尉327位,辅国中尉108位,奉国中尉280位,未名封者4300位,庶人275位。

万历23年时,宗室人口已经膨胀到了115700多人!

中间膨胀过程略去,直接上结果。

1644年,在籍宗室人口达到332855人,见存221667人。

膨胀的宗室人口,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入不敷出的“岁禄”

朱元璋给后代的待遇是极高的。

关于禄米,他原本规定:亲王5万石,郡王6000石,郡王子15岁时,得60亩永业田,其余公主、亲王女各有禄米。

不过,仅仅过了十几年,朱元璋感觉有点吃不消了。

于是,朱元璋调整为:亲王万石,郡王2000石。

尽管如此,这已经是极高的成本了。亲王万石,其禄已经是大明官员最高收入的7倍了。

而且,镇国将军及其子孙,每添一人,就要增加200-1000石的禄米。

如此,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膨胀,各藩府所需的禄米越来越多。

到1615年时,宗室每年所需的禄米已经是大明一年田赋收入的1.43倍!

举天下之力,都养不起呀!

朝廷养不起,自然是要诸藩“自己解决”了。

而“自己解决”的危害,比财政负担的危害更大!

土地

诸藩建立时,都领取了一定的庄田,比如,朱元璋就给亲王1000顷。

此后,天子有时会赐予,诸藩也会乞请,增加田地。

这些都好说。

随着宗室人口增加,诸藩压力加大,他们开始利用法律特权、经济特权,开始强占田地。

这种占地的影响是极大的。

万历时,成都府十一州县,王府占了十分之七,军屯十分之二,民田仅有十分之一!

如此,朝廷可征的田赋大为减少,而失地农民也大为增多。

一边是没有土地,只能造反的人民,一边是征不到赋,拿不出钱镇压、安抚起义的朝廷。

如此朝廷,自然就瓦解了。

其他

除了土地外,藩王还有其他“路子”。

历代明帝都曾将一些地区的商税、鱼刻岁米恩赐诸王。

诸王除了乞请外,还利用特权,自己去“搞钱”。

他们在水陆要津私设税关,过往商贾征税。

此外,他们还开设店铺,经营各种垄断商品。

比如:历来都由朝廷直接专卖的食盐。

王经营食盐,既搞乱了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加重百姓负担,又影响了国家收入,使“三镇之军需,九边之储饷,无所措办”。

如此朝廷,自然瓦解了。

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子孙后代所需的俸禄,会膨胀到比大明一年田赋税收还多!

他也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孙后代,会通过兼并土地,经营食盐等方式,使朝廷收入锐减,百姓没有活路。

当然,他最想不到的是:拿了这么多的藩王、宗室,居然在大明有危险时无动于衷,坐视大明覆灭!

标签: 历史明朝藩王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有大将军和大司马两个官职 其中谁的官职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官职

    对三国官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大司马和大将军,谁的官职更高呢?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

  • 靖康之耻前宋朝就发现蛛丝马迹了 使臣为什么没有上报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宋朝,靖康之耻

    对宋代靖康之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变前,宋代使臣就发现金国厉兵秣马,为何不敢报告皇帝?1125年10月,金国派出军队,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宋代,最终攻陷了宋代都城,劫掠了大量金银珠宝,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以及大量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押送

  • 李隆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前后变化为何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李隆基,唐朝

    还不了解:唐代李隆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隆基的早晚期为何差别那么大呢?他是英主还是昏君呢?李隆基是个怎么样的帝王呢?庶出三郎何以为帝,当然这其中的两次变法,是至关重要的。反制他爸爸和他姑姑太平公主。唐玄宗作为中国历史上功过都比较突出的皇帝,在男女关系上表现的也相当前

  • 朱瞻基的死是意外吗 朱瞻基为何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明朝,朱瞻基

    对朱瞻基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瞻基驾崩的时候,年仅36岁,在位的时间仅仅十年。那么,为何朱瞻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呢?人们之所以对朱瞻基去世的事情感到怀疑,是因为他的祖上活的年纪都比他大。朱元璋活了70岁,朱棣活了64岁,朱高炽活了47岁。虽说一代活的时间比一代少,但不

  • 明朝时期锦衣卫可以说风光无限 明朝灭亡时他们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明朝,锦衣卫

    还不了解:明代锦衣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风光无限的锦衣卫,明代灭亡的时候都去了哪里?明代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从朱元璋建立明代开始,存在一个非常厉害的部门。这个部门就是“拱卫司”,也就是后来的锦衣卫。它专门负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也就是从事侦察、逮捕、审

  • 历史上的朱允炆去了什么地方 朱允炆真的是在云南终老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建文帝,明朝,朱棣

    还不了解:建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去了哪里,是不是到云南终老了?朱允炆到底去哪了,这个问题大概率是无解了。所以鲜花也只能大胆猜测他是在云南终老了。明初的藩王们云南有个沐英虽然朱允炆的下落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就是往云南方向跑的。毕竟纵观当时的

  • 吴三桂造反声势浩大 最后为什么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吴三桂,造反

    还不了解:吴三桂造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三桂起兵后,就因走了一步臭棋,竟为自己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明代末年,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导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严重。明代内部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自成、张献忠,但是,他们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明代面临的最大的敌

  • 陈桥兵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赵匡胤真的是被迫篡位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陈桥兵变,赵匡胤

    对陈桥兵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喝醉,他是被迫谋朝篡位?959年7月,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即位。次年2月,北方传来紧急军报,北汉联合契丹大举进犯。宰相范质等人做出决定,派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出征。结果,大军走到陈桥驿时,发生“哗变”,军

  • 三国时期军队出现缺粮 曹操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三国,军队

    还不了解:三国大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大军缺粮怎么办?曹操问属下借了一样东西,“完美”解决。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人才辈出,士族阶层受影响比较小,最主要还是老百姓,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能被史书记住的百姓非常的少,但统治阶层却经常以英雄、枭雄、

  • 朱柏为什么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终逼反了朱棣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朱柏,朱棣

    还不了解:朱柏和朱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会被朱允炆逼得自焚?他的死逼反了朱棣?明代湘王朱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他为人极重孝义,曾十分被父亲朱元璋所喜爱,但是朱柏却在28岁这一年被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所逼迫自焚而死,而朱柏之死也成了最终逼反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