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皇室姓朱 百姓要想杀猪该怎么办

明朝皇室姓朱 百姓要想杀猪该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3/12/12 4:34:06

对明代杀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咋办?

在我国古代封建朝时期,人们是很遵循等级尊卑制度的,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人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不可大意,也不能因为失礼得罪那些达官显赫,即便是和自己平辈的人也不行。

与此同时,在这之中还有很多忌讳,那就是平民百姓不能直讳皇帝的名号,就连其中的字都不能随便说,那么问题来了,明代时期的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是杀猪该怎么办呢?这杀猪谐音“杀朱”,传出去岂不是有着谋逆造反的罪名,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巧改一个字就解决了,那朱元璋究竟是怎样做的呢?

01古代避名讳的传统规定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所以自古以来古人就很重视礼仪规范,这种礼仪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有避名讳的说法,那为什么要名讳呢?在《公羊传闵公元年》一书这样说道:“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说白了避名讳就是一种表示尊重的意思。

名讳又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人在活着的时候叫名,去世之后就叫讳,这也算是对生人和死人一种别称,都是隐含尊敬之意的,除了在这方面避名讳之外,遇到地位或身边的尊长者时,也不能直呼其名,很或者是提及他们名字之中的字,否则就会被认为目无尊长,不懂礼貌。

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免要用到某个字,这个字可能和当朝皇帝名字之中的一个字,也可能和家中的某个德高望重的长辈的名字中的字,那这该怎么办呢?

总不能不写这个字吧,这可是会耽误大事的,对此古人也是有着特殊的办法解决,既然在使用的时候不能直接原封不动的拿来用,那就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画等方法予以回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避名讳。

这样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就比如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他的名字之中就有“秀”这个字,而那些莘莘学子在考取功名的时候会先被称为秀才,那这就涉及避名讳的问题了。

为了不和皇帝的名字相冲,当时的秀才被改名为“茂”才,这两个字虽然读音不同,但是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还能完美平替,不得不说古人的聪明才智还真是让人赞叹。

02朱元璋与“文字狱”

继前面所述,几乎大多数王朝都存在避名讳的现象,不过在明代的时候,这种现象是非常严重的,究其这背后的原因还要从当时明代的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说起,众所周知,朱元璋这个人生性多疑,杀伐果断,他对于自己的过往一直心怀芥蒂,这是因为他出生于极其贫苦的人家之中,后来为了生存下去又被迫出家当了和尚,再后来甚至还沦为乞丐。

这对于堂堂的明代皇帝来说可是极为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不喜欢别人在这件事情上有所谈论,即便是与之相关的词汇出现都不可以,甚至因为这件事还引起了轰动一时的文字狱,就比如当时的常州府学训导蒋镇写了一篇名为《正旦贺表》的文章。

其中有着这样一个词睿性生智,仅仅因为“生”与“僧”同音,朱元璋就以为这个人在讥讽他曾经当过和尚,于是便下令将他斩首示众。

与之类似的还有浙江府学林元亮写的《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一词,而“则”与“贼”又是同音,被误认为是指责朱元璋在贫困潦倒时干过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亦或者盗取元代的天下,所以朱元璋在盛怒之下也把这个人给杀了。

一时间朝堂上下人人自危,谁也不敢进谏,就连写一些文章都得忌讳很多词语,如果不加以推敲或者是审阅的话,很有可能因为某个字就莫名其妙被朱元璋给杀掉。

同样类似的问题,在吃饭这方面竟然也会发生,御膳房的厨子在做菜的时候不敢使用猪肉,因为“猪”和“朱”同音,这要是和朱元璋所吃的是猪肉岂不是大难临头,因为这件事已经先后有两位厨子被朱元璋无辜的杀掉。

要不是后来马皇后出面阻止,估计后面其他的厨子也难逃一死,正是因为这其中文字的关系在民间,很多老百姓也不敢养猪,不敢杀猪,更不敢吃猪肉,谁也不想无辜的被官府抓起来,甚至面临全家被杀的危险。

03巧改一字,化解吃肉问题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民间百姓普遍不敢杀猪和吃猪肉,害怕被冠以谋逆造反或者意图谋害皇上的罪名,直到后来有一天,朱元璋闲下心来,想去走访民间,发现街旁的商贩竟然没有卖猪肉的,经过打听才得知因为这避名讳的原因,所以人们不敢这样做,害怕被论罪斩首。

得知这样的原因之后,朱元璋也是颇感愧疚和懊悔,毕竟他就是贫苦子弟出身,他了解猪肉对于百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猪肉是价格比较亲民,而且普及范围比较广的一种肉类,如果因为自己的问题导致百姓吃不上猪肉的话那实在是一大罪过。

可是又不能打破避名讳的这种传统,那该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将猪改一个名字,这样的话就避免了这一冲突和问题。

经过一番商量,朱元璋决定将猪改名为豕,豕出自甲骨文,本义即猪,也是古时候人类所驯养的家畜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个字与猪并不是同音,如此既可以避免读音的问题,又能够让民间的百姓继续养猪和吃猪肉,就这样朱元璋巧妙的改了这样一个字,化解了矛盾和吃肉危机。

04结语

看完了这个问题,又不由得深思古代避名讳的问题,从古人提出这个理念的出发点来说是好的,这是出于一种礼节以及对于长辈的其他人的尊重,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被别人所曲解,甚至被一些帝王加以利用来凸显个人的形象。

这反而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灾难以及在生活中使用文字的不便利,所以总的来说,礼节虽好也值得提倡,但是要注重适度,更要以人为本,提倡更多的道德价值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 历史明朝猪肉

更多文章

  • 论造反条件吴三桂比朱棣要好 吴三桂最后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吴三桂,清朝

    吴三桂造反条件比朱棣更好,为什么反而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类似的案件,但不知为何,事情发展的结果往往相反。有的时候,历史还会发生一些反转事件,明明占据优势的一方,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反而是开局如地狱难度一般的人,却赢

  • 有哪些与刘休范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刘休范,南朝宋

    刘休范,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弟,母为荀美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生于建康宫,初封顺阳王,后改封桂阳王,在孝武帝、前废帝、明帝三朝历任南彭城太守、秘书监、左卫将军、中护军、南徐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

  • 刘濬与废太子刘劭发动政变,最后却被刘骏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刘濬,南朝宋

    刘濬(429年-453年6月16日),字休明,小字虎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次子,小字虎头,母亲为潘淑妃。封始兴王。元嘉三十年与废太子刘劭发动政变,弑刘义隆,后被孝武帝刘骏击败,斩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刘濬为宋文帝刘义隆次子,潘淑妃所生。据说在他出生前夕,有鵩

  • 宋平刘子勋之战是怎么回事?加速了南朝宋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宋平刘子勋之战,南朝宋

    宋平刘子勋之战指的是宋泰始二年(466年),宋明帝刘彧与晋安王刘子勋为争夺刘宋帝位,在今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地区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决战,以刘子勋失败而告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因宋泰始元年(465年)十一月,宋前废帝刘子业被刺杀。十二月,湘东王刘彧即帝位,年少的晋

  • 刘子鸾: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得到的疼爱胜过其他兄弟姐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刘子鸾,南朝宋

    刘子鸾(公元456年~465年10月16日),字孝羽,刘宋宗室大臣,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母为殷淑仪(殷淑仪实为南郡王刘义宣女,即刘骏堂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明四年正月庚寅(460年3月5日),封为襄阳王,任职吴郡太守。九月丁亥(460年10月28日),改封新安

  • 诸葛诞手握15万大军,为何却挡不住司马昭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三国,诸葛诞

    在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中,诸葛家族的人都位高权重。其中诸葛家族的诸葛诞就是魏国的重臣。诸葛诞作为东征大将军,他主要负责魏国东部的战事,因此手中坐拥15万大军。后来司马昭篡位,诸葛诞选择起兵反抗司马昭,可是最后有15万兵马的诸葛诞却输了,最后导致被灭族。诸葛诞其实

  •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三国的国君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司马炎

    自古以来政权的交替都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为基本准则。一般失败方的君主都会被处死,幽禁,赐死等等,但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君主的结局真是与众不同,让人意想不到。蜀亡国君主:刘禅钟会、邓艾出征蜀汉,刘禅出城投降。刘禅被俘到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县公,他乐不思蜀,整天吃喝玩乐,美女为伴,安逸的度过了一生。直

  • 吕蒙打赢了关羽,为何后世的名声却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三国,吕蒙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谋士武将纷纷登场,演绎出一曲乱世风云。不过,有这样一位武将,作战勇猛,文武双全,却饱受争议。可他民间声名狼藉,明末思想家李贽甚至称他为妖魔。这位武将就是——吕蒙。那吕蒙为什么会成为李贽口中的妖魔呢?吕蒙到底做了什么?吕蒙,字子明,是汉末三国名将。吕蒙出身比较差,但是心气很高,年轻

  • 正史中,讨伐董卓的主力到底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三国,孙坚

    《三国演义》小说第五回中讲到,孙坚作为先锋,攻打汜水关,其他诸侯都赶往了虎牢关。董卓方面先是派华雄驻守汜水关,孙坚败退后,关羽温酒斩了华雄,董卓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事实来说,虎牢关和汜水关可能都是指的同一关卡。虎牢关,因周穆

  • 司马懿明明政变成功,为何却不敢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司马懿

    谋士是封建王朝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往往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有时一个计策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堪比千军万马。谋士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也都明白。而在三国的众多谋士中,最出名的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不过诸葛亮最终还是没能拼得过一直隐忍的司马懿,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一死,司马懿犹如困龙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