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造反条件吴三桂比朱棣要好 吴三桂最后为何失败了

论造反条件吴三桂比朱棣要好 吴三桂最后为何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76 更新时间:2024/3/16 20:31:14

吴三桂造反条件比朱棣更好,为什么反而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类似的案件,但不知为何,事情发展的结果往往相反。有的时候,历史还会发生一些反转事件,明明占据优势的一方,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反而是开局如地狱难度一般的人,却赢得了胜利。例如,历史上经常拿来对比的吴三桂和朱棣就是典型的案例。

众所周知,吴三桂和朱棣都曾经造过反,但最终,朱棣取得了成功,而吴三桂却是一败涂地。但客观的说,其实当年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的状态要比朱棣好得多,如果真的要投票选获胜者的话,吴三桂可能会得更多票数。

但诡异的是,吴三桂最终却是输的那么惨,反倒是朱棣一路高歌猛进。那么问题来了,这又是为何呢?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得分别聊一聊这两个人造反的历史过程,首先来看一下吴三桂。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吴三桂造反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容易就被康熙皇帝平定了,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吴三桂在当时应该是清代最有威望的大将军,而且由于云贵地区不安稳,所以吴三桂手上至少掌握着20万的大军。

而根据当时的历史缘由,这20多万大军都需要由朝廷供给,而吴三桂自己本人有大量的搜刮民脂民膏,所以他的收入和大军实力甚至还超过了清代。

另外,根据学者统计,由于吴三桂本人颇有才干,所以吴三桂的势力早就已经渗透进了西南地区,一旦发生暴动,那么整个西南将会落入吴三桂之手,这是肯定的。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康熙前后三次威逼吴三桂,迫使吴三桂造反,结果,历史的走向就是一边倒。

1673年吴三桂起兵,一个月时间,拿下云贵地区,第二年开春,吴三桂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四川,一路进湖南。史书记载,湖南提督惨败,湖南巡抚放弃长沙。至于说四川巡抚,这些人根本无法抵抗吴三桂的大军,干脆和广西巡抚一起选择投降吴三桂。

就这样起兵,不过一年多,吴三桂直接掌控了西南诸多地盘,整整五个省份成为了他的根据地。

然而,事情还不止如此,察哈尔王和王辅臣趁机作乱,清代北边处于极端的动荡之中。

按理来说,以这样的开局,吴三桂不说取得最终的胜利,至少也能瓜分天下,甚至让清代伤筋动骨,宛如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一般。

与之相比较而言,朱棣的状况咋尴尬的多。据史书记载,朱棣一开始就被围困在王府之中,手上拥有的初始力量也不过是800人。当时北平城被朝廷掌控,城外还有三万人在宋忠的带领下虎视眈眈。

如果与吴三桂相比较而言,朱棣简直就是地狱难度开局,而且是处处受制。但是朱棣的确不是凡人,他首先靠着算命吹牛的本事,忽悠了北平指挥,紧接着,800人拿下了北平城。之后就是秋风扫落叶,直接利用城外驻军的家属,瓦解了城外的三万大军。

不过,即使是如此,朱棣面临的局面也依旧很难。因为朝廷第一批大军有30万人,而且兵精粮足,第二批大军有50万人,而且有全国的力量进行支撑。朱棣只有一个小小的北平城,缺少大军,缺少粮草,甚至还缺少了大义之名。

不客气的说,如果拿两者的开局进行对比,那么,90%的人都肯定会认为吴三桂与胜率更大,朱棣肯定会完蛋。

但历史的走向却是出乎意料,在之后的历史中,朱棣第一战就打垮了耿炳文的30万大军,第二战又打垮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之后虽然一直被围困,但又在老和尚的指挥下单刀直入,直接破了南京城一举成功。

至于说那位开局迎面至少占七分的吴三桂,他则走向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首先,吴三桂取得空前胜利以后却停滞不前拒绝渡江作战,其结果是非常致命的,首先是察哈尔王被制服,紧接着是王辅臣被搞定。更为要命的是,耿精忠虽然率领不少大军,但是却被郑经捅了一刀,两人大打出手,清军趁机捡便宜。

就这样,耿精忠在内外夹攻之下崩溃,台湾也因此狼狈而退。到头来,只剩下吴三桂被三面围攻,再无之前的优势。

当然,吴三桂也不是怂人,之后登基称帝鼓舞人心,然后又两次与清军大决战,狠狠的挫败了清军。但惋惜,吴三桂只能坚持到这里了,因为刚刚打了两场胜仗,他就死去了,然后就是小皇帝接位,紧接着就是战争结束了。

因此,我们拿着后半段进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吴三桂与朱棣比较起来,至少输了三个方面,这第一个方面自然是勇气,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朱棣始终一往无前,甚至可以不要大后方直接突击京城,然而,吴三桂瞻前顾后,没有了胆量去赌博,所以放弃了第一年的大优势,让队友全军覆没。

这第二个方面也很致命,那就是年龄。人家朱棣正处在壮年时期,可谓动力十足。但吴三桂已经是垂垂老矣,所以虽然它足以打垮清军,但是等他一死掉,那么战局就崩掉了。对此,不少学者感慨,康熙皇帝运气是真的好,这一点建文帝可是远远比不上的。

最后一方面也是最为致命的,那就是对手匹配机制。虽然朱棣的战斗能力可能比吴三桂要强很多,不过,朱棣面对的对手,除了第一波比较正常以外,之后最为重要的几波战斗,基本上都是猪队手,完全是王者与青铜的博弈。吴三桂就没这运气了,虽然他的对手没有一个名将,但这些人里面每一个都很均衡,除了少数几个猪队友以外,大多数都是比较正常的水平,那自然就没有了优势了。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吴三桂开局大好,但是对手不弱,而且自身问题多多,所以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朱棣虽然开局如地狱难度一般,但是匹配机制匹的好,而且他敢打敢拼,身体素质好,所以最终取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标签: 历史吴三桂清朝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刘休范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刘休范,南朝宋

    刘休范,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弟,母为荀美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生于建康宫,初封顺阳王,后改封桂阳王,在孝武帝、前废帝、明帝三朝历任南彭城太守、秘书监、左卫将军、中护军、南徐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

  • 刘濬与废太子刘劭发动政变,最后却被刘骏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刘濬,南朝宋

    刘濬(429年-453年6月16日),字休明,小字虎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次子,小字虎头,母亲为潘淑妃。封始兴王。元嘉三十年与废太子刘劭发动政变,弑刘义隆,后被孝武帝刘骏击败,斩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刘濬为宋文帝刘义隆次子,潘淑妃所生。据说在他出生前夕,有鵩

  • 宋平刘子勋之战是怎么回事?加速了南朝宋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宋平刘子勋之战,南朝宋

    宋平刘子勋之战指的是宋泰始二年(466年),宋明帝刘彧与晋安王刘子勋为争夺刘宋帝位,在今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地区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决战,以刘子勋失败而告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因宋泰始元年(465年)十一月,宋前废帝刘子业被刺杀。十二月,湘东王刘彧即帝位,年少的晋

  • 刘子鸾: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得到的疼爱胜过其他兄弟姐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刘子鸾,南朝宋

    刘子鸾(公元456年~465年10月16日),字孝羽,刘宋宗室大臣,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母为殷淑仪(殷淑仪实为南郡王刘义宣女,即刘骏堂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明四年正月庚寅(460年3月5日),封为襄阳王,任职吴郡太守。九月丁亥(460年10月28日),改封新安

  • 诸葛诞手握15万大军,为何却挡不住司马昭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三国,诸葛诞

    在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中,诸葛家族的人都位高权重。其中诸葛家族的诸葛诞就是魏国的重臣。诸葛诞作为东征大将军,他主要负责魏国东部的战事,因此手中坐拥15万大军。后来司马昭篡位,诸葛诞选择起兵反抗司马昭,可是最后有15万兵马的诸葛诞却输了,最后导致被灭族。诸葛诞其实

  •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三国的国君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司马炎

    自古以来政权的交替都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为基本准则。一般失败方的君主都会被处死,幽禁,赐死等等,但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君主的结局真是与众不同,让人意想不到。蜀亡国君主:刘禅钟会、邓艾出征蜀汉,刘禅出城投降。刘禅被俘到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县公,他乐不思蜀,整天吃喝玩乐,美女为伴,安逸的度过了一生。直

  • 吕蒙打赢了关羽,为何后世的名声却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三国,吕蒙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谋士武将纷纷登场,演绎出一曲乱世风云。不过,有这样一位武将,作战勇猛,文武双全,却饱受争议。可他民间声名狼藉,明末思想家李贽甚至称他为妖魔。这位武将就是——吕蒙。那吕蒙为什么会成为李贽口中的妖魔呢?吕蒙到底做了什么?吕蒙,字子明,是汉末三国名将。吕蒙出身比较差,但是心气很高,年轻

  • 正史中,讨伐董卓的主力到底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三国,孙坚

    《三国演义》小说第五回中讲到,孙坚作为先锋,攻打汜水关,其他诸侯都赶往了虎牢关。董卓方面先是派华雄驻守汜水关,孙坚败退后,关羽温酒斩了华雄,董卓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事实来说,虎牢关和汜水关可能都是指的同一关卡。虎牢关,因周穆

  • 司马懿明明政变成功,为何却不敢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司马懿

    谋士是封建王朝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往往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有时一个计策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堪比千军万马。谋士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也都明白。而在三国的众多谋士中,最出名的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不过诸葛亮最终还是没能拼得过一直隐忍的司马懿,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一死,司马懿犹如困龙升天,

  • 如果孙策没那么早过世,他能统一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三国,孙策

    三国英雄最令人惋惜的是孙策,父亲孙坚没有留下一寸地盘,孙策却能开创江东基业,短短5年时间留下了“江东六郡”。如果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没有遇刺身亡,孙策能够统一天下?一、孙策会趁着曹操忙于官渡之战联手刘备席卷豫州、徐州兴平二年(195年)孙策从父亲的老领导袁术处拿到了父亲孙策的1000名士卒,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