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军队为何如此不堪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军队为何如此不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4/4/16 5:23:33

还不了解:宋代和大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如此有钱,为什么养出来的兵将却打不了胜战,反而不堪一击?

前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说起盛世王朝那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唐代,说起我国打仗最厉害的朝代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汉朝。

而对于宋代的客观印象千篇一律地认为宋代是最为富有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商品贸易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时代,还有人根据史料推送,当时宋代的GPD占据全世界的80%,数据非常客观。

而在北宋时期的画家张择端的千古佳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宋代的首都的城市面貌和不同阶级百姓的生活状况,从画中极大程度地表现出北宋经济繁荣的空前盛世。

清明上河图

还有许多北宋著名的诗人,例如王安石的《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详细地描绘了宋代时期过春节的浓烈生活气息。

这样看来宋代应该也称得上是盛世王朝,可唯一让人不解的是,在国库充足的国力面前,宋代基本上没有打过胜战。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宋代如此有钱,为什么养出来的兵将却打不了胜战,反而不堪一击,在北宋末年又是谁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呢?

“宋辽的恩怨”

大家都了解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而赵匡胤之所以能上位成功就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身超高武术,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了皇帝。

可以说赵匡胤是通过武将造反的方式成为了皇帝,而赵匡胤当然也害怕眼看高楼起眼看高楼塌,他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得到皇位,那其他的将兵也可以效仿这样的行为,这也是他的心结。

于是当时赵匡胤为了防止地方的军权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把大军以及财政大权都收回中央,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大军力量就十分薄弱。

早在公元999年开始,辽国与宋代的争斗就不断,辽国一直在派兵陆续在边境骚扰宋代大军,抢夺物资,祸害百姓,这也给边境地区的百姓居民带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虽然宋军也在积极抵抗辽军的入侵,但是辽朝大军都擅长骑射,进退自如,给来宋代的边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在公元986年时,当时的宋太宗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本就是中原的保护屏障,宋代派出了20万大军以兵分三路的的作战策略与辽军作战,但在最后,却“人财两空”。

而这次宋太宗主导的雍熙北伐让宋代元气大伤,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辽国了解宋代的军事力量还是十分孱弱的,这也为之后辽军南下报复宋代奠定了基础。

公元1004年,辽军出兵南下,因为前文中提到的权力都在中央,而地方兵力薄弱的原因,辽军轻松南下,进入到黄河附近的澶州,在往南下就要攻打到北宋的都城。

这时北宋已是宋真宗为皇帝,宋真宗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内心十分慌张,就马上召集了官员对这一事进行讨论。

当时在朝廷上有两位官员主张迁都,但是双方的其她对策都持有不同看法,这让宋真宗也十分为难,于是想到了在家卧病修养的宰相寇准

于是宋真宗来到寇准家中亲自探望还询问寇准的意见,寇准认为迁都是不可能的,迁都对于百姓来说是种莫大的恐惧,会让百姓心中都惴惴不安,也会加快国家的灭亡。

寇准认为宋军应该与辽军正面作战,皇帝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亲自上阵,以此来稳定军心。

但是宋真宗对寇准的话也不是完全相信的,只是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采纳寇准的意见。

但刚到澶州没多久,宋真宗就开始害怕起来,别说出门巡游,就连衙门都不敢出,寇准认为皇上应该出门巡视,让百姓都看到皇帝是如何亲力亲和、体恤百姓的。

宋真宗心中还是十分害怕,他怕刚出门就会遭到谋害,但最后在穿上黄金盔甲之后,还是出门巡视,而当宋代的百姓看到皇帝都亲自出门巡视时,心中都十分激动。

这也让宋代的兵将们的士气大增,在第二天宋潮与辽朝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宋军气势磅礴,直接将辽朝的一位将领用箭射死,这对于宋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两国刚开始发起战争,一方的主帅就不幸身亡,这也很大程度地打击了辽朝兵将的自尊心。

宋代在这场战争中占有巨大的优势,不仅让辽国感到畏惧甚至还提出了议和只需要每年给辽国进贡岁币和绸缎就会将残余的辽军撤出澶州,寇准认为应该乘胜追击顺势将幽云收复回来,来慰藉祖先的在天之灵,但宋真宗却认为这次的自己的率兵出征已经是有惊无险,不想再冒着丧失性命的风险再次发动战争,只要辽国不是要宋代割地,赔点钱是无可厚非的。

澶渊之盟

就这样宋真宗派出曹利为使者,前往辽国谈判,当时寇准还叮嘱曹利虽然宋代的国库充足但是也不能任由辽国牵着鼻子走,你必须在这次谈判将岁币控制在30万左右,不然我就要了你的性命。

曹利了解寇准是言出必行的人,在谈判过程中也一直不断说服辽国,最终谈判的结果为宋代每年向辽国进贡10万白银,20万彩绢。

这就是历史上宋代最著名的“澶渊之盟”,也正是这一条约的签订宋代与辽国结束了长达25年的战争,在之后的百年来没有过战争,但有利也有弊,正是因为这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宋代和辽国在最后都被金国击败,辽国只有些孱弱兵力逃往西部,而宋代只能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大量土地,最终向金国俯首称臣。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虽然说北宋与辽国在之后也没有在出现过战争,但是自己国家内部肯定是会有军事演习和训练的,毕竟要防患于未然,再退一步说,当时的金国还处于一个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的混乱状态,论财力是绝对没有北宋强大的,论军事武器,比如说金属、弓箭、铁器都有短缺。

那为什么金国仅带领着15万大军就能够将北宋击溃呢?北宋的大军又在做什么呢?宋代灭亡的原因其根本究竟是什么呢?

宋代被金消灭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透过本质看现象,前文中提到了宋代建立以来就一直是实施中央集权制度,所有的军权都在皇帝手上,而当时赵匡胤还实施重文轻武,连一国之主都不看重军事力量,那文武百官更加不会将军事力量放在心上。

而且当时在北宋是实施的募兵制,顾名思义就是朝廷花钱买兵作战,在北宋时期兵相当于是一个职位,百姓当兵国家出工资,而在这之前都是采用的兵役制,服役是百姓的义务,性质大有不同。

北宋末年的皇帝是宋徽宗,还认为如果辽国需要赔款的话我们朝廷就按时交予赔款就行,甚至可以减少兵队的费用,这也正是之前的“澶渊之盟”给宋代带来的消极影响之一,认为只有钱和平是可以拿钱买来的,便更加不重视军事力量,只要能保持军事上的和谐就足矣,实在是荒唐至极。

而在北宋末年时期的大军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当时掌握着兵权的管理者是太尉高俅

而太尉就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部长,可以调动宋代的所有大军,而在当时的高俅之所以能被提拔是因为高俅踢球踢得十分好,所以在之后高俅选拔士兵时就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需要士兵有一门手艺技巧,比如说:木匠、雕花、弹奏乐器。

高俅

为什么高俅会对士兵有这样的要求呢?在当时高俅想着是可以用士兵的手艺来换取钱财,比如说需要木匠铁匠,就可以让士兵去完成。

但这就让士兵们的军事演习时间大大的缩减,反而是因小失大,士兵们每天都想着如何赚取钱财,心思也没有放在军事演习上面,等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只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管理者的不恰当措施就会导致将士们的军心涣散,不仅如此,当时的指挥者也是“烂泥扶不上墙”。

当时童贯是指挥着最强大的西路军大军的统帅,而童贯在做统帅之前是太监,在唐代时期就流行让太监来掌管军事事务,这也是集中中央权力的一种表现。

童贯

但太监在宫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服侍皇上,并不擅长征战沙场更不擅长兵法,但当时的童贯野心勃勃,正巧当时被派去辽国巡视,巡视一番之后便对皇上说,辽国现在是寸草不生,我们应该联合金国,一起将辽国灭掉在进行瓜分,这样一来我们北宋会更加强大。

皇帝当时听从了童贯的意见,联合金国,一举将辽国消灭,但是狡兔死走狗烹,在灭掉辽国之后不久,公元1127年,北宋被灭。

其实从这件事来看,我们就能看到北宋末年时期的对于政治和军事上都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官宦的言语就能让皇上轻易的动摇想法,实在是令人心痛和无可奈何。

其实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就是象征着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志,在北宋时期因为政治上的错误决定忽略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也是导致宋代灭亡的根本原因。

当然还有一些外界的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天然的保护屏障,前文中提到了幽云十六州是中原与北方地区的天然屏障,但是在宋代时期,这一块风水宝地却落入他人手中。

这就是一个致命弱点,让宋代始终暴露在没有天然保护屏障之外,也让外界的入侵者更加虎视眈眈。

燕云十六州

而第二个关键因素还是与军事力量有关,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朋友们应该了解,在图中不管是哪个阶级的百姓乘坐的交通工具或者是运输粮食的畜力都是驴或者是牛,却没有马。

而这就是宋代的第二个短板,中华上下五千年中,马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骑行工具之一,但是宋代却没有马,这就说明了宋代的马力不发达,导致了宋代的骑兵力量薄弱,而北方的骑兵力量却十分强悍,在加上宋代对于军事力量的疏忽,没有将这一缺陷进行弥补,导致了宋代的最终灭亡。

结语

如果回到过去,宋代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兵权问题,可能宋代会在历史的版图中延续更长时间也未可知,但是时间是无法倒流的,而历史的出现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世人铭记。

我觉得宋代最致命的政治观点有两点,第一点就是钱可以买来和平,和平是不能用去金钱所衡量的,问要想保住自家国家的和谐与宁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这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强大,更是军事、文化政治上的强大,这样才不会被他国所侵略。

第二点就是当时北宋联合金国将辽国消灭,可以说这是加快宋代灭亡的催化剂,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战争策略那就是绝不能因为一个国家强大,就依附与强国,去消灭弱国。

这样做的结果首先会导致自己国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家内部摇摇欲坠,其次也会失去民心。

在现在的中国亦是如此,美国的经济在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是佼佼者,而中国的崛起让美国多有忌惮,但是中国在外交政策上来看,一直选择将俄罗斯作为我们的重要的合作战略盟友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中国与俄罗斯的稳定国际地位,也可以促进双方的友谊,是双赢局面。

现在的中国早已经是不是沉睡的雄狮,在强国面前我们不会害怕,更不会退缩,因为我们都了解我们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标签: 历史宋朝军队

更多文章

  • 宇文觉:被堂哥推上高位,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宇文觉:被堂哥推上高位,后来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宇文觉,字卤罗尼。是宇文泰第三子,生于大统八年(542年)。宇文觉9岁时就被封为洛阳郡公。鲜卑习俗行早婚,宇文觉不到15岁便娶了西魏文帝的公主元胡摩为妻。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觉以太师世子的身份被任为大将军。当年年底,宇

  • 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韩非子,春秋

    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其想法可以从《初见秦》中看出来,这是《韩非子》一书的开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初见秦》一文的中心思想就是建议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完成大一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此文首先强调的是战争,然后具体阐述了秦国与六国的对比,并举例分析秦国的优势以及三次错失良机的

  • 历史上韩非子出使秦国为何却被囚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韩非子,春秋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韩非子出使秦国的故事。韩国是弱小的国家,不仅因为韩王的虚浮治国手法,更加因为韩王并没有重用贤能。此举让身为韩王公子的韩非十分的忧心,他多次向韩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但都未被韩王所采纳。这个时候,秦国统一的大

  •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赐死所有妃子 朱元璋为何要那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还不了解:朱元璋临死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1398年,朱元璋剩下最后一口气,闭眼前下了最后一道诏书:赐死所有活着的妃嫔,让她们都给自己殉葬!皇上有令,倾城倾国的妃嫔吓得面如土色,可侍卫听令行事,都给勒死了。眼神涣散的朱元璋转头看

  • 独孤信的儿子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独孤信的儿子们分别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独孤信被后世冠以头衔,如美男子,第一岳父,第一老丈人等,不光自己出名,他的女儿们也非常出名,有好几个皇后,那他有没有儿子,有几个,名声如何,又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独孤信有妻妾三个,如罗氏,生独孤罗;郭氏,生独孤善、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

  • 宇文泰为什么要杀北魏正统皇帝元修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宇文泰为什么要杀北魏正统皇帝元修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东晋五胡十六国之后,天下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朝,北方以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南方由刘裕代晋建立的刘宋统一。我们都知道北魏是继前秦之后再一次使得北方统一,北魏也曾经强大过,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民族大融合,整体汉化。但是汉化之后的北魏也无法

  • 西魏“八柱国”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西魏

    西魏“八柱国”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这八位大臣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对于西魏来说,源自于北魏。自西魏建立开始,皇帝就没有

  • 都说古代皇帝权力很大 宋朝皇帝为何处处受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宋朝,皇帝

    对宋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宋代的皇帝,个个当的都很憋屈?了解宋代君王的相信会有不少历史爱好者都替他们憋屈,因为宋代君王的权力几乎处处受到限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宋代皇帝重视儒家文化。《史记》记载,宋代皇帝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德治天下”,推行儒家文化,施政方针必

  • 导致袁术满盘皆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袁术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不断,各路群雄纷纷而起。袁术集团作为汉末军阀的一支具有鲜明的特点。袁术集团是汉献帝前期势力最强大的军阀势力之一,它迅速壮大却又迅速失败。它是汉末唯一公然僭号称帝的政治集团,它的败亡对魏吴两国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袁术是“汝南袁氏”之后,出身世家大族,曾以“气侠

  • 正史中的张郃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张郃

    诸葛亮最为忌惮的人,大家可能会列举出很多人的名字。但是从三国众多将领中挑选出诸葛亮最为忌惮的大将,那么必定是魏国五子良将的张郃,这个人几乎是从魏国开创到北伐期间都在给诸葛亮制造麻烦。可能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会认为,张郃是一个并没有什么本事的将领。五虎将没死的时候,他几乎是一个都打不过。但是这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