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导致袁术满盘皆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导致袁术满盘皆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45 更新时间:2024/2/10 11:50:33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不断,各路群雄纷纷而起。袁术集团作为汉末军阀的一支具有鲜明的特点。袁术集团是汉献帝前期势力最强大的军阀势力之一,它迅速壮大却又迅速失败。它是汉末唯一公然僭号称帝的政治集团,它的败亡对魏吴两国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袁术是“汝南袁氏”之后,出身世家大族,曾以“气侠”闻名,是兼具豪族和侠者双重身份的重要人物。中平六年的新君之争使东汉的外戚宦官遭到毁灭打击,继而董卓之乱成为汉末豪族混战的前奏曲。袁术出奔南阳,标志袁术集团的形成。

袁术集团在讨伐董卓过程中开疆扩土,势力发展迅猛,成为汉末强大的军事势力。袁术集团自南阳起兵,地涉荆豫二州,交恶袁绍后拉拢公孙攒、陶谦、黑山军等势力进逼曹操的充州。封丘之战后袁术集团转战淮泅,与曹操对峙豫州,遣孙策南下江东,与吕布刘备竞夺徐州。袁术集团纵横荆、豫、徐、扬多州,其内部构成十分复杂,如马日碑、徐缪均是名士大族,刘勋、桥夔则为袁术部曲亲信,雷薄、陈兰为庶族武装,甚至还包括后来建立孙吴政权的孙坚孙策势力。

面对已经陷入泥潭的东汉政权,董卓废刘辩而立献帝,袁绍谋拥刘虞刘表僭礼于荆州,公孙度称王于辽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群雄虽然对于汉室心存不轨但都采取了间接手段。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于淮南僭号,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河南尹,置百官公卿,郊祀天地。袁术僭是汉末重大的政治事件,更是袁术集团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袁术集团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治组织,其成员众多。袁术出身汝南袁氏,按理应当有着丰富的名士资源,却意外地得不到名士大族的支持。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随着与袁绍的决裂,名士大族自然进行了重新站队。由于袁绍得到了盟主之位,其号召力在袁术之上,故豪族名士更容易向袁绍倾斜;二是袁术与名士大族意见相左,得名士而不能用。因此袁术集团内的名士大族自然就不会多。

名士大族的汉家观念根深蒂固,袁术集团内部的名士大族、儒学修养较高的部分亲信以及依附势力中的孙氏反对采取僭号,但由于有多数亲信部属和部分依附势力的支持,袁术集团还是通过了僭号决策。僭号后袁术从左将军、假节、阳翟侯进位天子,集团内成员自然也得到加官进爵。名士大族虽然不同意僭号,但因旧负名望也得到了进位。

袁术僭号之后本欲趁士气高涨出征克敌,无奈先有吕布斩使背盟,后有杨奉韩逞临阵倒戈,虽然克复陈地,无奈孙策反叛,后院失火。当然袁术之败亦有天灾之因。

建安二年(197年)五月爆发蝗灾,天下大饥,江淮间民相食。袁术士卒冻绥,取给蒲赢,极大降低了军队战斗力。接连的失利使袁术集团士气大挫,众将开始怀疑袁术膺号的合法性,纷纷反叛自立,遂有袁术“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潜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袁术僭号这一具有赌博性质的重大决策终于在两战皆败的军事颓势下走向了全输的结局。

自曹操迎天子都许后,袁绍与曹操走向失和。一跟不振的袁术欲归帝号于袁绍共抗曹操,便起兵向青州投袁谭,遭到曹操派遣的刘备、朱灵阻击。袁术集团自薪阳兵败以来即呈现瓦解态势,赖领袖袁术之功尚可维系集团不坠,建安四年(199年)袁术行至江亭,愤慈而死,袁术集团由此瓦解。

标签: 历史三国袁术

更多文章

  • 正史中的张郃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张郃

    诸葛亮最为忌惮的人,大家可能会列举出很多人的名字。但是从三国众多将领中挑选出诸葛亮最为忌惮的大将,那么必定是魏国五子良将的张郃,这个人几乎是从魏国开创到北伐期间都在给诸葛亮制造麻烦。可能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会认为,张郃是一个并没有什么本事的将领。五虎将没死的时候,他几乎是一个都打不过。但是这是三国

  • 唐朝灭亡以后,再没有朝代定都长安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朝灭亡以后,再没有朝代定都长安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907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唐王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中原大地也由此重新进入了群雄争霸阶段,并时隔百年进入新的统一局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其拥有着四关天险(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却在后代的宋、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真实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真实原因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说,都城的设置都是“国之大事”,必然要慎之又慎。鲜卑拓跋政权曾先后在三个城市建都,孝文帝时将都城从平城迁往了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北魏的政治目标从四处扩张转为了加强统治,相比来说,洛

  • 朱元璋临死前为朱允炆做了什么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朱元璋,朱棣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确保朱允炆顺利继位,结果却没料到。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在位31年的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病倒了,他在发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感慨时,也进行了人生的最后一次“三步走”。第一步:“挥剑自宫”。

  • 荀攸作为曹魏首席谋主,为何如此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荀攸,曹魏

    曹操麾下有五位最为重要的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和程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曹操五大谋士”。令人困惑的是,郭嘉、贾诩等人都有人讨论,但作为首席谋主的荀攸却默默无闻,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只怪这三个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NO1.罗贯中《三国志》是这样描述荀

  • 西施帮助勾践灭吴后不知所踪,她的结局有哪些猜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西施,越国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一词,讲述的就是“西施浣纱”的故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施

  •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嘉庆后面有没有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嘉庆,和珅

    还不了解:嘉庆杀和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告诫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不听,15年后才明白乾隆的苦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大多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清正廉明的包拯包大人,遗臭万年的奸臣秦桧,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大贪官和珅。和珅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贪官,他依仗着乾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真的是意气用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一场战役让蜀国走向衰退,但这场战役是因兄弟之情的意气用事,还是为了解决蜀国内部矛盾,从而引发的一场战役,刘备此举是对还是错?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争发生于蜀章武元年。这一仗前后历时一年,最终吴军抓住时机火攻击败蜀国,夷陵之战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也是历史上

  • 屈原是忠诚于君主,还是真的忧国忧民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春秋,屈原

    楚国著名的词人屈原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造诣,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参加楚国的朝政。有不少学者认为,屈原的爱国主义是和“忠君”揉合在一起的,而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忠君”。因而他们以“忠君”来代替屈原的爱国主义,认为屈原是“忠君”主义者,而非爱国主义者,屈原忠诚的是自己的君主,并非热爱楚国这个国家,

  • 子婴在位时间很短,为何评价却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秦朝,子婴

    哪个皇帝不想成就一番霸业,再软弱的人也有与众不同的一面,更何况是一位皇帝,他虽未建功立业,但从小生在皇家,还是首先一统天下的秦家,在他的基因里也有“不安”的成份。秦朝末年天下一片大乱,不仅出了陈胜和项羽这样的英雄,也少不了赵高和秦二世这样的昏庸组合。很多人都认为秦朝历经两代而亡,其实少算了一个子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