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

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4/6/12 23:15:49

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其想法可以从《初见秦》中看出来,这是《韩非子》一书的开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初见秦》一的中心思想就是建议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完成大一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此文首先强调的是战争,然后具体阐述了秦国与六国的对比,并举例分析秦国的优势以及三次错失良机的失误,最终落脚到统一战争的重要性上。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战争从来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因此《初见秦》写到“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而秦国则早已具备赢得决定万乘之存亡的战争的条件。

秦国之所以有这些条件,离不开一个人,商鞅。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卫人商鞅来到秦国,于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开始了。秦国颁布一系列法令:奖励耕织、废井田、置郡县等等,在此基础上,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中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军事强大的一个诸侯国,为此后秦国的争霸与兼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因此,韩非子清晰地认识到了此时秦国的优势,相比其他诸侯国,作为国君的秦昭襄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国家大治。反观六国,韩非子以三点论述其必败之因:“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前后两点倒是这个道理,秦国治而六国乱,秦国前进而六国退步,这两点从历史发展上来看问题不大,不过中间秦国正义而六国邪恶这点恐怕还是韩非子在给秦国粉饰外表。正所谓“春秋无义战”,而比春秋更乱的战国,又何谈正义与邪恶,无非各为其利而已。

韩非子在文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六国败弱而秦军善战的原因。“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六国赏罚不分,而秦国赏罚分明,民不畏死。故而秦军虎狼之师,战无不胜。一听说要打仗,无不兴奋,无他,唯利尔,“二十等军功爵制”让无数秦人拥有了通过军功跻身贵族之列的机会。

但是这么强大的秦军为何没有成就霸业呢?韩非子归结为谋臣不为,三次失去机会,没有拔去祸根,“削株无遗根”,这也许就是斩草除根的早期思想。韩非子以齐国为例,用齐国在强大的时候,威服四方,而一次失败就沦落到灭国边缘,论证了战争胜负对于一国的重要性。

并进一步提出要避免这样的事就需要斩草除根,而秦国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谋臣不作为,导致几近于灭楚之时,与楚国讲和,没有一举灭楚,得其地、获其利,错失良机。这样的事情又在与魏国战争的时候再次发生。

从韩非子对这些事情的反应,我们不难看出,在韩非子的思想里,已经从春秋时期乃至春秋之前的战争思维中转变出来,变为战国兼并战争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末期统一战争的思想。

春秋战争较少灭国并地,往往只是签订盟约而已,而战国时期已经是赤裸裸的兼并了,因此,韩非子在此时的思想大致就是通过不断地兼并别国,获得利益,从而以战养战,最终赢得大一统。如果按照破其国而另立新君复国这样的战争思维,秦国必然会在不断地战争过程中大量耗费国力,一蹶不振,所以韩非子在《初见秦》中强调战争胜负的重要性,更强调兼并战争的重要性。

《初见秦》中所举例的楚、魏两国正是在秦国与之讲和之后,收拾河山,卷土重来,不断地联合诸侯挑战秦国,给秦国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使得秦国失去了兼并楚国、魏国以向东、向北继续扩张从而称霸乃至大一统的机会,因而韩非子为秦惋惜不已。

《初见秦》中基本上反映了韩非子这位法家集大成者关于大一统战争的重要性思想,而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正是通过灭国战争,兼并其地而置郡县实现的。

其中值得借鉴的思想莫过于秦国与六国之间赏罚法令的对比了,但凡是一个组织,一个人群集合体,只有赏罚分明才能激发活力,爆发出生机与战斗力,不断前进。

标签: 历史韩非子春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韩非子出使秦国为何却被囚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韩非子,春秋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韩非子出使秦国的故事。韩国是弱小的国家,不仅因为韩王的虚浮治国手法,更加因为韩王并没有重用贤能。此举让身为韩王公子的韩非十分的忧心,他多次向韩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但都未被韩王所采纳。这个时候,秦国统一的大

  •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赐死所有妃子 朱元璋为何要那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还不了解:朱元璋临死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1398年,朱元璋剩下最后一口气,闭眼前下了最后一道诏书:赐死所有活着的妃嫔,让她们都给自己殉葬!皇上有令,倾城倾国的妃嫔吓得面如土色,可侍卫听令行事,都给勒死了。眼神涣散的朱元璋转头看

  • 独孤信的儿子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独孤信的儿子们分别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独孤信被后世冠以头衔,如美男子,第一岳父,第一老丈人等,不光自己出名,他的女儿们也非常出名,有好几个皇后,那他有没有儿子,有几个,名声如何,又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独孤信有妻妾三个,如罗氏,生独孤罗;郭氏,生独孤善、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

  • 宇文泰为什么要杀北魏正统皇帝元修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宇文泰为什么要杀北魏正统皇帝元修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东晋五胡十六国之后,天下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朝,北方以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南方由刘裕代晋建立的刘宋统一。我们都知道北魏是继前秦之后再一次使得北方统一,北魏也曾经强大过,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民族大融合,整体汉化。但是汉化之后的北魏也无法

  • 西魏“八柱国”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西魏

    西魏“八柱国”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这八位大臣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对于西魏来说,源自于北魏。自西魏建立开始,皇帝就没有

  • 都说古代皇帝权力很大 宋朝皇帝为何处处受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宋朝,皇帝

    对宋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宋代的皇帝,个个当的都很憋屈?了解宋代君王的相信会有不少历史爱好者都替他们憋屈,因为宋代君王的权力几乎处处受到限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宋代皇帝重视儒家文化。《史记》记载,宋代皇帝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德治天下”,推行儒家文化,施政方针必

  • 导致袁术满盘皆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袁术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不断,各路群雄纷纷而起。袁术集团作为汉末军阀的一支具有鲜明的特点。袁术集团是汉献帝前期势力最强大的军阀势力之一,它迅速壮大却又迅速失败。它是汉末唯一公然僭号称帝的政治集团,它的败亡对魏吴两国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袁术是“汝南袁氏”之后,出身世家大族,曾以“气侠

  • 正史中的张郃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张郃

    诸葛亮最为忌惮的人,大家可能会列举出很多人的名字。但是从三国众多将领中挑选出诸葛亮最为忌惮的大将,那么必定是魏国五子良将的张郃,这个人几乎是从魏国开创到北伐期间都在给诸葛亮制造麻烦。可能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会认为,张郃是一个并没有什么本事的将领。五虎将没死的时候,他几乎是一个都打不过。但是这是三国

  • 唐朝灭亡以后,再没有朝代定都长安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朝灭亡以后,再没有朝代定都长安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907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唐王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中原大地也由此重新进入了群雄争霸阶段,并时隔百年进入新的统一局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其拥有着四关天险(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却在后代的宋、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真实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真实原因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说,都城的设置都是“国之大事”,必然要慎之又慎。鲜卑拓跋政权曾先后在三个城市建都,孝文帝时将都城从平城迁往了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北魏的政治目标从四处扩张转为了加强统治,相比来说,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