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康熙为何去了五台山五次?

历史上康熙为何去了五台山五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12 更新时间:2024/2/12 5:52:23

历史上康熙为何去了五台山五次?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原因?五台山是不是有什么特殊之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一、佛教圣地五台山

山西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在五台山内建有殊菩萨大殿。五台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作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直传承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佛教传承地,其地位就由一座普通的山峰一跃成为佛门圣地。

康熙一生当中曾5次前往五台山,第一次与第二次最受关注。康熙二十二年,正值康熙壮年时期,这一年他两次前往五台山。

那他去五台山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就在他去五台山的前一年,康熙刚刚前往满族“龙兴之地”东北巡察盛京、吉林,拜谒祖先,并前往蒙古进行慰问,后一年则祭泰山、拜孔子、下江南、谒明孝陵,如果将1683年的故事与前后两年结合起来看,可以看出康熙的多处拜访是有着深层考虑的,并不是临时想出的主意。

此时的康熙正处在雄心满怀的时刻,就在1681年,三藩之乱刚刚被平定,就在1683年当年,又从郑氏手中收复台湾,对于国家的稳定功在千秋。

所以在1683年的出访必定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且这一年秋天拜访五台山的不只康熙皇帝,还有孝庄太皇太后,她希望前往五台山烧香拜佛,以祈求上天保佑大清,有了太皇太后的加持,这一年的拜访显得更加隆重。

二、沟通满与藏

1697年,康熙第三次拜访五台山,也就是在这一年,康熙皇帝平定了西北准噶尔之乱,此次前往五台山同样有着祭祀祈福的深意。

第四次和第五次分别是在1700年与1709年。第四次是因为永定河与黄河治河工程完成,在古代治河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要隆重地祭祀;第五次则是因为皇太后的七十大寿,前往五台山是为皇太后祈福。

康熙每次前往五台山都会给五台山带来巨大的好处,例如康熙曾多次动用宫内财产修整五台山大殿与佛像,为的是表达自己纯真虔诚的祭祀之心。

但全中国那么多名山,佛教名山也不只有五台山一座,为什么康熙及后代帝如此青睐五台山呢?五台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清起自东北,在多年征伐的过程中始终追寻战争的正当性,当满清攻克蒙古军时,意外找到了当年元朝所遗留下来的传国玉玺,于是在满、蒙、汉三方的支持之下,皇太极才找到了立国的正当性,于是建国大清,改元崇德。

同时,皇太极还得到了元朝时期喇嘛八思巴所建造的固尔嘛哈噶喇佛像,此后皇太极便建立了供奉佛教的寺庙,并宣称得到了藏传佛的支持。崇德七年,西藏达赖派出使臣前往东北,正式承认大清,双方自此建立起了联系。

顺治九年,达赖亲自赶赴北京会见顺治皇帝,在这次会面中清帝得到了西藏最高统治者达赖喇嘛的承认,皇帝更是被喇嘛尊称为“文殊菩萨”,将人间帝王变成了上界“菩萨”。

总而言之,大清立国的正当性是满、蒙、藏、汉各方共同承认的结果,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自然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勾连起各方,使自身建国的合法性不断得以巩固,而五台山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三、各方中介五台山

作为诸方势力的交汇处,五台山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性。就西藏一方来说,五台山自元明以来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藏传佛教第五代祖师八思巴还多次前往五台山进行拜谒,而后来皇太极拿到的固尔嘛哈噶喇佛像,最初就是存放在五台山受人祭祀的。

而就蒙古一方来说,五台山地处汉蒙交通要道,其影响力随着道路传遍汉蒙各地,五台山周边的汉、蒙民众,都十分信奉五台山里的佛祖菩萨。

塑造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认同是大清建国之后一直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一个多民族国家政权也必须这么做。

正是康熙在内的诸多大清帝王没有像元代皇帝那样采用强硬手段与暴力手段,并积极学习儒家文明,祭祀孔子,尊重读书人,继承了汉族文化,并借助诸多手段沟通满、蒙、汉、藏等多方势力,才使得大清能够在占有如此庞大的版图之下,很少发生大规模的地方反叛,这不得不说与清代帝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标签: 历史康熙清朝

更多文章

  • 孝恭仁皇后有哪些过人之处?家世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孝恭仁皇后,德妃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清朝德妃的故事。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孝恭祖父额参之传,列于《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卷》:“额参,满洲正黄旗

  • 班婕妤:汉成帝刘骜妃子,她是如何在赵氏诬陷下明哲保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班婕妤,西汉

    班婕妤,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接下

  • 历史上惠妃是怎么巧妙地救下自己儿子的性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惠妃,清朝

    历史上惠妃是怎么巧妙地救下自己儿子的性命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惠妃纳喇氏进宫年份不详,初进宫时为格格。康熙初年后宫等级制度尚未确定,后妃的等级大致为皇后、福晋、特殊格格(地位在福晋之下、小福晋之上)、小福晋、格格。康熙九年纳喇氏生育皇子承庆后,

  • 诸葛亮用计谋设下空城计时 诸葛亮为何派人在门口扫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诸葛亮,空城计

    还不了解:诸葛亮空城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设下空城计,为何安排4名士兵门口扫地?三国时期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诸葛亮作为我国的历史中最聪明的人质疑,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

  • 刘备率军伐吴,为何没有带上黄权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武陵蛮王沙摩柯已经聚集了精兵万人,又与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蛮民相联络,约定择日起兵,响应我王师。蛮人心存汉室,朕心甚慰。朕本欲亲自前往武陵迎接沙摩柯,奈何军务繁忙,不能脱身。季长,朕以你为使者,代表朕去与沙摩柯会见。见到沙摩柯以后,让他不用急着与朕汇合,先在武陵牵制吴逆,等待朕的指示

  • 如果项羽没有选择自刎,他真的有机会战胜刘邦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汉朝,项羽

    不仅有,而且大概率会打败刘邦。江东地区人口数10万,项羽过了乌江之后至少可以在当地募集3~5万战兵,而且都是身强力壮的棒小伙。因为,项羽在争夺天下的时候除了早年跟他叔叔从江东地区选拔了8000子弟兵之外,就从来没有在江东地区征过兵。相对于当时中原地区和关中一带常年战乱,江东地区在秦朝末年也没有被战火

  • 房玄龄对唐朝有何功绩?为何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房玄龄,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房玄龄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房玄龄(579年

  • 历史上真正的廖化实力和五虎将相比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三国,廖化

    廖化的武艺达不到“五虎将”的水平,但也是蜀汉时期的一员大将。小说中对廖化在荆州之战中的形象做了美化,真实的历史是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杀后,廖化投降了东吴,之后诈死脱逃。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廖化的描述与真实历史有不少的出入。演义中廖化黄巾军出身,张角死后,黄巾群龙无首被官军各个击破,廖化见大势已去,后来聚

  • 刘康:汉元帝刘奭次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刘康,西汉

    刘康,汉元帝刘奭次子,汉成帝刘骜异母弟,母傅昭仪,其子为汉哀帝刘欣。封定陶王,死后谥号恭(或作共)。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永光三年(前41年)三月,刘康受封为济阳王。 八年后,改封为山阳王。又过八年,又改封为定陶王。刘康自幼受到父亲汉元帝的宠爱,长大后多才艺,

  • 安史之乱分明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 史思明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唐朝,安史之乱

    还不了解:安史之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为什么只提安禄山,不提史思明?他在“安史之乱”中做了什么?从著名历史学家王世贞的口中和《剑桥中国隋唐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史思明是这样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才。可以说,如果他的儿子史朝义,没有密谋杀害他,唐代可能已经被史思明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