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司马懿为何对自己的妻子如此厌恶

司马懿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司马懿为何对自己的妻子如此厌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94 更新时间:2024/2/10 10:32:38

司马懿和妻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晚年为何如此厌恶妻子?

关于司马懿的传奇故事,一直以来人们都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以及司马懿为高平陵之变忍辱负重的过程,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司马懿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

不过在司马懿传奇故事的背后,实际上也有一些作为普通人的烦恼和爱恨情仇,比如司马懿家中的琐事,尤其是司马懿对自己老婆的态度变化,晚年甚至已经达到不愿意见自己结元配子的地步,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呢?

01司马懿结元配子的特别之处

司马懿的结元配子名叫张春华,两人最开始的结合完全就是一种政治联姻,当时司马懿和张春华都还年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在一起,结婚之后,短时间内司马懿都没有感受到张春华的好处,一直到后来的一件事情,才改变了司马懿对张春华的态度。

这件事情就是司马懿为了拒绝曹操的邀请而装病的事情,当时曹操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所以就主动去邀请司马懿出山,可是司马懿对曹操的为人比较清楚,担心自己出山之后会早早引起曹操的怀疑而丢了小命,再加上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很多人眼里,曹操就是乱臣贼子,让人不齿。

处于上边两方面原因的考虑,司马懿最终没有答应曹操出山,为了合理拒绝曹操,司马懿就装病说自己腿脚不利索,在家中安然养病,曹操曾先后派了一些人去一探究竟,发现司马懿确实有病,所以才没有收拾司马懿。

可是司马懿是一个对知识比较偏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籍给自己看,有一次司马懿把书籍晒在外边,突然天气骤变,下起大雨,司马懿来不及考虑,直接起身去收拾那些书籍,刚好这一幕被前来的丫头看见。

这个丫头十分惊讶,不是说司马懿腿脚不利索么?这明明还行走自如,没有什么毛病啊,丫头正在惊讶之余,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出来发现了丫头,还没有等到司马懿反应过来,张春华就快刀斩乱麻把丫头解决掉。

张春华如此迅速的反应,让司马懿觉得这个老婆确实不错,所以后来对张春华刮目相看,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变化,后来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下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司马师司马昭两个聪明的儿子更是成为司马懿未来事业的左膀右臂。

奈何岁月无情,随着曹操的离世,司马懿得到了曹丕重用,在朝廷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了朝廷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这个时候司马懿可以说是享尽荣华富贵,因此司马懿也在这个时候纳了三个小妾,这三个小妾分别是伏夫人、张夫人和柏夫人。

三人当中,司马懿对柏夫人最为宠爱,经常和柏夫人在一起,大有沉迷女色的迹象,也就是这些时候,司马懿逐渐冷落了张春华,甚至最后直接不愿意见张春华,这是为何呢?

02司马懿不愿意见张春华的表面原因

从表面来看,柏夫人当时年轻漂亮,而张春华早已年老色衰,很多男人都会有审美疲劳,更何况是像司马懿这种大器晚成的传奇人物了,当自己拥有权利和地位之后,美女也是随之而来的,所以司马懿当然会对美女有所偏爱,这一点无可厚非。

正是因为对柏夫人的宠爱,所以司马懿公然说张春华年老色衰,叫张春华不要出来丢人,简单的一句话,气得张春华直接选择绝食自杀,要不是后来司马师和司马昭也要陪同自己母亲一起绝食,想必司马懿都不会去救张春华的。

就连张春华想要绝食自杀,司马懿都不在乎,足以见得司马懿内心其实应该是真的有些厌恶张春华了,毕竟岁月无情,再加上张春华和司马懿之间的婚姻原本就是政治联姻,两人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深刻,所以司马懿就更加容易变心了。

不过这只是表面看起来的原因,司马懿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要是仅仅因为这些表面原因,就不待见自己的结元配子,其实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那么究竟又是什么深层次原因,导致司马懿不待见张春华呢?

03司马懿不待见张春华的本质原因

正所谓分析事情需要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司马懿不待见张春华一事,我们也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透过表面去研究深层次的本质。当时司马懿自己处于一种比较危险的环境当中,曹爽处处针对司马懿,将司马懿的兵权也给夺走了,以至于司马懿只能装病来获取时间,等待机会收拾曹爽。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需要演戏给别人看,不仅针对曹爽,就连自己的家人也需要演戏方可,所以司马懿一方面塑造出自己沉迷女色的形象,一方面又不待见自己的老婆张春华,防止张春华识破司马懿装病。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件事情做到万无一失,司马懿十分清楚张春华的为人,她是一个一旦发现事情真相,就会毫不犹豫稳准狠去解决事情的人,这种人对司马懿是有威胁的,万一张春华了解司马懿生病是假,一个小心眼吃醋,把这件事情搞砸了,那司马懿必然就小命不保了。

在这种关键的历史阶段,司马懿不允许自己的计划有任何闪失,所以必须阻止张春华来探病,必须防止张春华了解真相,只有将所有人都蒙在鼓里,自己的计划才可能真正实施起来,我们可以从司马懿最后安排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前夕,儿子司马昭毫不知情一事,便足以看出司马懿做事的谨慎之处。

04结语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晚年不待见自己的结元配子,有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自己处境所决定的,司马懿不得不那样做,可是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司马懿单纯地不喜欢张春华,觉得张春华年老色衰了,虽然人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可这就是现实和人性,我们只能直视!

标签: 历史司马懿妻子

更多文章

  • 元朝最后的名将:王保保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元朝

    元朝最后的名将:王保保什么结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从草根成为皇帝,按理说朱元璋的人生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其实不然!朱元璋在总结自己的政治生涯时,说出人生中的三大遗憾,“少传国玺”、“元太子无音问”、“王保保未擒”。前两项很好理解,一个是没有传国玉玺,另外就是元朝的太子没有消

  • 历史上周瑜如果没有死,他自立为王的概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周瑜,三国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周瑜这个人在东吴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孙权曾经说,如果不是周公瑾,我不会成为帝王。可见周瑜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该有多么重要。不过,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到东吴去向孙权借取荆州曾经说,周瑜这个人“器量广大”,怕是不会长久作为他

  • 杨修作为难得的人才 曹操爱才为何还要将人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杨修,曹操

    对杨修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修聪明,爱才的曹操为何将他杀了?汉末三国时期,杨修之死令人惋惜,被曹操处死的罪名是“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这个罪名的意思是指杨修泄露国家机密,结党营私,曹操给他按的罪名实在是有些牵强了,这不适合曹操爱才的特点。杨修有才华吗?绝对算有

  • 诸葛亮和司马懿斗了一辈子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诸葛亮,司马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和司马懿斗了一辈子,死前都留下一计,更显诸葛亮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斗了一辈子,他们两个人在最后一计中都不想暴露自己葬在哪里,也同时达到了目的,直到今天他们的墓地仍未被发现。但还是诸葛亮技高一筹,因为诸葛亮是算到的,而司

  • 萧赞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萧赞,南朝梁

    萧赞(502年或501年~531年),一作萧缵,本名萧综,字德文,小名缘觉,南朝齐宗室大臣,东昏侯萧宝卷遗腹子,梁武帝萧衍养子(名义上的次子),母为吴景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元三年(501年)十月,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占有怀孕的皇妃吴景晖。梁朝建立后,生下

  • 萧统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萧统,南朝梁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统于天监元年(502年)被册立为太子。他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受朝野及百姓爱戴。后因“蜡鹅厌祷”一

  • 猛将常遇春身上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猛将常遇春身上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两员大将,为其逐鹿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就是被称为明朝双壁的常遇春和徐达。这两员大将几乎代表着明朝战力的天花板,从元末逐鹿天下到明初北伐大都,无人能出这二人之右。可当人们谈及他们时,总是将徐达排在常遇

  • 在历史上张郃与马超的实力如何?有多大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张郃,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郃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智勇双全,以用兵巧变著称,马超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有韩信和英布之勇,在演义中,张郃不敌马超,两个人交战,马超二十合击败张郃,让张郃输得灰头土脸,很没面子。而在正史中,完全不一样,张

  • 都是四世三公又是表兄弟 杨修为何比袁绍混的那么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杨修,袁绍

    还不了解:杨修和袁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样是四世三公,还是表兄弟,杨修怎么混的比袁绍差那么多?东汉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出仕做官都是依靠官员、士人举荐,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传承几代的官宦世家,如当时全国闻名的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等。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

  • 三国时期庞统临终之前说了什么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庞统,汉朝

    庞统,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们总是觉得,只要自己的能力够了,就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命数。但是这样的想法是荒谬的,对于前者而言,还有一定实现的概率,而对于后者,倘若一个国家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重新建立新的政权,才能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