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如何佣兵的?有何差异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如何佣兵的?有何差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50 更新时间:2024/3/16 20:25:12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鼎峙而立,持续了近六十余年的三家割据之势,当中魏有司马懿父子,蜀有诸葛亮姜维师徒,吴有大帝孙权陆逊等一干名将,起初各自麾下能人确实不少,一时间彼此兼并不易,又加上相互掣肘,实在难分高下。

直到蜀汉诸葛亮坚持与东吴和好,又在平定南蛮孟获之后,一心要北伐中原,与占据中原的曹魏拼个你死我亡,才将三国鼎立的局面渐渐打破。那时候的战争主要发生在魏蜀之间,魏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再加上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官人法将北方人才统统收拢于自己的旗帜之下,士子与豪族们对四百年汉朝天下的留恋也彻彻底底被清洗殆尽。

这也就导致了聪明无比,且又责任重大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危机感倍增,如果不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北伐中原,待到更新换代之后,蜀汉就要真正成为一个偏安苟且的小割据了,时间再一拉长,早晚必会被曹魏所吞并。鉴于这种长远的战略考虑,诸葛亮凝聚了整个蜀汉的兵力、民力和向心力,决定以不懈的努力与魏国打一场攻坚持久之战。这一仗打下来就是六年的光阴,前后凡六次从祁山出兵,北临渭水,兵锋直逼长安,魏国上下无不难安。

可惜蜀地山高路远,国弱兵少,特别是粮草供应不足,难以接济一支八万到十万人的远征军深入敌境腹地,因此诸葛亮在军事上频频获胜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屡屡因后勤补给的大空缺而含恨退兵,最终因劳心劳力病死在最后一次北伐的军中。

而纵观诸葛亮六次北伐的细节,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之外,在人的主观因素上,蜀汉北伐的失利还有一个大大的原因,那就是敌手魏国掌兵统帅司马懿的存在。司马懿与诸葛亮其实都是当时名门士族、精英阶层的代表,只不过一个代表中原精英,一个代表荆襄士族。

当时士族精英左右天下时局的传统由来已久,中原士族向来以入仕做官,交结权贵,指点江山为荣,而荆襄士族则多达人狂士,大多保存着先秦之风,或寄食于诸侯,或隐寓于江湖,不甚喜好被官爵所束缚。司马与诸葛就是出自这样两个不同的圈子。

等到诸葛亮做了蜀汉丞相,而司马懿也成为了曹魏的征西大都督的时候,双方正式成为面对面的敌人。诸葛亮,字孔明,自从在隆中与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相约占据荆州、益州、汉中之地,全力北伐,兴复汉室时起,他就不曾对自己的战略有丝毫怀疑与改变。

司马懿,字仲达,曾多次拒绝曹魏奠基人曹操的聘请委任状,后来又做过魏国开国皇帝曹丕的高级行政顾问,多次在替大魏对抗蜀汉与东吴方面屡献奇计,被当时之人称之为魏国智囊。等到他再次做了魏明帝曹叡的资政顾问与边关大帅时,也成了普天之下能与孔明一较高下的不二人选。

也许很多人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认为司马懿完全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演义毕竟是演义,为了突出蜀汉的正统性和正义性,罗老师不得不做出这样有失偏颇的神化与润色,来夸大诸葛亮的才干,然而真实的司马仲达到底有多厉害呢?

我们只看一点,司马懿受魏主之命东征公孙渊。这个公孙渊是从汉末到三国既成之后,又历经曹魏三代君王,一直都占据着辽东之地的天下霸主之一,如果不是陈寿与罗贯中将这段历史定义为三国的话,当时若加上公孙渊的辽东燕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四国志”与“四国演义”了。

到魏明帝派司马懿出兵辽东的时候,魏国满朝文武都认为公孙渊只能像以前一样安抚,不能用兵去征讨,因为这个公孙渊不但多次打退魏国大军,还隔海攻击和耍弄过远在江南的东吴,使吴大帝孙权多次冒火而无可奈何,就这样一个狠角色,司马懿很不以为然,居然拿出了他对孔明慎之又慎完全相反的态度,对魏主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说:“臣率本部官军步骑四万,足可破贼!”

魏国文武群臣惊了,魏主曹叡也惊了,赶忙问道:“此去往复几时?”(你去讨伐公孙渊的话来回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答道:“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曹叡还想在他口中获取更多自信与安心,司马懿却打断他的问话,说道:“臣已定下守御之策,陛下勿忧,必擒公孙渊以献陛下!”

曹叡只好放他东征,司马懿就是按照他在魏主面前设定好的时限,只带着四万人马单刀直入,一举攻下辽东襄平城,活捉了受曹魏与东吴同时册封的燕王公孙渊,往返仅用了一年时间,这次用兵使得魏国朝野为之震惊。连平日对他猜忌甚多的曹叡都忍不住在朝堂上,当着群臣之面对他称贺道:“太尉真神机也!”

而反观诸葛亮当年同样是为了巩固后方,前去平定南中的叛乱蛮王孟获,却前后七擒七纵,虽说是为了攻心,彻底征服异域人心,但其用兵手段实在太过繁琐和注重细节,这与他后来北伐中原也是一样,事事躬亲,务必慎而完美,完全没有用兵大家的杀伐果断与大开大阖之作,这也是他为何一直深陷祁山困局的深层原因吧!

所以后世也就有许多人挑明孔明六出祁山,名为北伐进攻,实则是以攻为守,完完全全就是为了固守汉中一线,保全蜀中的安定而已,数次兵临渭水,远眺长安,最终也不过是强弩之末,南柯一梦,不可实现罢了。

标签: 历史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蜀汉前期人才那么多 刘备为何让关羽去镇守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对蜀汉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大意丢荆州,蜀汉前期人才济济,为何刘备非要派关羽守荆州?熟悉历史的人一定了解,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地方,想必大家一定熟悉《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叫“关羽大意失荆州”。没错,关羽没能守住荆州,也正是丢失了荆州之后,蜀汉的形势变得严峻,

  • 当阳桥之战时,曹操为何不拍人拦截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张飞,三国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之中,曹操的实力最强,手下猛将也最多,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集结了几乎所有的顶尖上将,一起追击刘备,并参与围攻赵云,赵云突出重围之后,共有九位猛将穷追不舍,在当阳桥头,这些人遇到张飞阻截,

  • 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如何 不是妃子为何还能以妃子的形式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清朝,康熙,苏麻喇姑

    还不了解:康熙和苏麻喇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苏麻喇姑不是妃子却能按嫔妃规模下场 康熙和她到底是什么关系?俗语有道是:“君王无情”,说的就是皇帝身边不缺女人,好色无情,没有一丝的感情投入,就算如此,仍有无数女子甘愿投入那高高的宫闱中,渴望得到皇帝的宠爱,以此自己的家族能

  • 康熙当初找个三十个宫女做实验 康熙最后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康熙,宫女

    对清代康熙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选了三十名宫女做人体实验,最后死了八人,为啥他却很高兴?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历史学者们对于康熙皇帝的评价极高,他是捍卫国家主权,他是开创盛世的“千古一帝”,他对于国家的统治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继承了父亲

  • 康熙早年抓住鳌拜 康熙为何晚年时主动给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康熙,鳌拜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鳌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晚年后悔擒鳌拜,主动为他平反,还称鳌拜是忠臣,是何原因?说起康熙,相信大家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出一个英主的形象,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那句“皇上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皇帝,尧舜也比不上”着实令人热血澎湃。不过,历史上真正的康熙便是如此么

  • 历史上彭羕是什么人?诸葛亮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彭羕,三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读《三国》,看《演义》,对三国比较熟悉的朋友们都知道魏、吴、蜀三家之中,实力以曹魏最强,东吴坐拥富庶的江南位居第二,只有西蜀国小民寡,土地贫瘠,在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弱小。而以文臣武将相比较,魏国占据中原,盘根错节势力庞大

  • 索额图和明珠作为康熙的左膀右臂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索额图,明珠

    对索额图和明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是康熙的心腹宠臣,为何索额图被囚禁致死,明珠却得到善终?在整个清代康熙一朝之中,有两个人物的存在是完全不能忽视的。他们是相互争斗的死对头,但同时也都是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一位就是那个帮助康熙擒鳌拜的索额图,一位就是那个因为生了个名传千

  • 历史上马湘兰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马湘兰,明朝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妓,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马湘兰,秦淮八艳之一,长得不太漂亮,按照当时的记载,若是将这几位歌姬的相貌进行排位,那马湘兰只会是最后一位,而且马湘兰还有一个致命伤,她有一双大脚,但是就是这样“姿首如常人”的女子,却能够令人在她面前“黯然失色”

  • 李世民为什么非要推倒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为什么非要推倒魏征的墓碑?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怪梦和凌烟阁24功臣公元643年,李世民堪称流年不利!过完正月没几天,这晚的李世民就做了一个怪梦:重病之中的魏征,竟然精神抖擞地来了。而且还跟演电影一样,把两人平生的那些交集,迅速重演一遍,李世民一下子惊醒,抬眼看,天已亮了。李

  • 李元婴一生做尽坏事,就做过这一件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元婴一生做尽坏事,就做过这一件好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高祖李渊有很多儿子,比较著名的有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个嫡子。除了他们四人,李渊还有一个庶出的小儿子,知名度也比较高,他就是李元婴,也就是修建了滕王阁的“滕王”。李元婴一辈子干了不少坏事,但是就因为做了一件好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