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只是因为陈圆圆吗?

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只是因为陈圆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3 更新时间:2024/2/18 20:27:02

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只是因为陈圆圆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复杂的就是人性,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在历史人物所身处的那个时间节点,也未必能够做出更好的抉择。如果我们简单的认为吴三桂没脑子,听说自己喜欢的女人被抢走了就立刻打开山海关大门放清军入关,那也太小瞧这个手握一方军权,自私自利,狡猾奸诈的一代奸雄了。

一、大明朝内部斗争愈加激烈,舅舅的投降使吴三桂不受信任

首先,当时大明朝内部的政治局势非常紧张,宦官集团与士林集团的斗争没有随着刘瑾、魏忠贤、东林党人的相继陨落而变得缓和,相反双方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在当时的环境下,任何事件都会成为对方言官们攻讦、弹劾的目标。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言官弹劾不断,换了谁都不想为朝廷出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崇焕又被崇祯皇帝下狱。前方将士更加为之心寒,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此之前就发生过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怕受袁崇焕牵连,毁掉山海关出逃的事件。还是袁崇焕写信,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吴三桂和父亲吴襄都是祖大寿一手提拔起来的,两家关系非常铁,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祖大寿在后来的松锦大战中作为援军被清军重重围困,无奈之下帅部降清,这个事件对吴三桂是带来很大冲击的。

二、祖大寿等人的劝降信和皇太极的条件都让吴三桂很动心

清太宗曾授意与一手提拔和栽培吴三桂父子,并且感情最为深厚的祖大寿,以及姨夫裴国珍、表兄胡弘先、挚友张存仁等降将为吴三桂以及被围困的塔山、杏山将领写信招降。

动员这么多最了解他,最能体谅他目前所处的困境的人来写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态度也是十分诚恳的。

而这些信件基本都从吴三桂当前所处的困境,以及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设身处地从吴三桂目前所身处的局势陈明厉害,他们的话不会不引起吴三桂的思想变动。

更何况,吴三桂目前正处于最危险的政治漩涡中,他一直依赖的政治优势舅父、十多个表兄弟、多年共事的挚友都已经加入了清军阵营,一向多疑的崇祯皇帝连袁崇焕都没放过,更何况是跟皇帝没见过几次面的吴三桂。

趁着眼前局势紧张朝廷还用的上他,等局势缓解他也逃不过袁崇焕的命运。吴三桂比任何都明白自己的危险处境,更何况清太祖在亲笔信中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诱惑不可谓不大,吴三桂不可能不会动降清的心思。但是,吴三桂在这个时间节点居然压下了投降的想法,婉拒了努尔哈赤抛来的橄榄枝,继续镇守山海关,静观其变。倒不是吴某人有多么高尚的情操,主要对方开出的筹码还不够,其实还是贪慕荣华富贵的心理在作祟。

三、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在多方势力中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阵营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快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祯才下旨同时调驻守征召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部入京“勤王”。

同时加封33岁的吴三桂为“平西伯”,崇祯的破格优赏引起了吴三桂的怀疑,因为吴三桂的驻地在辽东,按平时的规格应该是“平辽”、“征辽”一类的封号,而“平西”则代表着要与势头正劲,作战勇猛的农民军交手。

因此,老谋深算的吴三桂以保护百姓为由,让出逃的百姓随军逃难,故意放慢了进军的速度。这样一来,可以避开与农民军的攻击势头,让其他各路勤王军马先与农民军交战,等自己来了以后就可以从容的收拾残局。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军队实力不受损失,又可以与各路勤王兵马分享战功,他们还得承自己的情,小算盘打的噼啪乱响。

坐困紫禁城的崇祯急的都上吊了,吴三桂这边还在不紧不慢的走走停停。而北京城的快速失陷,也出乎吴三桂的意料之外,他立刻调转方向,扔下一路“护送”的百姓。快马加鞭回师山海关。吴三桂回师山海关的目的,就是因为手握重兵镇守一地,这就有了多方下注的本钱。

三、李自成的条件一度让吴三桂很动心,但吴父被劫掠让吴三桂直接反目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落入农民军之手。李自成派使者带着吴襄的亲笔信去劝降吴三桂。吴三桂也确实动了投降李自成的心思,一来,大明朝已经覆灭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人心混乱。二来,吴三桂正缺军饷,急需补充,不然军心动摇引起哗变,多年心血化为乌有。三来,父亲还在农民军手中,如果投降可以保全家人和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到手的荣华富贵也不会失去。

《甲申传信录》中记载,吴三桂问手下众将领,“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 ”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

这就说明吴三桂此时已经有了投降李自成的想法。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守将唐通防御,自己则率领大部队进京去见李自成。

在半路上,吴三桂收到消息,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将父亲吴襄抓获,正在拷打追缴家财充做饷银,并勒令其交出陈圆圆。李自成在进京后带头抢劫美女为妾,还将宫女集中派发给诸将,每人三十个。手下将领则占据高官府邸,手下人则“踞富民巨室”军纪极为败坏。

“兵丁斩门而入,掠金银奴女,民始苦之”《甲申纪事》。

农民军的盲目蛮干,吴三桂父母被囚禁,爱妾被劫掠,连吴三桂的家都给抄了,再拿出他家的银子当军饷。顿时把他还在游移不定勉强投靠的想法击得粉碎,他又不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就算他投靠过去,也很难保李自成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处置刘宗敏,他的军权被分散后,再无筹码只能任人宰割。在这样念头下,吴三桂直接攻击了毫无防备李自成的部队。

四、李自成进军山海关与多尔衮的及时援助让吴三桂下定决心投向清廷怀抱

吴三桂降而复叛,是李自成、刘宗敏等人始料未及的,他们的一贯做法就是追赃助饷,在占领了首都自以为大权在握的情况下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了。占领地区的管制不到位,军纪败坏,上行下效都是李自成等人缺乏远见,根基不稳的错误政策所带来的一个系列严重恶果。

而这个恶果又直接迅速地导致了李自成悲惨的结局。当李自成收到吴三桂的使臣被处死,吴三桂的《绝父信》之后,才意识到事态严重。但是,此刻再去责备刘宗敏,再将吴襄放出来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李自成此时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信心爆棚之下选择了与吴三桂直接交战。而此时摄政王多尔衮也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他选择支援吴三桂。多尔衮立刻整顿兵马从蓟州、密云进军,在收到吴三桂的求援信后,继续执行清太宗皇太极的诱降计划,以裂土封王为条件,让吴三桂加入。并在农民军大举山海关的时候,急行军一昼夜,奔驰两百多里,配合吴三桂夹击农民军。这样一来,不仅救了吴三桂,还为日后定鼎中原提供了可能。

吴三桂虽然手握重兵,但内有农民军威胁,外有清军压境。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他投向李自成的路已经被堵死,只能选择投向更加大方的清廷。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重大抉择,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夸大了这个女人的因素,将陈圆圆作为吴三桂投降的主因。对于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正常人来说,他的处境、外界状况、心理状态、品行性格都会对最终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家人的被囚禁,陈圆圆的被劫,只是其中一个最次要的因素,吴三桂向清朝请求帮助,也是在形势日益紧张,深感危机情况下做出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判断。

小结:

在吴三桂的眼中,朝廷驻守山海关的军队只是自己的政治筹码和资本。家中车子、房子、票子女子,才是自家的资产。平时吴三桂拿朝廷的资本为自己换来更多资产,而李自成却拿吴三桂家的资产去换吴三桂手中的资本,在吴三桂看来这种抢了自己家的钱,来充当给自己军饷的行为触动了自己的逆鳞。只有真正触动了吴三桂最核心的利益,才会让他立刻翻脸不认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置国家和民族大义于不顾,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在国破家亡之际,还想着升官发财,直到家产被夺,父亲被绑架勒索,女人被抢恐怕这才是“冲冠一怒”的主要原因。这个浑水摸鱼,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最终也难逃新主子的背弃,最终被扫尽历史的垃圾堆里。

标签: 历史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南明最忠心的将领,李定国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南明

    南明最忠心的将领,李定国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通常认为,明朝亡于公元1644年,即从崇祯自缢的那一刻算起,并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它是不太全面的,因为之后南明还延续了几十年。南明的第一位皇帝是朱由崧,他是崇祯的堂哥,占据了江淮、江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士兵至少有大几十万,实

  • 吴三桂一生真的被骗过三次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吴三桂一生真的被骗过三次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灭亡在很多人的眼里,一直是一件十分伤痛的事情,因为不少人把这看成是神州陆沉的大事件,也因此放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就成了被所有人唾骂的对象,而吴三桂也一直背着这个恶名直到今天,那么,吴三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起来,吴三桂也算是一个倒霉蛋

  • 吴三桂为何给自己留了降清的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吴三桂为何给自己留了降清的后路?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吴三桂,字长伯,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

  • 三国时期能和诸葛亮齐名的是庞统吗 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还不了解:三国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究竟谁可与诸葛亮真正齐名?一提到诸葛亮,只要是对三国有所耳闻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来,毕竟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就是智慧。那么在三国中,是否有人在智谋方面能够堪比他诸葛孔明的呢?有一部分读者给出的回答可能是庞统。毕竟"卧龙

  • 商鞅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众所周知统一度量衡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那么商鞅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对亩积作了新的规定商鞅废除了奴隶制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在“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中,商鞅对亩积作了新的规定。《说文解字》云:“六尺为步,

  • 商鞅燔诗书以明法令具体是什么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商鞅燔诗书以明法令具体是什么情况?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开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夫一人奋死可

  • 商鞅除了会变法,还有隐藏的军事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战国时代商鞅的故事。商鞅(?-公元前338年),卫国宗室出身,所以他被称作“卫鞅”;他所属的支脉以公孙为氏,所以又叫“公孙鞅”。那“商鞅”的叫法怎么来的呢?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公孙鞅因军功受封为彻侯(

  • 历史上商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秦国,商鞅

    历史上商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因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事实上,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重农抑商,我们的祖先非常擅于经商。公元4000年前的商部落便擅长经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之后更是在汤的带领之下成功推翻夏朝,建立了强大的商朝,创造

  • 清朝武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康熙,武器

    对康熙和武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是不是导致清代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很长时间以来,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康熙皇帝玄烨是导致清代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这种说法曾经流行一时,甚嚣尘上,康熙遭到网文写手们的口诛笔伐,完全成了一副愚昧昏聩、保守无知的“老

  • 岳家军12支大军有哪些?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岳家军,宋朝

    岳家军12支大军有哪些?战斗力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1、背嵬军:背嵬军是岳家军主力中的主力。在南宋初年的各路驻屯大军中,唯有岳家军和韩家军有背嵬军的编制。“背嵬军”这个名称最先被韩家军使用。韩世忠在绍兴二年(1132)设立背嵬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