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纵观曹植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纵观曹植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83 更新时间:2024/2/13 8:15:05

曹植,字子建,魏武帝曹操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轶事典故

七步成诗

曹植“七步成诗”广为流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

洛神悲歌

对于《文选》中的谬注,清人朱乾在《乐府正义》中鞭挞说,这篇原是曹植借“宓牺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的传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心境的《感鄄赋》。鄄者,实为封地也。好事者利用“鄄”与“甄”通,附会出《洛神赋》隐寓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的叔嫂恋事,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近有学者考证出《洛神赋》的主旨是曹植悼念怀恋其亡妻崔氏女,洛神形象是崔氏女的化身。然而两者说法皆有不妥之处,故此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云:“本篇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

梵呗泰斗

中国本土梵呗之起源,相传为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时,闻空中天乐梵呗之声,美妙绝伦,意境深远,感悟甚深,于是将其音节纪录下来,结合《太子瑞应本起经》,撰文制音,作成了《太子颂》和《菩萨子颂》,遂成合汉曲梵音而制作梵呗之始。

梁《高僧传》卷十三: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音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 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四十二契当指四十二个曲章)

《法华玄赞》卷四:陈思王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道亮,远俗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呗。

《法苑珠林·呗赞篇》卷三十六:魏时陈思王曹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人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植深感神理,弥寤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纂文制音,传为后式。 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有六契。

由于曹植创制梵呗,意义深远,贡献巨大,所以近人释永悟有词(《东阿王赞》)赞其功德:东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宫,云高天籁连竺中,鱼山接长空。瑞应本起得删治,七步诗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呗源真宗。

标签: 历史曹植曹魏

更多文章

  • 典韦和关羽究竟谁的实力更强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三国,典韦

    如果论武艺的话,关羽应该能排在第二位,如果地位的话,八虎骑之外,关羽第一,无人能及。之所以把关羽排在第二位,是因为典韦。当然,关羽降曹那会,典韦已经死去多时了,但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典韦要比关羽厉害一些。首先,典韦相貌魁梧,臂力过人,据说有一次军队的牙门旗被风刮倒,牙门旗又大又长,没人能举得动,典韦

  • 清代文学家顾贞观和纳兰容若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清朝,顾贞观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顾贞观和纳兰容若的故事。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性德授课。纳兰性德亦为清初著名词人,二人遂成忘年交。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著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

  • 三国演义中赵云没能与之交手的猛将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赵云,三国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他征战一生,身经百战,毫发未损,未尝一败,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年老的时候,都非常英勇,被刘备盛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可以说,在演义中,赵云一生没有碰到可以打败他的对手,然而,赵云错过了和这三位

  • 沙丘之变进行的十分隐秘,后人是怎么知道遗诏被篡改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沙丘之变,赵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宫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史称沙丘之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修改遗诏是诛杀九族的大罪,这种机密之事不可能会让宫女之类的人在场。既然只有赵高、李斯、胡亥三人知道,后人又是如何知道遗

  • 曹操为了军饷都干过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为了军饷都干过哪些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摸金校尉”这四个字,我们就联想到如今一系列的盗墓题材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而这“摸金校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摸金校尉”算是起源于蜀汉初期,而发明这个的人,就是曹操。曹操本身是一个卖草鞋为生的人,之后才跟自己的一帮兄弟自立门户,和刘备

  • 和珅被除掉后,为何他的党羽没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清朝,和珅

    严格说和珅并不能算是鳌拜那样的权臣,但他受到乾隆的宠信,在朝中权倾朝野几十年,身边自然是党羽遍布,别说朝廷了,就连地方很多都是他的人。可是在嘉庆除掉和珅后,却并没有对他们下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对于嘉庆来说也很无奈,他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大清面临的局面非常复杂,如果搞牵连的话,那么人

  • 有哪些与曹冲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曹冲,曹魏

    曹冲,字仓舒,魏武帝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顾影自怜山鸡爱其毛羽,看到水里的倒影就会起舞。东汉末年。南方献山鸡给

  • 皇太极一共有十一个儿子 皇太极最后为何传位给六岁的福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皇太极,福临

    还不了解:皇太极和福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太极一生有11个儿子,继位的为何是六岁的福临?崇德八年( 1643)八月九日,五十二岁的皇太极在沈阳病逝。关于他的死因,《清史稿》上说是“无疾崩”。事实上,皇太极五十岁之后身体就不太好。松锦大战时,他拖着病体赶往前线,鼻腔内

  • 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大将,为何会被赐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明朝,傅友德

    傅友德是开国功臣,早年间曾跟着陈友谅,后来投奔了朱元璋,此后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位次列第二十八勋,封为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此后他也没有闲着,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取得了大胜,他更是加封太子太师。可惜,他的结局并不好,最终被朱元璋赐死。至于原

  • 如果庞统不死,刘备有希望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三国,庞统

    三国这段辉煌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战场之上,武将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激烈场面。更有知名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精彩对弈。这段历史造就了无数个不可能,也有许多人的结局,让人为之悲叹。其中,拥有着和诸葛亮相同学术地位的凤雏庞统的结局,就让许多人不能接受。很多人都说庞统如若不死,那么刘备定然可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