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陈思王曹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陈思王曹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33 更新时间:2023/12/6 4:41:33

曹植才华横溢,曾以《七步诗》闻名天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东晋末季,南北朝刘宋初年的大诗人谢灵运,曾不可一世地说过:“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旦)之多,陈思王曹植独占八斗,而我只得一成,古往今来其余之人都不足为谈了!”

这位谢灵运也确实才华横溢,技压群雄,震古烁今,后世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都曾将这位一生寄情于山水的谢大才子视作“诗赋文采”上的天花板,而谢大才子为何又如此推崇曹家三公子曹子建呢?

俗话说“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曹子建到底靠什么使他成为了千古风流人物之中的佼佼者呢?他那气贯长虹的《白马篇》,真的蕴藏着一颗比他父亲曹操更加威武霸气,欲吞三国的雄心吗?他那缠绵悱恻的《洛神赋》,真的是隐喻着他与“含冤而逝”的二嫂甄氏确有一段凄绝的情愫吗?他被封为“鄄王”终身不得志,真的是他二哥曹丕对他残忍而又无情的报复吗?

今天小编就拿出史实细掰,为看官们“拨云撩雾”,一见这位风流才子“陈思王”的“鱼山”真面目。“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是魏武王曹操的第三子,十几岁的时候,他就能背诵几十万言的诗词歌赋,从小就非常擅长写文章,他的亲爸爸魏王曹操每次读过他的文章,都要问他道:“你是不是请人写的?”曹植往往冷笑着答道:“文章的每句话都是出自我的大脑,我下笔成章,你可以直接当面试我,为什么要说我请人代写呢?”这话直接就把不可一世的曹孟德说得灰头土脸,哑口无言。

当曹操为自己在河北邺城修建好铜雀台新城后,他又将所有的儿子都叫上宏伟奢华的高台来,命他们每个人都为铜雀台写一篇赞美之赋。曹植拿起笔来立马就写成了一篇,曹操读过之后,连连赞好,因此大为惊奇。

曹植这个人性情十分随意,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是王公贵族,也不搞什么排场威仪,车马服饰也是随心所欲,不崇尚华丽,每次见到曹操,被出题刁难之时,他都比其他兄弟们要聪明百倍,应声而出,对答如流,由此受到曹操特别的宠爱。

建安十六年,同样喜好诗文的汉献帝刘协,亲自封他为平原侯。建安十九年,又加大了他的封地,晋升了他的爵位为临淄侯。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决定南征东吴孙权,便立马让曹植作为大本营留守,并告诫他说道:“老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只是做一个顿丘县令,我回想这一辈子的所作所为,至今都没有追悔的,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站在监国留守的位置上,一定要好好干!”这话如此直白,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曹植本就是聪明之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兴奋得翩翩起舞,得意忘形,很快就把自己的酒友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引为了谋臣羽翼。后来曹操见他结交这些轻浮之人,行为十分孟浪不堪,于是对魏国太子的人选再三犹豫。

曹植却还蒙在鼓里,依旧我行我素,十分任性,从来没有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特别是饮酒毫无节制。他的二哥曹丕就很不一样,非常谙熟权谋驾御之术,做任何事情都十分矫情做作,又相当在意自己的外表,对魏王左右的宫女宦官更是百般笼络,使得朝野上下,宫里宫外没有人不称赞他的仁德,曹操最终也就选择了曹丕做了魏国太子。

建安二十二年,汉献帝再次为曹植增加食邑五千户,加上之前的封赏共有万户之多,可他却把“万户侯”视若粪土一般。曹植做不了太子之后,日常行为就更加荒诞起来,甚至驾着车马直接从天子的御道上飞驰,并强行冲撞天子出入的司马门出城,当时曹家本来就倍受天下人非议说有篡汉之心,如今曹植如此狂悖,简直就是打他爸爸曹操的脸。

曹操也因此大怒,直接就把给曹植驾车的车夫,还有掌管司马门的守吏论罪斩首,以此来对他进行严厉的警示。另外,曹操又加强了对诸子及曹家诸侯的管制,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后来到了曹操晚年,又担心曹植太过聪明,恐怕有一天会对太子曹丕不利,而他的心腹杨修又是一个诡计多端的狂士,且他还是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在行军途中将杨修斩杀,以断曹植这只最有力的臂膀。曹植在好友杨修死后,更加惶恐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大将曹仁被刘备麾下第一猛将关羽所围,曹操着急万分,于是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征虏将军,准备派他去打败关羽,营救曹仁,也借此给他最后一次表现的机会,可曹植太不争气了,接到委任,还醉酒不起,拒不受命,曹操悔恨万分,最终还是罢去了他的职务,将他彻底放弃。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先登上魏王宝座,掌握军权之后,又逼迫诗友汉献帝禅让帝位,去做了大魏山阳郡公,接着曹丕又以祸乱朝纲、挑拨宗室之罪将丁仪、丁廙两兄弟及满门男丁全部诛杀。

曹植于是任由兄长处分,魏文帝曹丕也没有直接加害于他,而是命他和其他兄弟赶紧去自己的封地老老实实过着自由受限的“富家翁”生活。大魏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上书奏说,临淄侯曹植醉酒狂悖,居然将天子派去宣旨的使者给百般侮辱和殴打。

曹丕立马命有司对他进行治罪,可卞太后疼爱曹植,不准曹丕伤害三弟,曹丕只好将曹植的爵位降封为安乡侯,第二年又改封为鄄城侯,黄初三年,又晋升为鄄城王,赐食邑二千五百户。黄初四年,又改封为雍丘王,当年他进京朝贺,已经收敛了许多,竟上书给曹丕说道:“臣弟获罪被流放在藩邸,内心的惭愧真是刻骨铭心,我日日夜夜都在追思自己过往的罪过,没有一天睡得着觉。

现在我只希望陛下能把天恩仁德赐予给臣弟,不要再介意我之前的无礼和罪责,我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手执玉珪白笏站立在庙堂的资格了,但我还是如饥似渴般期盼陛下慈父般的召唤!”

曹丕读了他的表文,非常满意,于是下诏对曹植表示了象征性的安抚,也就仅此而已。黄初六年,曹丕准备南征东汉,大军路过雍丘,他还在曹植的王府暂住了几天,两兄弟相处得还不错,后来曹丕还给曹植增加了食邑五百户。

到黄初七年,刚满四十岁的魏世祖文皇帝曹丕驾崩,他与三弟曹植的一世恩怨也应该得到了化解,至于演义所描写的“七步诗”之说,应该都是后世说书人横加点缀的剧情。

曹丕之后,魏烈祖明皇帝曹叡即位,改元“太和”,皇叔曹植也被改封为浚仪王,第二年又恢复为雍丘王。曹植自从父兄皆亡之后,常常自怨自艾,说自己满腹才华,被武功盖世的父亲曹操贬斥,被足智多谋的兄长曹丕挤兑也就罢了,如今连乳臭未干的大侄子曹叡都可以对他这个皇叔百般摆弄,呼来喝去,东丢西掷,简直不把他当一回事,他竟愤恨自己“抱利器而无所施为”,于是又强行上书请求出山。

他在表文上说道:“臣闻大丈夫生于世间,进家门就要好好侍奉父亲,出家门就要好好效忠君王,现在我父亲没了,眼前只有君王你可以效力了!慈父不会宠爱对家无益之子,明君也不会畜养于国无用之臣,三叔我不想做一个尸位素餐的王爷,我还想着跟召公一样成为周天子的强藩燕国,像周公一样成为周天子的羽翼鲁国,三叔我深受武帝、文帝以及陛下三世厚恩,怎么可以只知享福,却没有任何报效之举呢?

如今西有违命之国蜀汉,东有不臣之邦吴国,将士们不敢脱盔解甲,谋士们未能高枕无忧,忘家报国,捐躯济难,这才是忠臣之志呀!臣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就是因为两大敌国还未攻克啊!我真的很想为陛下立下毛发之功,擒权馘亮(活捉孙权,割下诸葛亮的左耳),歼灭东西两大丑陋的劲敌,以此来填补臣终身的愧疚!

曹叡读完他的请战书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太和三年,又把他改封到东阿为王。太和五年,曹植再次上书向魏明帝询问还活着的宗族兄弟们近况,魏明帝传诏答复他说道:“寡人从来没有禁锢宗亲诸侯间的互通往来,只是各郡诸侯的监国官吏矫枉过正,害怕有出一点问题就遭天谴,因此使你们相互间都没有了音讯,寡人已经敕令有司,去替皇叔问候其他宗亲叔伯了!”

曹植见魏明帝的答复没那么强硬,于是又上书说道:“俗话说相门有相,将门有将,我们曹家子弟向来都是出将入相,陛下为了完成武帝、文帝的遗志,经常劳苦远征,将万乘之尊暴露于危险的边境之上,这让阿叔我太过心疼啊!

昔日乐毅受到谗言,逃到赵国,心中却从来没有忘记燕国,廉颇被迫投靠楚国,也日夜想着再回赵国为将,臣生于乱世,长于军中,之前一直受到你爷爷武帝曹操的教诲,对行军用兵之道深得要领,我真的很想到洛阳来觐见陛下,亲自给你讲讲孙子吴起的兵法之妙,然后位列将帅之班,由陛下给臣须臾之良机,将毕生所学兵法都交给陛下,那就虽死无恨了!

且汉朝在天下设有数十个藩王,周朝也是大封诸侯,这都是为了起到辅弼圣朝,尊王攘夷之用,如今我们大魏却恰恰相反,天子疏远宗亲,信赖异姓,这让阿叔我非常困惑啊!

如今陛下总是亲自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去应对吴蜀两个强敌,臣作为陛下的亲叔叔,怎么可以远离陛下呢?阿叔真的不胜愤怨,所以写了这封表章,只乞求能出入朝堂,哪怕在陛下身边做个历史顾问,臣也是知足了!”

可魏明帝依旧没有起用他的意思,只是将曹植改封为了陈王,又赐食邑陈郡四县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次上书都想让魏明帝大侄子单独和他谈一谈,可魏明帝就是不肯见他。当时曹家的藩王们所配护卫大多都是老弱病残,且人数不会超过二百人,僚属都是些庸碌无能之辈。

曹植又因为之前的过错,导致藩王待遇事事减半,做藩王十一年间就被三次迁徙改封,以至于最终郁郁而终,他也只比他二哥曹丕享寿多出了一载,终年四十一岁。他临终前要求对自己薄葬,最后葬在了东阿鱼山。他的儿子曹志承嗣了他的爵位,后被改封为了济北王。

而野史和坊间戏文传说曹植所爱慕的二嫂甄氏,真实历史当中又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甄氏,史称魏文昭皇后,中山郡无极县人,是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是西汉末年太保甄邯的后人,她父亲名叫甄逸,做过上蔡县令。

甄氏三岁丧父,后来天下大乱,可她家却十分殷实,在她十岁的时候居然对母亲说道:“乱世之中家中,金银珠玉宝物太多不是好事,匹夫无罪,怀璧为罪,现在左右邻里都在挨饿,那我们家就危险了,还不如将这些金银多换些米粮,赈济给亲族邻里,广施恩惠,咱家就可以平安无虞了!”全家听了她的话,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按她说的去做了。

汉献帝建安年间,大将军、冀州牧袁绍的次子袁熙将甄氏纳为了妾室,后来袁熙做了幽州刺史,甄氏被留在邺城侍奉家婆,帮忙抚养年幼的小姑子。不久之后,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攻下冀州,活捉了甄氏,竟赏给了次子曹丕做妾,甄氏由于貌美贤惠,深得曹丕宠爱,生下了曹丕长子曹叡和后来的东乡公主

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称王。大魏黄初元年,曹丕称帝。被废黜的汉献帝刘协做了大魏山阳郡公,他竟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献给了曹丕做贵嫔,两位刘贵嫔和当时的郭、李、阴三位贵人都受到了曹丕的宠爱,甄夫人因此就愈加在魏文帝曹丕面前失意了。因此,才会屡出怨言,从而激怒了曹丕,竟在黄初二年六月,被曹丕派人强行赐死,葬于邺城。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立马命有司给生母追封谥号为“文昭皇后”,他又派司空大朗以太牢之礼将甄氏的神位放入曹家的宗庙祠堂,后来在为甄氏建庙的时候,又掘地挖出一块玉玺,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六个大字,意思就是皇帝羡慕别人都有慈祥的母亲,这让曹叡大为伤感,后来他又做梦,梦见甄氏要他照顾好母家的亲舅。

于是他又拼命地给每个舅舅不停地大加封赏,已故的外公甄逸被追谥为敬侯,大表哥甄像承袭侯爵之位,并授予虎贲中郎将之职。外婆去世,魏明帝居然亲自素服临丧,百官都相陪送葬。表弟甄畅成年之后,也做了射声校尉,加授散骑常侍,后来曹叡还亲自下诏为他修筑大豪宅,并御驾亲临为其乔迁,这都是为了表达他对母亲甄氏的怀念和愧疚。

至于,魏明帝三叔曹植曾作千古名篇《洛神赋》,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他所“恋慕”的嫂嫂甄氏,也有人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失意绝望之情。“恋嫂”之说多是因为曹植曾被封为“鄄城王”,“鄄”与“甄”字相近,然而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鄄”字音同“倦”,与“甄”风马牛不相及,影射之意都难以支撑,更别说其他了。

“失意之说”则更为可信,曹植在《洛神赋》开篇就说得非常明白,他在黄初三年好不容易入朝见了皇帝一面,就被赶出了天下的权力中心洛阳,这本是他曾经可以施展抱负的“神仙之地”啊!

他说自己就像战国时楚襄王的侍臣宋玉那样,虽然身负大才,也只能为襄王作赋以记载“巫山神女”之事,却不能再得到任何重用,以振兴国邦,因此才会对“洛阳神都”有着“怅盘桓而不能去”的绵绵恨意,曾经跨坐白马之上,那“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志也恐怕只能化作洛水之上梦幻般的“凌波微步”了。

标签: 历史曹植三国

更多文章

  • 雍正死后都没有和康熙葬在同处 雍正的皇位真的是篡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雍正,康熙

    还不了解:雍正和康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坚决不跟老爹康熙埋在一起,雍正的皇位真的篡来的吗?对此本文先把“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的问题澄清一下。其实对于这个传言,稍加思索就了解不可能是真的,因为这里面纰漏太多了,主要有三个错误。第一,在汉字简化之前,“于”和“於

  •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曹植,曹魏

    曹植,字子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

  • 朱元璋立皇长孙到底是不是一个错误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朱标的早逝,对朱元璋影响非常大,也让人觉得可惜。当然了,更关键的是朱元璋接下来要选择谁做接班人呢?这个对他来说非常重大。然而他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那么他做错了吗?当然没有,朱允炆是他最佳的选择了。关于这个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经常有人会说,儿子朱棣和他个性差别不大,能力又很强,直接选择朱棣就

  • 项羽并不是莽夫,为什么打不赢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汉朝,项羽

    在上文《破釜沉舟再复盘:项羽真的是有勇无谋一介武夫吗?》我们讲到了,项羽并非有勇无谋一介武夫,其实他是智勇双全的,可为何他还是兵败垓下,被刘邦打败,落了个自刎身亡的结局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项羽,海佑的评语是这样的:此人打仗一流,智勇二流,战略三流,后期昏招频出,最终招致失败,沦为了悲情侯。项羽为什

  • 历史上庾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庾信,南北朝

    南齐,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萧道成所建,定都建康,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庸俗之人往往喜欢以貌取人,见长得“五大三粗”者便视若屠夫役卒,见“眉清目秀”之人便以为是儒雅学士,结果张飞本是诗文达人、书法大家,朱由校却是目不识丁,身居九

  • 曹操打败了袁绍后,为何后来会去祭拜袁绍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打败了袁绍及其子袁尚平定了冀州,亲自去袁绍的坟前吊祭。曹操在坟前拜了又拜,哭得甚是哀切,回首对众官诉说往事: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之意欲如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

  • 探索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与曹操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空城计,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这便是后世熟知的“空城计”。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战火纷飞,出现了许多流传

  • 汉武帝为何重用霍去病和卫青?因为裙带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汉武帝,西汉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用卫青和霍去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青和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朝将领,两人率领大汉铁骑数次击溃匈奴,被誉为“帝国双壁”,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军人的表率,而且同时位享武庙。卫青第一次领军作战,就被汉武帝封为车骑将军,与李广等将领并列单独

  • 朱瞻基当开创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最后为何有朱祁镇这样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朱瞻基,朱祁镇

    对朱瞻基和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开创仁宣之治的朱瞻基,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出生于宣德二年的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朱祁镇的人生堪称“传奇”,他一生两次登上皇位,甚至还沦落为敌国俘虏却被放回,明英宗这一系列的操作,也是古今罕见。不过,除了他的这段“传奇”

  • 赤壁之战爆发时,刘备在做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赤壁之战,刘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的吴蜀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操军队进行了交锋,史称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