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达官贵人为什么都不爱吃猪肉?

宋朝达官贵人为什么都不爱吃猪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73 更新时间:2024/1/19 4:47:56

宋朝达官贵人为什么都不爱吃猪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春节将至,生猪价格逆势上涨,全面飘红。人们惊呼:“猪坚强”又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禁想起了宋朝文豪苏轼的一首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熟时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显而易见,苏轼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时,当地的猪肉价格便宜得不像话,以至于让苏轼大快朵颐,吃了个够。

事实上,整个宋朝期间,猪肉价格普遍较低。

993年,有一个叫牟晖的开封市民怒气冲冲地来到登闻鼓院,敲响了登闻鼓。宋太宗赵光义以为发生什么大事,将他召集进宫。牟晖诉说冤情,却是自家的一头猪跑丢了,到开封府报案,官府不予受理,这才告起了御状。赵光义没有生气,赐给他1000文钱,算是那头猪的补偿。后来,赵光义还喜滋滋地给宰相赵普下了一道手诏:“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的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北宋初期,一头羊的价格约为5贯(5000文钱),是一头猪的5倍。宋朝猪肉如此便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爱吃猪肉。这是为什么呢?

一、猪肉的“历史地位”很低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六畜兴旺”。六畜的说法,来源于《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这里的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犬、豕。南宋应麟编写《三字经》中记载:“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周礼》和《三字经》所说的犬和豕,分别指狗和猪。很明显,猪在六畜中的地位最低,远远不及牛和羊。所以,形容美食的字,如膳、馐、羹、馔等,大多数与羊有关,与猪没有多大关系。

到了宋朝时期,由于马是战略物资,牛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都退出了餐桌,羊成为皇宫餐桌上的首选。《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名臣吕大防宋哲宗讲述祖宗家法时说:“虚己纳谏,不好畋猎,不尚玩好,不用玉器,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好家伙,宋朝皇室将吃羊肉提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

皇室带头吃羊肉,达官贵人也不例外,民间蔚然成风。猪肉的“历史地位”降到最低,几乎无人问津。

二、猪肉被当做比较脏的食物

《礼记?少仪》中有一句话叫“君子不食圂腴”。《说文解字》对此进行解释:“君子不食圂腴,注云周礼畏作豢谓犬豕之属食米谷者也,腴有似于人秽……”

这里的“圂腴”,指的是猪肉。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古人认为狗和猪的食性是杂食的,与人非常相似。君子应怀着对同类的仁爱之心,不食用狗肉和猪肉。

到了后来,“君子不食圂腴”逐渐演变成另外一种意思。

我们知道,古人喂猪,为了综合利用人畜粪便,往往将猪圈和厕所修建在一起。猪喜欢在污泥粪便中打滚,不管什么样的食物都喜欢吃,人们认为猪肉是比较肮脏的食物,不应该吃它。《百草纲目》就说:“豕食不洁,顾谓之豕,水畜而性下喜秽也。”

三、宋朝公猪没有阉割,有一股很重的腥臊味道

宋朝时期,公猪普遍没有阉割,身上味道较大,影响肉质。同时,现代人习以为常的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胡椒虽然已经传入中国但价格昂贵,寻常人家不会用于猪肉的烹调上。这样一来,猪肉无论怎么烹煮,吃起来有一股很浓烈的腥臊味道,大家都不爱吃。

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烹煮猪肉的方法,将猪肉做得肥而不腻,软而不烂,味美鲜香,使得猪肉渐渐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食物。有人说发明人是苏轼,还取名为“东坡肉”。

当阉割养殖之术出现后,猪肉中的异味被祛除了,开始走上餐桌。到了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食用猪肉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梦粱录》记载了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每天杀猪的数量:“坝北修义坊,名曰肉市,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数百口。”那时候,临安有专门的肉市,每天要宰杀几百头猪。

如今,猪肉已经成为中国人食用最广泛的一种肉食。

标签: 历史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袁绍为什么没有与曹操争夺'“迎天子”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袁绍,东汉

    东汉末年,曹操能从官宦子弟变成统一北方的枭雄,实力抵达长江沿线,天下十三州占据九州半,其个人才能当居首功,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也应该功不可没。但是实力比曹操强大的袁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绍没有与曹操争夺“迎天子”的权力,一方面是因为“挟天

  • 黄权靠着两次投降而高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黄权,蜀汉

    黄权,字公衡,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实生活中,如果想要职务升迁,往往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业绩得到上司认可,二是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其实这个道理在古代一样通用,三国时期,跳槽往往是提升仕途的一大手段。当然,这里的跳槽指的是主动投降,这种事情并不

  • 陈婴是谁?他母亲的一席话开创陈氏百年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陈婴,西汉

    陈婴,秦末汉初时期东海郡东阳县人,他的母亲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女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只要说起秦末汉初那段时期,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项羽、刘邦、韩信、萧何等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就算放在整个历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其实翻开史书,这段时期还有许多其他颇为传奇的人物,比如

  •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司马懿,诸葛亮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胜一筹?陈寿和罗贯中给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汉末时分,六合丧乱,无数英雄崛起于草莽,谱写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时至今日很多人对这段80多年的历史仍旧心驰神往。用逐鹿也好,用问鼎也好,都是汉末君主的最终目标

  • 曹魏和东吴相比 蜀汉名将罗宪为何会选择投降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蜀汉,罗宪

    对蜀汉名将罗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身为蜀国最后的名将,为什么宁可投降魏国,也不让吴国占便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用来形容蜀国后期没有名将为广为人知,这其实都是《三国演义》渲染造成的,成都有天险,而且蜀国也没有堕落到没有战力的程度,一切都是战略决策的失误,才让邓艾

  • 历史上道光的后世评价如何?他到底有多节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道光,清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倘若说起皇帝,世人都会觉得他们十分幸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然而,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出现几个比较例外的皇帝的,比如道光皇帝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号称清朝历史上最为节俭的皇帝,曾经穿

  • 蔡新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在78岁高龄时告老回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蔡新,清朝

    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讨好上司是一项技术活,若是能够让上司觉得你能干,那么得到更好的晋升机会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就算是失败了,大多也不会有什么太坏的结果。但是,在古代,如若是你作为臣子,讨好不了你的上司皇帝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不只

  • 汉武帝为什么会找一个侍卫当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武帝为什么会找一个侍卫当宰相?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晚年时,年老多病。他又疑神疑鬼,一直认为是有人诅咒他所致。于是武帝任用奸人江充,去调查谁在诅咒他。江充与太子有仇,试图把罪名嫁祸到太子头上。太子刘据被逼无奈之下,调集人马杀死了江充。之后,太子的人马与武帝的平叛军队在长安城大战,

  • 诸葛亮临死前用计杀魏延是真的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诸葛亮,魏延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魏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一定要设计杀悍将魏延?魏延之死虽然不是诸葛亮生前的刻意安排,但却和诸葛亮有一定的关系。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但在用人上却有两处严重失误。一处是重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另一处就是没有处理好

  • 姜维不是负责警卫吗 魏延是怎么闯进诸葛亮帐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姜维,魏延

    对姜维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使用七星灯,魏延是怎么闯进来的?姜维不是负责警卫吗?既然它是演义的故事,我们就应该遵循演义的逻辑和人设。原文并没有具体说魏延进账的方式。那不妨让我们分析一下。一开始,诸葛亮仰望星象,发现自己快没几天了。在他旁边,姜维建议诸葛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