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替八叔胤禩翻案的真相是什么?

乾隆替八叔胤禩翻案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33 更新时间:2024/2/10 22:28:49

乾隆替八叔胤禩翻案的真相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1735年,清雍正帝驾崩,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等人从“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取下雍正帝立储的诏书,向诸皇子宣读。于是,宝亲王弘历在众大臣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第二年改元乾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开了他长达60年的统治生涯。

相对于自己的父辈,乾隆帝的登基算是比较顺利的,25岁继位的年纪,不早不晚,非常适宜。不得不说,这位乾隆帝的命,还是不错的。无论野史和影视剧如何渲染他的生母是何人,但乾隆帝的顺利继位,也离不开他正史中记载的母亲孝圣宪皇后——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尊贵的家族背景。

因为雍正在驾崩之前,存活下来的儿子仅仅有弘历、弘昼、弘曕三个儿子。弘历虽然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但年长的几个儿子不是夭折就是被废,所以到雍正驾崩的时候,弘历就成了长子。曾经,在弘历之前,雍正还有个李妃齐氏的儿子,三阿哥弘时。但是,史料上记载,弘时因为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二十四岁抑郁而终。

弘昼是纯悫皇贵妃耿氏所生,但比起钮祜禄氏的满洲血统,耿氏的汉族血统没有优势。而弘曕和弘历一母同胞,按照长幼秩序,也是哥哥弘历先有继承权。更重要的原因是,弘历是康熙和雍正都很喜欢的皇子。他从小聪明好学,很有祖上遗风,康熙特别看重对他的培养,将他接到宫中,自己的身边抚养教导。明眼人都能看出,康熙虽然和雍正的感情一般,但是对这个孙子还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将来继承大统。

这么一来,自身优质,又没什么竞争对手,弘历继位自然很是顺利,整个过程,没有出现康熙死后“九王夺嫡”的混乱残酷的历史事件。但是,年轻的弘历对于顺利得到的皇权从来都是非常珍惜,而且居安思危的。25岁的他,面对庞大的国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细想来,弘历的曾祖父顺治帝六岁登基,他的祖父康熙帝八岁登基,而他的父亲雍正帝四十四岁才登基。先辈们不是少时继位有人辅佐教导,就是中年继位富有治国的成熟城府。只有乾隆,年纪轻轻一登基就要开始治国的实战运作,虽说年轻人踌躇满志,但是肩膀上也扛着巨大的压力。

而且,他也不是全然无对手,时政也不是天下太平,万事无忧。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原因,找出他为什么会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替八叔允禩方案:

原因一:继位之初,乾隆帝集中力量解决前两朝中留下的弊政。采取“恩威并施,刚柔相济”和“亲亲睦族” 政策。

由于对于顺利得到的皇位十分珍惜,不敢掉以轻心,且重担在肩。所以乾隆十分勤政,也在巩固政权方面,十分肯动脑筋。他从小深受祖父康熙喜爱,养在身边,亲自为他教书授课,练习骑射。所以乾隆亲历了祖父的治国方针,也曾旁听了不少的朝政决策,他深知祖父的弊政就在于“仁慈与宽济”。而轮到他父亲执政时,他又深深感受到其执政过于严苛冷酷,尤其是对于自己兄弟亲族的惩处,太过于无情。

太宽和太严,都不利于皇权的稳固,尤其是江山交于他手中之后,他更得慎重过渡。所以,乾隆帝吸取经验,采取了刚柔并济的策略。将强硬的手段用于内阁的治理,削弱内阁权力,加强军机处权力,并加强对宦官的控制,严惩结党营私,打击党派纷争等。

而“仁政”的一面,他体现在“亲亲睦族”政策。康熙末年,皇子们为争储位斗的是不可开交,皇族矛盾空前尖锐。到了雍正即位,如履薄冰,便加快收拾这个烂摊子,对兄弟们监禁、流放、甚至残酷杀戮,却不料造成了皇室内部斗争的空前激烈,严重削弱了皇权统治。

乾隆即位后,他首先将皇族中被圈禁的成员统统释放,表示不再追究,并善待他们。有爵位的恢复爵位,有职位的恢复职位。此举措得到赞誉一片。支持他的人多了,权力也得到巩固。

原因二:来自康熙朝被废太子胤礽后代的势力不容小觑。

康熙朝的储位之争,始于太子胤礽被两立和两废。曾经,康熙对太子胤礽充满希望,胤礽的儿子弘皙也子因父贵,自幼深得康熙疼爱。在父亲没有被废的时候,弘皙的人生绝对是幸福的,父亲是将来继承大统的人,自己也是聪明过人,将来也会是天子。

可谁料到,父亲被卷入残酷的储位之争,因罪被废,自己的未来也幻灭了。胤礽的全家族老小从此被圈禁在紫禁城外,北京城郊,失去了自由。但是,即便如此,胤礽的后代还是得到了锦衣玉食的照顾,除了自由之外,物质供给一切如常。大概因为康熙念旧,曾经对这个儿子基于很多情感上的寄托。胤礽一家在紫禁城外开枝散叶,延续香火,后代延绵。

胤礽一家虽然被废,但是,胤礽被废前的势力还是很庞大的,当太子时间久了,积累的支持力量不会小。以至于“太子派”的党羽一直还对废太子一家的“重新崛起”抱着不灭的希望。毕竟,康熙曾经因为弘皙在众皇孙中出众的才华,而恢复过胤礽的太子之位。弘皙,这位青年才俊有很大的竞争储位的优势。

到乾隆顺利继位时,42岁的弘皙眼睁睁看着曾经会稳稳属于自己的储位,传到了同辈之中的他人手中,看着这位年轻的天子,弘皙内心的滋味可想而知。此生,他心中那点小小的希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

除了弘皙之外,“太子派”党羽依然活跃,遍布在朝里朝外。这股势力,让年轻的乾隆帝不得不重视起来,他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皇位获得得太合理,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得到得容易,有时也失去得容易。在皇族中培养自己的支持势力,势在必行。所以,他必须不能和皇族中人再“反目”,他必须要获得“人心”,以安抚为主。

原因三:允禩曾让康熙心痛,让雍正痛恨,为减少舆论压力,必须在合适的时间才能予以方案。

乾隆之所以没有立马替八叔允禩方案,而是到暮年才做这件事,是因为允禩曾经是祖父和父亲都恨的人,而且做的事,犯得错,并不是没有罪证的:

过错一:曾经,这个“八阿哥”曾经因为绝对的支持力量让康熙一度废立太子中十分被动,甚至被气得老泪纵横。在两度废立太子时,八阿哥甚至以绝对优势得到了广泛支持,甚至是一边倒的局面,包括康熙的舅舅兼国丈佟国维和康熙最欣赏的大臣马齐都倒向八阿哥,这让康熙非常震惊,他觉得八阿哥如此受到众人推崇,一定是有政治阴谋的,为此他决定将废太子再度复位。

过错二:在储位之争时,八阿哥大搞封建迷信,找术士相面有“天子相”的舆论大造声势,这让康熙非常反感。

过错三:献鹰事件。最让康熙发怒的一件事,是“八阿哥献鹰”事件。康熙这个人,是非常敏感儿子们对自己孝不孝顺的,有一次康熙外出围猎,八阿哥派人给康熙献了两只奄奄一息的老鹰。康熙认为这两只将死之鹰大有深意,也不吉利,有点诅咒的意味,大为震怒,从此与八阿哥决裂。

而康熙对允禩这位弟弟的痛恨就更加不用说了。储位的竞争对手,彼此都没有了兄弟情分。人生结局只有胜者与败者之分。所以雍正即位后,巴不得他立刻下大狱,立马列出允禩的十几条罪状,还给他起了个侮辱性的名字叫“阿其那”。可见恨到何种地步。

八阿哥向来坏名声在外,舆论也没有偏袒他的,且自己的祖父,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对八叔都这么痛恨,在当时刚刚即位的情况下,乾隆爷不好立即为允禩翻案,如果立即这么做,等于是站在和先祖的对立面上,否定了父辈们的判断,指出了他们的错处。既是有违背先帝的旨意,不尊不孝,也为自己找麻烦,至少带来了舆论上的压力。

原因四:暮年留美名。

乾隆暮年之际,晚年顺意,长寿安康,更加宽厚大度,此时再议为皇族成员翻案之事,再不存在任何说辞,且能为自己的晚年多积福报,多誉美名,百年之后,功劳簿上也会被加上“仁厚”的一笔。

标签: 历史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孝庄太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孝庄太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满清的前身是少数民族部落,北方少数民族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假如丈夫死了,妻子带着孩子,几乎无法放牧围猎,于是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为了活下去,就形成父亲死了,娶后母,哥哥死了娶嫂子的习俗。有这种婚俗,孝庄下嫁多尔衮,属于正常现象,他

  • 孔子周游列国时处处碰壁,为何弟子们还愿意追随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孔子,春秋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当时社会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

  • 古代对食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为何对此处以剥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太监和宫女“对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朱元璋为何会对其处以剥皮之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电视剧《甄嬛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甄嬛的宫女崔槿汐和皇帝身边的太监苏培盛结成“对食”,被人发现后,受尽侮辱。那么,“对食”究竟是什么意思?又为何会受人诟病呢?

  • 朱元璋如果朱棣会篡位 朱元璋还会传位给朱允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朱元璋,朱棣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朱元璋了解朱棣会篡夺地位,还会传位于朱允炆吗?朱元璋要是了解朱棣会谋朝篡位的话,依然会谋朝篡位给朱允炆的。而且朱元璋也感觉到朱棣对朱允炆的威胁,还准备让朱棣进京。之余为什么要进京。对于在暮年大开杀戒的朱元璋来说,答案不言而

  • 明朝末期藩王到底有多少人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明朝,藩王

    还不了解:明末藩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末年究竟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呢?朱元璋可能是穷怕了。所以,老朱当了天子后,在古代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藩封制度,并以之为万世不变的祖训。老朱的这个举措,一是为了依靠宗室,“屏藩王室”,加强对天下的统治;二是为了

  • 三国时期有大将军和大司马两个官职 其中谁的官职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官职

    对三国官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大司马和大将军,谁的官职更高呢?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

  • 靖康之耻前宋朝就发现蛛丝马迹了 使臣为什么没有上报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宋朝,靖康之耻

    对宋代靖康之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变前,宋代使臣就发现金国厉兵秣马,为何不敢报告皇帝?1125年10月,金国派出军队,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宋代,最终攻陷了宋代都城,劫掠了大量金银珠宝,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以及大量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押送

  • 李隆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前后变化为何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李隆基,唐朝

    还不了解:唐代李隆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隆基的早晚期为何差别那么大呢?他是英主还是昏君呢?李隆基是个怎么样的帝王呢?庶出三郎何以为帝,当然这其中的两次变法,是至关重要的。反制他爸爸和他姑姑太平公主。唐玄宗作为中国历史上功过都比较突出的皇帝,在男女关系上表现的也相当前

  • 朱瞻基的死是意外吗 朱瞻基为何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明朝,朱瞻基

    对朱瞻基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瞻基驾崩的时候,年仅36岁,在位的时间仅仅十年。那么,为何朱瞻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呢?人们之所以对朱瞻基去世的事情感到怀疑,是因为他的祖上活的年纪都比他大。朱元璋活了70岁,朱棣活了64岁,朱高炽活了47岁。虽说一代活的时间比一代少,但不

  • 明朝时期锦衣卫可以说风光无限 明朝灭亡时他们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明朝,锦衣卫

    还不了解:明代锦衣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风光无限的锦衣卫,明代灭亡的时候都去了哪里?明代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从朱元璋建立明代开始,存在一个非常厉害的部门。这个部门就是“拱卫司”,也就是后来的锦衣卫。它专门负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也就是从事侦察、逮捕、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