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临死前为何喊朱棣来否 朱棣为何没有进城

朱元璋临死前为何喊朱棣来否 朱棣为何没有进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9 更新时间:2024/1/19 13:41:09

朱元璋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临终前连喊三声朱棣来否,为何他在城外不进城?

众所周知,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一天下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把这位准接班人极力进行培养。

然而,朱标不但在为人做事上和朱元璋“不类已”,而且还来了个英年早逝。朱标病逝后,朱元璋在伤感之余,把皇位传给了他最疼爱的长孙朱允炆

然而,朱元璋这一举动引起了他的其他儿子的不满,尤其是燕王朱棣。朱棣是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上面当长于他的三个哥哥都早死后,他成了朱元璋存活在世最年长的儿子了,特别是消灭元代残余势力的过程中,朱棣建功最多、最大,手里也握着不小的军权,在军中颇有威望,所以俨然成为了“藩王之首”。这是其他儿子、孙子没法相比的。按理说朱棣是最有资格的继承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为了能让宝贝孙子朱允炆安安稳稳地继承皇帝宝座,煞费苦心。

然而,事实证明,朱允炆就是一个废柴,大好的江山硬是被他折腾待尽。

朱元璋曾经朱允炆说:你的叔叔们被我打发去了边地,将来即便会有外敌来犯,你的叔叔们会在最前线为你抵御外敌,你安安心心地当你的皇帝就是了。

朱允炆听了,问道:叔叔们抵御了打上门来的胡虏,可是,如果打上门来的是我的叔叔们呢?我该怎么办?

朱元璋反问道: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朱允炆想了想,说了4个字;先礼后兵。具体来说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德服人。用道德去感化叔叔们。第二步:以法约人。用礼法去约束叔叔们。第三步:以力征人。如果道德和礼法起不了作用的话,便只能动用武力,先是削夺他们的封地,废了他们的爵位,最后发兵灭了他们!

朱元璋听了不置一言,朱允炆的话显然不是最佳答案。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朱元璋最不放心的就是四儿子朱棣。朱元璋很清楚朱棣的能力,也很清楚朱允炆的能力、威望皆不如朱棣,所以,他在临死前仍然放心不下朱允炆。

为了让朱允炆能够在自己死后顺利登基,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临终前下了一道圣旨,9个字:“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意思就是说,我的儿子们呀,你们好好地守在自己的封地上,不要赴京奔丧了!

朱元璋的这份旨意实际上是针对朱棣发的,他认为只要朱棣待在北平,不来南京,朱允炆就可以顺利即位,这样一来,朱棣便会乖乖臣服。

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朱棣当时听说他病危后,已经从北平出发,在赶来北京的路上,突然接到了这个圣旨,只好停了下来,不敢独自一人前往南京进城。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朱元璋临死之前,却又在嘴里念叨了三遍:老四来了没有?他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敢回答他这个问题,然后他便一命呜呼了。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一年(1398)润五月,朱元璋病重,遣人前去召燕王朱棣进京,但皇太孙(朱允炆)与齐泰却假传圣旨让朱棣待在封地。心急的朱元璋忙问左右“燕王来未?”连问三遍,但却无人敢答。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明明要让丧事从简,各藩王只在封地祭拜,为什么又问朱棣来不来了,这不互相矛盾吗?

其实导致史书记载相互矛盾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4个字:篡改历史。

要了解朱允炆即位后,担心藩王们不听号令,尤其是惧怕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于是开始了针对朱棣的削藩。一心想继承大统的朱棣,本来心里就有怨言,此时朱允炆削藩,正好给了朱棣造反的机会。

朱棣迅速寻找太祖的相关祖训,果然找到了朱元璋有关“清君侧”的号令,于是掀起了孤注一掷的“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朱棣率军队攻破南京城,把朱允炆赶下了绝望之际采取自焚,朱棣于是乎坐上了这梦寐以求的皇位。

朱棣是靠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夺得皇位,但天下人皆了解事实:朱棣是逼死侄子而夺取的皇位的。朱棣为了堵住这悠悠众口,彰显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于是后指使用文史官修改了这段历史。

其实朱元璋临终之时,燕王朱棣还在封地北京,太祖驾崩后,燕王才动身奔丧。这点在朱元璋的遗诏中也有体现,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省略号。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没有圣旨,燕王朱棣怎么能够来到南京城外?

因此,朱元璋临终连喊“老四来了没”显然是篡改过的史料。

标签: 历史朱元璋朱棣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中夏侯惇为何没有被派去抵御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襄樊之战,三国

    襄樊之战是三国里最神奇的一场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号猛将,当时位居诸将之首,地位是最高的,关羽勇猛善战,镇守荆州,独当一面,后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关羽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夏侯惇也是曹操手下第一号猛将,当时也位居诸将之首,地位是最高的,夏侯惇

  • 赵匡胤正值壮年却突然驾崩 赵匡胤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北宋,赵匡胤

    对赵匡胤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祖赵匡胤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976年11月15日清晨,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驾崩,赵匡胤死后做皇帝的既不是他二十五岁的长子赵德昭,也不是十七岁的次子赵德芳,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去世前既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留下遗诏,因为976年赵匡胤刚

  • 刘备夺取巴蜀如果把荆州还给孙权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刘备,孙权

    对刘备和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刘备夺取巴蜀后把荆州还给孙权,关羽调四川,历史会怎样?历史上,孙刘联盟因荆州之争一度瓦解,赤壁之战后壮大起来的孙刘遭到削弱,曹魏一方得以恢复实力,最终孙刘两方失去打败曹魏的机会。那如果当年刘备取得巴蜀后把荆州主动还给孙权,历史会怎样发

  • 朱允炆在和朱棣的对抗当中 朱允炆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朱允炆,明朝

    对建文帝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失败?明建文帝是明代第二个皇帝,他登基后开始削藩,是的燕王朱棣造反,并成功,成为了明代第三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在与四叔朱棣的对抗中朱允炆最终失败,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操之过急。西汉文帝时,贾谊就曾经

  • 汉武帝即位初期差点被废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汉武帝,刘彻

    还不了解:汉武帝刘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即位之初为何差点被废?众所周知,西汉王朝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除了汉高祖刘邦,或许就非汉武帝刘彻莫属了。刘彻在位期间,西汉国力达至顶峰,然而就是这样一代雄主,在登基之初却险些被窦太后所废,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后元三年(公元前1

  • 卫子夫和霍光有亲戚关系 霍光掌权后为何没有给她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霍光,卫子夫

    还不了解:霍光和卫子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光大权在握后,为什么不替三姨卫子夫平冤昭雪?什么原因?霍光把持朝政后没有替卫子夫平冤昭雪,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卫子夫并不是霍光的亲姨,二是卫子夫对自己把握权力没有多大用处,三是霍光“谨慎”的性格。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

  • 朱棣攻下南京城就顺利坐上皇位 期间就没有人站出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明朝,朱棣

    对朱棣和南京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明明只是攻下南京城,就当了皇帝,为何他谋朝篡位如此容易。历史上不乏兄弟之间争夺皇位,即使是叔侄之间都会为了一个皇位闹得你死我活。明代曾经有过一场靖难之役,就是关于一对叔侄之间的事情,这对叔侄就是朱棣和朱允炆,为了一个皇位,朱棣派兵攻

  • 历史上的杨玉环有哪些坏习惯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的杨玉环有哪些坏习惯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审美与现在不同,在他们眼里是以胖为美,杨贵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并且受到了李隆基的专宠。杨玉环从小就长得貌美,算是天生丽质吧,再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所以杨玉环浑身都散发出一种高雅的气质,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确实是

  • 胡惟庸案结束千年丞相制度 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明朝,胡惟庸

    还不了解:明代胡惟庸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如何结束了中国千年以来的丞相制度?每遇新皇登基,皇帝都会根据昔日往事和经验调整朝廷的人事关系,这不仅关乎着皇帝的绝对权威,更是为了将这份基业传给千秋万代而扫平障碍。然而横阻在无上皇权面前,首当其冲的却是由

  • 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何没能成为皇后?她最后被葬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静皇贵妃,清朝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宣宗道光帝之妃。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道光帝的静皇贵妃,在位期间以皇贵妃的名义统摄六宫,处理后宫事务,因道光帝与孝全成皇后感情深厚,孝全成皇后崩逝后,道光帝不再立后,所以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在道光一朝始终没有当上皇后,这也是她的遗憾和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