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懿传》中如懿皇后为什么要断发,有什么寓意?

《如懿传》中如懿皇后为什么要断发,有什么寓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43 更新时间:2024/2/24 19:13:02

随着之前清宫剧的播出,其中都写到了乾隆皇后断发,也有不少网友开始好奇历史上的乾隆皇后为什么断发呢?

皇后断发的原因已经成为了一个未解的谜题,民间也流传着一些版本,但这些原因真的可信吗?

经过小编查阅资料,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那拉氏死去后,有一个候选小吏,他的名字叫做严谮,醉酒后写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又到了大学士府中,小吏请他帮忙递给皇帝。在他的奏折中,写了一个爱情故事:那拉氏皇后品行优良,受到宠爱,见到皇上已经五十多岁但是仍然宠幸自己,害怕皇帝过度宠幸,对身体不好,所以选择自杀来报答皇上对她的宠幸。严谮本想借此来拍马屁来表现帝后的恩爱。

结果,乾隆在读完这份奏折之后,下令将严谮捉拿归案。结果本来想拍马屁的严谮在监狱里面受到了各种酷刑,身首异处。也只能给爷继续讲他的爱情故事了。

那拉氏的故事本该就此结束了,但总有些人不珍爱生命,喜欢用自己的小命来给这个故事写续集。

除了上面说的那个候选小吏之外,还有更大胆的人。乾隆在木兰行围途中,有一个叫做金从善的生员在皇上面前上奏折,让皇上立后,并且还让皇上天下公开那拉氏皇后的薄情寡义,下罪己之诏,取得天下百姓的谅解。唉,你说好好的没事干去皇上做什么对啊,乖乖的做好自己分内事难道不好吗?

这边皇上读完了他的谏,把皇上给气的啊,立马就把他给抓起来了。然后乾隆立马召集王公贵族,跟他们诉说:皇后已经因病去世了,我保留了她的后位。

我做到这样已经是很仁慈了,自然是不会再继续立皇后了。而金从善却想让我下诏给自己定罪,我又有什么地方要自责呢?他又让我立皇后,我今年已经六十八了,哪里还有册封皇后的道理啊?

吐完了自己的苦水之后,下令把金从善就地正法,其实也就是做给那些还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的人。

这方法确实有效,随着严谱、金从善的处死,再也没人对皇家的事情指指点点了。

皇后去世后,乾隆不想新封皇后。而当时的皇帝也还年轻,只有三十八岁,她的母亲对立皇后的事情十分上心,又见当时的娴贵妃端庄有礼,适合当皇后,所以想把她立为皇后。

当时皇后刚过世不久,但是又不能违背皇太后,所以把乌拉那拉氏封为皇贵妃,让她管理后宫的事务,但还不算是皇后,正式册立新皇后一直等到了丧期结束。

乾隆几次下江南都会私会女子,当时乌拉那拉氏风头正盛,对皇帝的举动不满,刚开始的时候劝诫,惹得乾隆很不高兴。但她的话乾隆也并不放在心上,于是气到心头的皇后便自己断了头发来表示对皇上的不满?希望乾隆能改悔改。断发的事情似乎是因为皇后吃醋所作出的举动,这其中的心酸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也许是因为乾隆对孝贤皇后的思念,让那拉皇后悲由心生。小编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在一本书里有写到,皇帝在杭州的时候,曾经深夜自己登岸游玩,皇后劝谏希望皇上能不要这样做,声泪俱下。

大家也都知道,乾隆皇帝风流,南巡的时候有时候私会民女,但这件事也不至于让皇后吃醋气到断发。

除了这个事情,在以前,孝贤皇后病死在德州,从此之后,乾隆每次南巡的时候都会刻意避开济南这个地方,以免想起先皇后伤心。

有一次,乾隆为孝贤皇后写了一首诗,或许这首诗深深刺激了那拉皇后,这个皇后也当的委屈,种种缘故夹杂在一起,终于爆发了,所以才断发了。

早上还好好的用膳吃饭,一切风平浪静,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就只有四个妃子陪着皇帝,皇后一直没有来,后来才知道,皇帝已经把她送回京城,并且撤了皇后的身份,把皇后、贵妃的身份都撤了。裁减了佣人,最终只剩下两名宫女,按照当时制度,只有答应才有两名宫女。之后她又被打入宫,受尽折磨含恨而终。就算这样皇帝依然很生气,下令丧葬仪式降一个等级,她死后不能就和皇帝葬在一起,只能葬到裕陵妃园寝。

乌拉那拉氏当上了皇后,享受到了极高的荣耀,最后被自己的丈夫恨透了。其实她也挺可怜的,生前不受宠,到死也被皇帝记恨,不被允许和乾隆皇帝葬到一起,她也是乾隆三个皇后中,唯一一个没有资格和乾隆陪葬的皇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大槐树移民之谜: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几句至今仍然流传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歌谣。它为什么能够被流传到今天?这里面究竟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元朝末年,由于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使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尸骨遍于野,千里无人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填补

  • “民抄董宦”过程始末介绍:董宦是谁?为什么会民抄董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画在明朝被奉若珍宝,尊崇为“本朝第一”,《明史》甚至称誉他的画作“非人力所及也”。董其昌还当过皇太子的老师,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名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同时却又是一个为非作歹于乡里的恶霸,民间流传的“民抄董宦”的事件就证明

  • 郑成功是怎么死的?揭露郑成功的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61年,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郑成功因此壮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伟大民族英雄。

  • 关于马耳他地窖的那些神秘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耳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在一家食物店下面埋藏着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地下遗迹,这就是被称为“地窖”的地下古代庙宇建筑。这座遗迹于1902年被一群建筑工人发现的。当时,工人正在开凿岩石建造蓄水库,突然脚下的岩石凿空了,下面有个大洞。起初,工人利用石洞来堆放碎石废泥,还堆积垃圾。但是,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

  • 台北故宫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差距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前有一种说法:“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权威学者和专家认为,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这种比较基于三大前提: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

  • 明朝“妖书案”事件过程介绍,“妖书”真正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历朝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便是所谓“争国本”,也就是明神宗的继承人问题。明神宗的皇后无子,按礼制,皇长子朱常洛应该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明神宗却因为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将维护礼制视为天职的朝中大臣自然不会坐视明神宗废长立幼的违制行为,于是双方冲突不断,奇案迭出,妖书案便是

  • 故宫精品收藏背后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时,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的高科技展柜内向世人全卷展示。与《清明上河图》真迹同时展出的还有6件仿本和1件临摹本。仿本中有一件添款为“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他利用张的构图,按照苏州的市井生活绘制了这幅图画,明代以来苏州坊间绘制的所谓《清明上河

  • 史可法死因解说:史可法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有一座史公祠,它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祠内建有史可法衣冠冢。为何在史可法的墓中只有其衣物呢?这是因为史可法殉难后,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可法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这便是衣冠冢的由来。史可法到底有没有战死?如果不在人世,他的遗骸又在什么地方?顺治二年(1

  • 为什么台北故宫博物馆有那么多藏品?历史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1965年台湾当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在台北市郊建中山纪念堂时,同时建成的。当年11月,中山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同时宣布开放。自1933年起,故宫古物南迁,跟随古物的一批学者和行家里手,押运着近两万箱故宫历代皇帝收集的无价之宝,在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往来跋涉一万多公里,未曾遗失或

  • 肯尼亚图尔卡纳荒原石柱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非洲肯尼亚共和国北部,图尔卡纳湖以西有一片广袤的荒原。在荒原上屹立着19根石柱,每根石柱的长短和大小各不相同,插入地下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石柱之间的间隔很小,一般距离不超过一米。这些石柱上刻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纹和左右对称的图案,其中也有毒蛇和鳄鱼等动物的形象,较多的是酷似字母“E”的图案。另外,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