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kàn)泽(170年~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性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三国演义》描写阚泽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识破后仍面不改色,哈哈大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后于刘备御驾亲征东吴时,向孙权举荐陆逊为都督,间接上挽救了东吴的命运。
历史概况
阚泽出身农家,少时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就为人抄书,借以博览群书、钻研学问,不但对儒学造诣深厚,而且兼通历法、数学,由是显名。东汉建安年间,他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期间结识孙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所以当孙权成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此后他不断升迁,相继担任尚书;中书令加侍中;又加太子太傅,仍兼中书令。《三国志?阚泽传》载,阚泽博览群书,朝廷大议,经典所疑之处,经常向他请教。阚泽以儒学勤劳,闻名乡邻。孙权曾经向他请教:“书传篇赋,何者为美?”阚泽想借此机会让孙权“以明治乱”,就说“贾谊《过秦论》最善”,孙权就去阅读这篇文章。阚泽去世时,孙权痛惜感悼,好几天吃不下饭,可见阚泽影响之大。
影视角色
东吴人物,在整本《三国演义》中的出场戏不多。阚泽也是少得可怜中的一位,前后出现了2次,但都是挽东吴于即倒,在罗贯中笔下,表现了他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