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泽东主席评点三国时期诸葛亮军事上的致命败笔

毛泽东主席评点三国时期诸葛亮军事上的致命败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18 更新时间:2023/12/11 22:13:22

毛泽东主席评点三国时期诸葛亮军事上的致命败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毛泽东主席评点三国时期诸葛亮军事上的致命败笔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一直认为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军事天才。诸葛亮是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不假,但并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用兵如神的军事家。其在军事上败笔不少,且都是致命的错误。

深谙历史且军事造诣颇深的毛泽东,对诸葛亮治理蜀国如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历史功绩是肯定的,但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态度。

毛泽东曾多次指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严重过失,认为诸葛亮的最终之败怨不得天时,失败的根源在于其军事战略和用人不当。

归纳起来,毛泽东评点诸葛亮军事上的大败笔有三:

第一大败笔:选错将帅,用人不当。

毛泽东认为,作为领导者,首先在于用人得当。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认为诸葛亮失败的关键之一,是用错将帅。

诸葛亮在事关蜀国发展战略的两个最关键性的环节上用错人:一是用错关羽,二是用错马谡

1948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西柏坡曾即兴对李银桥说:“我毛泽东一不是释迦牟尼,二不是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也有错用关羽和错用马谡的时候啊!”在回答李银桥提问:“诸葛亮怎么错用关羽了?”毛泽东回答:“当初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呢!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历史事实也是如此。由于诸葛亮用了骄傲且拒不执行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的关羽,导致了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悲剧,孙刘由此反目,蜀汉的局势从此无可逆转。诸葛亮错用关羽守荆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蜀汉是毁灭性的打击。连很少评说历史的小平同志也说“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故后来铸成大错”。

毛泽东还指出“失街亭”,“这也是诸葛亮用人不当”。

用错马谡导致街亭之失的后果,跟用错关羽失荆州是同样严重的错误,致使使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整个形势发生逆转,蜀军除了撤退之外,已别无他途。蜀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再无力伐曹。

第二大败笔:不懂主帅应在关键时刻亲临调度。

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后,评点“失安亭”事件:“初战亮宜自临阵。”

《魏纪三》记载:“初,越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合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失街亭”归咎于马谡诸葛意图之错,反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执法严明。毛泽东则认为错主要不在诸葛亮用错人,而在于他不懂打仗,不懂每临关键战役、关键时刻,主帅应亲临调度。显然,在毛泽东眼里,守住街亭关系到整个北伐战役的成败,故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张合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帅大军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合展开决战,战胜张合,但他没这么做,丢弃了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取胜的战略机遇,铸成马谡兵败街亭大错。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因此,毛泽东指出,诸葛亮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毛泽东读《魏纪四》时,就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合事作眉批:“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他认为,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故每次出战时亲临调度。

第三大败笔,也是致命败笔,在于“《隆中对》”的战略判断。

不仅《三国演义》,而且历来史学家大都对诸葛亮的《隆中对》赞誉有加,认为《隆中对》的战略思路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格局。但毛泽东却不以为然,独树一帜地指出《隆中对》的战略错误,导致兵力分散,而最终导致失荆州的失败。

毛泽东在读苏洵《权书?项籍》中有关评说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一文时,写下了精彩的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仔细反思蜀汉形成到败亡的历史过程,不能不说毛泽东的评价高屋建瓴,一下子切中诸葛亮失败的根源。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表面上看,同时取荆州、益州两地是一个颇有诱惑性的方案,但在毛泽东眼里,这是一个拉长战线、分散兵力、劳师动众的战略性错误。荆州、益州千里之遥,而分兵两地,蜀汉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因为战线过长,从支援到给养都力不从心,当荆州危机时,无法迅速策应援助,关羽陷入孤军奋战,败走麦城。导致刘备复仇,千里挥师,长途跋涉成疲惫之军,又水土不服,结果大败,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这就是《隆中对》实施的结果,所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

《隆中对》表明诸葛亮过于看重眼前利益,而制定了错误的战略,犯了“战线过长”、“分散兵力”的军事上大忌。暂取荆州本应是蜀汉立起的过渡性方略,诸葛亮却当作长远战略。因为长期占据荆州,不仅造成兵力分散,更损害东吴利益,动摇了蜀吴联盟的根基,孙权偷袭荆州,由友成敌。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为一个于建立蜀国无关键意义的荆州,而自掘蜀吴联盟根基;为守一座远离蜀国腹地的孤城而分兵,在千里战线上劳师动众;为“桃园结义”之义气,怒而大举动兵(分兵)而复仇;为实现少有胜算的“复汉”大业,倾蜀国之力大举分兵北伐,而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继续“分兵”:以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如此,“安得不败”?!如此,诸葛也好,蜀国也好,三分兵力,实力消耗殆尽,败在战略失误,败在《隆中对》。

标签: 败笔

更多文章

  • 嵇康之死:司马昭举起了屠刀,嵇康为什么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

    祢衡死于的前期,三国的晚期,还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嵇康,也是以祢衡相同的方式自杀的。祢衡“自杀”,在愤愤不平的骂声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嵇康的“自杀”,却在《广陵散》的绕梁余音中,从容地走向生命的黑暗。时代背景嵇康字叔夜,谯郡人,生于公元224,死于公元263年,享年四十岁。与祢衡一样,嵇康出身贫寒。他

  • 陆逊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陆逊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

    陆逊从青年时代起,陆逊就因“多智略”而受到世人瞩目。根据史料记载:从21岁起,陆逊开始在手下当官,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都尉,“兼管县事”。但在任职期间,他却十分注重天灾之年开仓济贫、收服民心,平常之时劝督农桑、发展生产,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见地和战略意识。后来,他又向孙权建议,出兵平定兴起多年的“山

  • 魏帝曹芳被废后,权臣司马昭把他的小老婆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他的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

  • 三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的十大人物:谁最被小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十大

    三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的十大人物:谁最被小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各种版本的评书和民间传说流传,我们看到听到的三国人物有很多名不副实,有名过其实者,如关羽诸葛亮之辈,有名不如实者,如周瑜陆逊等人,列名其后,且为诸君一笑。一、名过其实名过其实第一名:关羽关羽,三国

  •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 魏延为何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魏延为何要造反?魏延人物生平简介魏延字文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

  • 诸葛亮转世到唐朝修建乐山大佛千古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

    人不只一世尘缘,轮回转世再续前缘,在中国古人看来,可以说是基本常识。古籍中记载了很多名人轮回转世的故事,三国名相诸葛亮在唐朝再度转生,并完成千古不朽之事。诸葛亮在唐朝转世古籍《宣室志》中记载了诸葛亮在唐朝转世的故事。公元746年,当时非常显赫的韦氏家族迎来了一个男孩,取名韦皋。韦皋满月时,家里举行了

  • 第五十三章 司马昭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昭之心

    第五十三章司马昭之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áo)为帝。可是,曹髦空有皇帝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ílěi),连任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

  • 揭秘:历史上是谁把曹操变成了白脸的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奸臣

    揭秘:历史上是谁把曹操变成了白脸的奸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争议者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在奸臣和枭雄这两极中摇摆。“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为他“招黑”无数,而政治、军事上乃至诗歌创作上硬邦邦的成绩也为他赢得了受人尊重的资本。作为著名人物,历代对他的评

  • 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误:不是重用马谡是选中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用人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连环画,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维》。现在京剧舞台上还在演。不过姜维投奔蜀国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

  • 第一百四章 曹操的智囊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智囊团

    第一百四章曹操的智囊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据《三国志》和裴注的记载,粗略统计,曹操的智囊团有87人,其中骨干谋士8人。曹操的智囊团在官渡之战前夕已逐渐形成,骨干谋士都在这一阶段投效了曹操。公元191年曹操为东郡太守,荀或来归;公元192年曹操兵临兖州,程昱接受征辟。曹操出征,荀或、程昱二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