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十_闲话三国

说十_闲话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37 更新时间:2024/1/14 6:23:52

>要和决一死战,信心不足。谋士进十胜十败说,他分析了曹操拥有的十个优势及袁绍所具有的十个劣势。于是,才有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十,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终极,完整,最后,圆满,无以复加,再也超不过了。>>所以,到功德林吃斋饭,有一道菜通常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素什锦。所谓素什锦,就是用黄花,木耳,香蕈,豆丝,腐竹等主料,投入锅中,用香油炒制而成的素菜。但菜的成分,一定要够十种,才能算什锦。于是,胡萝卜,冬笋,青豌豆,香芹,面筋之类,也都是凑数入选之料。>>外国人类似的菜,例如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也是用多种同类项的材料,混杂在一起,浇上沙拉油,端到桌上来的。但绝不会一定非要放进十种材料不可,多几种,少几种,是无所谓的。>>对于“十”这个数字的过分在意,和过度的敏感,是纯属中国人的化心态。十分的满意,十足的成色,十成的收获,十全十美的结果。“十”成了中国人心目中一种临界的极致境地。于是,扩而大之,中药的十全大补,中乐的十面埋伏,国画的十美图,古代人犯了罪的十恶不赦,连旧社会的上海,也一定要叫作十里洋场。这个十字,都意味着极限,再无法逾越了。>>中国人喜欢十,讲十,十年寒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辛苦不寻常,非一口咬定这个十不可。我不知道这样的绝对主义,形而上学的僵硬死板,是不是起到阻碍中国人思想的活跃以及开拓发展的不好作用?>>已经达到了顶点,饱和,终结,完成的状态,人们还需要努力奋斗嘛?还有必要再去争取,再去开拓嘛?皇帝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因为他一生做了文治武功的十件大事以后,满足了。于是,从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了。>>所以,对于中国人特别热爱的这个十,就要一分为二地看了。一定要到十,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其积极意义。但够了十,便不图十一,十二,不想取得更大进步,恐怕就有一点欠缺了。因为生活从来是不会停滞的,道路永远是向前的,人的生命没有结束,也不会有终点站的,所以,十,不能是努力的尽头。>>这种十的情结,西方人一定不能理解。譬如杭州西湖的景致,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立下的规矩,一定要凑足到完整的十这个数字,才觉得圆满。所以,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西湖九景,也未听说过西湖十一景,一定是西湖十景,还画在折扇上,供游客选购。这样,大家也就受了十。于是,约定俗成,在全国所有能够构成景区的地方,都得想方设法找出十景,不够,挖空心思也编出十景来。>>伦敦是古城,巴黎也是历史悠久的名都,但从来没见哪个英国人或法国人,编出伦敦十景,巴黎十景。>>但北京,中国的首善之区,这十景当然更不用说是古已有之的了。“卢沟晓月”就是古都十景之一。那块石碑就立在卢沟桥的一端,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这位皇帝的诗,写得不怎么样,但书法,却是不错的。由此可见,北京的十景是有年头的事了。所以,如今发展了的北京,自然更有新景的出现,为此,还征求群众意见,除去旧的十景外,另外再添新的十景。据说,已经定下来了,公诸报端。我不禁奇怪,选来选去,好像决策人还是跳不出中国人的老圈子,不能多,也不能少,仍是要十景。>>为什么非十不可,决不会是为了记忆方便,还是着眼这个十的数目,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上。于是,划进这十景的是景,没划进的,哪怕再美丽再动人,也不算正式的景了。其实,北京城区里的二环、三环那些个巍峨秀美的立交桥,哪一座也称得起一景。逛过西湖的游客,或住在那湖光山色中的居民,谁不知道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触目的美景,俯拾即是,绝不止“柳浪闻莺”、“三潭印月”那十景的。>>再譬如,选举十大杰出青年,投票十佳运动员,评定十大名模等活动,也必是以十来作为一个界限。其实,生活千变万化,人类千差万别,许多软指标的衡量标准,难免参差不齐。所以,评上的第十名和因为超过十而被淘汰的第十一名,说不定并无什么差异。同样,为了评足这个十的第十名,说不定倒是勉强凑数的。>>这种非十不可的思路,是和中国人习惯于四平八稳的思维模式有关。十是完整,完整就好,如果不倡导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就事论事的严谨态度,区别对待的工作方式,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而强求这个十的一致一统一律的话,也会有极端和绝对化之弊的。>>是十就是十,不是十,就不一定非十不可,这才是讲求科学的为人之道。

标签: 闲话

更多文章

  • 毛泽东主席评点三国时期诸葛亮军事上的致命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败笔

    毛泽东主席评点三国时期诸葛亮军事上的致命败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毛泽东主席评点三国时期诸葛亮军事上的致命败笔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一直认为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军事天才。诸葛亮是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不假,但并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用兵如神的军事家。其在军事上败笔不少,且都是致命的错误。深谙历史

  • 嵇康之死:司马昭举起了屠刀,嵇康为什么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

    祢衡死于的前期,三国的晚期,还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嵇康,也是以祢衡相同的方式自杀的。祢衡“自杀”,在愤愤不平的骂声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嵇康的“自杀”,却在《广陵散》的绕梁余音中,从容地走向生命的黑暗。时代背景嵇康字叔夜,谯郡人,生于公元224,死于公元263年,享年四十岁。与祢衡一样,嵇康出身贫寒。他

  • 陆逊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陆逊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

    陆逊从青年时代起,陆逊就因“多智略”而受到世人瞩目。根据史料记载:从21岁起,陆逊开始在手下当官,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都尉,“兼管县事”。但在任职期间,他却十分注重天灾之年开仓济贫、收服民心,平常之时劝督农桑、发展生产,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见地和战略意识。后来,他又向孙权建议,出兵平定兴起多年的“山

  • 魏帝曹芳被废后,权臣司马昭把他的小老婆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他的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

  • 三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的十大人物:谁最被小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十大

    三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的十大人物:谁最被小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各种版本的评书和民间传说流传,我们看到听到的三国人物有很多名不副实,有名过其实者,如关羽诸葛亮之辈,有名不如实者,如周瑜陆逊等人,列名其后,且为诸君一笑。一、名过其实名过其实第一名:关羽关羽,三国

  •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 魏延为何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魏延为何要造反?魏延人物生平简介魏延字文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

  • 诸葛亮转世到唐朝修建乐山大佛千古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

    人不只一世尘缘,轮回转世再续前缘,在中国古人看来,可以说是基本常识。古籍中记载了很多名人轮回转世的故事,三国名相诸葛亮在唐朝再度转生,并完成千古不朽之事。诸葛亮在唐朝转世古籍《宣室志》中记载了诸葛亮在唐朝转世的故事。公元746年,当时非常显赫的韦氏家族迎来了一个男孩,取名韦皋。韦皋满月时,家里举行了

  • 第五十三章 司马昭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昭之心

    第五十三章司马昭之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áo)为帝。可是,曹髦空有皇帝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ílěi),连任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

  • 揭秘:历史上是谁把曹操变成了白脸的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奸臣

    揭秘:历史上是谁把曹操变成了白脸的奸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争议者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在奸臣和枭雄这两极中摇摆。“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为他“招黑”无数,而政治、军事上乃至诗歌创作上硬邦邦的成绩也为他赢得了受人尊重的资本。作为著名人物,历代对他的评

  • 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误:不是重用马谡是选中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用人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连环画,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维》。现在京剧舞台上还在演。不过姜维投奔蜀国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