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赋税与徭役介绍

三国时期赋税与徭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75 更新时间:2023/12/23 11:38:40

三国时期赋税与徭役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时期出现了部分在当时行之有效的税赋制度,比如曹魏的屯田、户调制,东吴的租、赋、算、税四大类,蜀汉的口赋、算赋,还有这一时期因战事而确定的徭役性世兵制度等,所有这些,都比之汉代有了一些变化。

>

>东汉末年,各封建割据势力连年征战,出现了“用无常主,民无常居”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难以掌握确实的户籍,若仍按汉代赋税制度征收算赋和口赋,评定田地产量,收田租,显然已很难办到。

>

>此时,已收编黄巾军余部30万人,占据中原腹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粮食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

>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许城周围有大片荒芜的农田,而且黄巾军一般拖家带口,还带有许多耕牛。于是,曹操于196年颁布了《置屯田令》,开始大规模屯田。

>

>曹操的《置屯田令》规定:“持官牛者,官得6分,百姓得4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虽然百姓地租负担较重,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仍能被当时百姓接受。这一制度解决了军粮问题。

>

>为保证长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曹操开始着手进行赋税制度改革。

>

>204年,曹操发布了著名的《收田租令》,规定“其收田租亩4升,户出绢两匹,绵两斤而已”。这一改革实现两大突破,即把汉代的定率田税改为定额田税,把人头税改为按户征税。汉代田税曾经三十税一,一亩必须缴粮5升以上。

>

>而曹操的改革不论产量高低,一亩只缴4升,田税不与产量挂钩,增产不增税,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流民纷纷归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

>

>汉代“人头税”算赋、口赋是按人头缴纳的,百姓要卖掉产品换钱缴税,时常受到商人盘剥。但曹操采取了户调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根据与口赋、算赋制,家庭的人口越多,交的税费就越多,若税费太重或不合理,就会限制人口增长。而户调制只规定一个家庭所交的税费,不管人口多少,而家庭如果人口多,则劳动力就多,收入就会增加,自然刺激家庭想方设法增加人口。

>

>曹操还规定除百姓纳税外,一般豪强地主也要缴纳田税、户调。同时,注重加强管理,规定正税之外,其他不得再进行征收。

>

>曹操具有鲜明的赋税负担均平思想。他在《收田租令》开篇即强调:“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指出不可放纵豪强兼并,转嫁赋税负担,使百姓贫弱。

>

>他将税负是否均平的问题提到治国强兵的高度,认为如果人民负担过重,贫富相差悬殊。他明确规定,赋税的承担者不仅是普通百姓,一般的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顷亩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户调,不可以使他们有所隐藏。

>

>曹操还主张加强赋税的征收管理。实行租调制的法令颁布后,曹操强调依法办事,严格贯彻租调制。他不仅带头守法,向朝廷缴纳赋税,还大力支持地方官员依法征税,打击违法的豪强,并重用严于执法的官员。

>

>曹操赋税改革使魏国民心归服,军队衣食充足,成为三国鼎立中实力最强的朝廷。

>

>东吴赋税制度总体上继承汉制,但对汉制又有所创新。根据其征收标准和征收物不同,可分为租、赋、算、税四大类。

>

>“租”主要为田租,按田亩多少与产量高低相结合的办法分等级征收,以实物缴纳为主;“赋”主要有算赋、更赋,计口征收,所纳多为钱币;“算”主要有算缗、算赀、户赋,主要是对商人、手工业者、居民等征收的财产税,多按财产的多少分等征收,用钱币缴纳;“税”主要有关税、盐铁税或专卖、酒税或专卖、市税等杂税,一般按货物的数量多少征税,以征收钱币为主。

>

>东吴朝廷对年龄高者的家属、残疾者,当发生天灾、帝王登基等情况时减免赋税,这些减免措施或多或少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

>三国时期的徭役主要是徭役性兵役,指以兵充役,士兵服徭役,或以民充兵,服屯戍之役。

>

>三国时期实行世兵制度。世兵制是由一部分人户专服兵役、世代为兵,是保证地主阶级政治需要的一种兵役制度。除世兵制外,又用用募、收降、征兵补充军队,从少数民族中获得大量兵员。如魏的乌桓兵、凉州兵,蜀的叟兵,吴的山越兵等。

>

>三国形成时期之初,沿袭东汉,主要实行募兵制。至建安年间,因长期战乱,逃兵增多,人口减少,募兵困难,曹操、、,都开始逐渐实行不同名目的世兵制,以确保兵源。

>

>世兵制的诞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演变的第一步,是从两汉的征兵制,过渡到汉末的多种集兵方式。这种募征来的兵,服现役期限不再是征兵制规定的两年,而变为长期的以致终身的;当兵从尽义务,变成谋生的职业;服兵役由人人有义务,变为一部分人的职业。

>

>建安后期,是演变的第二步。这时,兵士家属集中到一起居住,既留作人质以防士兵叛变,又便于管理;兵与民的户籍也由此分开,出现了兵户;当兵由及身而止,逐渐变为世袭。

>

>兵户和世袭兵大量出现,成为时代的潮流,新的世兵制也就形成了。三国鼎立期间,世兵制已经发展成为魏、吴的主要兵役制度。

>

>三国时期的世兵制包括4项内容:

>

>一是兵士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为朝廷尽当兵义务。朝廷主要兵源,是兵士子弟。兵士不得解除世代当兵的义务,除非在作战中有突出表现,经过特殊手续批准,作为奖赏方可。

>

>二是兵与民分离。兵士之家,即士家,另立专项管理的户籍,称为士籍。入士籍,不允许改为民籍。

>

>三是兵士的家属,集中居住,集中管理。

>

>四是为了保证兵士人口的再生产,士家在内部婚配,不与平民通婚。

>

>与世兵制配套的还有番休制,又称分休制。

>

>在曹魏,世兵制最为典型,并与质任制和错役制相结合。为保持固定的兵源和恢复发展生产,魏开始实行“世兵制”,把士兵及其家属固定为“军户”或称“士家”、“兵家”,与民户分籍登记,由专门机构管理。

>

>曹操实行军户和民户分离。军户既要打战又要耕作,还可被任意集体迁移。为保障兵源,曹操规定军户女子不得外嫁,只能嫁给军户。

>

>蜀汉也实行征兵制。蜀汉因为疆域和人口最小,所以世兵制虽然也有,但非主流,主要在部曲和少数民族中实行,作为征兵制的补充。

>

>孙吴士卒家属一般跟随军队,由将领安排住地集中控制。孙吴政权是由江南本地和南迁的大族所支持而建立,所以不得不给他们好处。因此形成了东吴特有的世袭领兵权,即将军死后由儿子带领旧部属。

>

>三国时期,军户当兵是世袭职业,作战经验丰富,作战技能提高,有较强的战斗力。世兵制吸收游民和流民,使之举户依附朝廷,从死亡线上找到安身立命之地,通过终身当兵和家属屯田解决生计,对他们是有利的。

>

>世兵制通过以众将部曲的家属为人质,加强了对众将的控制,抑制了军中豪强拥兵割据的倾向,保证了军队的集中统一,对于结束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鼎立和全国统一起了一定作用。

>

>[旁注]

>

>曹操(155年~220年)。沛国谯,即今安徽省亳州人。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缔造者。为统一中国北方作出重大贡献,他的屯田制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他开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

>流民又称流人、流亡、流户、流冗、流庸、流离、流者及盲流等,是我国历史上对于转徙四处的无业游民称呼,一般都是逃荒的农民,天灾、苛吏、土地兼并、战乱等都可能导致流民问题的出现。

>

>乌桓也称作乌丸。我国古代民族之一。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遂以山名为族号。

>

>叟兵东汉、三国时叟人被征募为兵者。汉至六朝时今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贵州省、甘肃省部分地区有叟人分布,支系繁多,称蜀叟、叟、青叟、苏祈叟等。三国魏晋时曾与蜀国时战时和。魏、蜀征募为兵,战有勇,号称“叟兵”。叟兵作战勇敢。

>

>山越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民众的通称。由于秦汉以来的民族融合,山越已与汉人区别不大。所以山越虽以种族作称谓,但实际上是分布于南方山地的族群混合体,其中有汉人成分,也有越人成分,故也称“山民”。

>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根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志向远大,知人善用,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即今浙江省富阳人,三国时东吴政权的建立者,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在位期间,设置农官,实行屯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

>

>部曲魏晋时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以后,部曲地位卑微化。在南北朝前期,主人视部曲为贱口,但并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

>[阅读链接]

>

>曹操在执法方面不徇私情。

>

>曹洪是曹操的堂弟,家产万贯,他始终追随曹操建功立业。长社县令杨沛在组织租调制的实行时,支持曹洪的长社县的宾客拒不缴纳田租、户调。杨沛依法办事,断然把那些违法不交税的宾客“收而治之”。

>

>曹洪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忙去找曹操,要求惩办杨沛。但杨沛毫不畏惧,并依法诛杀了抗税不交的宾客。

>

>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并不因为曹洪是自己的堂弟而责备杨沛,反而表扬了杨沛,后来还重用杨沛,封其为京兆尹。

推荐阅读:

孕妇梦见自己迷路有什么预兆?是什么意思?

【录问】的意思是什么?【录问】是什么意思?

【搅浑水】的意思是什么?【搅浑水】是什么意思?

【贯绝】的意思是什么?【贯绝】是什么意思?

【备具】的意思是什么?【备具】是什么意思?

标签: 徭役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对少妇寡妇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寡妇

    曹操为何对少妇寡妇情有独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赤壁大战前夕智激的精彩情节。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全线压境。东吴上下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文臣言和,武将请战,一时犹豫不决,只好让大都督决策。就在这关键时刻,星夜前来拜访周瑜。《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决计破”写的

  • 公孙瓒临死时对刘备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孙

    公孙瓒临死时对刘备说了什么?公孙瓒临死时对刘备说了什么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想知道的,那究竟说了什么让大家对此话如此上心,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当时公孙瓒在蓟(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和幽州牧刘虞作邻居(之前公孙瓒与渔阳张纯辽西乌丸丘力居反叛军作战,屡战不胜;东汉派刘虞作幽州牧,和公孙瓒应是上下级关系

  • 三国名人之魏国著名谋士贾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国

    三国名人之魏国著名谋士贾诩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出生日期:147年逝世日期:223年8月11日官至:太尉主要成就:奇谋百出,算无遗策简介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喙汜作

  • 刘巴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却因讨厌刘备躲了1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刘巴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却因讨厌刘备躲了13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起诸葛亮,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后人冠以“智圣”的封号。可是,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传奇人物,也曾有十分推崇的人。此人的才干,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挖角最给力的也是诸葛亮。为了把他请出恚刘备阵营几乎是全部动员,他是何许

  • 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黄盖没挨打,曹操未中反间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反间计

    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黄盖没挨打,曹操未中反间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真实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

  • 历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孙中山评价诸葛亮很有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评价

    历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孙中山评价诸葛亮很有才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末三国时期名人对诸葛亮评价: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

  • 历史不忍细看啊 曹操杀华佗是究竟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佗

    历史不忍细看啊曹操杀华佗是究竟为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杀了。华佗之死责任

  • 会稽王孙亮临终很后悔不该轻信岳丈全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岳丈

    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深秋,会稽通往侯官的路上,落叶遍地,一派肃杀。秋风带着寒意袭击着行色匆匆的孙亮。孙亮何许人也?他是的第七个儿子。孙权驾崩的时候,把帝位传给了他。让诸葛瑾的儿子,大将军诸葛恪来辅佐他。很可惜,他这皇帝没做多久,就让孙琳给废黜了。孙琳迎立了他的六哥孙休做了吴景帝,而把他流放到

  • 解密:三国名士袁涣为何宁死不骂蜀主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名

    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袁涣就是其中之一。而袁涣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宁死不骂刘备一事。遭逢乱世,袁涣为了躲避兵祸,一度在江淮之间生活。当时的江淮地区,是袁术的地盘。袁术久闻袁涣的大名,多次派人邀请袁涣出山辅佐自己,可均被袁涣拒绝。后来,袁术图谋称帝,派人去询问袁涣的意见,袁涣严厉申斥。袁术心中恼恨,但是却不

  • 为什么说马超不忠,不孝,不义,不智?马超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不孝

    为什么说马超不忠,不孝,不义,不智?马超做了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马超: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