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徭役

徭役

  • 秦简说徭役遇雨免罚 陈胜和司马迁撒谎了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4 23:09:08阅读:3104

    过去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一般来源于传世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大多从汉朝人的角度来描述,最典型的就是《史记》。这些文献基于“他者”的立场去看秦国,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客观,但终究不如秦人基于“我者”看待自己翔实可靠。除了传世文献外,近代考古陆续发现了一些青铜、

  • 秦始皇暴行有哪些(秦始皇暴行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5 7:22:00阅读:122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秦始皇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天下第一帝,开创了我国的封建时代,统一了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是暴君,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资本缺乏同情、爱护和压迫。那我们就来看看秦始皇的暴政是从哪些方面来的。1、对人民的残酷剥削秦朝的赋税令人咋舌,人头税

  • 六国百姓为什么能接受汉朝(为什么汉朝整合六国成功了)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6 5:05:12阅读:644

    我国历史上几百年的混战结束了,一下子估计只有秦国和隋帝国统一了。但两者无一例外。统一后不到一代人的时间,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谈谈秦帝国。为什么六国人民能接受汉朝,却不能接受秦帝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1、秦过度利用人民的力量,与汉和民生为敌。如果六国

  • 徭役制度是什么意思(徭役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4 1:32:02阅读:255

    说起唐朝,相信大家都会很熟悉。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时代。当时,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受到人民的追捧和欢迎。这一时期,商业往来非常频繁,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迹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易,交易频繁的地方就会有资本现象。当然,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事实问题让唐朝的人们更加无法回避,那

  • 陈胜吴广只是普通农民为什么敢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农民政权)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7 4:38:01阅读:3369

    陈胜的光武大泽乡起义是历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农民起义。秦朝的统治是悲惨的,但政府强迫人民是必然的结果。只是,当时毕竟还是遭受了太多的压迫,人们的心理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恐惧,害怕面对强大的军队,可是为什么陈胜和光武只是两个很普通的农民和平民,为什么敢揭竿而起推翻强大的秦朝呢?他们的勇气从何而来?大泽乡起

  • 明朝秀才地位为什么很高?不是官员却享有很多特权(明朝秀才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时间:2024/1/3 18:15:26阅读:2762

    秀才最早是指古代选官的学科,后来作为学者的统称。在明代,学者专门用来称呼州县的学生。秀才不是官职,但是明朝的秀才比普通人多了很多特权,所以明朝秀才的地位在整个历史上是比较高的。这也和明代文人的推崇有关,只要是有学问的人都会受到尊重,而朝中文人集团的实力也很强大,甚至达到了压制皇权的高度。2006年1

  • 古代如何鼓励生育有哪些促进方式(古代人为什么要鼓励生育)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2 3:49:28阅读:283

    如果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很多年,那么政府会想办法提高出生率。在古代,如果发生战争,或者改朝换代,人口一般会因为战争而迅速减少。当世界恢复和平和稳定时,新皇帝肯定会实施一系列措施来鼓励人们多生孩子。你知道古代有哪些促进生育的方法吗?如果不太清楚,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得到基本的了解。让我们来看看。提供奶妈和

  •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秦始皇只会打仗不会治国?(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农民起义)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9 5:51:52阅读:2818

    秦始皇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国家统一的皇帝,但他的王朝只存在了14年,所以秦始皇也被认为只会打仗,不会治国。秦朝灭亡的导火索是农民起义,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主要是因为当时人民的赋税太重,而秦始皇又喜欢用大量的人力来修建他的宫殿和陵墓,这让当时的人民很愤怒。一旦我们越过

  • 明朝三等人户法简介,确立“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的徭役佥派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22:21:44阅读:1808

    其实,朱元璋的这种“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甚至不出”的“爱民”“均平”思想不仅体现在大明赋税制度里头,而且还贯彻于徭役制度中。明初徭役制度的演变分为两步:第一步叫“均工夫役”,第二步就是确立“入户

  • 元代赋税和徭役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 12:27:08阅读:142

    元代的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同朝廷的经济、政治制度一样,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承继,同时也有许多特异之处。元代的商税和盐税较之以前各代有所发展,并规定赋税征钞;元代建立赋役册籍,强化里社制度,保障了徭役征发。元朝赋税制度南北异制,就是同一地区的赋税,制度也有很大差别。同时,元代由于商业的繁盛,使商税无

  • 辽西夏金赋税和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3 13:42:13阅读:372

    辽、西夏和金三朝的赋税制度及徭役制度各具不同特点,其税法和役法既有本族旧制,又有中原的制度;既接受唐制的影响,又直接承袭宋旧制;其制既有因循,又有某些改变,因而从各个侧面显示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辽朝的赋税制度沿袭后唐旧制,实行夏、秋两税制,并依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而制订的,大体可分为州县、部族与

  • 宋代赋税制度及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1 9:05:31阅读:2711

    宋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广泛而深入,使得宋代各项经济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宋代赋税制度的一系列变迁,正是这些特点的充分体现。宋代赋税制度变迁所发挥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宋朝徭役制度与赋税、保甲、胥吏等制度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等关系紧密,是朝廷对基层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重

  • 唐代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16:38:04阅读:1343

    唐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完善的赋税制度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租庸调制在唐初配合均田制的情况下,使得农民生产时间有了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朝廷的赋税收入又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唐代初年,为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唐太宗等君臣们经常以历史兴衰作为借鉴,注重吸

  • 隋代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22:50:20阅读:3492

    隋代的“轻赋税”是隋文帝杨坚时代的财政征课的基本原则。隋代提高了成丁纳税的年龄,降低了纳税数额,缩减了丁男每年服役的时间,同时还有一些豁免的规定。这些赋税制度,是隋代的重要财政措施,也是对税收理论的重大贡献,更是推动隋代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隋代赋税制度不仅使人民衣食

  • 两晋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2:59:57阅读:3661

    两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但是社会物质生产仍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明确赋税制度。西晋在赋税制度上实行占田制,实行户调法。东晋允许官僚占山封山带泽良田万顷,奴婢数千,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赋税制度。两晋时期,社会经济特点是江南迅速开发

  • 三国时期赋税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3 11:38:40阅读:2675

    三国时期赋税与徭役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时期出现了部分在当时行之有效的税赋制度,比如曹魏的屯田、户调制,东吴的租、赋、算、税四大类,蜀汉的口赋、算赋,还有这一时期因战事而确定的徭役性世兵制度等,所有这些,都比之汉代有了一些变化。东汉末年,各封建割据势力连年征战,出现了“用无常主,民无常居”

  • 唐朝租庸调制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15:52:05阅读:742

    [摘要]:唐朝租庸调制是什么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租庸调制什么意思?租用调制是一种唐代赋税徭役的制度。以均田制为基础,丁男、中男授田一顷,每年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服劳役二十日,或若不服役,每日交绢三尺,称为「庸」...租庸调制是谁开创的?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赋税制度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赋税制度

  • 辽国的赋役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3:33:59阅读:1209

    辽晨境内的牧平易近、农人和诸属国、属部皆启担着背国度纳进贡赋、供应劳役以及军役的任务。因为因素、天位没有同,所启担的赋役款式也多种多样。而民僚、贵族、诸节度使等却享有免役特权。伴着辽晨政治、经济局势的收展,造度渐渐完美,赋役造度也履历了构成以及完美的历程,年夜抵正在圣宗时代渐渐断定上去。部降平易近赋

  • 古代男女均称丁并服徭役,唐中宗复辟后女性名义上不负担徭役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14:22:04阅读:4614

    唐制,男二十一服丁役。韩诗云,生一儿,实为国家添一丁役。宋陆游《卧病杂题》诗曰:“身叨乡祭酒,孙为国添丁。”沿用韩诗之典。唐初的百姓,有两个沉重负担——一是赋税;二是徭役。赋税之后,仍然须定期为官府服不给钱的徭役。其时,服役并不分男女。《旧唐书.职官志》户部职云:“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

  • “垂拱而治”到“君臣分职”,从“劳役”的演变看春秋吏治的强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16:53:16阅读:4048

    “劳于求人,佚于治事”是先秦时期的名言,意思是君王们在任贤上不辞辛苦,就能够在国家治理方面无忧无虑,是为了表现君主任用贤能,能人发挥才能的君道论思想。在春秋时期,这一思想主要是为了鼓励君主任用贤能,并没有明确反对君主处理具体事务。但是在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了明确反对君主处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