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七步诗》竟不是曹植原文?七步诗是不是曹植写的?

《七步诗》竟不是曹植原文?七步诗是不是曹植写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81 更新时间:2024/1/8 1:52:59

《七步诗》竟不是曹植原文?七步诗是不是曹植写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最为短小而有名的诗篇之一,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成了成语,至今引用不衰。但这首诗是不是曹植写的,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古今都有学者认定此诗为伪,理由是几种

古老的曹植集中皆无此诗。这样来立论,根据似有不足,因为我们知道,最早正式为曹植编定的集子出于他的侄儿魏明帝曹钡闹家猓《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载,太和六年曹植死,时年四十一;过了几年,景初(237~239)中明帝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以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中外。这个集子显然不全:另据曹植本人先前所说,他自己选编自己的辞赋,删定别撰,为前录七十八篇(《前录自序》),这些还不是他一生辞赋的全部,就已经有这么多;而奉旨编撰的钦定本全集,包括赋颂诗铭杂论在内却一共只有百馀篇——这里一定被删掉了很多作品。

像《七步诗》这样的诗篇,在钦定本中删去不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一篇非删不可,因为这首诗讽刺打击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魏明帝曹钡母盖孜何牡曹丕。曹植这首诗当时一定非常遭忌讳。寓禁于编,早已发凡起例于曹保到清朝,乾隆皇帝搞《四库全书》,则为其集大成而尤其著名者也。

关于《七步诗》及其产生的背景,见于《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可知在刘宋时代,此诗尚颇为人们熟知,且有故事流传。好诗总是禁而不止的。《世说新语》是一部高水平的名著,其中的材料往往被视为重要的史料。据此则《七步诗》自应确认为真。

又《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世说》,其中《七步诗》的文本也是六句,仅个别字句略有异同。只是此诗的文本有繁简之别,另有一种四句本,《文选》卷六十任彦N(P)《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陈思见称于七步句下李善注引《世说》云:

文帝令陈思王七步成诗,诗曰:萁在灶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文字比较简略,不知是李善所见之《世说》即已如此还是他在引用时有所删节。由六句压为四句,很像一首唐人的五绝。古书注释中的引文往往并不严格按照原文引录,为简明起见可以有所省略,而为了引文的通妥流畅起见,又相应地改易少数几个字。这种作风到晚近以来还有,某些老派学者的引文有时不尽忠实于原文,就是这种老传统在起作用。

与六句本原诗相比,李善注所录之四句本保留了它的主要内容,而将诗的前两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删掉了。删掉这两句,诗的妙喻仍在,主要意思也没有变化:拿豆秸草作燃料来煮豆子,本是同根生的东西如此相煎甚急——现在是亲兄弟相煎甚急,令人不胜感慨。

此后更流行的文本则将李善注所引本的首句改为煮豆燃豆萁(《诗纪》卷十四引一作本)。这样一来,诗的开头就把豆和萁一道提出,更便于为下文张本,看上去要比一开始就突如其来地说萁在灶下燃更稳妥自然一些。这一改动不知出于何许人,其人实为高手。

曹植原作六句本显得比较古朴。这首诗的生长点在于燃豆萁煮豆子,那么煮豆子是要做什么呢,诗的前两句说得很明白: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是当时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先把豆子煮熟,然后让它发酵,加上盐和若干香料,做成豆豉或称盐豉,不加盐的则为淡豉,均为美味,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汁液,尤为常用的调味品(详见《齐民要术》卷八《作豉》)。在魏晋时代,豆豉算是新兴的美味,所以曹植在诗中详细言之。而到唐人或更后的读者心目当中,豆豉乃是十分普通的东西,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些话完全可以不去多说。某一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对文学创作总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从《七步诗》的变迁看去,改诗有时同科技水平之与时俱进也不无关系。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西晋的一个小故事: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羹,但未下盐豉耳!’北方贵公子王济(武子)看不起从南方来的亡国之馀陆机,以羊酪为天下美味,而陆机则以(莼)羹来与之对垒。做羹须下盐豉,味道才能勾得出来;陆机认为羊酪虽好,也就相当于未下盐豉的羹——北方的美味乃是二流货色。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当时北人南人互存偏见,所以往往有这样斗法式的问答,现在看去颇不足为训,但由此可知盐豉在魏晋时代的地位甚高,也可知曹植写诗时为什么那样不惜笔墨。

这样看来,今天重编注曹植的诗,《七步诗》应予录入,并当以《世说新语·文学》所引之六句本为准;至于后来的变成四句的删节本(李善注所引者)和进一步修改本(《诗纪》所引者),可以不管,也可以作为附录列入备考。前人或谓《七步诗》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其说颇有见地,但乃是从艺术角度出发的比较论;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

曹丕打压迫害乃弟曹植用心良苦,手法甚多,原因无非是曹植曾经是他的竞争对手,一度似有可能继承父王曹操的地位。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对曹植防范、报复甚严,无所不用其极。帝王式的思维往往如此。专制主义导致人性严重异化,中国古代皇室成员中父子、叔侄、兄弟们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史不绝书;但是就此写诗的人不多,好的更少,此《七步诗》所以可贵而传诵甚广也。

标签: 七步

更多文章

  • 王朗之死:诸葛亮骂王朗的奇葩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奇葩

    王朗之死:诸葛亮骂王朗的奇葩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朗是汉末三国经学家,曹魏初期重臣。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都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对于这样一个能者,我们很难想象他居然是被诸葛亮骂死的!武林军事今日解析王朗之死,同时分享诸葛亮骂

  • 公元225年 诸葛亮平定南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中

    三国时期,在蜀汉的南部,即今之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当时称为“南中”,散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总称为“西南夷”。但蜀在南中的统治极不巩固。建兴元年刘备死后,柯郡(今贵州凯里西北)太守朱褒、益州郡(今云南晋宁东)的大姓雍]、越`郡(今四川西昌)叟族首领高定同时反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内部整顿,“闭关息民”

  • 三国风云争霸里的小人物 默默无名的刘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风

    刘琰是什么样的人?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群雄争霸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的,当然也有很多默默无名之辈,比三国刘琰,和(qiwen8)小编一起来看看三国刘琰都做过些什么吧。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刘琰绝对称得上是个人物。当然,他没什么本事,不过是因为同属刘姓,便跟连了宗,认了亲。当时身在豫州,兵缺将寡,谋士

  • 三国赵云为何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武将?赵云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将

    三国赵云为何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武将?赵云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在邺城跟了刘备。倒霉的是,刘备是个流浪军阀,五次易主,四弃妻儿,但是赵云始终不离不弃,赵云的第一个闪光点在长坂坡,刘备又一次逃走,赵云却往曹军方向去了,有人说赵云投曹操去了,刘备喝止“子龙不弃我走也”,

  • 曹髦怎么死的?他是以怎样的结局结束昙花一现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昙花

    曹髦怎么死的?他是以怎样的结局结束昙花一现的人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髦怎么死的曹髦,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四任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即位前为高贵乡公,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后来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他以悲壮的结局结束了自己昙花一现的人生。纪录片中的曹髦说起

  • 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单刀赴会的是关羽还是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单刀赴会

    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单刀赴会的是关羽还是鲁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长期以来,“关云长单刀赴会”已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在宋元时期便广为流传,《三国志平话》和宋元戏曲都有此内容,元曲大家关汉卿还著有《关大王单刀赴会》一剧。《三国演义》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演绎。说的是:刘备取得益州以后,东吴要

  • 诸葛亮智激周瑜血战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血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血战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诸葛亮跟着鲁肃前往江东,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孙权战曹,借孙权的兵,灭曹操的人,建立皇叔的基业。为的也是让孙权十分信任诸葛亮,并且授权于诸葛亮,放心托胆的让他指挥三军。而孙权此时,早就被曹操屯兵赤壁吓的六神无主,不得不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

  • 三国的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是英年早逝 三国历史将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许多都早早去世,壮志未酬,却也无力回天了,只能令人扼腕痛惜,如果他们没有早逝,也许将会改变。而下面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早逝,那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变了。周瑜,字公瑾,其才华我不必多说,早期帮孙策平定江东,火烧赤壁一战击退!有人说那是的功劳,错,在赤壁之战只起到孙刘联盟的作用,关于借东风、三气周瑜

  • 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三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哪些

    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三国时期有哪些名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人固有一死,但是在那个辈出的时代,即使他们在下一刻即将死亡,依然充满了气概。今日,让我们重新见证他们临终前最后一刻的豪情万丈。1.(最傲气的遗言)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

  • 揭秘:三国时关云长为何拒绝女儿与孙权之子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子

    诸葛瑾的这个意见,被关云长“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拒绝了。这也是千百年来被认为是荆州失守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人认为是关云长的骄傲葬送了荆州。但是,细品《三国演义》,你就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其一,东吴如有意与蜀汉和好共图曹操,似乎更应该先把孙夫人送回刘备身边。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