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乱世奸雄曹操的用人之道:杀子仇人也能包容

乱世奸雄曹操的用人之道:杀子仇人也能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77 更新时间:2024/1/15 18:28:53

乱世奸雄曹操的用人之道:杀子仇人也能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操麾下猛将如云

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招揽天下人才

本版文字:钟葵(除署名外)

无论什么时候,会否用人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汉末三国时期,不懂用人艺术的公孙瓒、袁绍、袁术、刘表、刘璋等豪杰均以失败告终,只有深谙用人之道的曹操、刘备和孙权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王者地位。

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举,在用人方面棋高一着。他不惜代价网罗天下人才,并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使四面八方的人才纷纷聚集在自己周围,形成谋臣猛将如云的局面。正是依靠众多人才的辅佐,曹操扫平群雄,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

桥玄说曹操是“命世之才”

许邵称曹操为“乱世奸雄”

生于汉末乱世的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后来官至太尉。史籍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当时很多士大夫都看不起曹操,唯有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J对他另眼相看。

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何J一见曹操,便感叹道:“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桥玄又对曹操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子将即许邵,好品评人物,与其兄许靖在当时都很有名气,曹操便造访许邵,他问许邵:“我何如人?”许邵看不起他的为人,闭口不答。曹操十分恼火,用武力劫持许邵,许邵只好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对被评价为“奸雄”毫不介意,大喜而去。

汉灵帝中平年间,董卓专制朝政,胡作非为,天下豪杰纷纷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袁绍问曹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曹操反问:“足下意以为何如?”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伐,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从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袁绍注重占领形胜之地,而曹操注重用人,他要利用天下人才的“智”和“力”,以达到“无所不可”的境界。

荀是东汉名臣荀淑之孙,少有才名,何J认为他前途无量,他评价荀:“王佐之才也!”天下大乱时,荀率领宗族追随冀州牧韩馥,后来袁绍夺了韩馥的官位,以上宾之礼对待荀。但荀觉得袁绍不可能成就大业,他听说曹操有雄才大略,便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谈论时事形势,荀见解精辟,曹操大悦,说:“吾子房也!”把荀比作张良(字子房),并任命他为奋武司马。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接受毛d和荀等人的建议,至洛阳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开始“挟天子而令诸侯”。他以荀为侍中,守尚书令。曹操叫荀推荐一些“策谋之士”,荀推荐他的侄子荀攸和颍川人郭嘉。曹操任命荀攸为尚书。他和荀攸交谈之后,十分高兴地说:“公达(荀攸字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于是以荀攸为军师。

荀攸为人“深密有智防”,他跟随曹操东征西讨,经常运筹帷幄之中,当时曹操的部下和荀攸的子弟都不知道他的计谋。曹操曾经说:“荀文若(荀)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又说:“二荀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袁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

曹操外简而内明用人不疑

郭嘉是三国著名的谋士。当初他听说袁绍礼贤下士,使去投奔袁绍。袁绍对他很有礼貌,但在袁绍那里住了几十天后,他就坐不住了。郭嘉对袁绍的谋臣辛评和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全而功名可立。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但辛评和郭图不愿离开袁绍,郭嘉知道他们不醒悟,便不再提及此事,自己一人离开袁绍。

经荀推荐,曹操接见郭嘉,两人谈论天下大事,曹操喜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会见后出来,也高兴地对旁人说:“真吾主也!”曹操任命郭嘉为司空祭酒。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绍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看了很生气,对荀、郭嘉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当时袁绍的军事实力最强,曹操想与他争锋,担心自己力量不够。荀、郭嘉认为:“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曹操听了十分高兴,笑着说:“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

曹操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他用人所长,不计其短。郭嘉行为不检点,多次被“检察官”陈群当众指责,但曹操对郭嘉信任如故,正因为曹操对谋士十分重视,在他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足智多谋的人才,除二荀和郭嘉外,还有贾诩、程昱、司马懿、蒋济等人,有人统计过,曹操的得力谋士超过100人。

不记杀子之仇接纳张绣

不忌英雄之名善待刘备

曹操求贤若渴,用人不念旧恶,能用度外之人。张绣原是曹操的死对头,曾把曹军打得大败,战斗中曹操中箭受伤,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均死于此役,曹操一直想寻找机会消灭张绣。但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在当时袁强曹弱的情况下,听从谋士贾诩的意见,率众投降曹操。曹操表现出不计前嫌的王者气度,“执绣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

曹操在兖州时,曾推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发生叛乱后,曹操曾说:“唯魏种不弃孤。”没想到魏种也逃跑了,躲在射犬,曹操知道后非常气愤。建安四年他攻下射犬,生擒魏种。但他并没有杀魏种,而是“释其缚而用之,以为河内太守”。曹操说:“唯其才也!”

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原是袁绍的“秘书”,曾写过《讨曹操文告》,极尽丑化曹操之能事。袁绍失败后陈琳被俘,曹操不念旧恶,对他仍委以重任。

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曹操对投靠他的人能容而容,能用则用。祢衡有才华,孔融把他推荐给曹操,但祢衡“尚气刚傲”,看不惯曹操的作为,辱骂曹操,曹操大怒,他对孔融说:“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便把祢衡推荐给刘表,饶了祢衡一命。

建安元年,刘备被吕布打败,前来投奔曹操,曹操待以上宾之礼,并以刘备为豫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征求郭嘉的意见,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人一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笑道:“君得之矣!”于是,曹操不仅不杀刘备,还“益其兵,给粮食,使东至沛,收散兵以图吕布”。

标签: 奸雄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官职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官职

    三国时期官职等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将军位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 为什么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因何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因何

    为什么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因何都失败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首先,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臣上奏时说,我们魏国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这虽然是夸张,但说明中原的经济、社会被破坏的很厉害。同时,益州、荆州、

  • 孙策是个军事天才:三国唯一未打败仗的军事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是个

    孙策是个军事天才:三国唯一未打败仗的军事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称他:“a儿,谓难与争锋。”袁术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他就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孙策,在前后不足九年时间里,他横扫江东,鲜有败绩,若不是被刺客杀死,那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孙策,字伯符。名字不俗,相貌也不错。三国

  • 揭三国十大好色之徒排行榜:董卓第二,谁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好色之徒

    揭三国十大好色之徒排行榜:董卓第二,谁排第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此篇文章,纯属娱乐,无它含义。TOP10曹植老爹、老哥都是那样子,从小熏陶下,曹植也就深受其害。已经成了自己嫂子的甄氏,他还惦念着,还写出很多露骨的诗词来,让众人广为传播,想造成既成的事实,以逼迫自己的哥哥,没想被曹丕倒戈一击

  • 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可怜生在帝王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帝王

    曹氏父子三人为中国魏晋时代最为有名的文士,合称为“建安三子”,他们的诗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很重视对自己儿子们的培养,希望他们能文武全才,以继承自己的事业。许多人认为生在帝王家里一定就会很幸福,这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历史上所有的帝王之家所产生的内讧一样,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学之家”

  • 公元251年 司马师专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

    魏嘉平三年(251)八月,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做了抚军大将军,领尚书事。次年正月,司马师做了大将军,从此掌握了魏国政权。在政治司马氏父子实行高压政策,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都是一时名士,海内外对他们十分敬慕,这令司马师非常忌恨。司马师杀李丰,并诬陷他和皇后之父张缉、太常夏侯玄

  • 被忽视的三国英雄:张燕,他不仅是个山贼,也是个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是个

    被忽视的三国英雄:张燕,他不仅是个山贼,也是个英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到张燕,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仅仅是演义中的一句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操封为平北将军……或是《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寥寥二百字的记载。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他仅仅是山贼而已。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

  • 三国怪事:刘备的谋士陈群缘何成为曹魏的托孤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重臣

    三国怪事:刘备的谋士陈群缘何成为曹魏的托孤重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人们认为刘备前期难成霸业的原

  • 英布是谁?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英布是谁?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英布初属项梁,项梁死后,成为项羽手下,因其英勇善战,屡战奇功,成为项羽手下五大将之一。后来,项羽封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建都六县。后来英布背叛项羽,归顺刘邦。那么英布为什么要背叛项羽呢?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后,就开始拥兵自重,不大听从项羽指挥了。项羽与齐王田荣作战,向九江征

  • 三国二十四名将――邓艾人物生平 灭蜀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功臣

    三国二十四名将――邓艾人物生平灭蜀头号功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北迁汝南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