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父子三人为中国魏晋时代最为有名的文士,合称为“建安三子”,他们的诗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很重视对自己儿子们的培养,希望他们能文武全才,以继承自己的事业。>>许多人认为生在帝王家里一定就会很幸福,这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历史上所有的帝王之家所产生的内讧一样,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学之家”曹操家也产生过这样的尴尬局面。聪明的曹植和哥哥也有过一段生死之争。>>曹操曾经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深受自己喜爱的三儿子曹植。在征求谋士贾诩意见时,贾诩半晌不语,等曹操再三追问时,他才答非所问地说:“我在想和他的几个儿子们。”曹操蓦然醒悟。>>官渡决战中,袁绍有兵力七十余万,曹操只有兵七万,十倍于曹军,而曹操能以弱胜强,原因虽有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在于:袁绍集团内部朋党林立,互相争夺,以致削弱力量,是曹操得以逐个击破袁军的重要原因之一。>>袁绍因宠爱幼子袁尚,欲立为后嗣,因此,袁尚的死党审配、逢纪就得到袁绍的充分信任,掌握军政大权。谋士辛毗、郭图则是袁绍长子袁谭的死党,坚决反对废长立幼,拥护袁谭继位。因此审配、逢纪和辛毗、郭图各为其主,勾心斗角,以夺取嗣位。但他们四人都主张与曹操速决死战,与谋士田丰、沮授意见相左。>>由于袁绍废长立幼,又让两子自立朋党,袁绍一死,两兄弟为争夺嗣位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当曹操攻得急的时候,两兄弟还能拼力死守冀州,曹操军难于攻下。后来曹操用的计谋轻易杀了袁氏兄弟。>>袁谭、袁尚本是同胞兄弟,为嗣位而各立朋党,拼个你死我活。而辛毗又趁为袁谭求曹操援助的机会,让曹操取冀州。而审配的侄子因好友辛毗家属被杀,忿而献门放曹操兵入冀州,不但袁绍失去了基业而败,连他的儿子们也死于非命。同样,刘表的基业也在长幼废立之间化为乌有。>>曹操下定了决心立他的大儿子曹丕继了他的位。为了使政权能够顺利交接,曹操还帮助曹丕清洗了继位路上的不利因素。>>曹丕即魏文帝,文武双全,曾向不少剑术高手学过击剑。听说邓展精通武艺,熟练掌握多种兵器,又能空手夺刀。于是他和邓展谈论起剑术来。>>他对邓展说:“将军的剑法不正确,我曾经很喜欢剑术,并且学得了很好的剑术。”邓展要求跟他比试。当时两人都酒酣耳热,刚好在吃甘蔗,就以甘蔗作棍棒,在殿前交起手来。>>曹丕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旁边的人看了大笑,邓展心里不服气,要求再次比试。曹丕说:“我的剑法特点是动作急速而相连续,难以击中面部,所以都打中了手臂。”>>邓展说:“希望再做一次交锋。”曹丕料到邓展是想用突然前冲的方法来击剑,所以他假装向前靠。邓展果然迅速向前,这时曹丕就倒退了一步袭击,正好打中邓展的额头,在场的人紧张地看着,这次又是曹丕获胜。>>回到座位上,曹丕笑着对邓展说:“从前,名医阳庆让淳于意丢开陈旧的医方,另外把许多秘方传授给他。现在我也愿意邓将军舍弃原有的技艺,另行学习剑术的精妙道理。”所有在座的人都尽情地大笑起来。>>可见曹丕是个有着独特思维的人。而且,他还是个博览群书的皇帝,他非常推崇春秋时代的。当上皇帝后,他专为尊孔一事,下了皇帝诏书。诏书上写道:“孔子有圣贤之才,帝王之能,但生不逢时,一生颠沛流离,过得凄凄惨惨。为了用天道来救人世,他不惜一切,受尽了委屈,结果并没有受到哪个国家当权者的重用,他只好远离官场,埋头做学问,写成《春秋》,编出《诗经》,为后代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代有作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他那里学来有用的东西而大展宏图的。孔子是人世间的大圣人,亿万年的师表。这些年遭逢天下大乱,孔子的庙宇被毁于战火,不再搞祭奠孔子的活动,使王道礼法都废了。现在我下令,立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专门负责祭奠孔子的事宜;令鲁郡修复孔庙,派人守卫,并在孔庙外修建房屋,让有学问的人住在那里,研修孔子的著作。”>>魏黄初五年四月,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即建立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学习《易》、《书》、《诗》、《礼》、《春秋》等五经,设置“春秋载梁”博士。>>曹丕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面推行“九品中正制”,让所属各郡县“唯才是举”,一面恢复尊孔活动,开设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广罗天下豪杰,靠人才和礼法来统治天下,可以说,曹丕是一个理想的封建帝王。>>但他的另一个兄弟曹植并不亚于他。最初,曹操曾经更倾向于曹植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曹植的聪明与才思更甚哥哥曹丕一筹。>>曹植10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诗歌词赋。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说:“你是靠别人帮忙才写成的吧?”>>曹植跪下答道:“我可以出口成文,落笔成章,只要当面考试,就能够检验出来我是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写文章的。”>>当时曹操在邺城刚刚建成铜雀台,于是,曹操就带领所有的儿子去登台,命各人作赋。曹植提起笔立刻写成,写得很出色,曹操对此十分惊奇。>>有一次曹操出征,儿子相送,曹植作了一篇歌颂父亲功德的文章,令众人及曹操大为叫好;轮到曹丕时,他觉得自己想说的话全被那个机灵鬼说完了,心里急得要命。这时,他的心腹吴质对他说:“说不赢,你就不要说了,就默默地流泪吧!”>>这一招果然灵验。曹操及左右的大臣们都被曹丕感动了。大家都认为曹植虽然聪明伶俐,而诚心却比不上哥哥。做帝王要的就是忠厚不露,而曹植却太外露了。>>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曹操为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一天,令两人出城。另一边却悄悄告诉守门人不许放行。曹丕先到,被门吏阻拦,只得回来。轮到曹植走到门口,门吏阻拦时,曹植喝道:“我奉王命出使,你们不怕死吗?”守门人不敢放行,被曹植当街腰斩。>>于是曹操认为还是曹植有才干。因而产生了重新立太子的想法。>>曹植生性随便,虽然是曹操的儿子,却不大讲究仪表,他所乘坐的车马,也不崇尚华丽的装饰。曹操经常出些难题问他,他都能应声而对,所以博得了曹操的宠爱。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过了三年,他又被封为临畜侯。曹操要去征讨,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走时,曹操告诫曹植说:“我过去当顿邱县令时,是23岁,回想那时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你今年也是23岁,可要努力啊!”>>曹植以才华而,和丁仪、杨修等人关系很好。丁仪等人多次向曹操建议立曹植为太子,引起曹操的怀疑。曹植还像以往那样随随便便,尤其是喝起酒来一点也不节制,没有太子的风度。>>曹丕却耍弄权术,很注意修饰自己,一举一动都显露出太子的风度。宫中有很多人建议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给曹植增邑五千户,和以前的合并起来,共食邑万户。>>曹植曾乘车在邺城内飞驰,并私出城门。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将掌管城门的官吏杀死了,又重申了诸侯所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曹操对曹植不再宠爱了。他为了警告曹植,就找了一个理由,将曹植的好友杨修杀了。曹植的内心越发不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所围。曹操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的职权,去救曹仁。临行前,曹操召曹植去见他,要给曹植一些忠告。曹植却因为和曹丕饮酒而醉,无法去见曹操,曹操大怒,于是罢免了曹植征虏将军的职权。>>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不久,就借故杀了曹植最亲近的两个人。并把曹植捉去,说:“当初父亲在的时候,你不是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吗?现在我命你就在我面前,不要别人帮你,你在七步之内必须作出一首诗来,否则的话,你就犯了欺君之罪。”>>曹植为了保命,迫于自己理想的失落和哥哥的威胁,在七步之内终于作成了那首传世的佳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大为弟弟的才华惊讶,加上母亲的压力,饶了弟弟的性命。>>第二年,曹植被人告发,说曹植喝醉了酒,借酒劲威胁朝廷派去的使者。掌管司法的官员请求曹丕治曹植的罪。曹丕下诏说:“曹植是我的同母兄弟。我对天下无所不容,何况曹植呢?我和曹植有骨肉之亲,所以不能杀他,将他改封别的地方吧。”>>根据曹丕的旨意,曹植被贬为安乡侯,改封邱城侯。又过了一年,立为邺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黄初四年,降封雍丘王。>>黄初六年,文帝率军东征,路过雍丘,到曹植住的地方去了一趟,给他增食邑五百户。曹丕去世后,明帝即位。明帝对曹植依然采取不重用的态度。曹植被迁来迁去,行动上又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生活标准也不断降低。>>曹植屡次上书,颂扬皇恩,抒发自己报国的情怀,希望能和皇帝单独谈一谈时政,供皇帝参考,但最终也没实现这个愿望。他在自己的诗作中,诉说着郁结在胸的苦闷,流露着满腹的悲伤,表达着他对建功立业的执著追求。他越是这样,明帝越是认为他的野心不小,时时刻刻防备他,不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明帝即位的第六年,曹植从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因未能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心迹,怅然绝望,想起这十来年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于是抚琴而歌,诉说自己像粒草籽一样,随风飘来飘去,上天入地,去南走北,飘浮不定。歌罢越发痛苦,于是发病而死,终年41岁。>>巍巍皇威,赫赫君势,浩浩皇权,体现着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一个朝代的皇帝登基,首先便是建立“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的等级秩序。作为塔尖的皇帝,从各个方面来说,都要求体现“唯我独尊”的权势。为了达到这种权势,历史上弑父、杀兄,为了争夺帝位,兄弟、父子相残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曹丕和曹植本是手足,却因为继位的问题翻了脸,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不可避免的内讧。
更多文章
公元251年 司马师专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
魏嘉平三年(251)八月,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做了抚军大将军,领尚书事。次年正月,司马师做了大将军,从此掌握了魏国政权。在政治司马氏父子实行高压政策,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都是一时名士,海内外对他们十分敬慕,这令司马师非常忌恨。司马师杀李丰,并诬陷他和皇后之父张缉、太常夏侯玄
被忽视的三国英雄:张燕,他不仅是个山贼,也是个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是个
被忽视的三国英雄:张燕,他不仅是个山贼,也是个英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到张燕,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仅仅是演义中的一句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操封为平北将军……或是《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寥寥二百字的记载。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他仅仅是山贼而已。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
三国怪事:刘备的谋士陈群缘何成为曹魏的托孤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重臣
三国怪事:刘备的谋士陈群缘何成为曹魏的托孤重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人们认为刘备前期难成霸业的原
英布是谁?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英布是谁?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英布初属项梁,项梁死后,成为项羽手下,因其英勇善战,屡战奇功,成为项羽手下五大将之一。后来,项羽封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建都六县。后来英布背叛项羽,归顺刘邦。那么英布为什么要背叛项羽呢?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后,就开始拥兵自重,不大听从项羽指挥了。项羽与齐王田荣作战,向九江征
三国二十四名将――邓艾人物生平 灭蜀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功臣
三国二十四名将――邓艾人物生平灭蜀头号功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北迁汝南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
揭秘:卧龙先生诸葛亮曾酿成蜀国最大一桩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卧龙
揭秘:卧龙先生诸葛亮曾酿成蜀国最大一桩冤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荆州不该失”情结使诸葛亮惆怅万分“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
吴魏赤壁之战始末: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始末
吴魏赤壁之战始末: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战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填了一首《念奴娇》的词,来缅怀赤壁之战的陈迹,抒发心中的感慨。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羽扇纶〔guān官,有青丝带的头巾〕巾,谈笑间,樯橹〔樯是帆船的桅杆,橹是摇船的橹〕灰飞烟灭。”
第一大冤人: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阿斗
第一大冤人: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新知,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刘禅阿斗一直被视为是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一个千古
三国史上东吴小霸王孙策其实是死于弟弟孙权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小霸王
三国史上东吴小霸王孙策其实是死于弟弟孙权之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从三国志上看,很显然,二弟孙权受益最大,自此六郡八十一州尽收于囊中。而且变故后,他的所作所为也让人存疑。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他指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这三个国的疆域从哪到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蜀汉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这三个国的疆域从哪到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魏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