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才女蔡文姬的人生悲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国时代本是男性驰骋疆场的舞台,女人只有沦为配角。乱世之中,看重的又是金戈铁马,征战杀伐。那些盛世中文采精华的本领,到这里只能算是雕虫小技。所以,三国中那些著名的文人,比如孔融、杨修之类,若不肯乖乖地给有枪杆子的当奴才,就难免杀身之祸。至于曹操父子,那属于武人弄文,又另当别论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精通文理的弱女子,她的命运自然只能是加倍尴尬和不幸。她就是后汉三国有名的才女――蔡琰(蔡文姬)。
蔡琰,字昭姬。到了晋朝,为了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后人给改成文姬。于是,“蔡文姬”这个假名反而成为主流。在这里,咱也从众,将错就错吧。
蔡琰出生名门。她的祖上蔡勋忠于汉朝,在西汉灭亡时拒绝了王莽的任命,逃亡深山,因而被称颂一时。蔡琰的父亲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蔡邕。蔡邕既是文史学家,又是大书法家和音乐家,在文坛和艺术界都占据重要的地位(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向问天从蔡邕的墓里找出了失传已久的名曲《广陵散》)。
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蔡琰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她学问很好,能言善辩,又精通音律,可谓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在她年幼时候,一天夜里,老爹蔡邕弹琴。弹着弹着,一根琴弦竟然绷断了。蔡邕正想发一番感慨,不料身后的女儿稚嫩地插了一句:“断的是第二根弦吧?”
蔡邕心里一惊,因为女儿说对了,断的正是第二根。他口里敷衍道:“小丫头,你不过是碰巧猜对了罢了。”说完,手指头一勒,又弄断了一根琴弦:“这根呢?”
蔡琰回答:“这次断的是第四根弦。”又是分毫不差。蔡邕这才相信女儿真有这本事。
那时候,寡妇改嫁是常事,更何况蔡琰年纪轻轻,又是家风很好的著名才女。可是,在她回家后不久,天下的变乱就一年烈似一年。黄巾起义好容易被镇压下去,宫廷内部又是纷争不断。等到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们同归于尽了,西凉土霸王董卓又率军进京,把持了朝政。
董卓听说蔡邕的才名,专门请他出来做官。蔡邕最初不愿与董卓同流合污。但董卓放出狠话,蔡邕不肯做官,就满门抄斩!蔡邕只好出来,董卓拿出土霸王的豪爽,给他连连升官,非常看重。蔡邕虽然知道董卓是个魔王,也难免存了一点感激。在这种情况下,蔡琰自然没工夫谈婚论嫁。
结果等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计杀死董卓,为天下除了一害。蔡邕毕竟是文人性情,他受过董卓的恩惠,不可能一点感情也没有,于是在座位上忍不住为董卓叹息了几声。这下,高举阶级斗争旗帜的王允震怒了,严厉斥责蔡邕依附奸党,毫无立场的罪行,并不顾大臣们的劝告,把蔡邕下到大牢。不久,蔡邕就在牢狱中死去。
丈夫死了,父亲也死了,蔡琰顿时成为飘萍柳絮,无依无靠。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世道里,女子的才情和智慧,是一点帮助也起不到的。至于美貌,反而会引来强横之徒的垂涎,给自己带来灾难。
董卓之死只是让朝中大臣出了一口恶气,天下反而更乱了。董卓的部将李唷⒐汜带兵打破长安,杀死王允,为董卓报仇。之后,把持了朝政的李嗪凸汜又自相残杀,在关中之地纵兵劫掠。战乱加上灾荒,使得原先拥有数十万户的长安地区,人民“相食略尽”,这是何等惨不忍睹的景象!
在这几次战争中,李唷⒐汜等人都使用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作为雇佣兵。而汉朝前期和中期曾经一度构成严重威胁的匈奴,在被汉朝打败后,也有很大一部分“内附”,接受汉朝的领导,居住在边境地区,称为“南匈奴”。在汉朝强盛的时候,这些少数民族一般是很听话的。但当汉朝内部自己分崩离析大打出手时,少数民族也就趁机蠢蠢欲动,甚至参与到战乱中来,烧杀抢掠。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蔡文姬遭到了不幸――她被匈奴骑兵捕获了。
推荐阅读:
3D试机号为568的历史情况统计
王尽美与邓恩铭资料
【僪佹】的意思是什么?【僪佹】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代的美女叫貂蝉还是貂婵?
盘点从最高高度不带降落伞坠落生还者谁是这项吉尼斯记录的保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