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大军为什么能横扫亚欧?称霸的八个制胜法宝

蒙古大军为什么能横扫亚欧?称霸的八个制胜法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4/1/10 11:24:03

从一统大漠南北、创建帝国以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依仗20万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亚欧大陆数十载,占领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德国等,灭掉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有几千万人口,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刺子模。其铁蹄践踏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蒙古人为何如此热衷侵略呢?首先,蒙古人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故而不畏生死,能长期保持强劲的扩张势头。刚刚走出氏族部落社会的蒙古人,热衷于掠夺战争的习性尚未改变,打垮敌人以“乘其骏马,掠其妻子,占其土地”仍是蒙古社会得以生存扩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而统一建国后,蒙古诸部都已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及勋臣权贵的财产,不再是掠夺对象,这势必使他们将富庶的邻国作为掠夺目标。当时的蒙古人和所有的敌人相比,在文化和物质上都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特别是其中的蒙古军从1189年起在成吉思汗带领下连续不断地打了30年仗,早已成为一架战争机器。耶律楚材在诗中写道:“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就是当时蒙古西征大军士气和军威的真实写照。

其次,蒙古人天生就是职业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没有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和中国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蒙古人从小就是斗士,在马背上长大,小时候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后就早可以算成是职业军人。由于他们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究,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这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显得很轻。他们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中原地区穿上军装的农民永远比不上的。这种从艰苦环境和游牧制度中磨炼出来的精神上的素质优势就是蒙古军在天才统帅成吉思汗指挥下能够横扫中亚和欧洲的最主要的奥秘所在。

民族特性与不畏战争的整体素质优势,注定了蒙古大军是沙场角逐的强者。那么,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具体依靠的是什么呢?笔者通过深入研究,认为蒙古人所拥有的“八个法宝”,正是其能屡屡克敌制胜而雄视天下的真正决定因素。

法宝一:三位一体全民皆兵的体制。蒙古帝国是军事封建帝国,其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军政一体,军民一体,其民皆兵,其兵皆民,广大牧民平时劳动,战时则跨马弯弓投入战斗。各部落的首领既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在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着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这种生产、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有效地解决了国小力单,兵源不足,指挥不便等矛盾,把蒙古帝国变成了大兵营,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几十年的征战中,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法宝二: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成吉思汗用人不仅不问出身等级,而且打破了氏族和民族的界限。因此在成吉思汗手下收集了各民族大量有用的人才,如乃蛮太阳汗的掌印官畏兀塔塔统阿,金国的降臣契丹人耶律楚材,畏兀儿人田镇海,汉人史天倪父子、严实父子,花刺子模人牙剌瓦赤父子,以及出波斯、钦察、斡罗思、阿兰等部的一批人才。史书记载说,当时大蒙古国的汗廷上服装五颜六色,语言多种多样,真是人才济济,五湖四海。这些人不仅积极执行成吉思汗的政治军事路线,而且为成吉思汗出了不少主意,对他制定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起了重要作用。如塔塔统阿帮助成吉思汗创造了畏兀字书,帮助成吉思汗完善了各种制度;耶律楚材帮助蒙古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化;田镇海首开屯田,建立了有名的镇海城。总之,在成吉思汗的部下中,既有出身于奴隶的将军、国王,又有原为仇敌的先锋大将,既有出身本族的宗王大臣,又有来自各部族、各民族的文臣和帅才。他们是贯彻成吉思汗政治军事路线的各级骨干,是成吉思汗取得胜利的主要依靠力量。

法宝三:世界上最强大的机动快速骑兵。为了训练出最好的骑士,蒙古孩子三四岁就接受专门的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这些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和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他们的弓箭较长较大,需大约相当于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射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另外,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是正规的西方军队防不胜防的。蒙古马虽小,但耐力极强,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大军是靠马的优势战胜了敌人,每个士兵备有多匹马,通过换乘来保养马力,有时用尽食品便切马脉饮血、挤奶饮乳。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

法宝四:奇特的战略战术。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尚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事实上,蒙古军队的轻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可惜蒙古人并不按照欧洲骑士的规矩来。他们特别强调部队的机动胜,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蒙古人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撤退。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因为他们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进行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一但敌军开始后撤,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蒙古大军正是凭借着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只用少量的伤亡,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比如攻打匈牙利时,蒙古人仅用三万人打垮了十万匈牙利军队,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为悬殊的。

法宝五:冷兵器时代最先进的武器。成吉思汗除从帝国和被征服地区夺取大量的金银铜铁及其他战略物资,还尽量俘获大批的工匠艺人,加以保护。他任命从统一蒙古战争以来追随自己的伊斯兰族将领哈萨纳为统管,在蒙古建立冶金和武器制造厂,从事冶金和各种装备的生产,使蒙古军队源源不断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比如抛石器、铜制火炮、火箭发射器、火焰喷射器、凝固汽油弹等。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于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慑作用。当时的波兰人描绘蒙古人从一种木筒中成束地发射火箭,因为木筒上绘有龙头,因此被波兰人称作“中国喷火龙”。在欧洲战场上,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对城墙尚未造成完全破坏时,守军便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正是运用这些先进的武器,使得蒙古人在攻金、攻夏、攻花剌子模以及后来攻的宋、攻大理、攻高丽中得以纵横欧亚,势如破竹,无人能挡。铜制火炮是成吉思汗时期世界上最先研制成功的杀伤力很强的热兵器,比欧洲人别尔多尔所发明的火炮还要早一百年。

法宝六:世界上最早的军事作战参谋部。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和忽必烈等三代军事统帅皆为长于战略筹划,精于战术运用,善于用兵使将的杰出军事家。比如成吉思汗不仅仅是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能征惯战的勇士,而且在斗智塞谋方面,胸有妙计,高敌一筹,非常重视谋略上战胜敌人。所以,他在采取一个战略行动之前,总是长时间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详细的情报,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周密的计划,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征讨乃蛮部之前,成吉思汗对其军委任了千户之官、百户之官并组建了千员中军;委任了脱仑、朵歹等六名扯儿必(官名,即常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总参谋部。1204年与乃蛮部战,蒙古军进至萨阿里之野,共议:何以处之,就是朵歹献计成吉思汗,使用了增火法,“凡有性命者,人各火五处,以火之惊”。此计果然奏效,骗了娇伧的乃蛮部阳汗,使他得出了“其火多于星辰云,蒙古多矣”的结论。日本着名的军事家饭村穰说:“这个参谋部比拿破仑的参谋部还要早六百年”。

法宝七:就地取材的扩军制度。征战中,成吉思汗随时用招降等办法,组建了契丹、女真、维吾尔、汉等民族武装,并大胆使用。后来,这些部队的数量逐渐超过蒙军。在征讨金国的战争中,他先后收编了契丹、汉、女真等族的大批军人。辽东的契丹族军民叛金降蒙,金国不得不派出数万人马,前往镇压。成吉思汗及时派兵援助,打败金军,占领金的东京辽阳,契丹族部队起了重大作用。忽必烈汗时拜中书右丞相的史天泽,就是在成吉思汗征金战争中,同其父、叔、兄率领汉族武装投降的人。他率领汉族武装,为蒙古的兴盛立下汗马功劳。在征伐花剌子模时,成吉思汗每占领一个城池或地区,即强征居民中的青壮年组成部队,谓之“签军”,派蒙古将领监督。在攻打忽毡内堡时,蒙古军仅2万,签军为5万。就这样,成吉思汗的军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这些签军主要担任搬运土石、填塞堑壕、挖掘坑道、冲锋陷阵等任务,对西征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法宝八:巧妙利用矛盾以敌制敌。13世纪,亚欧诸国的内部局势为蒙古的扩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这些封建国家,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先进的文化和相当的军事实力,但在政治上,这些国家或昏君在位,好臣当道;或党同伐异,内讧不已;或国势已衰,分裂瓦解,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足以阻止蒙古帝国的扩张锋芒,于是蒙古帝国的侵略扩张在短期内便势成燎原,绵延达数十年之久。蒙古大汗们还积极利用各部落内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削弱敌方,壮大自己。在征讨金国战争中,利用契丹族、汉族和女真族之间的矛盾,争取大批契丹族、汉族武装,叛金降蒙。进攻西辽时,成吉思汗利用西辽国内回教徒和其统治者屈出律汗之间的尖锐对立,派兵2万人,宣布宗教自由,支持回教徒的斗争,使回教徒反对屈出律汗的起义全面爆发,蒙古军得到居民支持,迅速占领西辽。成吉思汗利用西夏和金朝的矛盾,最终灭了西夏。成吉思汗又利用宋、金世仇,联宋反金。窝阔台汗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假道于宋,下兵唐邓,联合南宋,消灭金国。而后,蒙古军队又灭了南宋王朝。成吉思汗通过采用以敌制敌的“策略”,分而击之,不仅在交战中占尽优势,而且把战略全局上的劣势,逐渐转化为优势,保证了最终的胜利。

蒙古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八个法宝”发挥了无比巨大的威力。不仅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的军团,而且帮助蒙古人建立了空前绝后的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标签: 蒙古

更多文章

  • 元代少数民族在文化科学上的贡献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代

    元代版图辽阔,国家统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科学技术的广泛交流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少数民族在文化科学上的贡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珍贵的一部分。在元代出现了不少用本民族文字从事着作的少数民族文学家、翻译家、科学家。在文化艺术方面,元代少数民族有许多自己的创造。以少数民族的作品来说,当然首推

  • 一、踏破欧亚大陆的大蒙古国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欧亚大陆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立即开始了南侵西征,他后半生的20余年(12061227)都是在无休无止的征战中度过的。在他病逝后,又经过窝阔台和蒙哥两位大汗的不懈扩张,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旷古绝今的庞大帝国,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1.有仇必报的成吉思汗在历史上,金人为维护其北部边疆的安定,对草

  • 居庸关之战等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之战

    一、居庸关之战金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复行南进,继续伐金,先攻取前所弃而为金兵复据之长城边堡。秋7月,蒙古军南下入宣德府(今察哈尔省宣化县),进薄德兴府(今察哈尔省涿鹿)由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与驸马赤苦(亦作赤穴屋)会攻拔之,成吉思汗进军至宣德东南之怀来县。金主派完颜纲、术虎高琪

  • 五、赛典赤治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理

    赛典赤,一名乌马儿,本名赡思丁,回人。他出生于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赛典赤”就是“圣裔”的意思。成吉思汗西征时,他只有十几岁。他主动率部归降,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赞赏,以后就以宿卫的身份跟随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

  • 廉希宪是个怎么的人?廉希宪施行仁政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人

    廉希宪是元朝初年着名的儒士、政治家,是元世祖的左膀右臂。他小的时候,言行举止便超凡脱俗,遇事非常有主见。9岁时,4个家奴盗走5匹马被抓获,依法当死,廉希宪却声泪俱下劝父亲饶怒了他们;而且有一次,两个家奴借着酒劲奚落廉希宪,他觉得这是在侮辱自己,于是将这两个人送到府狱杖责。廉希宪聪颖好学,19岁便得到

  • 宁宗懿瞵质班传:宁宗懿瞵质班的故事以及人物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宁宗懿瞵质班(公元1326年~公元1332年)在位时间:公元1332年曾用年号:至顺谥号: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安葬地:起辇谷元文宗图帖睦尔临死之际,为了赎回自己弑兄夺位的罪行,诏令在他死后,立他兄长和世的儿子为帝。但他的遗言还是被把持朝政的燕铁木儿所篡改。文宗死后,燕铁木儿为继续专权,就请求皇后卜

  • 赵孟頫:世人都说他是懦夫,他只是把勇气给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他是

    世人都说他是懦夫,他只是把勇气给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孟頫。哀痛的赵孟頫返回故乡,回到他熟悉的情境,终日呼朋唤友,流连诗酒。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他去世那天,犹在家中观书作字,谈笑如常,晚上倏然而逝。时年六十九岁。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参不参得透,已经不重要。所谓勇

  • 一、行省制度的实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行省

    元代政治制度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行省制度的建立。忽必烈即位后,采用汉制,在开平建立了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后来随着元代统治中心迁往燕京(即北京),忽必烈在燕京又设立了行中书省,以实行中书省的职责。约在中统三年,中、行两省自然合并,此后就不再有“燕京行中书省”。

  • “奇男子”扩阔铁木尔在中原的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原

    扩阔铁木尔,汉名王保保,保保是其小名,名字、字、号等已无考。他的父亲是沈丘(今中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一位汉族大地主,后来娶了元朝平章察罕铁木尔的妹妹为妻,生下了扩阔铁木尔。扩阔铁木尔从小就被舅舅察罕铁木尔收为养子并悉心教养,他的身上,既有浓浓的蒙古人争强好战的体格和勇武,也有很浓厚的汉族儒家文化

  • 脱脱是个怎样的人?锐意改革的“贤相”脱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的人

    在元代以前的各个朝代,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两大集团势力存在,那就是“革新派”与“保守派”。从商鞅到王安石,他们的革新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在元代,也有这么一位锐意改革的着名人物,他就是脱脱。脱脱是蒙古蔑儿乞部人,字大用,自幼生活在伯颜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