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居庸关之战等战役

居庸关之战等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03 更新时间:2024/1/13 10:52:20

一、居庸关之战

金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复行南进,继续伐金,先攻取前所弃而为金兵复据之长城边堡。秋7月,蒙古军南下入宣德府(今察哈尔省宣化县),进薄德兴府(今察哈尔省涿鹿)由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与驸马赤苦(亦作赤穴屋)会攻拔之,成吉思汗进军至宣德东南之怀来县。金主派完颜纲、术虎高琪等统兵拒敌,两军相接,几经战斗,金军退却,向南溃遁,蒙古军乘胜追杀,诛戳殊众,金军惨败,伏尸遍野,蒙古军复捕捉金军逃遁之主力于居庸关北口而包围歼灭之。于是蒙古军遂叩居庸关。

居庸关俗称天险,关分南北二门口,北斗亦称北口,即今居庸关,南门称南口,迄今犹名为南口,两者相距四十里,其间右两山夹峙,中有巨涡,悬崖峭壁,称为绝险,金人正严守其中。蒙军侦知金人在居庸屯戍重兵,严阵守隘,开门原极狭,且金人熔铁以锢之,并布铁蒺藜于居庸开外百余里地区之中,益发造成形势险阻。蒙军熟料若由此进攻中部,势必遭遇坚强抗拒,危险异常。于是成吉思汗仍留兵一部,看守居庸北口之外,佯作攻击,以始金兵。

而自将大军沿桑乾河西行,经山西省之广灵、灵邱等地,然后绕道束出经涞源,凉圆峪以出太行山之紫荆关,以迂回居庸关地堑天险之大后方。

金人既侦知蒙古军之迂回企图,乃亟派奥屯襄率众驰往紫荆关,企图杜蒙古军于关内隘阻之中,奥屯襄军比至,成吉思汗军已逾隘矣!成吉思汗见金军来拒,乃令木华黎攻击之。两军战于五回岭,金军大败,蒙古军乃乘势东出。8月,金主永济遂被杀。于是年冬10月,进拔中都西方之涿易二州,而进据中都之南面。金廷方面遂又有术虎高琪杀胡沙里执中之变,正所谓危亡当前而内难未已也。

当成吉思汗自将大军作迂回运动之际,分遣者别,速不台各卒所部从间道袭居庸南口,破之。金守关将讹鲁不花至是亦献居庸北口以降。居庸既克,蒙古南北会师。进入居庸之蒙古军乃遗精兵五千骑,至涿易两州去攻敌人侧背,于是涿易等州尽克,蒙古军遂进围金之中都(即今北平市)。

二、蒙古军河北平原扫荡战

成吉思汗鉴于中都形势险固,难以遽下,乃留兵一部围困中都,于是年宋宁宗嘉定六年金齐帝至宁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公元1213)秋,分兵三道,以扫荡黄河以北诸州。其作战区分如左:一、右军以其三子术赤、察哈台、窝阔台将之。此军之作战,概自易州循太行束麓(按即今之平汉铁路线)南下,扫荡山左之定、邢、洺、磁、卫、孟等州。至黄河折而西北,返入山西。右军进入山西,复分兵三路:一路北向泽州、潞州、辽州、沁州,沿今之同蒲铁路东侧向北扫荡;一路沿平阳、太原、忻州,代州道,向北扫荡;一路溯黄河东岸,沿吉州、隰州、岚州这向北扫荡。三路兵马约期于西京以南会合。再转而东下,趣向中都,与主力军会合。

二、左军以拙赤哈撒儿(成吉思汗之弟),斡陈(新元史作阿拉赤)、布札将之,循海边东进,取蓟州,平州,辽西走廊诸郡。

三、中军由成吉思汗与拖雷及木华黎将之。中军之作战,亦分兵为三;该军发自涿易二州,右路军沿今之平汉铁路以东向南扫荡蠡、祁、深,冀、濮、开、滑诸州,直抵黄河,循北岸而东南进与中路军会合于徐州附近。中路军则沿霸州、雄州、莫州(今河北省任邱)、河间,献州、景州、恩州,南取济南、泰安、济州而趋徐州。左路军则沿渤海南下沧州,无棣、滨州,循淄、潍,莱、登诸州向胶东扫荡。再折向沂州,企与中路军会合于徐州附近。

当时金军诸路兵马,皆已仓往北边防戍,中原州府则佥乡民为兵,上城守御,蒙古军每临其家属攻城,父子兄弟往往遥相呼认。由是守兵,人无固志,蒙军所向,山东河北数千里之地,望凰瓦解,州府尽破,惟蒙古左军遭受极大抗拒,进展甚缓。斯时,金黄河以北,能自保者,仅中都,通州、顺州(今河北愿义)、真定(今河北正定),清州(今河北天津南)、沃州(今河北赵县)、大名、东平、德州,邳州及海州等十一城耳!河东(指今山西省)州县,亦多残破。木华黎复独率一部,进略密州,屠之而返。

冬10月,蒙古诸路军马开始北返,合电于中都以西之大口,以逼中都。

三、蒙古取金中都

翊年即宋嘉定七年、成吉思汗九年春正月,蒙古扫荡河北平原诸军,集于中都近郊,诸将咸请乘胜破中都,成吉思汗不以为然,而遣使阿剌浅告金主曰:“汝山东、河北州县,尽为我有。汝所守惟中都耳!天即弱汝,我复迫汝于险,天其谓我何干?我今还军,汝不能犒师以弭我诸将之怒耶?金主与丞相廷臣计议,丞相术虎高琪曰:“彼兵力已疲,今与之决战何如?”完颜承晖曰:“不可。此孤注也!败则不能复振,况我军身在都城,家属各居诸路,其心向背未可知,战败必散,苟胜亦思妻子而去,祖宗社稷安危,在此举矣!今莫若遣使议和,待彼还军、再为战守之计。”金主然之。乃奉金发帝永济女岐国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人,马三千匹,以献于成吉思汗。蒙古军乃解中都之围,全军北返。(上引见新元史卷三太租本纪下)

5月,金主既与蒙古议和,大赦国内,以国蹙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乃议迁都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汴者金之南京也。群臣谏不可,金主不纳,6月命平章政事完颜承晖、左丞相抹然尽忠,奉太子守忠留守中都自与六宫行南迁。

金主行至中都西南之良乡,今扈送之契丹降军,将原先发给之铠马悉复还于官。于是契丹降军知金朝已不见信皆出怨言,遂作乱。杀其主帅金人详衮,而推契丹人斫答、比涉儿、札刺儿三人为帅,还兵向中都进攻。金平章政事完颜承晖在中都闻变,以兵阻叛兵于芦沟桥,为斫答所败。契丹军势既盛,遣使乞降于成吉思汗,并求援助。时成吉思汗驻夏于鱼儿滦(今察哈尔张北县西北,即金史地理志之大鱼滦),闻知金主南迁及斫答之变,怒曰:“金主既与我和好共处,今复南迁,是有疑心,特以和议款我耳!”乃决弃和约,命撤木合率蒙古军。石抹明安率女真投降之军入古北口,往会合斫答之契丹军,共围中都。同时命木华黎进兵辽东,以援耶律留哥。缘金兵已复取辽东之大半也。(元史一卷太祖本纪)

标签: 之战

更多文章

  • 五、赛典赤治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理

    赛典赤,一名乌马儿,本名赡思丁,回人。他出生于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赛典赤”就是“圣裔”的意思。成吉思汗西征时,他只有十几岁。他主动率部归降,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赞赏,以后就以宿卫的身份跟随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

  • 廉希宪是个怎么的人?廉希宪施行仁政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人

    廉希宪是元朝初年着名的儒士、政治家,是元世祖的左膀右臂。他小的时候,言行举止便超凡脱俗,遇事非常有主见。9岁时,4个家奴盗走5匹马被抓获,依法当死,廉希宪却声泪俱下劝父亲饶怒了他们;而且有一次,两个家奴借着酒劲奚落廉希宪,他觉得这是在侮辱自己,于是将这两个人送到府狱杖责。廉希宪聪颖好学,19岁便得到

  • 宁宗懿瞵质班传:宁宗懿瞵质班的故事以及人物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宁宗懿瞵质班(公元1326年~公元1332年)在位时间:公元1332年曾用年号:至顺谥号: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安葬地:起辇谷元文宗图帖睦尔临死之际,为了赎回自己弑兄夺位的罪行,诏令在他死后,立他兄长和世的儿子为帝。但他的遗言还是被把持朝政的燕铁木儿所篡改。文宗死后,燕铁木儿为继续专权,就请求皇后卜

  • 赵孟頫:世人都说他是懦夫,他只是把勇气给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他是

    世人都说他是懦夫,他只是把勇气给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孟頫。哀痛的赵孟頫返回故乡,回到他熟悉的情境,终日呼朋唤友,流连诗酒。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他去世那天,犹在家中观书作字,谈笑如常,晚上倏然而逝。时年六十九岁。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参不参得透,已经不重要。所谓勇

  • 一、行省制度的实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行省

    元代政治制度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行省制度的建立。忽必烈即位后,采用汉制,在开平建立了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后来随着元代统治中心迁往燕京(即北京),忽必烈在燕京又设立了行中书省,以实行中书省的职责。约在中统三年,中、行两省自然合并,此后就不再有“燕京行中书省”。

  • “奇男子”扩阔铁木尔在中原的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原

    扩阔铁木尔,汉名王保保,保保是其小名,名字、字、号等已无考。他的父亲是沈丘(今中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一位汉族大地主,后来娶了元朝平章察罕铁木尔的妹妹为妻,生下了扩阔铁木尔。扩阔铁木尔从小就被舅舅察罕铁木尔收为养子并悉心教养,他的身上,既有浓浓的蒙古人争强好战的体格和勇武,也有很浓厚的汉族儒家文化

  • 脱脱是个怎样的人?锐意改革的“贤相”脱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的人

    在元代以前的各个朝代,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两大集团势力存在,那就是“革新派”与“保守派”。从商鞅到王安石,他们的革新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在元代,也有这么一位锐意改革的着名人物,他就是脱脱。脱脱是蒙古蔑儿乞部人,字大用,自幼生活在伯颜家。长

  • 第三节 征服高丽,和亲往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三节

    高丽是918年由王建建立的政权,都城开京(今朝鲜开城)。高丽政权建立以后,先后灭掉新罗和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当蒙古军队进入中原时,高丽处于高宗王统治时期(1214年一1259年)。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了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十一年,一部分反蒙契丹武装逃至高丽,攻取江东城而接使。

  • 元朝名将史天泽简介:伐宋有功,出将入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出将入相

    史天泽继兄任帅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名将。23岁时接替阵亡之兄职位,任蒙古军都元帅,因作战功绩卓着,才能过人。授五路万户。在灭金战斗中立功,升任中书右丞相。他在军中50多年,足智多谋,征战勇敢,治军有方,谋政有德。是蒙军中威望极高将帅,也是元朝中惟一一位官至

  • 元朝为什么短命?中国历代大一统帝国中最为短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在统一后百年不到的时间里大元帝国会积聚成这股能量无比的地火?或言在中国历代大一统帝国之林中元朝为什么这么短寿?“地火”的制造自掘坟墓的元朝统治者读者朋友可能都知道蒙元帝国,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最大的大一统帝国,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常常引以为傲的一段历史。但大